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分析一体化急救护理管理对突发食物中毒患者的实施效果.方法 制定详细规范的一体化急救护理程序,为突发食物中毒患者实施完善的一体化急救护理.结果 急救反应时间明显缩短,突发食物中毒患者的急救成功率明显提升,在整个急救过程中,一体化急救护理显示出独特的优势.结论 对突发食物中毒的患者实施一体化急救护理管理,能够为抢救患者提供准确、及时、有效地急救护理,显著缩短了急救反应时间,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文章对比观察常规急救护理和临床护理路径下的急救护理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急救时间、急救成功率等的影响,评价急性脑颅损伤患者急救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结果显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可缩短急救时间,提高成功率,增加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刘艳玲 《中国卫生产业》2013,(16):151-151,153
目的总结上消化道出血的急救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在2010年7月—2012年7月收治的79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急救资料,统计总体有效率,总结急救体会。结果 79例患者中,35例患者急救显效,39例急救有效,5例急救无效,总体有效率为93.7%。急救后,11例患者转入外科继续治疗,68例在内科继续治疗。结论分析上消化道出血原因,及时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能有效降低出血量,拯救患者生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优化急救护理措施对急性左心衰患者急救效果的影响。方法:2017.3-2017.9期间我院急救中心收治的50例急性左心衰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25例和观察组25例。对照组急性左心衰患者实施常规性的急救护理方式,观察组急性左心衰患者则实施优化急救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患者急救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急性左心衰患者急救30min和60 min的急救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急性左心衰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优化急救护理措施临床应用效果显著,有效的改善患者的急救效果,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昆山市院前急救跨区域服务存在的问题,为提升该城市院前急救服务水平提供依据。方法基于昆山市院前急救中心2015—2019年154234条急救个案数据,使用R软件4.0.4版本,利用桑基图对转运流程做可视化展示;比较各区镇患者同区域和跨区域的急救转运情况,分析昆山市急救反应时间延长的可能原因。结果2015—2019年,昆山市承担急救任务较多的站点主要有急救中心、开发区分站和张浦急救站;急救患者较多的区镇主要有玉山镇、开发区和周市镇。同区域转运患者96597例(占62.63%),跨区域转运患者57637例(占37.37%)。不同区镇跨区域转运患者的构成比不同(P<0.01),未建立本区域内的急救站点的淀山湖镇和周庄镇跨区域转运患者占比最高。昆山市同区域转运平均急救反应时间为12.40 min,跨区域转运平均急救反应时间15.65 min。各区镇跨区域转运患者的平均急救反应时间均长于同区域的反应时间(P<0.01)。各区镇在急救过程中反应时间达标(≤12 min)的转运患者共有87286例,占56.80%。急救反应时间≤12 min的转运患者中,同区域转运患者65059例(占74.54%),急救反应时间>12 min的转运患者中,同区域转运患者31207例(占47.01%)。结论昆山市院前急救反应时间与是否跨区域转运密切相关。需要合理布局急救站点,在无急救站点的地区设置相应的急救站点,缩短急救反应时间,提高急救效率。  相似文献   

6.
探讨院前院内无缝隙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在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10月河南省某医院收治的80例急性CO中毒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时间分为常规急救组和一体化急救组,每组40例。常规急救组患者(2018年10月—2019年9月入院患者)采用常规急救护理,一体化急救组患者(2019年10月-2020年10月入院患者)采用院前院内无缝隙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干预。比较2组患者急救效果,包括死亡率、好转率及治愈率。比较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2组患者院前院内急救时间、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患者出院时采用纽卡斯尔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量表(NSNS)评估2组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一体化急救组患者死亡率、好转率为5.00%、22.50%,低于常规急救组的22.50%、4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体化急救组患者痊愈率为72.50%,高于常规急救组的3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体化急救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7.89%,低于常规急救组的35.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体化急救组患者院前院内急救时间、症状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常规急救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体化急救组家属护理工作满意度为97.37%,高于常规急救组的77.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院前院内无缝隙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应用于急性CO中毒患者护理中,一方面能提高急救效果,促进患者快速康复,另一方面可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rrjk》2017,(2)
目的:探讨临床急救路径应用在院前急救颅脑损伤病人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06月-2016年06月期间在我院急救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急救路径不同分为干预组和参照组,每一组40例,参照组患者使用常规的急救路径,干预组患者则使用临床急救的路径,对比两组患者急救的效果。结果:干预组患者急救的成功率明显比参照组高,遗漏情况的发生率明显比参照组低,有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在院前急救的颅脑损伤患者中应用临床急救路径,可以缩短患者急救时间,提高患者急救成功率,具有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建立急救数据库并利用通讯技术为患者进行急救后回访的服务方式,提高患者满意度。方法:在现有急救指挥调度系统的基础上,建立急救业务数据库,生成短信回访模块,为院前出诊的患者研发短信自动发送程序。回访患者对急救服务的意见或建议,及时沟通。结果:短信回访系统已实现自动筛选急救条件,抓取急救出诊患者信息,进行自动回访,生成统计报表等功能。结论:急救数据库运行中的信息回访系统基本能够满足院前急救中心服务回访需求,提供及时沟通的信息,化解医患矛盾,并可节省人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优化急救护理流程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急救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研究,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实施常规急救干预,观察组60例,采用优化急救护理流程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干预效果。结果:两组在初诊时间、等待治疗时间、急救时间方面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且观察组患者急救成功率及住院期间死亡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优化急救护理流程干预效果显著,有利于缩短急救时间,提高急救成功率,减少患者死亡,临床价值显著,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创伤急救体系的建立对区域内严重创伤患者的救治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医院实际,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相关文件为依据,成立创伤医学中心,构建创伤急救体系。创伤急救体系的建立使创伤患者急救反应时间、严重创伤患者平均救治时间缩短,创伤患者死亡率下降,患者抢救成功率和满意度提高,有效提升了创伤救治能力与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救护理在创伤性休克抢救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0年12月—2012年12月在手术室急救的创伤性休克患者43例,并对其进行严格的手术室急救护理,总结并分析急救护理在创伤性休克患者急救中的作用。结果 43例患者通过早期临床急救治疗与护理后,存活41例,占95.35%;死亡2例,占4.65%,2例死亡患者,有1例在复苏过程中死亡,1例在入院抢救1 h之内死亡。结论护理人员通过专业的护理知识,娴熟的急救技术,配合医生及时抢救,可最大程度地挽救创伤性休克患者的生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急诊护理活动中建立脑卒中急救护理小组的实际效果。方法选取438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为对照组,行常规急救护理;另选取495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为观察组,采取以脑卒中急救护理小组为中心的急救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以及患者/患者家属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以及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急诊护理中,建立急救护理小组,开展针对性急救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以及患者方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探讨团队急救模式对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并发症及预后的影响。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91例,随机分为急救组(46例)和对照组(45例)。对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急救方法,对急救组采取团队急救模式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救治时间(急救时间、胆碱酯酶恢复时间、症状消失时间、昏迷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反跳现象、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中间综合征、呼吸衰竭、脑水肿)、临床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表明,急救组患者急救时间、胆碱酯酶恢复时间、症状消失时间、昏迷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救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救组临床治疗效果、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应用团队急救模式,可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救治成功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刘天明 《现代养生》2014,(18):128-129
目的:探讨分析骨科多发性创伤的急救和护理要点,寻求最优方案。方法:对2011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来我院进行治疗的骨科多发性患者16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总结其急救和护理要点。结果:通过科学合理且规范化的急救护理措施对这160例患者进行急救护理,但是在这160例患者中有6例患者出现了院前呼吸骤停,无心跳现象,经抢救无效死亡,在急诊科抢救无效死亡患者数有3例。结论:在对骨科多发性创伤患者的急救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当采取科学,有效,规范的急救和护理措施,敏锐的观察患者的体征状况,用精湛的急救技术迅速准确的采取相应的护理手段。最大程度的降低因急救过程中的因素造成的致残率和死亡率,提高成功救治比率。  相似文献   

15.
胡孔萍 《时尚育儿》2016,(2):183-183
目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急救护理方法进行探讨和分析,有效提高急诊急救护理有效率。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8例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采取急诊急救护理措施,对方法和效果进行分析。结果:108例患者在采取了急诊急救措施后,有106例患者抢救成功治愈,2例病情无法控制抢救死亡,成功率为98.11%。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急诊急救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建立"城市中心医院—急救(120)—社区医院"的社会型急救网络,是提高全社会急救水平、提高急救成功率的关键所在,也是当今急救医学发展的主要趋向。建立社会型急救网络,应包括信息网络与社会型急救网络。信息网络只是通过信息流缩短急救时间;而社会型急救网络则以城市中心医院为基础,把急救站建立在社区,通过建立社区紧急救援志愿救护队,和对社区医院人群进行相关培训,做到"急救社会型、结构网络化、抢救现场化、知识普及化"。提高急救患者的生存率,减少急救患者致残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急救护理进行分析。方法采取2012年5月份至2013年7月份期间本院接受治疗的40例主动脉夹层患者,对这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急救方法及护理体会。结果根据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病症进行相应的急救护理,40例患者中,38例患者急救成功,有1例患者死亡,1例患者术后转重症监护室治疗。结论对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精心的护理,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有效地促进了患者的健康,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保障了急救效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酒精中毒急救后的护理方法和护理对中毒患者急救后的重要作用;方法:通过对2010年-2012年来我院接受急救的83例急性酒精中毒患者在急救后提供良好护理,探讨护理对酒精中毒患者急救后发挥的重要作用;结果:在对所有患者进行及时的急救过后,良好的护理工作保证了患者在住院期间能够减少突发病症和并发症的发生,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所有患者均能得到痊愈出院,整体受到的满意度较高;结论:良好的护理工作对急性酒精中毒患者在急救后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不仅能够减少患者治疗过程中突变病变或并发症的产生,而且能够明显缩短住院时间,对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急性心血管病患者的急救护理措施及护理重点,确保患者生命安全。方法对212例急性心血管疾病的患者积极进行药物治疗和采取对症急救护理措施进行急救。结果 212例患者经过急救护理措施以及在护理中不断注重要点后,抢救成功率为98.1%,4例患者因抢救失败临床死亡。结论急性心血管疾病的患者通过有效的急救护理措施以及在护理工作中注意护理重点,能明显的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患者死亡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集束化管理在急诊急危孕产妇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在某院救治的144例急诊急危孕产妇作为观察对象,采用抽签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2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管理模式,观察组患者采取集束化管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急救质量考核得分、急救效果及急救后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急救质量考核得分、急救满意度、急救后并发症及医疗纠纷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急救后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8.6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72%,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急危孕产妇抢救中实施集束化管理模式,具有较好的急救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