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早期脑皮质超微结构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早期脑皮质神经元、胶质细胞和血脑屏障的变化。方法将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组(n=3)和假手术对照组(n=3)。制备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再灌注组于缺血再灌注1h、假手术组于手术后1h取脑,电镜观察皮质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缺血再灌注早期(1h)皮质神经细胞发生不同程度的固缩,胶质细胞肿胀,核内染色质溶解,核膜不清;血管周围足突轻度肿胀,与基膜分离;微管有部分溶解。结论再灌注损伤早期皮质神经元、胶质细胞、细胞骨架和血脑屏障即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2.
王涛  阚清  罗芳  赵继宗  孙异临 《中国临床康复》2005,9(5):220-221,F003
背景:大量研究报道了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形态学上的变化,但是,再灌注早期皮质超微结构的变化、特别是血脑屏障的变化报道较少。目的:探讨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早期脑皮质神经元、胶质细胞和血脑屏障的变化,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设计:随机对照的实验研究。单位: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麻醉科和电镜室。材料:实验于2003—02/2004—02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神经外科研究所对6只Wistar大鼠进行研究。随机分为2组,缺血再灌注组(3只)和假手术对照组(3只)。干预:制备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组于缺血再灌注1h、假手术组于手术后1h取脑,利用电镜技术观察皮质超微结构的变化。主要观察指标:皮质超微结构变化。结果:缺血再灌注早期(1h)皮质神经细胞发生不同程度的固缩。胶质细胞肿胀,核内染色质溶解,核膜不清。血管周围足突轻度肿胀、与基膜分离。微管有部分溶解。结论:再灌注损伤早期皮质神经元、胶质细胞、细胞骨架和血脑屏障即发生变化。提示降低脑水肿、保护血脑屏障等脑保护治疗应越早越好。  相似文献   

3.
背景地氟烷可减少大鼠不完全脑缺血模型神经功能的缺失,然而,形态学上地氟烷脑保护作用的证据尚不充足.目的研究地氟烷对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超微结构的影响,探讨地氟烷的脑保护作用.设计随机对照的实验研究.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材料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神经外科研究所对9只Wistar大鼠进行研究.随机分为3组,缺血组(n=3),地氟烷组(n=3)和假手术对照组(n=3).干预制备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地氟烷组再灌注开始后立即吸入地氟烷1 h.缺血组和地氟烷组于缺血再灌注1 h、假手术组于手术后1 h取脑,利用电镜技术观察皮质超微结构的变化.主要观察指标皮质超微结构变化.结果与缺血组比较,地氟烷组神经元固缩小,神经元的细胞器和微管结构基本正常,但胶质细胞和微循环的破坏并无改善.结论地氟烷对神经元、细胞骨架可能具有保护作用,但对胶质细胞和微循环可能无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罗芳  林捷  孙异临  曲宝卿 《中国临床康复》2004,8(31):7048-7049,F003
背景:地氟烷可减少大鼠不完全脑缺血模型神经功能的缺失,然而,形态学上地氟烷脑保护作用的证据尚不充足。目的:研究地氟烷对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超微结构的影响,探讨地氟烷的脑保护作用。设计:随机对照的实验研究。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材料: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神经外科研究所对9只Wistar大鼠进行研究。随机分为3组,缺血组(n=3),地氟烷组(n=3)和假手术对照组(n=3)。干预:制备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地氟烷组再灌注开始后立即吸入地氟烷1h。缺血组和地氟烷组于缺血再灌注1h、假手术组于手术后1h取脑,利用电镜技术观察皮质超微结构的变化。主要观察指标:皮质超微结构变化。结果:与缺血组比较,地氟烷组神经元固缩小,神经元的细胞器和微管结构基本正常,但胶质细胞和微循环的破坏并无改善。结论:地氟烷对神经元、细胞骨架可能具有保护作用,但对胶质细胞和微循环可能无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背景目前,形态学上地氟烷脑保护作用的证据尚不充足,机制还不清楚.目的探讨地氟烷对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脑保护作用及对凋亡和应激反应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设计以实验动物为研究对象,随机对照的实验研究.单位一所大学医院的麻醉科和神经外科.材料实验于2003-02/2004-02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神经外科研究所完成.成年雄性Wistar大鼠17只,随机分为缺血组7只、地氟烷组7只和假手术对照组3只.干预制备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地氟烷组再灌注开始后立即吸入地氟烷1 h.缺血组和地氟烷组每组取3只大鼠于再灌注1 h(假手术组于手术后1 h)取脑,利用电镜技术观察皮质超微结构的变化.缺血组和地氟烷组其余4只大鼠,利用基因芯片结合图像分析技术检测凋亡和应激反应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情况.主要观察指标①皮质超微结构变化.②基因芯片检测凋亡和应激反应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情况.结果与缺血组比较,地氟烷组神经元固缩少,神经元的细胞器和微管结构基本正常.与缺血组比较,地氟烷组凋亡蛋白酶激活因子下调.结论地氟烷对神经元、细胞骨架可能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凋亡蛋白酶激活因子下调有关.  相似文献   

6.
背景:目前,形态学上地氟烷脑保护作用的证据尚不充足,机制还不清楚.目的:探讨地氟烷对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脑保护作用及对凋亡和应激反应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设计:以实验动物为研究对象,随机对照的实验研究.单位:一所大学医院的麻醉科和神经外科.材料:实验于2003-02/2004-02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神经外科研究所完成.成年雄性Wistar大鼠17只,随机分为缺血组7只、地氟烷组7只和假手术对照组3只.干预:制备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地氟烷组再灌注开始后立即吸入地氟烷1 h.缺血组和地氟烷组每组取3只大鼠于再灌注1 h(假手术组于手术后1 h)取脑,利用电镜技术观察皮质超微结构的变化.缺血组和地氟烷组其余4只大鼠,利用基因芯片结合图像分析技术检测凋亡和应激反应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情况.主要观察指标:①皮质超微结构变化.②基因芯片检测凋亡和应激反应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情况.结果:与缺血组比较,地氟烷组神经元固缩少,神经元的细胞器和微管结构基本正常.与缺血组比较,地氟烷组凋亡蛋白酶激活因子下调.结论:地氟烷对神经元、细胞骨架可能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凋亡蛋白酶激活因子下调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CDK4在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的表达。方法:SD大鼠2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再灌注1d、3d、7d、14d组,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再灌注模型,假手术组仅进行手术不造成缺血状态,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中CDK4的表达。结果:缺血侧皮质星形胶质细胞和神经元中的CDK4的表达在再灌注7d、14d后表达上调,与假手术组比较有差异(P<0.05);大脑皮质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的比较发现,神经元中的CDK4在假手术组、再灌注7d组的表达水平高于星形胶质细胞(P<0.05)。结论:脑缺血后,缺血侧皮质区星形胶质细胞和神经元的CDK4表达上调。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大鼠短暂性脑缺血再灌注对脑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s)表达的影响及对血脑屏障的破坏程度,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在脑缺血损伤中所起的作用。方法通过制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脑缺血后不同再灌注时间对脑含水量、血脑屏障通透性及MMPs表达的影响。结果脑缺血再灌注6h时,大鼠脑组织即有含水量及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并随着时间推移而呈上升趋势。MMPs主要表达在大鼠缺血侧脑半球内的缺血神经元、血管内皮细胞及嗜中性粒细胞等细胞胞浆中,其表达含量于缺血再灌注6h后开始增加,并于再灌注1~2d时达到峰值,而该组大鼠缺血对侧脑半球组织内未见MMPs表达;假手术组大鼠亦未发现MMPs表达。结论MMPs的早期表达与血脑屏障通透性的改变密切相关.提示MMPs可能参与脑梗死后血管源性水肿的早期形成,从而加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从脑组织核转录因子κB、热休克蛋白和一氧化氮合酶(eNOS、iN-OS、nNOS)表达变化揭示老年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能的病理生理机制.方法实验于2003-01/2004-09在河南中医学院老年医学研究所完成.SD雄性青年(五六月龄)、老龄(21月龄)大鼠各44只,采用大脑中动脉局灶性脑缺血法复制动物模型,排除手术过程中死亡和造模不成功者,设青年假手术组(n=6)、青年模型组(n=30)、老龄假手术组(n=6)、老龄模型组(n=30).各模型组又分为缺血3 h和再灌注1,3,6,12 d 4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6只.观察缺血3 h和再灌注1,3,6,12 d神经症状积分、脑组织含水量、病理变化、核转录因子κB、热休克蛋白、一氧化氮合酶表达的变化.结果实验大鼠青年组36只、老龄假组36只,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青年模型组和老龄模型组脑组织含水量(各时间点)、神经症状积分(再灌注1,3,6 d)、核转录因子κB(再灌注1,3,6,12 d)、热休克蛋白(缺血3 h,再灌注1,3,6 d)、eNOS(再灌注1,3,6 d)、nNOS(各时间点)和iNOS(再灌注1,3,6 d)的表达分别高于同时段青年、老龄假手术组.②老龄模型组神经症状积分(缺血3 h,再灌注6 d)、核转录因子κB(再灌注1,3 d)、nNOS(缺血3 h,再灌注1 d)和iNOS(再灌注1,3 d)表达高于青年模型组,而eNOS(再灌注3,6 d)和热休克蛋白(缺血3 h,再灌注1 d)表达低于同时段青年模型组.③各组大鼠脑组织病理观察,假手术大鼠大脑皮质各层神经元结构完整,无炎性浸润、出血灶等.青年模型组大鼠神经元、胶质细胞肿胀,血管扩张充血、管周水肿、炎性细胞浸润积聚.老龄模型组大鼠神经元、胶质细胞肿胀,排列紊乱,血管扩张充血、管周水肿、炎性细胞浸润(血管套),血管外细胞外间隙水肿.④脑组织神经细胞、微血管基底膜电镜观察,假手术组神经元细胞器形态结构正常.青年模型组大鼠脑组织神经元、胶质细胞造模3 h胞质、线粒体开始水肿,线粒体嵴和膜开始消失,内质网脱颗粒;微血管周围轻度水肿,部分基底膜断、水肿;1~3 d逐步加重,12 d损伤减轻.老龄模型组大鼠脑组织神经元、胶质细胞造模3 h后胞质、线粒体高度水肿,线粒体嵴和膜消失,微血管周围水肿,基底膜缺损;3 d超微结构破坏达到最严重,微血管基底膜大部分溶解、破坏,甚至消失,内皮细胞胞膜缺损,绒毛缺失.结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与核转录因子κB、iNOS、nNOS表达增强有关,老年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严重可能为随着增龄核转录因子κB、iNOS、nNOS表达增强和热休克蛋白、eNOS表达降低所致.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从脑组织核转录因子κB、热休克蛋白和一氧化氮合酶(eNOS、iN-OS、nNOS)表达变化揭示老年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能的病理生理机制.方法:实验于2003-01/2004-09在河南中医学院老年医学研究所完成.SD雄性青年(五六月龄)、老龄(21月龄)大鼠各44只,采用大脑中动脉局灶性脑缺血法复制动物模型,排除手术过程中死亡和造模不成功者,设青年假手术组(n=6)、青年模型组(n=30)、老龄假手术组(n=6)、老龄模型组(n=30).各模型组又分为缺血3 h和再灌注1,3,6,12 d 4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6只.观察缺血3 h和再灌注1,3,6,12 d神经症状积分、脑组织含水量、病理变化、核转录因子κB、热休克蛋白、一氧化氮合酶表达的变化.结果:实验大鼠青年组36只、老龄假组36只,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青年模型组和老龄模型组脑组织含水量(各时间点)、神经症状积分(再灌注1,3,6 d)、核转录因子κB(再灌注1,3,6,12 d)、热休克蛋白(缺血3 h,再灌注1,3,6 d)、eNOS(再灌注1,3,6 d)、nNOS(各时间点)和iNOS(再灌注1,3,6 d)的表达分别高于同时段青年、老龄假手术组.②老龄模型组神经症状积分(缺血3 h,再灌注6 d)、核转录因子κB(再灌注1,3 d)、nNOS(缺血3 h,再灌注1 d)和iNOS(再灌注1,3 d)表达高于青年模型组,而eNOS(再灌注3,6 d)和热休克蛋白(缺血3 h,再灌注1 d)表达低于同时段青年模型组.③各组大鼠脑组织病理观察,假手术大鼠大脑皮质各层神经元结构完整,无炎性浸润、出血灶等.青年模型组大鼠神经元、胶质细胞肿胀,血管扩张充血、管周水肿、炎性细胞浸润积聚.老龄模型组大鼠神经元、胶质细胞肿胀,排列紊乱,血管扩张充血、管周水肿、炎性细胞浸润(血管套),血管外细胞外间隙水肿.④脑组织神经细胞、微血管基底膜电镜观察,假手术组神经元细胞器形态结构正常.青年模型组大鼠脑组织神经元、胶质细胞造模3 h胞质、线粒体开始水肿,线粒体嵴和膜开始消失,内质网脱颗粒;微血管周围轻度水肿,部分基底膜断、水肿;1~3 d逐步加重,12 d损伤减轻.老龄模型组大鼠脑组织神经元、胶质细胞造模3 h后胞质、线粒体高度水肿,线粒体嵴和膜消失,微血管周围水肿,基底膜缺损;3 d超微结构破坏达到最严重,微血管基底膜大部分溶解、破坏,甚至消失,内皮细胞胞膜缺损,绒毛缺失.结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与核转录因子κB、iNOS、nNOS表达增强有关,老年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严重可能为随着增龄核转录因子κB、iNOS、nNOS表达增强和热休克蛋白、eNOS表达降低所致.  相似文献   

11.
背景异丙酚可能具有抗凋亡作用,从而保护脑缺血神经元耐受缺血性损伤.但是,异丙酚抗凋亡作用的机制还有待深入研究.目的探讨异丙酚对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细胞凋亡和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设计随机对照的实验研究.单位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材料实验于2003-01/2004-01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神经外科研究所进行研究.成年雄性Wistar大鼠23只,随机分为缺血组(9只)、异丙酚组(9只)和假手术对照组(5只).干预制备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异丙酚组再灌注开始后立即静脉输注异丙酚1.5 mL/h,持续30 mino每组取5只大鼠于再灌注24 h取脑,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率和坏死率.缺血组和异丙酚组各取4只大鼠,利用基因芯片结合图像分析技术检测凋亡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情况.主要观察指标①凋亡率和坏死率.②基因芯片检测凋亡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情况.结果异丙酚组海马神经元的凋亡率和坏死率[(7.01±0.79)%和(12.80±0.92)%]较缺血组[(10.89±0.80)%和(16.67±1.04)%]明显降低(P<0.01).与缺血组比较,异丙酚组凋亡蛋白酶激活因子(apoptotic protease activatingfactor 1,PAF1)、DEFT和STM-2三个凋亡相关基因下调.结论异丙酚具有脑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APAF1,EFT和STM-2三个凋亡相关基因下调有关.  相似文献   

12.
背景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缺血缺氧导致脑内代谢异常乃至能量衰竭,是引起脑组织损伤坏死的重要原因,可见能量代谢障碍是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中心问题.在脑的能量代谢中葡萄糖转运体3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的观察大鼠局灶性脑缺血不同缺血时间和不同再灌注时间的脑梗死体积比、皮质半影区葡萄糖转运体3转录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设计随机对照实验.单位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材料实验于2002-08/10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医学研究中心动物试验室完成.选择SD大鼠56只,随机分成3组①缺血1 h再灌注组28只.②缺血3 h再灌注组24只.③假手术对照组4只.缺血1 h再灌注组自缺血开始分别选取1,3,6,12,24,72 h,1周7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7只大鼠;缺血3 h再灌注组除无1 h时点外,其余时间点与缺血1 h再灌注组相同,假手术对照组只作切口,不作插线.方法用线栓法复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检测缺血中心区和缺血半影区脑梗死体积比;剥取缺血半影区皮质组织,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测定葡萄糖转运体3 mRNA水平的变化;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半定量测定葡萄糖转运体3蛋白水平的变化.主要观察指标①各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的脑梗死面积.②各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的葡萄糖转运体3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③各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的葡萄糖转运体3蛋白水平表达的变化.结果56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脑缺血1 h后再灌注组的脑梗死体积明显小于缺血3 h再灌注组梗死体积.②葡萄糖转运体3 mRNA及蛋白水平表达变化葡萄糖转运体3自3 h即开始升高,24 h到达高峰,1周时仍高于假手术对照组;缺血3 h再灌注组在3 h有一下降点,然后升高,24 h到高峰,1周时接近正常水平.葡萄糖转运体3蛋白水平的表达与mRNA相符合.结论葡萄糖转运体3在缺血半影区的表达上调,可能是机体对缺血再灌注的保护性反应.  相似文献   

13.
背景:根据中医"治未病"理论,近年来提出了针刺预处理扶正学说.目的:证实针刺预处理脑组织提取液的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设计:随机对照实验.单位:湖北中医学院针灸推拿研究所及解剖组胚教研室.材料:实验于2003-09/2004-07在湖北中医学院针灸推拿研究所完成;选用成年Wistar大鼠102只.20只用于脑组织提取液制备,82只用于后续实验. 方法:以"肾俞"、"百会"穴针刺预处理大鼠,制备正常及针刺预处理脑组织提取液.82只大鼠随机分6组.空白对照组5只行空白对照,假手术对照组15只行假手术,脑缺血再灌注对照组16只行脑缺血再灌注造模,生理盐水对照组16只先行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再行脑缺血再灌注造模,正常脑组织提取液对照组15只先行正常脑组织提取液腹腔注射,再行脑缺血再灌注造模,针刺预处理脑组织提取液组15只先行针刺预处理脑组织提取液腹腔注射,再行脑缺血再灌注造模.腹腔注射分别于脑缺血造模前2 h和1 h进行,每只大鼠共注射2次,1 mL/次.上述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他各组大鼠分别于术后1,3,7 d取材(即各分3小组:每小组5只).各组动物分别于相应时间段取材,脑组织石蜡包埋切片,光镜下进行脑组织病理学观察,在400倍镜下进行存神经元计数,计数区域为各片顶皮质Ⅰ区Ⅴ层(内锥体层).主要观察指标:①脑组织病理学观察.②脑顶皮质Ⅰ区Ⅴ层幸存神经元计数.结果:实验过程中共有2只动物死亡,脑缺血再灌注对照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各1只,100只大鼠实验数据进入结果分析.①脑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除空白对照组和假手术对照组外,其他各组各时间段脑片镜下均可见弥散性神经元缺血缺氧性病理改变,但均无灶性坏死区.②脑顶皮质Ⅰ区Ⅴ层幸存神经元计数:再灌注1 d,脑缺血再灌注对照组幸存神经元密度较空白对照组显著降低[(338.8±31.2),(753.4±60.8)个/mum2,F=129.36,P<0.05];再灌注3,7 d神经元变性进-步加剧,但两者间无差异(F=1.76,P>0.05).各时间段生理盐水对照组、正常脑组织提取液对照组与脑缺血再灌注对照组间的正常及针刺预处理脑组织提取液差异不显著(F=1.76,P>0.05).在3个时间段针刺预处理脑组织提取液组幸存神经元密度均显著高于脑缺血再灌注对照组[(438.1±41.0),(338.8±31.2)个/mm2;(296.4±27.1),(124.8±13.4)个/mm2;(269.5±30.4),(132.4±15.7)个/mm2,F=129.36,P<0.05].结论:以肾俞、百会穴针刺预处理脑组织提取液行大鼠腹腔注射,可使随后发生的脑缺血再灌注引起的神经元丢失数量显著减少,针刺预处理脑组织提取液已产生明显的对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14.
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 (CGRP) is a potent vasodilator and immune cell modulator. Exogenous CGRP could increase the cerebral blood flow significantly and protect the ischemic neurons, but its mechanism is not entirely clear. The effect of CGRP on the expressions of CREB and tau in the ipsilateral parietal cortex were detected in focal 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model. The expression of CREB mRNA decreased in ischemia/reperfusion group (I/R group) compared with that of the sham operation group, and it got highest in CGRP group. CREB expression was lesser in I/R group than sham group, but it became more in CGRP group than I/R group. Phospho-CREB became more in I/R group, and it got most in CGRP group in the cortex.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observed on Tau mRNA expression in all the groups. The level of tau hyperphosphorylation at Ser199/202 site and total tau in rat parietal cortex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I/R group than sham group. CGRP significantly inhibited tau hyperphosphorylation and the level of total tau also significantly reduced in CGRP group than that in I/R group. CGRP can upregulate the expression of CREB and phospho-CREB and attenuate the level of tau hyperphosphorylation in the ischemic neurons of the parietal cortex during focal 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Phosphorylating CREB and inhibiting tau phosphorylation are probably involved in the mechanism of protective effect of CGRP to ischemic neurons.  相似文献   

15.
背景脑内肿瘤坏死因子α可通过诱导脑缺血再灌注时内皮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促进炎症反应及血栓形成.目的观察头穴百会透曲鬓对缺血性脑损伤的良性调节,以及对脑内肿瘤坏死因子α过度表达的抑制作用.设计随机对照实验.单位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急诊神经科.材料实验于2002-08/2003-08在青岛大学医学院脑血管病研究所完成.清洁级雌性SD大鼠15只,体质量230~270 g,随机分为假手术组、针刺组和对照组,5只/组.干预①针刺组和对照组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假手术组手术步骤同对照组,但不阻塞大脑中动脉.针刺组在缺血后10min给予针刺治疗,在大鼠头顶部相当于人体百会、风府穴常规剪毛消毒,用0.35 mmx40 mm毫针在皮下百会穴处左前下方相当于人体曲鬓穴处平刺,进针深度约0.8 sm.另于风府穴直刺一针,深度约0.5 cm.连接全能脉冲电疗仪,百会穴接阳极,风府穴接阴极,电针频率7Hz,强度6mA,时间30min.②脑片制备及肿瘤坏死因子α原位杂交检测各组大鼠于缺血2 h再灌注12 h后深麻醉,左心室插管经升主动脉快速灌注生理盐水200 mL,再持续灌注质量浓度40 g/L多聚甲醛300mL,断头取脑,相同固定液后固定1 h.自视交叉处开始向后取冠状切片,片厚约7μm.肿瘤坏死因子α阳性细胞胞浆着色呈棕黄色,阴性对照细胞不着色.应用VIDAS-21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图像分析处理,结果用吸光度表示.③缺血脑组织病理学观察常规苏木精-伊红染色,光镜下观察针刺组和对照组病变区病理变化.主要观察指标①各组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皮层及纹状体内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②针刺组和对照组缺血脑组织病理变化.结果15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皮质及纹状体内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与假手术组比较,对照组和针刺组表达明显增强(0.302±0.04,0.320±0.02;0.466±0.08,0.423±0.02;0.367±0.03,0.362±0.02;P<0.05);与对照组比较,针刺组表达明显降低(P<0.05).②缺血脑组织病理变化对照组脑组织变性坏死程度较重,神经元变性坏死,胶质细胞呈空泡样变性,血管内有明显的白细胞聚集及附壁现象,血管周围亦有明显白细胞浸润;针刺组仅有少量神经元变性坏死及胶质细胞空泡样变性,血管内白细胞聚集减少.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皮层及纹状体内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升高,头曲鬓穴处平刺可明显抑制其表达,从而有效阻止炎性细胞因子过量表达及其生物学作用的发挥,减少脑缺血后的炎性损伤.  相似文献   

16.
背景静脉麻醉药异丙酚可能通过抗凋亡作用保护脑缺血神经元 ,但是,异丙酚抗凋亡作用的研究还很少,机制尚不明确. 目的观察异丙酚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神经元凋亡率、坏死率和凋亡相关基因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异丙酚的脑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设计随机对照的实验研究. 地点和对象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神经外科研究所进行研究.成年雄性 Wistar 大鼠 19只,随机分为缺血组( n=7)、异丙酚组( n=7)和假手术对照组( n=5). 干预制备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异丙酚组再灌注开始后立即静脉输注异丙酚 1.5 mL/h,持续 30 min.于再灌注 24 h取脑,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率,坏死率, bcl-2, Bax和 p53蛋白在大鼠海马神经元中的表达情况. 主要观察指标凋亡率,坏死率, bcl-2, Bax和 p53蛋白在大鼠海马神经元中的表达情况. 结果异丙酚组海马神经元的凋亡率和坏死率 [(7.01± 0.79)%和 (12.80± 0.92)% ]较缺血组 [(10.89± 0.80)%和 (16.67± 1.04)% ]明显降低 (P< 0.01).异丙酚组 Bax和 p53蛋白表达 [(49.93± 5.41)%和 (10.34± 1.65)% ]较缺血组 [(57.05± 1.91)%和 (13.84± 0.97)% ]明显降低 (P分别 < 0.05和 0.01),而异丙酚组 bcl 2蛋白表达( 9.45± 1.16)%较缺血组( 9.69± 0.94)%未见显著性差异 (P >0.05). 结论异丙酚能够降低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神经元的凋亡率和坏死率,起到脑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促凋亡基因 Bax和 p53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I/R)后体感诱发电位(SEP)和脑电图波谱特征的变化及其与神经元分布的关系。方法SD大鼠35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全脑I/R3、12、24、48和72h组。采用四血管夹闭方法建立全脑I/R模型,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及吖啶橙/溴化乙锭(AO/EB)荧光比色法检测神经元凋亡;记录I/R后不同时间脑电图和SEP的变化,观察海马、额叶皮质和顶叶皮质神经元凋亡数量。结果脑缺血后大鼠脑电图波幅较假手术组显著下降(P均〈0.05),8波构成比明显增加(P均〈0.05);伤后SEP的P1波波峰潜伏期较假手术组显著延长(P均〈0.05),P1~N1波波幅显著下降(P均〈0.05);这些变化与伤后神经元凋亡以及自海马逐渐向额叶皮质和顶叶皮质扩展的结果相吻合。结论脑电图和SEP结合分析可以反映脑缺血损伤后神经元凋亡的发生过程,对临床脑缺血患者的病情和预后判断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