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 毫秒
1.
目的验证脑动脉硬化症计量诊断判别函数式的可重复性。方法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神经内科病房进行了双盲前瞻性检验,把前瞻检验结果与脑动脉硬化症计量诊断判别函数式诊断结果进行对比评价。结果该函数式的诊断效能有比较好的可重复性,其灵敏度、特异度、误诊率和漏诊率都处于相似水平(P>0.05)。结论该函数式具有一定的推广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为验证脑动脉硬化症计算诊断判别函数式的可重复性。我们在福建中医学院附属第二人民医院老年病科进行了双盲前瞻性检验,把前瞻性检验结果与脑动脉硬化症计量诊断判别函数式诊断结果进行对比评价,结果显示该函数式的诊断效能有比较好的可重复性,其灵敏度、特异度、误诊率和漏诊率都处于相似水平(P〉0.05)。  相似文献   

3.
脑动脉硬化症中医辨证计量诊断的回顾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在福建省直机关老干部 6 30例体检资料的基础上进行了脑动脉硬化症 (CAS)计量诊断研究。采用多元逐步判别分析模型 ,在本底资料的基础上 ,建立CAS中医辨证计量诊断的判别函数式。继而运用DME方法 ,通过 15项反映诊断能力和综合应用价值的指标考核该函数式对阴虚阳亢证和气虚血瘀证的诊断效能。结果CAS中医辨证计量诊断判别函数式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 ,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脑动脉硬化症中医辨证计量诊断的前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验证脑动脉硬化症中医辨证计量诊断判别函数式的可重复性。[方法]在福建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第二人民医院老年病科进行了双盲前瞻性检验,把前瞻检验结果与脑动脉硬化症中医辨证计量诊断判别函数式诊断结果进行对比评价。[结果]该函数式灵敏度、特异度、误诊率和漏诊率都处于相似水平(P>0.05)。[结论]该函数式的诊断效能有比较好的可重复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验证脑动脉硬化症中医辨证计量诊断判别函数式的可重复性.[方法]在福建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第二人民医院老年病科进行了双盲前瞻性检验,把前瞻检验结果与脑动脉硬化症中医辨证计量诊断判别函数式诊断结果进行对比评价.[结果]该函数式灵敏度、特异度、误诊率和漏诊率都处于相似水平(P>0.05).[结论]该函数式的诊断效能有比较好的可重复性.  相似文献   

6.
脑血流图对脑动脉硬化症患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志超  罗祖明 《四川医学》1990,11(6):345-346
1989年2月至1989年7月,我们观察了142例脑动脉硬化症患者和70例年龄相近的健康个体的脑血流图改变,对其诊断价值进行对照研究。病例与方法 1.受检对象 (1) 疾病组;142例,其中男111例,女31例,年龄45~79岁,平均60.2±6.7岁。按病情轻重分为脑动脉硬化症组(简称A组),72例:可疑脑动脉硬化症组(简称B组),70例。所有患者符合“脑动脉硬化症的临床诊断标准”。部分病例经颅脑CT扫描,排除了其他脑的器质性疾病。  相似文献   

7.
脑动脉硬化症的临床与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脑动脉硬化症的临床与病理学研究刘宝宜陈淑兰1孙爱静张丽红(基础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沈阳110001)关键词脑动脉硬化症;病理学;临床诊断脑动脉硬化症是指脑动脉粥样硬化、小动脉硬化、细动脉透明变性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弥漫性脑组织病变和神经功能障碍;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8.
脑动脉硬化症的中医药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理论基础、临床研究、疗效评估、实验研究等方面综述了脑动脉硬化症的中医药研究现状;并从进一步完善脑动脉硬化症的中医理论体系、确立脑动脉硬化症的辨证论治体系与统一诊疗标准,围绕动脉粥样硬化发病学说开展实验研究,确立中医的微观调控体系等方面进行设想,以期探索中医药攻克脑动脉硬化症这一疑难顽疾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脑神经生长素治疗脑动脉硬化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脑动脉硬化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给脑神经生长素治疗,对照组30例,给予脑复康和胞二磷胆硷静点,其余治疗基本相同,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0%,对照组总有效率50%,两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经χ^2检验,P<0.0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脑神经生长素治疗脑动脉硬化症临床效果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131例脑动脉硬化症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本病早期临床表现以神经衰弱症状群或伴有精神障碍为主的病例,约有30%的病例被诊断为神经衰弱或精神病。作者针对本病的早期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问题进行讨论,以提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1.
逐瘀通脉胶囊活血法治疗脑动脉硬化症5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逐瘀通脉胶囊治疗脑动脉硬化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93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6例均采用逐瘀通脉胶囊进行治疗,同时采用治疗组的自身对照的设计方法,对比治疗前后效果及治疗组和对照组之间效应指标,评价疗效。结果逐瘀通脉胶囊总有效率为94.64%;血清胆固醇(CH)、甘油三酯(TG)变化指标,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前CH、TG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病例CH、TG均降低(与治疗前比较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均P<0.01)。表示治疗组降血脂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逐瘀通脉胶囊,是治疗脑动脉硬化症的有效药物,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对老年脑动脉硬化性眩晕患者采用中医辨证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收集该院于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老年脑动脉硬化性眩晕患者60例,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给予中医辨证治疗。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3.9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73%;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33%;研究组复发率为3.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对老年脑动脉硬化性眩晕患者采用中医辨证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且能有效减少不良反应及复发的发生,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用Rivermoad行为记忆测验检查142例脑动脉硬化症患者和70例健康对照者对行为活动的记忆功能,结果发现疾病组筛选分异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间除图片再认和人面再认积分无显著差异外,其余各个项目的测验成绩均有显著差别(P<0.01~0.05)。将疾病组总筛选分与颅脑CT结果进行比较,可见CT异常者的测验成绩明显低于CT正常者(P<0.05)。以上结果表明脑动脉硬化症患者对日常行为活动的记忆力有障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纤维蛋白原(Fib)与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113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组,102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2组均检测血清hsCRP和Fib水平.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及粥样硬化斑块.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IMT测得值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不稳定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二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清Fib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清hsCRP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及脑梗死的发生发展有直接相关性.血清Fib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无明确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颅超声多普勒( TCD)对原发性帕金森病脑动脉硬化的评价价值及其与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研究。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神经内科和帕金森专病门诊诊治的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158例作为研究组,所有患者行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以评定脑动脉硬化情况,并选择同期体检健康人6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 MoCA )测试两组认知功能。结果:研究组中患者伴脑动脉硬化64例,占40.5%。帕金森伴脑动脉硬化组MCA和BA PI、RI显著高于帕金森不伴脑动脉硬化组和对照组, Vm、Vd显著低于帕金森不伴脑动脉硬化组和对照组( P<0.05)。帕金森伴脑动脉硬化组、帕金森不伴脑动脉硬化组MoCA各项得分及总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帕金森伴脑动脉硬化组MoCA各项得分及总分显著低于帕金森不伴脑动脉硬化组( 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MoCA总分与大脑基底动脉(BA)、大脑中动脉(MCA)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呈负相关(r=-0.354,-0.276,-0.307,-0.235,均P<0.05)。结论:帕金森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与脑动脉硬化有密切的关系,通过TCD评价患者脑动脉硬化情况对原发性帕金森病认知功能障碍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6.
基于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复合病机”理论,从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和专方专药等角度进行文献分析,进而提出脑动脉硬化的基本病机特征是多因复合为患。临床治疗脑动脉硬化应基于基本病机随证加减治疗,才能取得更好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阻力型脑动脉硬化与非阻力型脑动脉硬化相关因素的异同。方法:收集本院186例脑病中心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为脑动脉硬化的患者,分为高阻力型脑动脉硬化组(36例)及非阻力型脑动脉硬化(150例)两组,比较两组的年龄、性别、高血压病、糖尿病、血脂水平的差异。结果:高阻力型脑动脉硬化组年龄显著高于非阻力型脑动脉硬化组(75.81±7.17vs68.82±9.07,P=0.000),男性比例较高(P=0.000),两组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及血压级别、血脂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非阻力型脑动脉硬化,高阻力型脑动脉硬化患者的年龄更大,男性更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