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鼻咽癌患者鼻咽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护理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玉平 《医学文选》2003,22(3):397-399
鼻咽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以东南亚一带及我国的广东、广西发病率最高[1] 。放射治疗是鼻咽癌的首选治疗手段 [2 ] 。但在放射治疗期间患者会出现较多的副作用 ,如鼻咽部感染是放射治疗鼻咽癌患者一种较常见的并发症 ,它不仅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质量 ,有时甚至可导致放疗中断。近年来 ,为了防治放射治疗鼻咽癌患者鼻咽部的感染 ,临床护理工作者进行了大量的观察研究和临床实践 ,改进了鼻咽冲洗的方法 ,并根据病人的病情选择不同的鼻咽冲洗液 ,在预防鼻咽部感染方面积累了较多的经验。现将放射治疗鼻咽癌患者鼻咽部感染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同种药物同浓度不同给药方法,用于剖宫产术病人硬膜外麻醉的效果。方法:选择150例剖宫产病人,随机分为A、B、C3组,每组50例。麻醉药物用2%利多卡因。给药方法是A组选择L1-2间隙穿刺成功后先向尾端直接注射5 ml,然后针尖斜面旋向头端置管3 cm后改仰卧位。B组选择L2-3间隙穿刺成功后向头端置管4 cm改仰卧位。C组L2-3间隙穿刺成功后,先向尾端直接注射5 ml后,再将针尖斜面旋向头端置管4 cm后改仰卧位。结果:通过麻醉效果评价,按手术牵拉反应疼痛程度分为5级,其中A组分别为16%、66%、12%、4%、2%,B组分别为18%、64%、10%、6%、2%,C组分别为64%、30%、6%、0。结论:选择L1-2间隙双向给药与L2-3间隙单向给药无明显差异,选择L2-3间隙双向给药在麻醉、镇痛与肌肉松弛方面明显优于前两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经气管和静脉两种给药方式对全麻插管、拔管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82例择期全麻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82例患者均在插管及拔管前5min左右按1.5mg/kg的给药标准给予2%的利多卡因,其中42例患者经气管导管注入为气管给药组,40例患者采取静脉注射给药为静脉给药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血压、心率的变化及呛咳发生情况。结果气管给药组插管时、拔管时及拔管后10min血压及心率升高程度明显低于静脉给药组,插管时及拔管时呛咳发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多卡因经气管内给药可对患者血压及心率波动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可明显减少呛咳反应,是一种预防全麻插管、拔管时应激反应行之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口服给药是最常用的给药途径之一,既简便又经济、安全,患者容易接受。但是,不注意服药方法会影响治疗效果,甚至会引起不良反应。因此护士发药前应认真执行“三查、七对”,熟悉药物的性能、给药途径,以便正确的选择药物,使之更好地发挥药效,达到治疗目的。1 口服给药与饮水  无论是片剂、丸剂还是粉剂,都要溶解于水被吸收产生药效。因此发药时必须携水,亲自看患者服下。有的药物如磺胺类药应嘱患者适当增加饮水以免引起尿结晶;解热的药物,多饮水加快发汗起到了降温的作用。有的患者用药时不饮水而干吞。干吞药物会粘附在食管壁上或滞留在…  相似文献   

5.
将热毒宁注射剂制备成鼻腔喷雾剂,进行家兔鼻腔黏膜给药药代动力学研究。以健康家兔为模型,建立空白组、鼻腔给药组和注射给药组。给药后使用乙腈沉淀蛋白法处理家兔血浆样品,HPLC检测血浆中药物有效成分绿原酸的浓度。HPLC结果显示,鼻腔给药组中可检测到绿原酸,且在给药后2~5 min时浓度最高,说明自制热毒宁鼻腔喷雾剂可成功透过鼻腔黏膜吸收进入血液中快速代谢。相比于注射给药组,鼻腔给药组血液中的药物有效物质含量较低,提示热毒宁鼻腔喷雾剂药物透黏膜吸收效率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 ,3 3岁。因后吸性鼻涕带血 5年伴右侧进行性鼻塞 1年而至本科就诊。行鼻窦内窥镜检查时见双侧鼻腔结构无异常 ,鼻回顶偏右侧有灰白色表面光滑之新生物 ,质软 ,其表面有血性分泌物 ,遂在镜下取得鼻咽部活检 ,病检报告为“鼻咽外生性乳头状瘤” ,门诊以“鼻咽部新生物性质待查 ,乳头状瘤 ?”于 1 999年 8月 6日收入院。入院查体 :一般情况好 ,生命体征无异常 ,双侧鼻腔结构未见异常 ,鼻咽顶偏右侧见灰白色新物 ,有被活检后的血痂附着。入院后行副鼻窦及鼻咽部CT检查 ,各副鼻窦未见异常 ,鼻咽部顶后壁增厚 ,其密度均匀 ,颅底骨质未见…  相似文献   

7.
护理人员协助医生在黄金时间争分夺秒抢救患者生命的过程中,建立有效的给药途径,迅速给予急救药物并使其发挥作用至关重要。要使药物在循环中迅速达到峰值浓度,应选择最佳的给药途径及给药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研究压膜式给药器在牙周病局部用药中的临床效果,推广牙周病局部给药的一种新方法。方法选择从2012年9月~2013年9月于该院牙周科治疗的66例牙周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合对照组。经牙周基础治疗后,对照组常规使用口腔局部含漱药物,实验组用压膜式给药器使用相同口腔局部含漱药物。结果实验组在使用压膜式给药器进行口腔局部用药后,探诊深度、出血指数、牙龈指数和菌斑指数降低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使用压膜式口腔局部给药器进行口腔局部含漱药物的使用效果良好,患者易于接受,明显优于传统含漱药物的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9.
孔素梅 《当代医学》2016,(18):83-84
目的:比较七氟烷与地氟烷在鼻咽部手术患者麻醉中的临床应用效果,为临床医生选择麻醉维持药物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选择进行鼻咽部手术的患者80例,随机将其分成2组,各40例。七氟烷组采用七氟烷维持麻醉;地氟烷组采用地氟烷维持麻醉。观察2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观察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七氟烷组患者在术后自主睁眼时间明显长于地氟烷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七氟烷组患者在术后拔管时间明显长于地氟烷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七氟烷组患者在术后咳嗽、吞咽功能恢复时间明显长于地氟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七氟烷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67.50%,地氟烷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72.50%,2组患者术后在并发症发生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种药物在鼻咽部手术维持麻醉中均有明显效果,无严重不良反应,均可以应用于鼻咽部手术麻醉维持中,但是地氟烷在术后恢复效果方面明显优于七氟烷,临床医生在进行鼻咽部手术时可以考虑采用地氟烷维持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研究者们通过各种物理和化学方法使给药系统获得了突飞猛进地发展,不仅增加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改善药动学过程,而且减少毒性。细胞给药系统不仅可以延长药物在体内滞留时间,而且可将药物靶向到特定细胞间隔,生物相容性好。其中红细胞载体给药系统能在体循环内连续几周持续释药,载药量大,易于制备,传统和生物药物都能被其容纳,还可作为抗体和造影剂的给药载体。在人体进行的大量研究已证实红细胞载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因此用红细胞载体传递新药和传统药物在给药系统和处理复杂病症中,尤其是当副作用严重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胃管注入与口服给药两种给药方法在患者留置胃管期间经胃肠道给药对患者和护理工作的影响.方法 将既需留置胃管行胃肠减压又需经胃肠道给药的患者,分为胃管注入组(46例)和口服给药组(48例).胃管注入组是通过胃管将药物注入胃内,患者绝对禁食水;口服给药法是先将胃管夹闭,再将药物由口服下.观察两组患者的口咽不适、口唇干裂、咽部感染情况及核算两组患者所需费用和护士操作时间.结果 两组患者的口咽不适、口唇干裂、咽部感染率比较有显著意义(P<0.01);核算两组患者所需费用和护士操作时间比较也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 在患者留置胃管期间经胃肠道给药行口服给药法,可增加患者的舒适程度,降低咽部感染率,减少患者的医疗费用,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2.
金河天  汤鹏飞 《吉林医学》2012,(31):6841-6842
目的:探讨鼻咽部海绵状血管瘤放疗疗效。方法:对1例鼻咽部海绵状血管瘤多次术后复发患者进行放射治疗。结果:治疗结束3个月复查CT,病灶消退。结论:放疗对鼻咽部海绵状血管瘤有效,其长期疗效有待长期随访及病例采集。  相似文献   

13.
分泌性中耳炎等CT征象与鼻咽部疾病诊断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不同性质鼻咽部疾病与分泌性中耳炎的相关性及鼻咽部病变在颅面部 CT侧位 CR像上的表现 ,旨在提高鼻咽部疾病的早期发现及正确诊断率。方法 :对 2 71例不同性质鼻咽部疾病病例的临床及 CT图像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分泌性中耳炎伴发率最高的鼻咽部疾病为鼻咽癌 (NPC) ,其分泌性中耳炎伴发率与其他病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2 0 9例患者 CT侧位 CR像显示鼻咽顶和 (或 )后壁增厚隆起或鼻咽腔密度增高等表现。结论 :分泌性中耳炎 CT表现及前述的CR像异常征象是早期发现和诊断鼻咽部疾病的重要线索 ;分泌性中耳炎 CT征象还可作为 NPC与其他性质鼻咽部疾病鉴别诊断的重要佐证  相似文献   

14.
给药错误(ME)是指医务人员、患者等使用药物时因给药出错导致患者伤害的任何可预防性事件,其与开具处方、配药、给药、用药监督、教育等医疗产品、执业实践及工作流程等因素有关[1]。文献报道[2],每25个药物不良事件中有5个与ME直接相关;用药单每100份中有5.3份发生ME,50%由药物剂量缺失引起,其中15%的剂量错误中13%涉及频率或路线错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鼻咽部纤维血管瘤的临床表现,明确诊断及治疗。方法影像学检查,了解肿瘤的供血情况,在全麻下行“颈侧切开颈外动脉结扎术+硬腭径路鼻咽部纤维血管瘤切除术”。结果患者术后病情逐渐恢复,相关症状消失,鼻腔功能恢复正常,术后门诊随访3~4年,最短1年,在鼻内镜下复查鼻咽部光滑,未见残留,无复发。结论鼻咽部纤维血管瘤主要采用影像学检查并使用手术治疗,获得良好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6.
周晓红  谢洪  周全  王佳  岳云龙 《山西医学院学报》2013,(12):982-985,1007,1008
目的总结鼻咽部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的临床及组织病理学特点,并对其诊疗进行分析。方法报告1例发生在鼻咽部的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临床特征、组织病理学特点以及影像学特点,并对患者进行了随访。同时对国内外报道的鼻咽部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的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鼻咽部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是一种很罕见的肉瘤,它有独特的病理学表现,在临床中易与鼻咽癌混淆。结论鼻咽部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是一种很罕见的恶性肿瘤,它的诊断需要通过免疫组化来明确,在临床中需要与鼻咽癌鉴别,增加对鼻咽部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的警惕性,将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利用低荆量多层螺旋CT(MSCT)儿童序列及多平面重组(MPR)技术探索儿童鼻咽部气道狭窄的CT征像。方法收集鼻及鼻咽62例3~14岁患儿临床资料及CT表现,将其中31例主要表现为张口呼吸,手术证实有腺样体肥大者设为狭窄组;另31例鼻出血或鼻部外伤儿童,CT平扫未发现器质性病变者设为对照组。在横断住、冠状住、矢状位观察鼻咽部形态学特点,并在正中矢状住测量狭窄组及对照组鼻咽部A值、N值,计算A/N值。结果狭窄组正中矢状位鼻咽部气道后缘呈锯齿状或小丘状,A值均数为(14.37±3.5)mm,N值为(19.3±3.9)mm,A/N值〉0.7;对照组正中矢状位鼻咽部气道后缘光整,鼻咽腔呈弓向上的镰刀形,周围脂肪间隙清晰,A值均数为(9.23±4.85)mm,N值为(20.6±3.5)mm;A/N值范围为0.2~0.6。两组A值均数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儿童鼻咽部气道狭窄者在正中矢状位上气道后缘呈锯齿状、小丘状,A/N值〉0.7。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不同低剂量多层CT在鼻咽部检查中的图像质量,建立合适的低剂量扫描条件,以达到临床诊断要求的同时,减少受检者接受的放射剂量。方法:前瞻性将360例鼻咽部CT平扫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即常规剂量组(120kV,250mAs)、低剂量1组(120kV,100mAs)、低剂量2组(90kV,100mAs),分析此三组鼻咽部CT图像质量和患者所接受的辐射剂量。结果:鼻咽部低剂量多层CT检查的图像质量能够达到诊断要求,能够清晰显示鼻咽壁、咽隐窝、咽鼓管咽口、咽旁间隙及卵圆孔等结构。三组CT剂量加权指数分别如下:常规剂量组为38.1mGy,低剂量1组为15.2mGy,低剂量2组为7.1mGy。三组CT剂量加权指数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2组的CT检查图像质量既可满足临床诊断要求,又可减少受检者接受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9.
<正>化疗已成为当治疗肿瘤,尤其是恶性肿瘤的重要方法之一,其主要给药途径是静脉给药。据报道,经外周静脉给药化疗外渗的发生率为5%~6%。一旦药物渗入皮下组织时可造成  相似文献   

20.
电视纤维鼻咽镜引导下鼻咽部肿物活检术186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鼻咽部取材活检是诊断鼻咽部疾病的重要手段。然而 ,由于鼻咽部解剖位置隐蔽 ,观察困难 ,取材不易。既往均在间接鼻咽镜下进行 ,准确性较差 ,难度较大 ,易造成漏诊或误诊。 1 996年以来 ,我科采用以纤维鼻咽镜引导在电视摄像系统监视下 ,经鼻腔行鼻咽部活检术 ,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1 资料及方法1 .1 一般资料 用上述方法进行鼻咽部活检 1 86例 ,其中 ,男性 97例 ,女性 89例 ,年龄 1 8~76岁 ,平均 47岁。活检前患者均经间接鼻咽镜 ,纤维鼻咽镜 ,鼻咽侧位片或 CT扫描初诊为鼻咽部肿瘤。1 .2 手术方法 术前以 1 %地卡因和 1 %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