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王远政  田晓滨  刘洋  李波  孙立  张一  田家亮 《贵州医药》2012,36(10):869-872
目的通过对贵州地区大样本成人下颈椎椎弓根的解剖学观察,为后路经椎弓根置钉技术提供临床相关解剖学参数。方法在我院门诊对排除颈椎骨质破坏性疾病的本地区成人患者中,随机选取100例进行颈椎薄层CT扫描,收集图像原始数据导入Mimics软件行三维重建,并利用其软件功能在三维重建图像上测量经椎弓根置钉的相关解剖学参数,包括C3-7椎弓根最窄处的高度、宽度,椎弓根通道长度(轴线长度),椎弓根内倾角及头倾角。结果通过100例成人活体下颈椎CT图像重建测量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下颈椎椎弓根最窄处的高度大于宽度,C3-7平均椎弓根高度为7.24~7.42mm,平均椎弓根宽度为4.94~7.11mm,平均椎弓根轴线长度为31.98~34.01mm,椎弓根外倾角平均值分别为C346.3°、C447.2°、C548.8°、C640.1°、C737.5°,椎弓根头倾角平均值分别为C311.2°、C46.8°、C5-1.8°、C6-6.9°、C7-10.8°。结论大样本下颈椎椎弓根螺钉置入相关参数CT测量对该术的临床运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发现椎弓根形态个体差异大,术前必须制定个体化置钉参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颈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急性颈椎病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以我院收治的采用颈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的67例颈椎损伤患者为观察对象,通过术前X线、CT及三维重建检查了解椎弓根的直径、走行方向,并确定进钉点。术中凭手感及C臂斜位透视逐步扩孔,扩孔过程中探查骨孔四壁,确定为骨性,然后置入螺钉,观察术后患者的复位情况、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随访24个月后,除1例死亡外,其余患者Frankel功能评定改善1~3级,所有病例无神经、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复位和减压结果满意,无内固定失效者。结论颈椎椎弓根内固定技术可即刻复位、减压,稳定性良好,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良好且并发症发生率低,是治疗急性颈椎损伤相对安全、可靠的内固定方法 。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术前三维CT测量个体化颈椎椎弓根钉置钉的临床应用。方法对19例患者行颈椎椎弓根钉内固定,共置入椎弓根钉102枚,均采用术前三维CT测量术中个体化置钉。结果 93枚为A级(91.17%),6枚螺钉穿破椎弓根内侧皮质小于1mm(B级),2枚螺钉穿破椎弓根外侧皮质小于2mm大于1mm(C级),1枚螺钉穿破椎弓根外侧皮质大于2mm(D级)。无螺钉相关的血管、神经并发症。结论通过术前三维CT测量的个体化数据来选择颈椎椎弓根置钉可以更精确,更安全,减少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唐相君  汪金平  肖衡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2):1880-1881
经椎弓根固定为三维立体内固定方式,具有三柱固定的优越稳定性,在胸腰椎疾患中已有广泛应用.鉴于颈椎椎弓根的解剖结构特点和复杂的毗邻关系,行颈椎椎弓根钉固定术有较大的难度和风险.  相似文献   

5.
麻剑宇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6):187-188
目的:探讨伤椎椎弓根置钉治疗下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06年1月~2010年1月21例下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患者均行椎弓根置钉内固定治疗下腰椎爆裂性骨折。Frankel分级:A级2例,B级2例,C级3例,D级6例,E级8例。行椎弓根置钉,椎管受压并有神经损伤症状患者同时行经椎弓根减压。术后观察骨折椎体的前后缘压缩情况。结果:术后随访平均18个月,患者恢复情况满意,术前、后椎体前后缘压缩率分别为(9.5±1.2)%和(1.65±0.6)%,术前和术后的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行椎弓根置钉治疗下腰椎爆裂性骨折方法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1基本资料 自1999年8月至2006年5月行椎弓根钉取出术34例。共146枚椎弓根钉节,其中男23例,女11例。年龄19~56岁,平均34.2岁,二节段固定29例,三节段固定5例,内固定取出时间1~5年,平均2.1年。3例慢性感染。部位T11~L4。钛质钉62枚中5例为三节段钉棒系统,8例钛质A-F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颈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对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对本院收治的46例颈椎损伤患者采用颈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观察术后患者的复位情况、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随访4-20个月,216枚成功植入的螺钉均骨性融合,所有患者AsIA损伤分级均改善1-3级,无断钉、断棒、螺钉松动退出和复位丢失等现象,无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复位和减压效果满意。结论颈椎椎弓根内固定技术治疗颈椎损伤,可即刻复位、减压,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良好且并发症少,是临床治疗颈椎损伤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胸腰椎段脊柱骨折患者采用不同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伤椎置钉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和讨论。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均选自邓州市人民医院骨外科于2019年12月—2021年12月收治的84例胸腰椎段脊柱骨折患者,采用奇偶数分配的方式将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n=42例)和观察组(n=42例)。在研究过程中,两组胸腰椎段脊柱骨折患者均采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伤椎置钉治疗,对照组选择传统后正中入路的方式,观察组选择椎旁肌间隙入路的方式。记录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期指标以及随访期间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分别于术前、术后3个月记录两组患者活动时的脊椎疼痛程度、椎体前缘高度和Cobb角并对比。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持续时间为(107.10±9.86)min、术中出血量为(44.48±7.26)mL、术后引流量为(82.40±9.24)mL、住院时间为(11.69±3.08)d,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的VAS评分为(2.07±0.68)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对照组与观察组的椎体前缘高度分别为(85.24±6.41)%、(83....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术前螺旋CT扫描测量椎弓根对下颈椎椎弓根钉置入的意义。方法对84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44例,对照组40例,实验组术前应用螺旋CT对椎弓根外径、内径和内壁皮质骨厚度,椎弓根轴长度、椎弓根进钉点到中线的垂直距离、椎弓根长轴与中线的夹角及椎弓根螺钉的有效距离进行测量,实验组采用徒手置入螺钉。对两组患者置钉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螺钉位置准确性等进行比较。结果术后随访8~18个月,平均13个月。30例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术后按ASIA损伤分级平均提高l~3级,8例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无恢复,实验组在术中出血量、置钉时间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置钉满意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前螺旋CT测量椎弓根数据来选择个体化置钉有利于提高手术安全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与颈椎椎弓根螺钉固定相关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颈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相关的解剖学及影像学进行研究,为临床操作提供依据.方法成年人颈椎干燥骨标本42套,测量与颈椎椎弓根螺钉固定相关的解剖学及影像学数据.结果颈椎椎弓根解剖形态变异程度较大,各项实体测量数据与CT测量数据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颈椎椎弓根完全可以提供椎弓根钉的骨质通道以安装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术前可以依据影像学测量结果确定适合个体的进针点、进针方向、螺钉直径及长度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选择性椎弓根王钉在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并颈椎失稳颈后路单开门手术中的应用.方法:我院2009-01~2010-04收治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并颈椎失稳37例,术前所有患者X线片测量均有椎体间不稳,CT示均有不同程度的椎间盘突出及骨赘形成,磁共振显示多节段脊髓受压明显.所有患者均采用颈后路单开门选择性椎弓根王钉内固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伤锥置入单向椎弓根螺钉与万向螺钉的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治疗效果的差别。方法选取行传统后路经伤锥置入椎弓根螺钉的6钉内固定治疗的无脊髓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患者52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 n =24,置入万向钉组)和对照组( n =28,置入单向钉组),2组均行经伤锥置钉的开放后路3椎体6钉内固定治疗术。比较2组病例一般情况,术前、术后1、3、6、12个月伤锥前(后)缘高度、矢状位Cobb角变化,应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患者疼痛、椎体功能情况,并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2组矢状位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2组比较伤锥前(后)缘高度,仅术后12个月2组该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同时间段VAS、OD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内固定失败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经伤锥置入万向椎弓根螺钉与单向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相似,均能有效恢复骨折椎体高度、矫正后凸畸形,而置入万向椎弓根螺钉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内固定成功率,是安全有效的临床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徒手胸椎椎弓根螺钉置人技术治疗青少年脊柱侧凸的方法及安全性。方法从2006年11月至2009年1月对31例青少年脊柱侧凸患者行矫形手术,术前均对畸形脊柱进行CT加密扫描.测量进钉点至椎体前缘的深度、进针角度、椎弓根直径和椎体的旋转角度.根据测得数据确定椎弓根螺钉置人的深度和方向.徒手应用全椎弓根螺钉棒系统进行后路矫形内固定手术,所有患者术后进行X线成像、CT扫描评估螺钉位置,并对其进行随访。从而评价本技术的准确性安全性。结果共置入胸椎椎弓根螺钉149个,通过胸椎CT扫描评价149枚置入畸形胸椎的螺钉位置。共有8枚螺钉(5%)有中等程度皮质穿破,即螺钉部分在椎弓根壁皮质之外.没有相应神经症状。术后跟踪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2.7个月,未发现任何与置入的胸椎椎弓根螺钉相关的神经、血管或内脏并发症。结论严格遵循步骤,逐步置入胸椎椎弓根螺钉的徒手技术在治疗青少年脊柱侧凸中具有可靠的安全性。熟悉解剖并结合CT扫描.术前准确测量对手术成功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寰枢椎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治疗创伤性寰枢椎不稳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对8例创伤性寰枢椎不稳的患者施行经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植骨融合术,观察术后近期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中未发生血管、神经等重要组织结构的损伤;经10~22个月的随访,术后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无内固定物松动及断裂,所有植骨均达骨性融合。结论经寰枢椎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是治疗寰枢椎不稳的一种可靠的治疗方法,有利于上颈椎稳定性重建及脊髓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5.
朱欢叶  李波  简月奎  孙泽宇 《安徽医药》2019,23(7):1277-1279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矫形手术中,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由于其良好的矫形效果,已成为目前临床上广泛应用的术式。但椎弓根钉置入增多会增加脊髓损伤的风险,同时全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存在手术时间长,出血量增加,植骨床减少,手术费用昂贵等弊端。近年来有学者提出选择性节段置钉固定,其认为选择关键椎体固定具有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创伤及术中失血、增加植骨床、降低手术费用等优点。该文通过复习近年来发表的相关文献,就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矫形手术中椎弓根螺钉的应用及椎弓根螺钉固定方式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可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取出胸腰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59例后路胸腰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取出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组,椎旁肌间隙入路取出31例,传统后正中入路取出28例。分别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等,并行统计分析。结果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组平均手术时间(40.2±10.8)min,术中出血量(80.3±29.3)ml,手术后负压球引流总量(64.2±20.1)ml,无脑脊液漏和神经硬脊膜损伤。传统后正中入路组平均手术时间(73.6±14.3)min,术中出血量(182±61.7)ml,术后负压球引流总量(210.1±70.5)ml,脑脊液漏1例,切口愈合不良1例。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经椎旁肌间隙手术入路优于传统后正中手术入路,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取出胸腰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具有时间短、出血少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损伤较小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17.
王洽君 《中国基层医药》2013,20(12):1828-1829
目的 观察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采用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最长获得2年随访,分析椎体高度、椎体序列和Cobb角的改变.结果 32例患者获得6~ 48个月随访,平均15.8个月.术后椎体前、后缘高度分别为(96.85±14.33)%、(97.44±12.38)%,明显大于术前的(46.67±11.25)%、(76.76±12.62)%(均P<0.05);术后Cobb角为(7.45±2.12)°,显著小于术前的(20.56±7.51).(P<0.05).术后患者Frankel分级均有改善.结论 应用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能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59例,采用Frankel分级结合X线片、CT影像表现判断疗效。结果术后各项影像学指标均有明显改善,患者术后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大多数都有2~4级提高。结论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分析脊椎骨折中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伤椎置钉的治疗效果.方法 从本院脊椎骨折患者中选取21例(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伤椎置钉)进行研究,分析患者术前、术中和术后相应指标.结果 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分别为(64.5±6.2) min、(60.4±3.5)ml、(8.4±1.2)d.术后VAS视觉模拟评分为(1.3±0.2)、伤椎Cobb角(6.4±1.0)°、伤椎前缘高度比值(93.2±4.1)优于术前的(7.0±1.4)、(19.7±3.5)°、(56.0±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伤椎置钉方法对脊椎骨折患者的伤椎固定、复位及改善伤椎前缘高度等具有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