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戊二醛监测卡指示效果观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了解戊二醛监测卡指示效果。方法 将监测卡浸入戊二醛溶液中,立即取出待5~8min观察其颜色变化。结果 1.8%戊二醛监测卡在酸性溶液中的敏感性为83%,特异性为100%;2.1%戊二醋监测卡在酸性溶液中的敏感性为92%,特异性为100%。pH3.0、pH7.0和pH8.5的戊二醛溶液可使1.8%和2.1%戊二醛监测卡完全变色的浓度分别为2.0%和2.3%(W/V)。结论 戊二醛监测卡在酸性戊二醛溶液中指示效果为理想。  相似文献   

2.
L-2型戊二醛浓度指示卡的性能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试验对某L-2型戊二醛浓度指示卡的性能进行评价。[方法]利用戊二醛与2,4-二硝基苯肼发生氨基反应的原理制成指示卡,观察不同戊二醛浓度、pH值下的显色。[结果]指示卡在戊二醛浓度为1.8%~2.2%时,均显黄色,符合率≥90%,且样品符合率不受戊二醛溶液pH值的影响,室温放置2年后显色符合率仍达要求。[结论]该L-2型戊二醛浓度指示卡是检测2.0%戊二醛消毒液浓度的一种快速、简便的工具。  相似文献   

3.
在临床工作中,装有各种无菌溶媒的输液瓶、无菌溶液的液体瓶,打开瓶口口外盖进行液体配制后或抽取溶媒后,输液瓶的内盖就直接暴露在空气中,不符合“输液瓶的瓶口外盖一经打开,其瓶口内盖必须保持无菌”的国家卫生部现行卫生标准无菌操作规程的要求,为此我们研制了一种一次性医用瓶口贴,经过临床应用效果满意。1使用方法对于装有各种输液用的无菌溶液的输液瓶、软包装瓶、无菌溶液的液体瓶,在打开瓶口口外盖进行液体配制后或抽取溶媒后,将一次性医用瓶口贴的保护罩撕去,使消毒材料与瓶口内盖完全接触,按压底板周边通过原来残留的胶层,使其粘贴在输液瓶的瓶口上,需使用配制好的液体或再次使用无菌溶媒时,手持瓶口贴手柄,将瓶口贴撕离  相似文献   

4.
正确使用含氯制剂指示卡,在临床上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能直接反映含氯制剂浓度.笔者结合临床经验在此介绍含氯制剂指示卡的正确使用方法,效果判断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5.
G I型消毒剂浓度试纸目前在临床上应用较广 ,它能直接反应各种含氯消毒剂的浓度 ,如对过氧乙酸、过氧化氢、漂白粉、三合二、次氯酸钠、优氯净、“84”消毒液、三效热原剂等消毒剂的有效成分浓度及其溶液浓度 ,对准确配制消毒剂溶液、保证消毒效果有着重要意义。据本人在工作中长期使用后 ,总结几点正确使用的方法、效果判断及注意事项。1  使用方法将试纸在消毒液中浸湿 ,0 .5min后与色板比色 ,根据颜色变化 ,判断监测结果。消毒液稀释所需的消毒浓度后再测定。测定固体消毒剂有效成分浓度时 ,需配成溶液后再测试。2  注意事项将试…  相似文献   

6.
配制和使用戊二醛消毒液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戊二醛因高效、低毒 ,已广泛应用于医疗器械的消毒灭菌处理 ,但其消毒效果受理化性质、温度、p H值等因素的影响较大 ,在配制和使用过程中 ,应注意如下问题。  配制之前应仔细阅读浓缩戊二醛的标签和使用说明书 ,注意戊二醛的含量、生产日期及有效期。临床所用 2 %戊二醛消毒液有酸性和碱性两种。由于 p H值对戊二醛稳定性的影响 ,配制两种戊二醛消毒液的注意事项有所不同。  采用戊二醛进行器械消毒 ,应随用随领 ,不可领取后贮收稿日期 :2 0 0 0 - 0 3- 0 8存备用。应严格遵守戊二醛的更换间隔时间 ,即酸性溶液每 4周更换 1次 ;碱性溶…  相似文献   

7.
放化学指示卡外包装布的改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护理质量管理要求 ,需要在高压蒸汽灭菌的大消毒包、器械包及敷料包中央放置化学指示卡 ,通过卡颜色的变化 ,判断包中央的温度、湿度、渗透度与持续时间是否达到灭菌的要求。我们在工作中对放化学指示卡的外包装布进行了改进 ,效果很好。  具体方法 :将双层纯棉布做成 6 0 cm× 6 0 cm的布巾 ,在布巾一角做一 6 0 cm长带 ,把放有化学指示卡的小消毒包放入花布巾中包裹 ,灭菌后 ,便能快捷、准确地了解监测的效果 ,大大方便了临床。  经过以上改进达到了 4个目的 :(1)棉花布巾醒目 ,能迅速找到放化学指示卡的包 ,可节约化学指示卡 ,节…  相似文献   

8.
科室使用的紫外线消毒车和悬挂的紫外线消毒灯,根据消毒常规要求,每季度都要进行紫外线强度的检查。而检查的方法是在紫外线灯点亮工作5 min之后,将紫外线强度指示卡放置垂直灯管距离1 m处,然后被紫外线灯照射1 min,观察其颜色改变定性判断紫外线灯的强度值是否合格。这其中存在两个问题:(1)指示卡如何放置在垂直距离紫外线灯管的1 m处。  相似文献   

9.
为确保物品的灭菌质量,在常规的灭菌前除了要做每日1次的B-D测试之外,还要对每一锅次的灭菌过程进行监测.PCD批量监测系统对评价物品的灭菌过程、灭菌效果及整个灭菌过程成功与否有一定的优势.我科使用的德国gke批量监测,首先PCD内部放置化学指示卡,然后与待灭菌物品一起进行灭菌,灭菌完毕后从PCD中取出化学指示卡,根据指示卡颜色的变化来确定整锅次灭菌效果是否达标.  相似文献   

10.
2%碱性戊二醛使用中的浓度变化和灭菌效果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2%碱性戊二醛属高效消毒剂,具有广谱、高效、低毒对金属腐蚀性小,受有机物影响小等特点,适用于医疗器械和耐湿忌热的精密仪器等的消毒与灭菌。为做好医院感染的预防和监测工作,对2%碱性戊二醛消毒液连续使用7 d的浓度变化和灭菌效果进行了监测。1材料与方法分别对各科使用中的2%碱性戊二醛消毒液进行取样测试,对各科使用至第7天的消毒液用无菌吸管吸取1.0 ml,加入到含有1.0%甘氨酸9.0 ml无菌试管中混匀,用无菌吸管吸取上述溶液0.2 ml,滴于干燥普通琼脂平板,每份样品同时做2个平行样,一平板置20℃暖箱中培养7 d,观察真菌生长情况;另一平板置3…  相似文献   

11.
通过反复实验发现 ,高压蒸汽灭菌锅的监测剂的放置影响监测效果 ,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2 0 cm× 30 cm× 2 0 cm布类包 7个 ,12 1℃压力蒸汽灭菌化学指示卡 ,化学指示胶带 ,嗜热脂肪杆菌芽胞菌片。将每个包同时包入生物指示剂、化学指示卡、外贴上 3M化学指示胶带。将 7个试验包放入消毒锅内按从里到外的顺序 ,按从上到下的顺序、从左到右的顺序 ,按照正规操作规程进行灭菌。2  结果与讨论紧贴锅的里外、左右及下壁放置的包内指示卡均有部分不能达到标准黑包。随着压力增高 ,下部指示卡颜色变深。化学指示卡既反映了达到的温度又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前国内医院进行灭菌监测的主要手段是包内化学指示卡,灭菌后,通过观察试验包包内化学指示卡的颜色变化,来判断此灭菌循环物品的灭菌效果。为了保证腔体器材的内部能够充分地排气和有效地  相似文献   

13.
TY牌强化戊二醛消毒剂含戊二醛 2 0 910mg/L ,使用时加入防锈剂 (亚硝酸钠 )和pH调节剂 (碳酸氢钠 ) ;LX牌戊二醛消毒剂含戊二醛 2 112 0mg/L ,直接使用 ;YS牌戊二醛消毒剂含戊二醛 2 15 60mg/L ,使用时加入防锈剂 (亚硝酸钠 ) ,为了解这三种戊二醛消毒剂的灭菌效果 ,在实验室内进行了灭菌效果和消毒液连续使用稳定性试验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方法1.2 pH值测定 用pH -3C型精密pH计测定原液及戊二醛含量为 2 0 0 0 0mg/L溶液的pH值。1.3 中和剂选择试验 试验设平行 8组 (表 1)。试验结果当第 6、7、8组不长菌 ,…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自动清洗机清洗消毒效果的监测,了解影响清洗机清洗效果的因素,找出相应对策,提高清洗环节质量,保证灭菌物品的安全。方法使用WashChecks清洗监测卡指示物对4台不同型号自动清洗机测试,将4台清洗机分别编号为1、2、3、4号机,将每个清洗架每层放置一个清洗监测卡,按常规完成每个清洗流程,观察测试卡的颜色变化。结果 4台清洗机均不是一次通过,通过反复测试,发现影响清洗效果的因素主要有:清洗的温度、清洗的时间、清洗剂的浓度、设备的运行情况,包括喷淋臂的运行、抽酶泵的运行以及温控系统的运行等。结论 WashChecks清洗监测卡指示物操作简便,能有效地检测清洗机的清洗效果,提示应加强对清洗消毒机的日常管理和维护。  相似文献   

15.
<正> 资料:王某,女,35岁,孕3产2。因使用皮下埋植剂到期于2002年6月5日来本站要求取出。埋植剂位于肱三头肌前正确位置。采用常规方法操作,切口部位以1%利多卡因3ml局部浸润麻醉。进针后受术者感下臂内侧剧痛,放射到第4、5指,埋植剂迅速取出后,用创可贴封闭切口,无菌包扎,嘱其注意事项。术后受术者有麻刺感、无力和轻微疼痛。  相似文献   

16.
由于尿糖试纸具有快速、方便、价廉的优点,现在已被广大糖尿病患者所采用。通过尿糖试纸检查,可自我掌握尿糖变化情况,以利控制病情发展。试纸的正确使用:首先将尿糖试纸浸入尿液中,湿透约1秒钟后取出,在1分钟内观察试纸的颜色,并与标准色版对照,即能得出测定结果。化验结果表明,根据尿中含糖量的多少,试纸呈现出深浅度不同的颜色变化。因试纸的颜色变化各异,故得出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 2 %戊二醛浸泡的手术换药器械上戊二醛携带量及其荡洗后残留于器械上的荡洗液 (即残余液 )浓度与临床意义。方法 ①戊二醛携带量测定 :全部器械清洁干燥称总重 ,2 %戊二醛浸泡后取出沥水 5S、1 0S、1 5S再分别称总重。②残余液浓度测定 :戴手套单手取出浸泡后器械 ,用 5 0 0ml去离子水荡洗 1遍 ,再用 5 0 0ml去离子水荡洗第 2遍 ,分别取荡洗 1和 2遍的残余液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浓度。结果 ①戊二醛携带量 :浸泡后器械取出沥水 5S、1 0S、1 5S可携带戊二醛均量为1 1g、1 5g、2 2g。②残余液浓度 :荡洗 1遍后浓度均数为 0 0 1 0 75 % ;荡洗 2遍后浓度均数为 0 0 0 0 78%。结论 用不经冲洗或冲洗不彻底的器械直接实施手术 ,可将部分戊二醛或残余液带入切口及组织 ;既使以 5 0 0ml去离子水荡洗 1或 2遍的器械实施手术 ,仍可将少量低浓度 (0 0 1 0 75 %和 0 0 0 0 78% )戊二醛残余液带入切口或组织 ,可能造成切口不愈、局部组织损伤等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18.
凯氏定氮法2%硼酸吸收液配制方法的改进及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硼酸溶液是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的国标方法中碱化蒸馏时所使用的吸收液,用来吸收游离出的氨,然后用盐酸或硫酸标准溶液滴定,根据混合指示剂颜色变化判断终点.笔者在实践中将此方法加以改进,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戊二醛浓度不合格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使用中戊二醛浓度不合格原因,提出相应对策,以保证医疗器械消毒灭菌质量。方法按照《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要求,采用戊二醛浓度测试卡对全院用于小手术器械、内镜、口腔科器械消毒灭菌的使用中戊二醛浓度进行检测。结果共抽查1 219份戊二醛溶液进行浓度测定,结果合格1 099份(90.16%),不合格120份(9.84%)。不合格原因为:未按时更换、浸泡器械过多、测试卡浸入消毒剂测试的时间过短、误将乙醇用作戊二醛、戊二醛浓度测试卡过期。经干预整改, 2011-2012年(干预后)戊二醛浓度监测不合格样本数显著减少,不合格样本率(5.41%,17/314)显著低于2007-2010年(干预前,11.38%,103/9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5,P<0.05)。结论医疗机构应加强对使用中戊二醛浓度的监测。  相似文献   

20.
1 方法1.1 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中戊二醛有效含量的测定方法 精确量取强化戊二醛溶液 1.0 0 ml,置三角烧瓶中 ,加入0 .2 5 mol/ L,亚硫酸钠溶液 2 0 m l,放置 5分钟后 ,用滴定管滴加 0 .1mol/ L 碘溶液 ,观察无色溶液转为黄色 ,又由黄色变为无色 ,并继续滴至再次出现黄色 ,并保持 3分钟以上 ,记录消耗碘溶液的毫升数 ,同时用蒸馏水代替样品作空白对照。1.2  Q/ XY60 1- 93《强化戊二醛消毒灭菌剂企业标准》中戊二醛有效含量测定法 精确称取 2~ 3g消毒剂强化戊二醛样品置于 2 5 0 m l碘量瓶中 ,瓶内预先加有 15 m l盐酸羟胺溶液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