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方式血管通路血液透析对肺动脉压的影响以及影响肺动脉压升高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73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三尖瓣返流压差法检测三尖瓣最大返流速度,根据Bernoulli简化方程计算出三尖瓣返流压差和肺动脉压,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比较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肺动脉高压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本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超声心动图诊断肺动脉压升高23例(占31.5%),动静脉内瘘组17例(42.5%),中心静脉导管6例(18.2%);动静脉内瘘组肺动脉返流压(15.17±8.51mmHg)与中心静脉导管组(10.04±6.14mmHg)比较(P〈0.01)。结论使用中心静脉导管的血液透析患者肺动脉高压相对危险性低于动静脉通路进行血液透析者;不同方式血管通路、血红蛋白水平和营养不良(低白蛋白血症)是影响肺动脉高压的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血透患者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感染的预防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感染是血液透析(血透)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血管通路则是造成血透患者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48%~73%血透患者的菌血症是因血管通路感染诱发.1,其中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感染率最高。为减少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感染的发生,我科对2003年1~12月收治的86例血液透析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患者进行预防感染及护理,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菌群分布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以中心静脉置管建立血管通路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298例,分析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率、病原菌分布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在298例行中心静脉置管行血液透析的患者中,发生导管相关血流感染47例(15.77%),导管留置时间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呈正相关(χ2=15.148,P=0.001);糖尿病和狼疮性肾炎患者感染率高于其他原发病患者。结论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以革兰氏阳性菌为主;发生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与导管留置时间、置管位置、合并糖尿病和狼疮性肾炎等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深静脉留置导管是血液透析患者的临时性血管通路,总结深静脉留置导管在血液透析治疗中的临床护理体会及其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2006年5月~2007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一院血净中心行深静脉留置导管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病例223例,分析临床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护理方法 .结果 导管留置期间的常见并发症有导管感染20例(9%),导管阻塞40例(18%),导管脱落1例(0.4%),局部渗血29例(13%),血流不足45例(20%).带管时间3~155d.结论 深静脉留置双腔导管是一种安全、快捷、方便、实用,且创伤小可恢复的血液净化血管通路.虽然他们有其并发症,但通过我们的临床实践,只要我们采取有效的预防及加强护理措施,导管的并发症会明显减少,导管的使用寿命延长.  相似文献   

5.
三种深静脉导管留置在血透中的应用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颈内静脉下路插管 ,颈内静脉中路插管和锁骨下静脉插管目前在血液透析中作为临时性血管通路已得到广泛应用。我中心自 1995年至2 0 0 0年对血液透析患者行三种深静脉导管留置进行临床观察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深静脉导管留置共 5 77例 ,患者年龄在 30岁~ 6 0岁 ,1995年~ 2 0 0 0年颈内静脉下路插管 36 2例 ,颈内静脉中路插管 16 5例 ,锁骨下静脉插管 5 0例。采用美国 KENDAL L 双腔导管11.5 Fr× 1.6 ktf。2 方法   (1)颈内静脉下路插管 :患者取去枕仰卧位 ,两肩钾间垫高 ,头偏向左侧 ,胸胸乳突肌的胸骨头与锁骨头及锁骨…  相似文献   

6.
稳定可靠的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正常进行的保证,建立一条有效的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顺利进行的前提,静脉留置双腔导管做为血液透析患者的血管通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导管堵塞和感染是影响双腔导管使用时间的主要因素。因此,有必要对如何保持导管通畅和预防感染进行研究。我们采用抗生素加肝素原液封管的方法有效预防了导管感染,延长留置双腔导管的使用时间,现将使用方法及护珲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长期深静脉置管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和并发症的处理。方法:为16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长期留置带涤纶套深静脉导管并作为其血透用血管通路,观察置管及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并发症。结果:透析血流量均达200 mL/min以上,导管平均使用时间为(18.57±9.86)月,最长为63个月,并仍在继续使用。结论:带涤纶套深静脉导管可以作为血透患者的长期血管通路,但仍需不断改进,并应缩小适应证。  相似文献   

8.
深静脉双腔导管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向琼  余兆兰  孙雪红  欧三桃 《重庆医学》2009,38(22):2849-2850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患者临时深静脉留置导管在血液透析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2001年1月至2008年12月,行单针双腔导管留置血液透析464例,其中颈内静脉置管332例,锁骨下静脉置管82例,股静脉置管50例.分析不同置管方法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处理方法.结果 置管术中发生并发症有:血肿10例,局部渗血15例,误穿动脉8例;发生远期并发症有:导管相关感染36例,导管栓塞6例,导管血流量不足(血流小于180mL/min)8例,导管意外脱落5例.带管时间1d至15个月.结论 临时深静脉置管对紧急血液透析患者,因操作简便,并发症低,并能提供稳定血流量,为临床造瘘提供了时间,是理想的临时血管通路.  相似文献   

9.
何杰 《中外医疗》2010,29(6):88-88,90
目的评价深静脉留置导管作为急诊血液透析通路的效果。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刺深静脉,将留置导管送入血管。结果共计10例患者,其中颈内静脉1例,股静脉9例。1例患者因感染无法控制拔管并放弃治疗,其余9例患者仍然继续应用该导管透析。结论深静脉导管使用时间较长,在短期内栓塞率、感染率低,可满足急诊血液透析要求,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带涤纶套双腔静脉导管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并发症及处理。方法随访我院32例血液透析患者留置导管的使用情况、并发症,记录导管使用终点。结果共计32例患者导管置入后均正常使用,其中2例为颈外静脉切开置管,其余均为右颈内静脉置管。导管平均使用时间为(11.2±8.5)个月,最长时间为61个月。2例因导管感染拔除,1例因栓塞拔除,1例导管拔脱,4例因原发病死亡。结论带涤纶套双腔静脉导管可长期保留,感染率较低,血流量可以达到充分透析,为不能建立瘘管的患者解决血管通路问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带涤纶套双腔静脉导管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并发症及处理。方法随访我院32例血液透析患者留置导管的使用情况、并发症,记录导管使用终点。结果共计32例患者导管置入后均正常使用,其中2例为颈外静脉切开置管,其余均为右颈内静脉置管。导管平均使用时间为(11.2±8.5)个月,最长时间为61个月。2例因导管感染拔除,1例因栓塞拔除,1例导管拔脱,4例因原发病死亡。结论带涤纶套双腔静脉导管可长期保留,感染率较低,血流量可以达到充分透析,为不能建立瘘管的患者解决血管通路问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风险评估分级干预对血液透析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影响。方法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11月-2022年11月在我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8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预防护理,研究组行风险评估分级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感控操作规程合格率、危险因素指标控制合格率及血流感染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透析用水管理、中心导管维护、高频接触物核查、消毒隔离、手卫生核查等感控操作规程合格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血红蛋白、糖化血红蛋白、白蛋白等危险因素指标控制合格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中心静脉导管血流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风险评估分级干预可有效提升血液透析中心静脉导管患者感控操作规程合格率和危险因素指标控制合格率,从而降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3.
随着透析技术的不断发展,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老年透析、糖尿病透析病人日益增多,血管通路问题成为制约这类病人进行透析的重要因素。颈内静脉留置导管的应用提高了新的有效的血管通路,它为患者减轻了反复血管穿刺的痛苦,提高了病人的生存质量。然而,颈内静脉留置导管毕竟不同  相似文献   

14.
颈内静脉置管术具有操作简便、安全、血流量充足、并发症少、留管时间长、成功率高、病人痛苦小等优点,广泛用于建立血液透析临时性血管通路。现将我中心行颈内静脉留置双腔导管血液透析病人216例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维持性血透患者股静脉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原因,探讨其治疗和预防方法。方法对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于股静脉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138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其中14例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DVT),作为DVT组,其他124例作为非DVT组,分析DVT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年龄、体质量、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置管前水肿、服用低分子肝素、病理类型为糖尿病肾病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体温、血红蛋白、血细胞计数、血肌酐、尿素氮、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白蛋白、服用前列腺素E1、服用阿司匹林和病理类型为慢性肾小球肾炎者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体质量和糖尿病肾病是股静脉留置临时中心静脉导管发生DVT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龄、低体质量和患糖尿病肾病是股静脉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患者发生DVT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稳定可靠的血管通路是进行血液透析的基本保证。中心静脉留置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CVT)是建立临时或持久血管通路的方法。本文总结我院血液净化中心842例CVT的适应症,留置时间和主要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金鑫  翟新法 《新疆医学》2014,44(11):56-59
良好的血管通路是保证血液透析顺利进行和充分透析的关键.中心静脉置管为肾衰竭患者,特别是血管条件差,而且又需要紧急血透的患者,或者危重症患者提供了理想的血管通路,使得其在血液透析中心得以广泛应用,但在应用过程中可导致多种并发症,其中置管感染为最常见并发症,重者会导致生命危险,据报道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catheter-related infection,CRI)发生率高达(2.2~6.3)/1000导管日[1,2].血液透析中的老年患者多数一般情况较差,机体的防御能力较低,增加了相关感染的危险性.为避免和降低置管后感染的发生,本研究对本院血液透析中心自2008年来11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期老年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以2009~2012年进行目标性监测.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张渊  毛敏  赵玉蓉  张涛  王莉 《四川医学》2012,33(6):975-977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HD)患者深静脉置管部位、留置时间与病原菌感染的关系。方法选择我中心城东病区47例HD患者,分为颈内静脉置管组和股静脉置管组,分别在置管后1、2、3、4周抽导管血行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股静脉和颈内静脉感染率分别为6.38%、6.38%,感染距置管平均时间分别为(36.00±6.93)d和(27.67±4.73)d,主要病原菌为表皮葡萄球菌。结论早期导管血培养有助于早期发现深静脉置管感染以利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预防血液透析患者深静脉长期留置导管感染的效果。方法将血液透析行深静脉导管留置术5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治疗组实施循证护理,结合实际制订切实可行的护理计划,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比较2组患者导管感染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患者发生感染8例,发生率为30.77%;治疗组患者发生感染2例,发生率为7.69%,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证护理可以对血液透析深静脉长期留置导管患者进行准确评估,能及时有效的给予治疗和护理干预,有效降低血液透析患者深静脉长期留置导管感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20.
胡娟  陈洪 《浙江医学》2017,39(19):1713-1714
目的观察并比较不同封管液用于血液透析患者深静脉导管的效果。方法将经深静脉导管维持血液透析的9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按使用的封管液不同分为A、B、C组,每组各30例。A组患者使用的封管液为1支纯肝素(100mg,2ml)+0.9%氯化钠注射液1ml,肝素浓度为33.3mg/ml;B组患者使用的封管液为2支纯肝素;C组患者使用的封管液为尿激酶10万U+2支纯肝素。观察并比较3组患者深静脉导管留置时间及堵管、置管处渗血、感染发生情况。结果3组患者深静脉导管留置时间及堵管、感染发生情况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而置管处渗血发生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C组患者深静脉导管留置时间长于A、B组(P<0.05),堵管、感染发生率均低于A、B组(均P<0.05)。B组患者深静脉导管留置时间长于A组(P<0.05),堵管、感染发生率均低于A组(均P<0.05)。结论采用肝素浓度高的封管液处理深静脉导管,可相对延长导管留置时间、降低堵管和感染发生率,若肝素与尿激酶联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