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注射凝血酶治疗医源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PA)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22G细针穿刺,对8例医源性股动脉PA患者进行超声引导下瘤内注射凝血酶治疗,用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观察瘤体内血栓形成情况,每次注入凝血酶100IU,凝血酶总用量不超过500IU,直至血栓形成。结果8例患者均经一次性治疗成功,凝血酶用量100~500IU,血栓形成时间0.5~1.5min,无一例出现血管内血栓形成、感染、过敏等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凝血酶注射治疗股动脉PA安全有效,可作为经股动脉途径介入诊疗术所致医源性PA的首选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瘤内注射凝血酶治疗股动脉医源性假性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20G细针穿刺,在超声引导于假型动脉瘤颈处注射凝血酶治疗9例医源性假性股动脉瘤,每例凝血酶剂量300~500U。结果 股动脉假性动脉瘤9例在超声引导注射凝血酶进行栓塞治疗均获成功,血栓形成时间1~5min,未见股动脉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超声引导注射凝血酶治疗医源性假性动脉瘤操作简便,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超声显像引导注射凝血酶治疗假性动脉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初步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引导下瘤内注射凝血酶治疗医源性假性动脉瘤的价值。方法采用20G细针穿刺,行超声引导瘤内注射凝血酶栓塞治疗3例医源性假性动脉瘤,凝血酶总量≤500U。结果2例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一次栓塞获得成功,凝血酶用量500U,血栓形成时间1~3min;1例桡动脉假性动脉瘤栓塞治疗后残留瘤腔,行手术切除痊愈。结论超声显像引导注射凝血酶治疗医源性假性动脉瘤操作简便,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注射小剂量凝血酶治疗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方法和疗效。方法9例经股动脉入路心脏介入性手术后并发假性动脉瘤的患者在超声引导下在瘤腔内注射小剂量凝血酶(〈100U)。结果9例均取得成功,次日、1周、1个月后复查未复发,无任何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注射小剂量凝血酶治疗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安全、有效,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瘤腔内注射凝血酶治疗医源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3例女性患者因行股动脉穿刺于术后3~4d发生4处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均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定位下通过瘤腔内注射凝血酶进行治疗,治疗后即刻超声复查,并定期随访。结果:3例患者4处假性动脉瘤一次性注射凝血酶500U后瘤腔即刻闭合,随访10~100d,假性动脉瘤无复发。无肢体栓塞和过敏反应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瘤腔内注射凝血酶治疗医源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是一种创伤小、有效、安全的方法,可作为临床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在彩超引导下运用压迫加瘤腔内注射凝血酶治疗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2001年1月至2003年8月,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后发生股动脉假性动脉瘤9例,在超声定位下先压迫瘤颈,然后一次性向瘤腔内注射凝血酶500U,5分钟后瘤腔完全闭合,局部用绷带加压包扎6小时。结果:治疗成功率为100%。无肢体栓塞、过敏反应等并发症发生,临床随访15天无1例复发。结论:在彩超引导下压迫加瘤腔内注射凝血酶治疗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是一种安全、经济、耐受好,易接受的无创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股动脉假性动脉瘤诊断及疗效监测的价值。方法选取28例经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术后发生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超声监控探头垂直加压压迫假性动脉瘤通道或破口直至内无血流通过。压迫失败后在超声引导下瘤腔内注射凝血酶,24 h、1个月后复查超声。结果 28例中21例一次性压迫2h后瘤腔闭合,7例压迫2次失败后于超声引导下瘤腔内注射凝血酶,取得较满意效果。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准确率高,超声引导下治疗假性动脉瘤疗效可靠且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瘤腔内注射凝血酶治疗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6年1月至2008年4月心脏冠脉介入术后并发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患者,共33例,其中男12例,女21例,年龄58~72岁,平均66±16岁。其中8例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25例经皮冠状动脉内血管成形术。所有患者均使用GE LOGIQ 9彩色多普勒超声仪确诊,并在超声引导下进行瘤腔内注射凝血酶栓塞治疗。结果5例先行股动脉压迫治疗,无效后改用凝血酶注射栓塞治疗,其余28例首选超声引导下瘤腔内注射凝血酶栓塞治疗。其中31例一次性栓塞成功,2例经2次栓塞成功,总成功率100%。凝血酶用量200~800u。1例出现血管迷走性晕厥,12例患者注射凝血酶后均有体温轻度升高,自行好转。无动脉栓塞及静脉血栓形成、无凝血酶过敏表现、感染、出血等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瘤腔内注射凝血酶的治疗方法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花费少,而且简单、安全、成功率高,可作为治疗心脏冠脉介入术后假性动脉瘤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瘤腔内注射凝血酶治疗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2年 6月 ,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后发生股动脉假性动脉瘤 12例 (男 9例、女 3例 ) ,年龄 38~ 75岁 ,平均 (6 4 9± 11 3)岁。造影术后发生 3例 ,支架置入术后发生 9例 ,均在超声定位下采用瘤腔内注射凝血酶的方法治疗股动脉假性动脉瘤 ,所有病例均在治疗后 2 4h复查超声。结果10例患者一次性瘤腔内注射凝血酶 5 0 0U即刻闭合瘤腔 ,1例在注射凝血酶 10 0 0U后 1min内瘤腔闭合 ,1例注射凝血酶 5 0 0U后动脉与瘤腔通道之间血流明显减弱 ,在超声引导压迫下 5min闭合。凝血酶治疗假性动脉瘤成功率为 10 0 %。无肢体栓塞、过敏反应等并发症发生 ,所有病例 2 4h后复查无复发。结论注射凝血酶治疗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是一种简单、安全、快速、耐受好和有效的无创方法 ,可作为临床治疗假性动脉瘤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0.
瘤腔内注射凝血酶治疗假性动脉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瘤腔内注射凝血酶治疗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1年 10月 ,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后发生股动脉假性动脉瘤 5例 ,其中男性 3例 ,女性 2例 ,年龄 38~ 72岁 ;发生于造影术后 2例 ,发生于支架置入术后 3例 ,此 5例均在超声定位下采用瘤腔内注射凝血酶的方法治疗股动脉假性动脉瘤 ,所有病例均在治疗后 2 4h复查超声。结果  4例患者一次性瘤腔内注射凝血酶 5 0 0U后即刻闭合瘤腔 ,1例注射凝血酶 5 0 0U后动脉与瘤腔通道血流明显减弱 ,在超声引导压迫下 5min后闭合。无肢体栓塞、过敏反应等发生 ,所有病例 2 4h后复查无复发。结论 瘤腔内注射凝血酶是一种简单、安全、快速、有效的治疗假性动脉瘤的无创方法 ,可作为临床治疗假性动脉瘤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1.
超声引导下凝血酶注射治疗股动脉假性动脉瘤3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凝血酶注射(UGTD治疗医源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PSA)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2000年1月至2007年2月,对36例经皮股动脉路径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后发生的股动脉PSA进行了UGTI,其中男21例,女15例,年龄34482(63.5±10.8)岁。造影术后发生11例,支架置入术后发生25例。凝血酶注射成功后平卧4~6h,所有病例均在治疗后1~3d复查超声,30d临床随访。结果36例患者,单囊腔PSA32个,复合囊腔PSA4个(≥2个腔),瘤腔平均为(2.98±1.30)cm×(1.84±0.75)cm,凝血酶注射剂量为250~1000(644.29±239.10)U,34例患者1次UGTI即刻闭合瘤腔,2例注射凝血酶500U后动脉与瘤腔通道血流明显减弱,在超声引导压迫下5min闭合。UGTI治疗PSA成功率为94.4%0(34/36)。1例注射凝血酶1000U后虽然瘤腔闭合,但股浅动脉内血栓形成,行外科手术治疗。1例注射凝血酶500U后瘤腔闭合,但2min后出现寒颤、高热过敏反应,对症处理后好转。术后1d复发2例,1例超声引导压迫后瘤腔闭合,另1例再次注射凝血酶1000U成功闭合,30d临床随访无复发,UGTI治疗PSA复发率为5.6%(2/36)。结论UGTI治疗股动脉PSA是一简单、安全、快速、耐受好的方法,可作为临床治疗PSA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瘤腔内注射凝血酶治疗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78例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患者分别首选床边指压法(50例)和凝血酶注射法(28例)治疗。所有患者均使用GE LOGIQ9彩色多普勒超声仪确诊,凝血酶注射法组在超声引导下进行瘤腔内注射凝血酶栓塞治疗。结果指压法组50例患者中41例通过持续手指压迫治疗有效消除血管杂音和动脉瘤搏动,6例出现迷走神经反射,4例因不耐受再次压迫改用彩色多普勒引导下凝血酶注射法治愈,5例股动脉压迫治疗无效后改用凝血酶注射法治疗。凝血酶注射法组28例首选超声引导下瘤腔内注射凝血酶栓塞治疗的患者全部治愈,其中25例一次栓塞成功,2例经两次栓塞成功,1例出现血管迷走性晕厥;12例患者注射凝血酶后有体温轻度升高,自行好转;无动脉栓塞及静脉血栓形成、无凝血酶过敏表现、感染、出血等并发症。结论与指压法比较,超声引导下瘤腔内注射凝血酶的治疗方法有效性显著提高而不耐受性显著降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大剂量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科住院106例慢性心衰患者,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常规剂量组,53例,予以常规剂量(80mg)缬沙坦治疗,1次/d;大剂量组,53例,予以大剂量缬沙坦治疗,80mg,2次/d。两组均按照指南予以抗心衰治疗,疗程6个月。在治疗后测定两组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应用心脏彩色多普勒检测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舒张末期内径(LVEDd)、室间隔厚度(IVST)和左室后壁厚度(LVPWT)值,以及进行6min 步行试验。分析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常规剂量组相比,治疗后大剂量组的 NT-proBNP 水平[(3042.6±116.3)pmol/L 比(2565.8±98.2)pmol/L]及 LVESd [(34.5±2.2)mm 比(29.4±2.0)mm]、LVEDd [(55.1±2.9)mm 比(50.2±2.5)mm]、IVST [(12.9±1.8)mm 比(10.7±1.2)mm]、LVPWT [(11.8±1.1)mm比(10.9±0.9)mm]显著降低(P 均<0.05);大剂量组的6min 步行距离[(271.2±24.9)m 比(367.7±22.3) m]显著增加,治疗总有效率显著升高(43.40%比62.26%)(P 均<0.05),而主要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无显著差异(P >0.05)。结论:大剂量缬沙坦治疗慢性心衰更加有效且安全性也较好。  相似文献   

14.
Thrombin injection is frequently used to occlude iatrogenic pseudoaneurysms in larger vessels, but has never successfully been used in the radial artery location. Here we report the use of this treatment in a patient with radial artery pseudoaneurysm following coronary intervention. After Doppler sonographic visualization of the pseudoaneurysm cavity and its neck, an ultrasound-guided transcutaneous injection of thrombin was carried out. Immediately after the injection, the pseudoaneurysm was completely clotted and Doppler measurement confirmed the stop of blood flow. The result suggests that ultrasound-guided injection of thrombin into a radial artery pseudoaneurysm following coronary intervention is a feasible alternative to surgical intervention.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和比较超声引导下压迫法 (UGCR)和注射凝血酶法 (UGTI)治疗心导管术后股动脉假性动脉瘤 (PSA)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1例心导管术后股动脉PSA的临床特征 ,以及序贯接受UGCR和UGTI法治疗的经过和结果。在彩色多普勒确定PSA后 ,UGCR法是用手压迫、加压包扎载瘤动脉近端和PSA颈部直至PSA瘤腔中血栓形成 ;UGTI法是超声波引导下将 18~ 2 0G针经皮穿刺使针头进入瘤腔内注射猪凝血酶。均于术后 2 4h、5~ 7d超声波复查。结果 :11例首次接受UGCR法治疗者中 4例成功 (首次成功率 36 .4 % ) ,5例接受重复压迫后有 1例成功 ,总成功率为 4 5 .5 % (5 / 11) ;UGCR治疗成功者的 5例中有 4例股动脉PSA最大直径 <2cm ,其中 2例接受抗凝剂治疗 ;在压迫中 10例有程度不等的局部不适、疼痛 ,有 8例在压迫中因局部疼痛而采用药物止痛 ,有 2例因出现血压增高、心绞痛发作而被迫放弃 ;UGCR治疗失败的 6例中 ,有 1例接受了外科手术治疗 ,5例改行UGTI治疗成功。采用UGTI治疗 15例股动脉PSA ,其中 10例首次接受UGTI治疗有 9例成功 (首次成功率 90 % ) ,6例为经重复UGTI治疗成功 ,UGTI总成功率为 10 0 %。单纯型PSA有 9例均一次性治疗成功 ,而 6例复杂型PSA需 2次或以上重复注射凝血酶。实际注射凝血酶剂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评价应用国产封堵器经导管介入封堵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Amp一|atzer法对182例PDA患者经不同介入途径分别进行经导管介入封堵术。术中术后测肺动脉压力,以经胸超声心动图评价术后24~48h封堵结果、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并随访1~12月并发症发生情况。对合并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者同时进行介入治疗。结果:本组患者封堵成功178例(97.8%),其中经常规途径封堵143例(80.3%),经建立动静轨道途经封堵22例(12.4%),经单静脉途径封堵13例(7.3%)。术中封堵术15min后残余少量分流4例,微量分流12例。与术前比较,所有封堵成功患者术后平均肺动脉压明显降低[mPAP,(32.3±15.7)mmHg比(21.1±9.9)mmHg,P〈0.05]。术后24~48h复查心脏彩超示1例存在微量分流,LVEDd明显减小[(50.8±8.9)mm比(47.2±7.1)mm,P〈0.053。随访1~12(4.2±1.5)月无残余分流、死亡病例或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应用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动脉导管未闭安全、有效,近中期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降低急诊PCI后无复流/慢血流的方法。方法:急诊PCI病人分两组:常规PCI组(49例),出现无复流/慢血流后予以血小板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和/或血栓抽吸导管处理;预处理组(30例)在球囊扩张前予以替罗非班和/或血栓抽吸预处理。结果:预处理组未出现无复流/慢血流;与常规PCI组比较,预处理组无复流/慢血流发生率明显降低(10.2%比0,P〈0.05)。结论: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预防性使用替罗非班和/或血栓抽吸可以明显降低急诊PCI术后无复流/慢血流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