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稳心颗粒联用胺碘酮治疗室性期前收缩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室性期前收缩患者84例,随机分为二组:稳心颗粒加胺碘酮组(A组)43例,胺碘酮组(B组)41例。A组给予步长稳心颗粒9g,3次/d,胺碘酮0.2g,1次/d,疗程4周。B组给予胺碘酮0.2g,3次/d,疗程4周。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行24h动态心电图及血常规、肝、肾功能检查。结果两组均可显著减少室性期前收缩的发生。A组总有效率88.37%,B组总有效率70.73%。稳心颗粒+胺碘酮组疗效优于单用胺碘酮组(P〈0.05)。结论稳心颗粒联用胺碘酮可显著减少室性期前收缩的发生,疗效优于单用胺碘酮,同时可以减少胺碘酮等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剂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胺碘酮治疗房颤的临床疗效。方法房颤急性期或阵发性房颤给予胺碘酮150mg缓慢静推,继而以0.4—1mg/min维持静点48h,次日起加用口服片0.2g,3次/d,口服6d;0.2g,2次/d,口服7d;0.2g,1次/d,口服7d;0.1g,1次/d,口服5次/周维持。结果胺碘酮治疗房颤总有效率89.4%。结论胺碘酮治疗房颤有较高疗效,长期使用也有较好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3.
胺碘酮在预防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小剂量胺碘酮在预防有明显临床症状的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复发的远期疗效。方法32例成年患者,随机分成两组,采取双盲对比的观察。胺碘酮组:15例,胺碘酮200mg3次/a口服3d,第4天起改为200mg1次/d,维持180d。安慰剂组:17例,安慰剂(维生素c)200mg3次/d口服3d,第4天起改为200mg,1次/d,维持180d。每月随防1次并复查B、T4、胸片、肝肾功能。用Kaplan.Meier方法估计维持窦性心律的百分比。结果6个月随访期内胺碘酮组心房颤动复发率为26.7%(4/15),而安慰剂组为88.2%(15/17)(P〈0.001)。结论小剂量胺碘酮对预防有明显症状的阵发性心房颤动发作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辛伐他汀联合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辛伐他汀联合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12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胺碘酮治疗,第1周0.6g/d,第2周0.4g/d,第3周后为0.2g/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辛伐他汀20mg,每天1次,晚上服用。比较2组治疗2个月后的窦性心律维持率。结果治疗12个月后治疗组窦性心律维持率为68.5%高于对照组的5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辛伐他汀联合胺碘酮可减少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复发,维持窦性心律效果显著优于单用胺碘酮,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辛伐他汀联合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12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胺碘酮治疗,第1周0.6g/d,第2周0.4g/d,第3周后为0.2g/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辛伐他汀20mg,每天1次,晚上服用.比较2组治疗2个月后的窦性心律维持率.结果:治疗12个月后治疗组窦性心律维持率为68.5%高于对照组的5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辛伐他汀联合胺碘酮可减少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复发,维持窦性心律效果显著优于单用胺碘酮,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胺碘酮与心律平对阵发性心房颤动疗效的比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对比观察胺碘酮和心律平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56例频繁发作的阵发性房颤患随机分为胺碘酮组(28例)和心律平组(28例)。胺碘酮用法为:0.2g,每天3次,7~10d;0.2g,每天2次,1wk;维持量0.2g,每天1次或0.2g,每2天1次。心律平:0.15g,每天3次或0.15g,每天4次,14d;维持量0.1g,每天3次。服用负荷量期间每周就诊1次,维持量期间每月就诊1次。结果:随访6mon,胺碘酮组和心律平组分别有4例和2例因出现难以耐受的副作用而终止治疗,无危及生命的副作用。胺碘酮组总有效率82.1%,心律平组为57.1%(P<0.05)。结论:胺碘酮对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高于心律平,但其长期疗效可能会受到心脏外副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小剂量胺碘酮与螺内酯联合治疗非瓣膜病阵发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10例非瓣膜病阵发性心房颤动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胺碘酮组和联合组,各55例,2组都服用胺碘酮,第1周600mg/d,第2周减为400mg/d,第3周减为200mg/d,然后200mg/d维持,联合组加用螺内酯20mg/d,观察2组治疗后6个月、12个月、18个月的左心房内径及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18个月、24个月的窦性心律维持率和安全性。结果治疗期间有3例退出研究,治疗6个月后2组左心房内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12个月后联合组的左心房内径为(35.61±1.78)mm,小于胺碘酮组[(37.23±1.58)mm](P〈0.05);治疗后3个月,6个月胺碘酮组窦性心律维持率分别为94.32%、87.65%,低于联合组93.86%、84.3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治疗12个月后联合组的窦性心律维持率85.32%显著大于胺碘酮组72.18%(P〈0.05)。结论胺碘酮与螺内酯联合治疗非瓣膜病阵发性心房颤动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优于单用胺碘酮,并能延缓左心房的扩大。  相似文献   

8.
胺碘酮治疗阵发性房颤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胺碘酮治疗阵发性房颤的疗效。方法选择心房颤动患者71例,在常规治疗原发病基础上,静脉注射胺碘酮负荷量150 mg,再以1 mg/min静点48 h,初次负荷量效果不满意者30 min后再静注150 mg,24 h总量<1 200 mg。同时给予口服胺碘酮0.2 g,3次/d。5~7 d后改为0.2 g,2次/d。5~7 d后改为0.2 g,1次/d维持。对房颤持续时间<48 h者,给予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1 mg/kg,每12 h 1次,应用3~7 d。房颤持续时间>48 h者,同时另外增加华法令抗凝。结果本组患者显效65例(91.5%),有效5例(7%),无效1例。静脉注射胺碘酮过程中,出现注射部位局部皮肤红肿7例,血压下降4例,转复为窦性心律后出现窦性心动过缓3例。随访期间出现窦缓和慢房颤8例,1例出现肝功能异常,2例出现甲状腺激素水平升高。结论心电、血压监测下应用胺碘酮治疗阵发性房颤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口服黄连素治疗小儿室性早搏3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黄连素治疗小儿室性早搏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我院从2002年5月-2009年5月共收治小儿室性早搏患儿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治疗组口服黄连素15—20mg/(kg&#183;d),最大剂量不超过0.4g/d,分3次口服,对照组1:2服胺碘酮2.5~5mg/(kg&#183;次),3次/d,3d后减为2次/d,7d后改为维持量1次/d口服,比较两组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3.33%,对照组总有效率86.1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1,P〉0.05),治疗组不艮反应发生率5.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2.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4.18,P〈0.05)。结论:口服黄连素对小儿室性早搏疗效和胺碘酮稍差或相当,不良反应明显小于胺碘酮,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胺碘酮(急性期静脉用药配合缓解期口服用药)治疗急性心力衰竭并发快速心律失常的46例患者。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取本院心内科急性心力衰竭并发快速心律失常的46例患者(自2011年7月13日~2011年10月19日入住),分为胺碘酮组和对照组,方法随机,每组各23例。对照组采用临床常规治疗法;胺碘酮组应用胺碘酮治疗,首次静脉推注90~180mg,之后,以1~2mg/min静脉滴注,监测病情,如30min后症状改善不明显,追加85~200mg量,最多重复使用2次,如患者病情反复,3d后改为口服,0.2g/次,3次,d。疗程维持15d。结果胺碘酮组用药后患者有效率达91.3%,而对照组治疗后患者有效率仅为78.27%。统计数据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组治疗后的有效率较对照组治疗后的有效率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陶和平  涂小金 《江西医药》2009,44(2):135-136
目的对比静脉用胺碘酮与西地兰在转复非瓣膜病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作用及副作用。方法将阵发性房颤患者分为西地兰组和胺碘酮组。静脉推注两地兰0.2.0.6mg或胺碘酮150—210mg,观察房颤转复情况、心室率及副作用。结果51例患者,西地兰组26例,转复成功11例(42.3%);胺碘酮组25例,转复成功20例(80%):0.05〉P〉0.01。转复成功时间:西地兰组(90.0±48.7)min,胺碘酮组(74.6±40.3)min,P〉0.05。未转复成功者的心室率下降情况:西地兰组由(132.5±18.5)次/min降至(80.8±20.2)次/min,胺碘酮南(129.7±20.1)次,min降至(67.2±19.6)次/min,P〉0.05。结论在阵发性房颤转复中胺碘酮的成功率高于西地兰,胺碘酮转复时间较两地兰无差别.胺碘酮和西地兰组药物无明显副作用,3h胺碘酮和西地兰减低心室率无差别。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胺碘酮联合稳心颗粒与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4例AMI患者完全随机分为胺碘酮联合稳心颗粒组和胺碘酮组,每组102例。所有患者均按AMI常规处理,胺碘酮组予胺碘酮首剂150mg+0.9%氯化钠溶液20ml,10min内注入,间隔10~15min可重复,随后以1.0~1.5mg/min滴注维持6h,之后依病情减少剂量至0.5mg/min,直至仅出现偶发室性早搏,停止静脉给药,改口服胺碘酮600mg/d连续7d,此后改400mg/d连续7d,最后改为200mg/d维持治疗1个月,再减至200mg,1次/d,每周5d,间歇2d,维持6个月。胺碘酮联合稳心颗粒组在胺碘酮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稳心颗粒,1袋(9g)/次,3次/d,维持6个月。结果胺碘酮联合稳心颗粒组,显效40例(39.2%),有效48例(47.1%),总有效率86.3%;胺碘酮组患者显效30例(29.9%),有效44例(43.1%),总有效率72.5%。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恶化病例,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随访6个月未出现甲状腺功能异常及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结论胺碘酮和稳心颗粒联合治疗AMI后室性心律失常效果满意,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缬沙坦治疗阵发性房颤的疗效。方法对2005年7月至2007年6月本院38例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在基础治疗基础上联用缬沙坦每天80mg,对照组只给予常规基础治疗,治疗3个月观察临床症状改善及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及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总有效率分别为89.5%和84.2%;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3.7%和73.7%;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胺碘酮对阵发性房颤患者能够降低房颤、房早、房速的发生率,疗效优于单用胺碘酮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阵发性心房纤颤患者应用稳心颗粒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搜集60例阵发性房颤患者,分为两组,稳心颗粒组:服用稳心颗粒1袋(9g),3次/d,疗程4周;胺碘酮组:口服胺碘酮,1片/次,3次/日,1周后改为1片/次,2次/日,1周后改为1片/次,1次/日,8周为1疗程。结果两组比较,在临床症状改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稳心颗粒治疗阵发性心房纤颤稳定可靠,服用方便,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胺碘酮和普罗帕酮治疗快速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46例快速房颤患者首先给予胺碘酮150mg静脉推注后,以1mg/min静脉维持6h、改为0.5mg/min静脉泵入24-48h,同时日服普罗帕酮150mg 3次/日,并在用药当天口服胺碘酮600mg/日,三天后改为200mg/日维持。结果24h内房颤转复15例,转复率32.6%,48h房颤转复35例,转复率76.8%,72h转复38例,转复率82.6%,应用胺碘酮与普罗帕酮后心室率明显下降,随时间延长呈减慢趋势,结论胺碘酮与普罗帕酮治疗快速房颤明显减慢心室率转复房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步长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老年室性早搏的疗效。方法将64例老年室性早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服用步长稳心颗粒1包(9g),每天3次;胺碘酮200mg,每天3次,7d后减为200mg,每天2次,维持量为0.1—0.2mg/d;对照组仅口服胺碘酮,用法同治疗组。治疗后比较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35%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步长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老年室性心律失常临床疗效较满意,不良反应轻微,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丁大胜 《现代医药卫生》2009,(14):2099-2101
目的:观察胺碘酮与普罗帕酮对心房颤动(简称房颤)转复与维持窦律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98例房颤病程3天~5年患者首先接受华法令抗凝治疗3周,随机分为两组,A组(50例):接受胺碘酮治疗,第一周为0.2g,每日3次口服,第二周0.2g,每日2次口服,如房颤未转复,则行电复律治疗;B组(48例):接受普罗帕酮150mg.每8h1次,连续应用4d,如房颤未转复,则行电复律。A组复律成功者继续服用胺碘酮0.2g,每天1次维持。B组复律成功者继续接受普罗帕酮150mg,每8小时1次维持。结果:转复率:胺碘酮组12%(6/50),普罗帕酮组10%(5/48),两组转复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复律后维持窦律的疗效:随访1个月,6个月,1年,2年,胺碘酮组的维持率均明显高于普罗帕酮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两组药物复律成功率相比差异无显著性,考虑与选择房颤病程多数在1年以上有关,但是复律后维持窦德方面胺碘酮优于普罗帕酮.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并比较胺碘酮与普罗帕酮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效果。方法随机选取90例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化原则分为胺碘酮治疗组和普罗帕酮治疗组各45例,两组常规治疗基础疾病的措施相同,前组给予600 mg/d胺碘酮口服,3次/天,1周后剂量改为200~400 mg/d,分2次服,2周后改为每次维持200 mg或100 mg;后组给予患者150 mg盐酸普罗帕酮片口服,3次/天。4周后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应用胺碘酮治疗45例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显效、有效、无效人数分别为21、19、5例,总有效率为88.89%,应用普罗帕酮治疗45例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显效、有效、无效人数分别为18、14、13例,总有效率为71.11%,碘胺酮的疗效和总有效率均高于普罗帕酮(P均<0.05),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同(P=0.25)。结论盐酸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效果明显,因其有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血的作用,适用于伴有器质性心脏病者,故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9.
胺碘酮治疗宽QRS型心动过速即时疗效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对比胺碘酮和普罗帕酮治疗宽QRS型心动过速的疗效。方法 阵发性宽QRS型心动过速发作 2~ 38h ,随机分为胺碘酮组 ( 2 5例 )和普罗帕酮组 ( 2 4例 )。胺碘酮组静脉注射胺碘酮 15 0~ 30 0mg或改为静脉滴注 ,普罗帕酮组静脉注射普罗帕酮 70~ 2 10mg。观察其复律情况、QT间期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胺碘酮组对VT的复律成功率明显高于普罗帕酮组 (P <0 0 1) ,SVT复律成功率、QT间期的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 ,复律时间普罗帕酮短于胺碘酮 ,普罗帕酮组出现 1例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宽QRS型心动过速的复律疗效胺碘酮高于普罗帕酮 ,对不易判断宽QRS型心动过速类型可首选胺碘酮复律  相似文献   

20.
李勇胜  赵运梅  杨凡  朱丽  沈耀兵 《医药导报》2007,26(8):0898-0899
目的探讨氯沙坦与胺碘酮联用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的疗效。方法将阵发性房颤患者62例复律后随机分为两组各31例,胺碘酮组给予胺碘酮口服,以0.2 g·d 1维持;氯沙坦加胺碘酮组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加用氯沙坦口服,50 mg·d 1。两组患者均观察12个月,比较两组房颤复发率。结果试验过程中每组各有2例因不良反应退出。胺碘酮组房颤复发12例,氯沙坦加胺碘酮组房颤复发5例,氯沙坦加胺碘酮组房颤复发率明显较低(P<0.05)。结论氯沙坦加胺碘酮联用可降低阵发性房颤复发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