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正>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时间在每年农历七月初一前后(公历8月7~9日之间)。立秋后,自然界的阳气开始收敛、沉降,人应当开始做好保养阳气的准备。专家提醒,秋季养生,凡饮食起居、运动锻炼、精神情志,皆以"养"和"收"为原则:起居宜"早睡早起",饮食需"少辛多酸",锻炼宜轻松平缓,精神需安神养气。秋季我们该如何健康饮食呢?  相似文献   

2.
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生活节奏快,社会压力大,人们的身体容易出现各种问题,因而纷纷追求养生与保健,但是大多数人只是片面看重饮食养生与运动养生,而情志养生作为中医养生的主要内容之一,却常常为人们所忽略,因此,本文主要介绍情志养生的概念、情志养生的重要性与情志养生的关键和一些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3.
秋三月以秋分为季节气候转变环节,此时自然界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白露”后雨水渐少,秋风瑟瑟,天气干燥,故秋令主燥。“一场秋雨一场寒”,中秋之后,昼热夜凉,气候变化大。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如果不注意养生保健,机体容易患病,旧病也易复发,所以古人将秋季称为“多事之秋”。秋季养生一定要掌握以下原则。 一要重视调达情志。一般而言,秋天人的情绪不太稳定,易于烦躁或悲愁伤感,尤其是身临花木凋零、草枯叶落、秋风萧瑟的深秋,常在一些人(特别是老年人在外游子)心中引起凄凉苦闷与垂暮之感。因此秋季养生以调达情志、培养乐观情绪、保持内心平静、收神敛气为首要。在阳光明媚的天气里,外出赏景,登高远眺,饱览奇景,可使忧郁愁烦顿消,令人心旷神怡,给生活增添无穷乐趣。  相似文献   

4.
秋季养生总则时至秋令,碧空如洗,金风送爽,万物成熟,正是收获的季节。立秋至处暑,秋阳肆虐,温度较高,加之时有阴雨绵绵,湿气较重,天气以湿热并重为特点,故有"秋老虎"之说。"白露"过后,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气候寒热多变,稍有不慎,则伤风感冒,许多旧病也易复发,被称为"多事之秋"。由于人体的生理活动与自然环境变化相适应,体内阴阳双方也随之发生改变。因此,秋季养生在对精神情志、饮食起居、运动导引等方面进行调摄时,  相似文献   

5.
中医认为人应与天地相应,天人相应即人与自然界息息相关,是中医的一个重要观点。由此便产生了顺应自然的养生理论和养生方法,季节养生和时令养生就是其中之一。祖国医学认为肺属金,从季节养生角度看,秋季最宜养肺。另外秋季主收,燥为秋季之主气,而肺为"娇脏",不耐寒热,肺通过鼻与外界相通,故很容易被秋燥所伤。所以说  相似文献   

6.
中医认为人应与天地相应,天人相应即人与自然界息息相关,是中医的一个重要观点.由此便产生了顺应自然的养生理论和养生方法,季节养生和时令养生就是其中之一. 祖国医学认为肺属金,从季节养生角度看,秋季最宜养肺.另外秋季主收,燥为秋季之主气,而肺为"娇脏",不耐寒热,肺通过鼻与外界相通,故很容易被秋燥所伤.所以说在秋季,干燥是伤害肺脏的主要原因之一.此外呼吸道系统是一个开放的器官,秋季由于早晚比较凉、温差比较大,干冷的空气容易侵害和损伤粘膜导致呼吸道疾病.  相似文献   

7.
秋季养生观     
中医养生要遵循中医"天人合一"整体观的理念,秋季养生针对秋季燥邪当令的特点,遵循"秋冬养阴、秋季养肺"的原则,针对秋季的时令以及各节气特点,在饮食、心性、起居等诸多方面取众法之长进行综合调治。本文从秋季的季节特点和各节气的特点入手,从养生的各角度进行阐述,倡导秋季养生的正确观念。  相似文献   

8.
正秋季的特点是由热转寒,阳消阴长。所以秋季养生保健必须遵循"养收"的原则,其中饮食保健当以润燥益气为中心,以健脾补肝清肺为主要内容,以清润甘酸为大法,寒凉调配为要。下面介绍3种秋季饮食养生的方法。水果养生法秋季气候干燥,常常使人感到鼻、咽干燥不适。这时如果吃一些生津止渴、润喉去燥的水果,会使人顿觉清爽舒适。这个季节带有保健医疗性质的水果要数梨和甘蔗了。中医认为,  相似文献   

9.
正"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当傍晚的微风渐凉,微黄的梧桐叶缓缓飘落时,我们已经渐渐告别高温,迎来天高云淡的秋季。中医认为养生应该注意"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秋季养生,你准备好了吗?补肺防燥秋天天气比较干燥,润燥是秋季养生的重点。秋天燥邪易伤肺,根据五行学说,五脏中的肺对应自然界的秋季,根据中医养生"燥则润之"的原则,  相似文献   

10.
健康是人类关注和追求永恒不变的主题。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的中医养生学历史悠久,情志养生是中医养生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强调"五行生克,阴阳平衡",藏象学"表明机体的外在表现反映脏腑机能,脏腑机能是否异常通过外在表现,情志活动可反映脏腑生理功能是否正常,气血是否充盈,若七情太过则阴阳失调而伤及脏腑而致病,七情合宜则气机顺畅而维护机能所以治病。重视养生,调摄情志,采用健康积极的七情疗法是达到防病健身,延年益寿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养生首养心     
张林 《现代养生》2014,(24):15-16
一、什么叫养生?养生:即养护生命。为了健康的活着而实现长寿(延年益寿)的各种活动都叫养生保健。每个人在不同的年龄段里,为使生命(生理功能)正常延续发展的各种活动都属于养生保健的范畴。二、养生的种类。1、情志养生:调摄自己的情志(喜怒忧思悲恐惊),使心平气和,精神愉悦。  相似文献   

12.
正是"生命在于运动",还是"静以养心"?是"坚持冷水浴身",还是"注意身体保暖"?谈到养生,衣食住行、情志心境,处处都有看似相反却又说起来头头是道的观点对立而现,让人感到无所适从。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规律,养生自然也当讲辩证法。处理好这几对小矛盾间的辩证关系,关键在于把握好"度"。  相似文献   

13.
中医认为"胃气养生之主。胃强则强,胃弱则衰,有胃则生,无胃则死。是以养生家必以脾胃为先"。可见脾胃养生非常重要。脾胃养生主要在于四个方面:饮食养生、药物养生、情志养生、运动养生。饮食养生要注意各类食物合理搭配,不单一,不偏食,不挑食。饮食有节,定时定量。饮食卫生,防止病从口入。饮食清  相似文献   

14.
祖国医学认为"秋气通于水"、"肺乃气之海"、"气乃人之根"。但"燥"是秋季的时令主气,而燥易伤肺。加上秋季气候多变、乍凉乍暖、昼夜温差大,人们(尤其是年老体弱者)稍不小心,秋燥之邪就会乘虚而入,引起多种疾病。因此,秋季养生保健重在注意防燥、保养肺气,避免相关疾病对身体的侵害。  相似文献   

15.
传统养生理论认为,正常的情志反应不会影响身体健康,过激的情志活动则是养生保健的大敌,要求人们通过适当的方式对过激的情志活动进行有效的调节。除了以情治情、移情易性以外,节制、疏泄和开导也是调畅情志活动的常用方法。  相似文献   

16.
邓棋辉 《健康天地》2010,(10):59-59
<正>秋季应重养"心""自古逢秋悲寂寥",秋季阳消阴长,容易让人产生悲伤情绪。中医专家建议,人们在秋季要注意养"心",提高自我心理调节能力。河北省中医院李佃贵教授说,中医养生讲究"人与天地相应",人们要顺应天地四时变化的规律,主动调整生活方  相似文献   

17.
金秋十月,炎暑渐消,此时阳气渐收,阴气渐长,气候干燥多风,早晚气温较低,故秋季养生应遵循秋季的自然特性来养生,注重养阴防燥。总的来说,秋季进补主要遵循"初秋平补、仲秋润补、晚秋滋补"的养生原则,仲秋白露时节的气候特点是"燥",所以饮食多侧重于"燥者润之"、"少辛增酸"。中医认为,"肺气太盛可克肝木,故多酸以强肝木"。就是说应选择一些润燥益气之品,少吃辣味食物,以健脾、益肝、清肺为主,多吃清润甘酸的食物。  相似文献   

18.
苏凤哲 《现代养生》2014,(18):10-13
秋季养生三部曲:补脾、润肺、养肾金秋时节,凉爽的天气让人心旷神怡,此时也是补养身体的大好时节。路老把秋季养生细分为三个阶段:初秋、仲秋和晚秋。初秋天气闷热,易伤脾胃;仲秋以"燥"气为主,易伤肺脏;晚秋天气转寒,应适当进补。正确的养生之道就是要顺应自然,针对各个阶段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养生方法。初秋,别让"秋老虎"伤了你大家都知道,立秋之后天气不会立即就凉快起来,而是早晚凉爽,中午前后还是很闷热。老辈人就用"秋老虎"来形容这种天气的威力。一般在这段时间里,雨水较多,北方常常是白天晴朗,晚间暴雨如注;南方多是阴雨连绵,潮湿闷热。所以,这个季节的气候特点是热和湿,路老提醒大家一定要根据这时的气候的特点来调养自己的身体。  相似文献   

19.
<正>脾有着运化食物中营养物质、输布水液以及统摄血液的作用,而胃部则是我们身体最大的消化器官。一旦脾胃功能不好,身体就会出现营养不良、气血不足的情况。怎么样才能养好脾胃呢?健脾养胃先养心情脾胃是有"感情"的,"情志养生"也是养脾胃。日常生活中我们常有这样的体会:心情抑郁、情绪低落时茶饭不思,而愉快的心情则会使人胃口大开。中医学很早就认识到"情志伤胃",说明情绪对脾  相似文献   

20.
《健康博览》2011,(10):10-10
秋天到了,天气转凉,不少人会向中医咨询养生问题。有专关家建议,秋季养生以养肺为先。秋季阳气渐收,阴气生长。中医养生素有秋冬养阴的原则,秋季养生贵在养阴防燥。由于秋天空气干燥,雨水较少,加之夏季津液耗损,人体容易虚火上延出现秋燥。中医认为肺为娇脏,喜润恶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