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随着MR临床应用的普及,高质量的MR影像对疾病的诊断越发显得重要。MR成像中,对各种原因产生的伪影常会干扰医生对病变的客观判断,导致误诊或漏诊,尤其对于高场磁共振成像系统,在其分辨率、信噪比提高同时,伪影产生也相对增多,因此识别和消除伪影是提高MR图像质量的重要环节。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收集具有不同程度伪影的165例患者MR图像资料。其中,男90例,女75例,年龄3~82(平均50.2)岁。头部扫描55例,脊髓扫描47例,胸、腹部35例,骨关节28例。1.2方法采用Siemens Avanto1.5T超导磁共振扫描仪,线圈包括头、颈、体32通道线圈,扫描序列为S…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3.0 T全身磁共振成像的技术对于胃肠道恶性肿瘤性疾病的术后随访价值。材料与方法对19例术后随访的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行WBMRI(DWI+T2WI),后处理平台为GE ADW4.6工作站。Functool工具拼接横断面弥散图像,得到HD-MIP图像、黑白反转图像(类"PET"图像)及伪彩色图像;Pasting工具拼接冠状面T2加权图像,得到全身冠状面T2加权图像,再经图像融合得到类"PET-MR"图像。结果 19例患者(其中胃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2例,胃癌8例,结肠癌7例,直肠癌2例)均获得图像质量良好的全身磁共振图像。发现恶性转移性病例6例,阳性率约32%。结论使用头颈联合线圈及体线圈接收方法可以改善中心频率漂移现象,得到符合诊断需要的全身弥散图像。3.0T MR全身弥散成像可清晰显示胃肠道恶性肿瘤的转移灶,对胃肠道恶性肿瘤的术后随访和辅助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临床常规磁共振在裸鼠成像中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小关节线圈及专用小动物线圈对裸鼠肝脏进行MR成像,根据伪影、均匀度与对比度,评价两种线圈对裸鼠成像的质量。对裸鼠进行T1mapping和T2mapping成像,根据肝脏的T1、T2值确定扫描序列中的TE值,然后采用浮动的TR值进行扫描,最后调整扫描的其它参数实现序列的优化。结果在FSE T1WI、SE T1WI、FSE T2WI、GRE T2*WI序列中,小动物线圈和3英寸双环形线圈的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2.6±0.54、3.2±0.84、2.6±0.89、2.4±0.55和3.6±0.55、3.8±0.45、3.2±0.84、2.6±0.55,小动物线圈图像的信噪比明显高于3英寸双环形线圈(P0.05)。经过序列优化后,图像的细节分辨率,对比度明显提高,图像信号显示更均匀。结论通过线圈的优选及序列的优化,常规临床磁共振可以进行活体裸鼠磁共振成像。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选择合适的脉冲线圈以获得清晰的腹部磁共振图像。方法 14例病人采用体线圈和体部相控阵线圈分别进行腹部磁共振扫描,两种线圈 的扫描序列完全一致,比较两种线圈所获图像的质量。结果 用相控阵线圈采集的腹部磁共振图像的平均信噪比明显高于体线圈所获图像(P<0.05)。结论 利用体部相控阵线圈可明显提高腹部磁共振图像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临床应用型MR大鼠中枢神经系统成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索临床应用型MR设备进行大鼠中枢神经系统成像的可行性.方法 10 只健康Lewis大鼠麻醉后取仰卧位在固定装置内完成MR扫描.应用超导型3.0T MR扫描仪(Siemens Trio Tim)及小正交腕关节线圈,分别对大鼠脑和脊髓行T2WI、T1WI和Gd-DTPA增强T1WI的三维容积扫描,体素0.06~0.08 mm3.利用工作站专业软件获得脑和脊髓的多方向重组图像.结果 大鼠脑T2和T1加权像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和对比度,胼胝体、小脑、新皮质和脑室等解剖结构显示清楚,脊髓的对比度较弱.多方向重组图像显示大鼠中枢神经系统解剖细节更佳.结论 应用3.0T临床型MR设备及正交腕关节线圈可以获得大鼠脑和脊髓高质量MR图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自动移床扫描技术在全下肢弥漫性病变MRI中的应用优势。方法使用Philips Achieva1.5T双梯度超导磁共振成像系统,体部正交线圈,XL-16-Torso线圈,自动移床扫描技术,Compose成像拼接软件,对6例弥漫性病变患者进行从骨盆至脚踝的全下肢成像。分析研究所得图像,成像技术等。结果得到的全下肢冠状位、矢状位拼接图像清晰、细腻,四段图像拼接良好,无明显拼接痕迹,能够完整显示弥漫性下肢病变范围及其与周边组织的关系。6例病例中,有线粒体脑肌病3例,多发性肌炎1例,左下肢弥漫陛血管瘤1例,肌肉脂肪变1例。结论利用自动移床扫描技术、Compose成像拼接软件进行全下肢MRI,能够准确定位,一次全面的扫描全部病变,对下肢弥漫性病变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30通道自适应图像接收(adaptive image receive,AIR)线圈与16通道体线圈在肝脏MR成像中的应用效果比较。方法:选取2021年1月—9月于重庆市中医院完成肝脏MRI检查的120例患者影像资料,60例使用30通道自适应图像接收(AIR)线圈完成检查(A组),60例使用常规16通道体线圈完成检查(B组)。在轴位T2脂肪抑制和DWI序列上,测量肝脏实质脏器的信噪比(signal tonoiseration,SNR),由两名高年资的诊断医师对每例检查者图像进行双盲评价。结果:经30通道AIR线圈获得的MRI图像质量显著高于16通道体线圈(P <0.01)。在T2WIfs和DWI序列上的平均信噪比高于经16通道体线圈相应的平均信噪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30通道AIR线圈具有更好的信噪比、解剖结构清晰度和图像质量,能为腹部磁共振高级别应用成像提供有利支持。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3.0T磁共振成像系统中大鼠脑部射频线圈.方法 提出一种设计线圈结构的方案,采用高等于直径的鞍型线圈,研究直径为5 cm的大鼠脑部线圈减小电容和分布电容,可使线圈带宽减小,提高线圈品质的因素(Q).将线圈与人体头部线圈和体部线圈分别对自制的模型利用同一序列进行扫描,对三组图像选择同一位置的图像,比较各线圈的信噪比(SNR).观察图像的质量,应用大鼠颅脑模型分别进行轴位、矢状位和冠状位T1W FLAIR或T2W扫描.结果 线圈的SNR比现有的头部线圈高5倍以上.大鼠图像能很好地显示脑室结构,可清楚分辨脑部的灰质和白质.结论 利用所设计的线圈可获得具有很高SNR的图像,在大鼠脑部影像研究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护理配合在乳腺病变病人进行术前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时的重要性。[方法]154例乳腺病变病人中恶性病变116例,良性病变38例,以手术病理为金标准。术前均在美国通用电气公司Discovery MR750 3.0T上行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配合。[结果]154例病人均顺利完成检查,没有发生过敏现象。[结论]合适准确的护理配合可有效缓解乳腺病变病人进行术前磁共振检查时紧张、焦虑情绪,检查过程积极配合,可获得高质量的影像图像。  相似文献   

10.
磁共振成像仪安装以后,可靠性能会随着使用和时间而降低。为使MRI设备能够正常运作,提高图像质量,应对设备进行定期的质量保证检测。 材料和方法 一、磁共振成像设备和主要的QA检测参数:1.检测设备,荷兰Philips GYROSCAN ACS-NT15 1.5Tesla超导磁共振成像仪。使用直径200mm标准测试模,头部正交线圈及体阅正交线圈进行扫描。2.主要QA的检测参数:信噪比(SNR);场强的均匀度(Flood field uniformity);空间线性度(Spatial inearity);空间分辨率(Spatial resolution);层面投影(Slice profile)与层厚。  相似文献   

11.
桥脑中央髓鞘溶解症的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MR对桥脑中央髓鞘溶解症(centralpontinemyelinolysis,CPM)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病例8例。主要病史:肝病史、酗酒、电解质紊乱等。扫描设备siemesmagnetonvision1.5T超导MR,头线圈,TSE序列、FLAIR序列。MAGNETONPLUS螺旋CT扫描。2例在桥脑病灶处行MR单体素1H-MRS点解析波谱法(PRESS)检查。结果MRI显示8例全部有阳性发现,其中桥脑病灶8例,丘脑、尾状核头部、内囊等处异常信号6例,信号呈长T1长T2信号。病灶显示率:FLAIR为100%,T2W为85%,T1W为50%。1H-MRS示:NAA降低,Cho升高,NAA/Cr比值降低,Cho/Cr比值稍高。CT显示阳性5例,阴性3例,阳性病例中双侧基底节、桥脑出现斑片状低密度灶4例、桥脑低密度1例。结论MRI诊断价值明显优于CT,FLAIR序列对病灶显示尤为清楚,结合病史可明确诊断。1H-MRS无特异性,峰值可提示病灶部分组织学变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脂肪纤维瘤病(lipofibromatosis,LPF)的CT或(和)MRI误诊原因,提高其术前诊断准确性。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术前CT或(和)MRI误诊的16例LPF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16例LPF均单发,临床上均表现为缓慢生长的无压痛性包块。CT、MRI上14(87.5%)例以脂肪密度或信号为主,15(93.8%)例纤维成分穿插于脂肪组织间,8(89%)例增强扫描后可见纤维成分强化。7例因其含丰富脂肪组织误诊为脂肪源性肿瘤,瘤体部分位于皮下并含有纤维成分误诊为神经纤维瘤病1例、纤维源性良性肿瘤1例、错构瘤1例,未行增强扫描误诊为脉管性肿瘤2例、良性病变4例。结论LPF的CT、MRI征象虽具有一定的特征性,但仍容易误诊为脂肪性肿瘤或纤维性肿瘤,发现脂肪密度或信号为主且穿插一些纤维成分浸润性生长的皮下肿瘤,应想到本病可能。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17例马凡氏综合征心血管病变的MRI表现,讨论了MRI在评价本征心血管病变中的价值和限度。完全无创伤的MRI可作为马凡氏综合征心血管病变诊断、术前评价和随访的重要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4.
李红英 《磁共振成像》2015,(12):937-940
目的探讨脑内瘤样炎性脱髓鞘病的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表现特征。材料与方法对8例瘤样炎性脱髓鞘病的MRI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总结其MR影像学特点。结果 MRI显示8例局灶性、类似肿块样病灶,片状长T1长T2信号灶。钆喷酸葡甲胺(gadolinium diethylene triamine pentaacetic acid,GD-DTPA)增强病灶不同程度强化。2例表现为完整环形强化,4例不完整环形或开口样增强,2例片状增强。发病早期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相呈稍高信号。6例患者经类固醇保守治疗4周后,复查颅脑MR病变缩小,无明显异常强化。2例因术前误诊手术治疗确诊。结论 MRI检查对瘤样炎性脱髓鞘病的诊断有一定的特征性,能监测病变的转归情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弥散加权成像DWI(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对高血压脑病(Hypertensive Encephalopathy)及急性期脑梗死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高血压脑病(HE)及急性期脑梗死各15例患者的常规MRI平扫及DWI图像,分别测量HE患者病灶区和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病灶区的ADC值及ADC值变化范围,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15例HE和1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MRI平扫图像均可见长T1长T2信号,其中15例HE病灶区DWI呈低或等信号,少部分不典型呈高信号,ADC呈高信号;15例急性期脑梗死病灶区DWI全部为高信号,ADC呈低信号。(2)HE病灶的ADC值为(1.418±0.17)×10^-3 mm^2/s,明显高于急性期脑梗死病灶的ADC值(0.448±0.11)×10^-3 mm^2/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MRI扫描无法区分高血压脑病及急性期脑梗死,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作为一种简便易行的诊断方法,其DWI图像及ADC值测量在两者的鉴别诊断中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泪腺腺样囊性癌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CT和MRI对泪腺腺样囊性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病理证实的泪腺腺样囊性癌的影像学资料,9例行CT检查,11例行MRI检查。结果肿瘤发生在泪腺眶部,呈不规则扁长形9例,椭圆形3例;沿肌锥外间隙向眶尖浸润生长,与外直肌分界不清9例;8例边缘不规则。9例CT表现为不均匀等密度或略高密度,伴眶壁骨质“虫蚀样”或广泛破坏6例,眶壁受压凹陷变形2例,骨质增生硬化4例。MR检查11例,T1WI呈等信号8例,低信号3例,信号不均匀,T2WI均为不均匀高信号,增强后肿块不均匀明显强化。肿瘤侵及颅内、颞窝和海绵窦6例。结论泪腺腺样囊性癌的CT和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CT和MRI结合可以提高病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PXA)的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PXA的影像表现,其中10例行MR检查,2例同时行CT及MR检查。结果:12例患者共有13枚病灶,颞叶6枚,颞叶为主累及多个脑叶4枚,岛叶2枚,额叶1枚。13枚病灶中囊实性5枚,囊伴结节型6枚,实性结节2枚。增强后实性区及壁结节有明显强化,囊伴结节型病灶囊壁均不强化。13枚病灶中2枚出现邻近软脑膜强化,1枚有钙化。6枚行DWI检查的病灶中,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均高于对侧相应正常区,其中2例WHO Ⅲ级PXA的ADC值及相对表观弥散系数(rADC)值明显低于另外4例WHO Ⅱ级PXA。2枚行1H-MRS检查的病灶中,实性部分Cho峰升高,NAA峰下降,Cho/NAA值为0.84、1.06,1例出现Lac峰。结论:PXA的影像表现有一定特征性,认识这些特征并结合MR多种功能成像技术,有助于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8.
肝肾间隙巨大占位病灶来源器官的影像鉴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的原理,综合几种影像诊断方法的优势,提高肝肾间隙病灶来源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采用B超、彩色多普勒血流图(CDFI)和能量图(CDE),结合CT、MRI影像手段,对35例肝肾间隙巨大肿块的定位征象进行回顾性研究。并利用循证医学原理进行分析。结果:31例超声检查者均可检测到肝肾等脏器间相对运动,23例受检CDFI和CDE中19例示增粗的肿瘤供血血管并显示其起始方向,CT、MRI受检者全部可显示病灶全貌。综合超声、CT、MRI、DSA影像手段,对32例肝肾间隙的巨大肿块来源能作出正确定位。结论:利用几种影像诊断方法的优势,于临床工作中循证,有益于评价各种影像学获得的最好的证据,确立肝肾间隙巨大占位病灶的来源。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视神经MR检查的理想扫描方法,提高视神经MRI图像质量。方法 技术性分析130例健康志愿者的视神经MR扫描图像,按扫描方式不同分组:对照组(44例)、研究组分为A组(不带眼罩41例)和B组(带眼罩45例)。观察视神经及周围解剖结构和细节的显示情况,将图像质量分为三级:清晰可见、可见和隐约可见。采用SPSS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用头颅线圈、多方位MR扫描,能清晰显示视神经及相关解剖结构。B组的扫描方法与对照组及A组相比,图像质量明显提高(P<0.05)。结论 使用头颅线圈,常规准备后,给病人戴上黑布眼罩,闭眼,告知病人在扫描时心里默默有节奏计数的扫描方法,能提高视神经MR检查的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