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08例川崎病并冠状动脉损害的临床观察与随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临床诊断和治疗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并发冠状动脉损害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186例KD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对不完全KD的特点进行分析。结果:186例KD经1~2次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冠状动脉损害108例,发生率58.1%,不完全KD更易并发冠状动脉损害。其中轻度冠状动脉扩张60例(55.6%),中度36例(33,3%),重度12例(11.1%)。108例病例经过1~3年的随访,轻度冠状动脉扩张者均在6个月内恢复正常,而中度、重度扩张者除3例巨瘤并发冠状动脉血栓形成、冠脉狭窄发生心肌梗死、心肌病外,余在6个月内均有改善,其中1年内消失30例,2年内消失8例,3年内消失7例;急性期未发现冠状动脉损害者随访1~2年均未发现异常。结论:不完全KD易并发冠状动脉病变且冠状动脉瘤预后较差,对可疑KD病例应尽早作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以提高对不完全KD的早期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2.
1 一般资料10 0例毛细血管瘤病人中 ,年龄 2~ 6月者 4 0例 ,7个月~ 1岁者 2 0例 ,>1岁~ 3岁者 30例 ,3岁以上者 10例。瘤体直径 :0 .5~ 1cm者 30例 ,1 5~ 2cm者 30例 ,2 5~5cm者 2 0例 ,5cm以上者 2 0例。2 治疗方法血管瘤的局部常规消毒后 ,即用蓝宝石激光治疗机激光照射患处。注意事项 :激光照射治疗时有疼痛 ,对个别疼痛敏感者可局部适当涂用的的卡因。激光治疗后可配合中药外敷治疗。3 治疗结果10 0例各种类型毛细血管瘤患者在我院使用蓝宝石激光器治疗 ,全部治愈 ,随访 2年 ,无l例复发。4 小结毛细血管瘤是发生在皮肤、粘膜…  相似文献   

3.
神经鞘瘤为源自雪旺细胞的肿瘤 ,可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部位。生长在四肢周围神经及软组织中的神经鞘瘤 ,在术前易误诊 ,甚至有连带神经一起切除的报道[1] ,我科于 1983~ 1996年间共收治四肢良性神经鞘瘤 16例 ,现将诊疗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16例 ,男 15例 ,女 1例。年龄 12~ 54岁 ,平均年龄 4 0 .3岁。发生在上肢 10例 ,下肢 6例。位于神经干上 12例 ,其中桡神经 3例、尺神经 3例、正中神经 1例、前臂外侧皮神经 1例、坐骨神经 2例、胫神经 2例 ;位于软组织中者 4例 ,其中上肢 2例、下肢 2例。瘤体直径 >5cm者 4…  相似文献   

4.
冠状动脉瘤样扩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劲松  胡世红 《医学综述》2002,8(8):457-458
198 3年Hill等[1 ,2 ] 首次报道了冠状动脉瘤样扩张 ,随着冠状动脉造影技术及冠脉介入治疗的普及 ,有关冠状动脉瘤样扩张的报道逐年增多 ,其对人体的影响尚未清楚 ,本文就冠状动脉瘤样扩张的病因、发病机制、治疗及预后简述如下。1 定 义冠状动脉瘤样扩张是指冠状动脉局部或弥漫性扩张。多数学者赞同冠状动脉瘤样扩张指冠状动脉局部管径扩大超过邻近正常段或其管径大于正常值上限的 1.5倍[3 7] 。由于冠状动脉扩张部位的前后正常段直径不同 ,有学者提出冠状动脉扩张达到或超过前后邻近正常段直径均值 1.5倍以上称为冠状动脉瘤样扩张[6…  相似文献   

5.
变异型心绞痛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变异型心绞痛 (VariantanginapectorisVAP)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方法 :本组对 4 4例VAP患者临床特点及其发生机制进行分析。结果 :4 4例VAP患者心肌缺血发作时有 2 4例患者发生心律失常 ,发生率为 5 4 .5 %。快速和缓慢心律失常均有发生。结论 :VAP可并发闭塞期和再灌注期心律失常 ,以前者多见 ;右冠状动脉痉挛引起Ⅱ、ⅢavF导联ST段抬高时 ,易造成缓慢心律失常 ,而左前降支冠状动脉痉挛引起V1~V3 或 /和V4~V6导联ST段抬高时 ,则易发生室性快速心律失常 ;VAP发作时心肌缺血持续时间的长短与心律失常发生具有相关性 ,且直接影响预后。  相似文献   

6.
我院 1 997年 1月至 1 999年 1 0月间 ,实施开胸手术 1 82例 ,发生心血管系统并发症 42例 ,其中死亡 1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开胸术后并发心血管疾病的 42例患者中 ,心律失常者 2 8例 ,心梗者 1例 ,心衰者 6例 ,肺水肿者 7例。男性 40例 ,女性 2例。2 发生并发症的原因2 .1 高龄 :50岁以上的病人多有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因而多见。2 .2 扩大手术范围 ,手术创伤严重。2 .3 麻醉及术中缺氧可提高血液循环中儿茶酚胺的浓度 ,增加心脏应激性 ,易诱发心律失常 ;另外 ,由于原有肺部疾病 ,麻醉剂抑制呼吸以及肺切除术后通气不足…  相似文献   

7.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94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毅兰  李泓 《广西医学》2006,28(5):645-647
目的探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在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诊断及随访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94例确诊的川崎病患儿的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表现.最长随访时间为8年.结果在受检的94例川崎病患儿中有冠状动脉病变共26例,3例发生冠状动脉瘤,左冠状动脉比右冠状动脉更易发生扩张性病变.随访结果表明,轻度扩张性病变较易恢复正常.1例冠状动脉瘤持续存在;1例动脉瘤回缩后主干轻度狭窄.结论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于早期诊断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及时给予正确治疗,减轻冠状动脉的损害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有冠状动脉病变者均需定期随访,以指导用药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8.
臀部肌注后并发硬结较多见,几乎每个医院都可遇到,我们在近8年内遇20例,其中男6例,女14例.年龄5~10岁9例,11~20岁6例,21~30岁4例,50岁1例.注射次数:2~30次,多数在10次左右.体形较胖者10例,中等者7例,消瘦者3例.发生硬结后多数患者自觉疼痛,局部微肿或发红,严重者有行走痛,甚至感染化脓,本文遇1例化脓,经切开排脓治愈.少数患者无疼痛,亦无其他不适感觉.检查时硬结大小不等,坚硬者可能时间较长,较软者易治疗,有压痛及波动者,说明有感染与化脓.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诊断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冠状动脉瘤样扩张被发现。本文对该院发现的15例冠状动脉瘤样扩张进行临床分析。1对象与方法1·1对象该院1999年10月~2005年12月进行冠脉造影的623例冠心病者中,发现冠状动脉瘤样扩张15例,约占2.4%。其中男性9例,女性6例,年龄36~75岁,平均(58±9·1)岁。合并高血压病者7例,合并糖尿病者3例,高脂血症者4例,心电图ST-T异常者8例。1·2方法全部病例进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采用Seldinger法穿刺股动脉,将6F Judkins导管送至左右冠开口,进行多体位投照,并由有经验的医师阅片。局限性或弥漫性扩张的冠状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川崎病患儿临床特点,为川崎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提供依据.方法 对65例川崎病住院患儿恢复期进行连续性随访观察并检测相关实验室指标.结果 川崎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皮肤黏膜病变及淋巴结肿大,脏器损害以心脏、肺为主,心脏损害主要表现为冠状动脉扩张,其次为心电图异常.实验室改变主要为ESR和CRP增快,血小板升高,其他还包括肝功能异常等.静脉使用大剂量免疫丙种球蛋白后多数患儿在2个月内能完全恢复,包括冠状动脉扩张及相关实验室指标.川崎病的唯一永久损害是冠状动脉扩张,主要为重度扩张和形成冠状动脉瘤者.结论 川崎病一般呈良性经过,静脉使用大剂量免疫丙种球蛋白球疗效较好,恢复期需进行长期随访,重度冠状动脉扩张或已形成冠状动脉瘤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1.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多数开始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和冠状动脉 (冠脉 )内血栓形成 ,无冠脉固定狭窄基础者少见。自 2 0 0 2年 ,我们行冠脉造影 (CAG)发现无冠脉固定狭窄的ACS 7例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7例中男 5例 ,女 2例 ,年龄 2 2~ 6 1岁 ,平均 ( 34.4± 6 .3)岁。其中 1例有高血压病史 3年。均无高脂血症、糖尿病史。发病前 1个月内均无病毒感染症状。有明显诱因 6例 ,3例为过度劳累 ,1例过量吸烟 ,2例精神压力过大。胸痛时间30min~ 4 .5h ,均在静滴硝酸甘油后症状缓解或消失。2 方法与结果2 .1. 入选标准 ①缺血性胸…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大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治疗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川崎病)的疗效及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08年12月期间住院的川崎病患儿56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一次大剂量(2 g/kg)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对照组给予小剂量丙种球蛋白[400 mg/(kg.d)],1次/d,连用5 d。两组同时口服阿司匹林,急性期30~50 mg/(kg.d),热退后改为3~5 mg/(kg.d)。服用至血沉、血小板正常、无冠状病变后停药。结果治疗组24 h内体温下降者24例,72 h内退热者5例,>72 h者1例。对照组24 h内体温下降者3例,72 h内退热者15例,>72h者8例,其中3例于退热后再次发热。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1周血白细胞均有下降,1个月后血小板、心电图大部分正常;治疗组出院后1个月时复查有2例发现冠状动脉损害,其中1例于3个月时消失,1例于6个月时消失。对照组出院后1个月时有4例发现冠状动脉损害,其中2例于12个月时消失,2例于24个月时消失。结论早期大剂量单次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对缓解川崎病的急性期症状及预防或减少冠状动脉损害起重要作用。而且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川崎病的长期管理1.病初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有冠状动脉扩大,内径>5mm,经治疗1~2个月后有缩小者。发病1~2年内要经常复查,包括二维超声或冠状动脉造影,并投予小量抗凝剂,如阿斯匹林每日5mg/Kg,1次口服,直至冠状动脉复查正常为止。2.冠状动脉瘤直径在8mm以上的和球形、腊肠型及复发的冠状动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颅内室管膜下瘤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点及治疗. 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北京天坛医院1996至2008年手术后经病理证实的22例颅内室管膜下瘤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手术方法和预后.患者年龄5~54岁,男:女为13:9例.肿瘤位于侧脑室14例,位于第四脑室2例,位于额顶叶1例,脑干2例,桥小脑角1例,小脑1例,跨幕上下1例. 结果 全部病例经手术切除,全切除18例(幕上肿瘤15例和幕下肿瘤3例),部分切除4例(幕上下肿瘤1例和幕下肿瘤3例).病理类型包括单纯室管膜下瘤19例和混合性室管膜下瘤3例.随访肿瘤复发1例. 结论 颅内室管膜下瘤为一种罕见的良性颅内肿瘤,显微外科手术是主要治疗方法.肿瘤位于幕上者易获得完全切除;位于幕下者因边界不清、与周围重要结构粘连而常难以获得全切除.患者预后良好,肿瘤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川崎病(KD)及早期不典型川崎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冠状动脉(冠脉)损害的危险因素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儿科2004年8月至2009年8月诊治的71例KD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1例KD中典型43例,不典型28例.男41例,女30例,男女比例为1.37:1.年龄9个月至13岁,<1岁3例,~3岁38例,~5岁17例,>5岁13例.平均发病年龄3岁9个月.早期误诊22例.合并冠脉损害者30例,均为冠脉扩张.结论 典型KD早期易诊断,预后好,不易发生冠脉损害.不典型KD早期易误诊,易发生冠脉损害.KD发病10 d内用丙种球蛋白(1 g/kg)单次给药效果好,大部分患儿24 h内热退.  相似文献   

16.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川崎病冠状动脉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对川崎病所致的冠状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182例川崎病患儿进行二维及彩色多普勒检查 ,测量各支冠状动脉内径及显示长度 ,观察冠状动脉内膜及腔内透声情况。冠状动脉扩张内径为 4~ 8mm ,或冠状动脉内径与主动脉根部内径比值(CA/AO) >0 .3为冠状动脉瘤 ;巨大冠状动脉瘤内径 >8mm ,或CA/AO >0 .6。结果 冠状动脉病变 6 3例 ,其中冠状动脉瘤 16例 ,巨大冠状动脉瘤 6例。累及左侧冠状动脉 33例 ,右侧冠状动脉 9例 ,双侧冠状动脉 2 1例。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川崎病冠状动脉瘤的诊断及随访具有安全、简便、可靠、迅速、定位准确、重复性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孙聪 《现代实用医学》2001,13(9):457-458
胰腺癌的临床表现隐匿 ,早期缺乏特异性症状 ,易被医师误诊、漏诊 ,难以早期诊断 ,一旦临床确诊 ,大多已属晚期 ,失去手术机会。近 1 0年来 ,我院共收治胰腺癌 80例 ,为提高对胰腺癌早期的认识 ,及早进行必要的影像学检查作出早期诊断 ,改善预后 ,现将胰腺癌的早期首发症状分析讨论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80例中男 5 6例 ,女2 4例 ;年龄 3 5~ 90岁 ,平均 65岁 ,60岁以上 64例占 80 %。 80例胰腺癌中胰头癌 3 2例 (4 0 % ) ,胰体尾癌 2 2例(2 7.5 % ) ,全胰癌 1 6例 (2 0 % ) ,部位难以肯定者 1 0例 (1 2 .5 % )。1 .2 诊断手…  相似文献   

18.
骨髓转移癌(瘤)比较少见,预后极差,现将本室诊断的10例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1.一般情况:男性7例,女性3例,年龄6~70岁。其中转移癌7例,转移瘤3例。临床症状表现不一,骨髓穿刺前,均未发现癌(瘤)的原发灶。2.外周血检查:轻度贫血者2例,中度贫血者5例,重度贫血者2例,极度贫血者  相似文献   

19.
我们应用CDFI观察了11例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损害的患儿,旨在探讨应用CDFI诊断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价值。在11例患儿中发现巨大冠状动脉瘤1例,冠状动脉瘤7例,冠状动脉扩张3例,且随受损程度的轻重,心脏功能亦发生相应改变。结果表明:CDFI能早期提供心脏及冠状动脉的改变情况,且能监测心功能,便于及时诊断和治疗,减少和降低川崎病的并发症和病死率,对于本病的随访、疗效评定及预后估测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均为住院患者,男7例,女4例,年龄4个月~7岁,平均年龄2.4岁,患儿均有高热及皮肤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影响骨肉瘤预后的因素。方法 分析 96例骨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骨肉瘤患者多于 3年内死亡。其预后男性较女性差 (P <0 .0 1 ) ;<30岁的患者预后明显比≥ 30岁者差 (P <0 .0 1 ) ;发生于近膝关节及肱骨近端的患者比发生于其他部位者预后差 (P <0 .0 1 ) ;肿瘤直径≥ 1 0cm者比 <1 0cm者预后差 (P <0 .0 5) ;组织学分型与预后间的关系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截肢加化疗、瘤体切除假体置换加术后化疗和瘤段切除灭活再植或断端融合加术后化疗优于单纯截肢。结论 骨肉瘤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发生部位、肿瘤大小及治疗方法与预后有关 ,而骨肉瘤的组织学分型与预后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