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恋上一张床     
指导人读书学习的文章,常常是不灵验的。读什么书,怎样读,哪能人人一样呢。有的名著,人人喝彩,自己却怎看怎寡淡,爱不起来。至于学习方法,更是没有模式。而我那点儿能遮住羞的知识,都是因为恋上一张床得来的。  相似文献   

2.
这篇文章将要讲述的是一名高中男生爱上一个女教师的故事,学生爱上老师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学生爱上老师不仅代表学生对美的追求,也代表学生对老师的信任和亲近之情。只是这种爱到底是何种意义上的爱会令很多家长都担忧不已。家长最大的担忧莫过于担忧学生爱上老师的那种爱是异性之爱。相信在上学期间,很多人都会听到班上的女生议论哪个男老师最帅气,男生议论哪个女老师最漂亮。一般情况下,老师是学生心中最早的完美异性化身。他们优秀,外表俊气,博学多才,气质非凡。那么,产生朦胧的异性之情就是很正常的事情。所以,给一些认为学生对老师产生异性之情是不道德行为的人提个醒:我们应尊重孩子心中的那份纯真,我们应宽容对待孩子成长经历中的那份情愫,为他们指引正确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韵韵 《婚育与健康》2010,(11):30-31
不少人都有这样的感觉,做夫妻久了,爱不会总那么轰轰烈烈、激情万丈,低谷常常会不期而至。其实,只要你们相爱,低谷并不可怕。来看看小女人碧婷的故事吧,你会发现,拯救爱有千万种方式,“勾引”不失为最性感的一种。  相似文献   

4.
恋物癖是一种性情感依恋心理障碍。这种性情感依恋心理障碍者性格多孤僻,寡言,在性生理及心理发展成熟期,既不愿和异性交往,也不愿和同性交往,性情感依恋对象不是人,而是某种物品,如丝袜、文胸、布娃娃、画、植物等。  相似文献   

5.
《青春期健康》2009,(4):72-73
心语老师:您好!我是一名高一的学生。这学期我们文理分班了,我分到了一个人人称羡的班,但我一点也不开心。我在原来班上成绩是比较好的,老师都很喜欢我,但在现在的班上,高手太多,老师根本就注意不到我,开学到现在,只有语文老师叫我回答过一次问题,尤其是前几天早上打扫,我因为不知道是我打扫,  相似文献   

6.
陈开梅  杨威  董磊  孙培全 《中国学校卫生》2015,36(12):1882-1884
探讨不同干预方式对中学生心理应激水平的影响及随干预时间延长的变化趋势,为采取干预措施缓解中学生心理应激水平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方法 采用准实验设计和多元方差分析,对从徐州市三中初二年级4个班级中选取的49名中学生在4个测量时段共16周的心理应激水平变化进行追踪研究.结果 对照组在4个干预时段上的心理应激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92,P=0.35),而心理干预、运动干预和综合干预在4个干预时段上的心理应激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59,2.85,4.83,P值均<0.05).实验前,不同干预方式的心理应激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96,P=0.37);实验干预8周,不同干预方式的心理应激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08,P=0.031);实验干预16周,不同干预方式的心理应激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18,P=0.000);实验结束3个月,不同干预方式的心理应激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67,P=0.000).不同干预时段和方式对中学生心理应激水平不仅主效应存在统计学意义(F时段 =6.74,P=0.000;F方式 =5.18,P=0.000),还存在统计学意义的交互作用(F时段×方式=8.75,P=0.000).结论 不同干预方式对中学生的心理应激水平均能起到缓解作用,并随着干预时间的延长干预效果也越来越明显.  相似文献   

7.
别叫我姐     
1楚乔是自恋的好。这是安子成给她的定义。彼时,两个人以恋人的状态交往多年终于因为彼此不合适而分开。安子成嫌她太过自恋,分别时,还不忘记用恶毒的话劝她,其实你连中人之姿也算不上。是不是分手之时,都可以为自己的不满找一个泄愤的出口?然后楚乔就带着怨懑去拍了写真。是在团购网上买到的券,才十元钱,两次造型,两次服装还有五张照片一个相框。够了,这些足够纪念分手了。但楚乔没想到是那样小的一个店,摄影师化妆师均是一个人,年轻而有活力,帮她摆弄着发型,不断地恭维她的皮肤、眼睛,以及一切可以  相似文献   

8.
某综合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心理干预效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了解综合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探索困扰综合高中学生的心理问题,为有效实施心理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整群抽取临沂市兰山区第一综合高中学生1458名进行调查,对学生、家长、教职员工采取为期3个月的心理辅导,同时进行心理干预。结果困扰综合高中学生的主要心理问题集中表现为强迫、缺乏自信、敌对、情绪低沉、忧虑抑郁。干预后学生的心理问题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综合高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应实施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9.
什么是励志教育 有一位新来的老师.在课堂上叫了一个同学回答问题.这个同学还没有回答问题.就遭来同学们的一阵窃笑。下课了,老师叫来这个男生询问原因.男生说同学们笑话他是因为他是差生。放学了.这位老师交给这个男生一份资料.里面列举了上学时成绩很差但后来做出了伟大贡献的伟人的事迹,有达尔文。有爱因斯坦,有丘吉尔……用特例去激励平常人.这是我们目前一贯的思维和做法。  相似文献   

10.
早期干预中学生心理问题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中学生心理问题早期干预效果。方法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以群体抽样的方法,抽取本市中学生508人为研究对象,随机选取其中4个班248人为干预组,4个班260人为对照组,对干预组中学生心理问题早期干预效果进行前瞻性研究。结果干预后干预组心理问题检出率明显降低,两组心理问题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各因子分除外恐怖、精神病性,其余各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结论早期干预能有效减少中学生心理问题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深圳市男男性接触者(MSM)社会心理压力及性功能障碍现状,探讨男男性接触者性健康和需求.方法 2006年4月成立彩虹工作组,到深圳市内MSM活动的桑拿、酒吧、公园等场所开展外展服务.知情同意原则下,采取方便抽样方法,问卷调查MSM的人口学基本特征、性取向、社会心理压力和性功能障碍等内容.结果 共调查458例MSM,其中同性恋者211例(46.1%),双性恋者195例(42.6%).66.8%MSM感觉在深圳没有或很少受到歧视,10.3%MSM的大部分或全部家人知道其性取向,且支持率极低;最好的朋友支持其男男性行为的MSM比例为19.0%;若想找人倾谈有关性取向的问题时,43.7%MSM认为不容易找到倾诉对象;64.8%MSM因为不想让其他人知道性取向而交女朋友或结婚.25.8%MSM对自己的性取向感到不安,15.9%MSM因为自己的性取向而觉得羞耻,29.7%MSM觉得因为自己性取向而受到社会排斥,46.9%MSM因为性取向而承受来自家家人及亲友的压力,57.6%MSM能接受自己的性取向,47.2%MSM担心其他人知道自己的性取向,49.8%MSM担心因同性性行为而感染HIV.最近1年内与男性伴性交时,30.6%MSM感到疼痛,38.6%MSM觉得性高潮来得太快,34.7%MSM性交前怕表现不好而焦虑.22.5%MSM勃起或维持勃起有困难,23.4%MSM即使不痛也觉得无趣,16.2%MSM无法有性高潮,17.7%MSM觉得对性没有兴趣.最近1年内与女性性伴性交的122例MSM中有12.3%-23.0%存在不同表现的性功能障碍.结论 深圳市部分男男性接触者普遍面临社会心理压力,部分伴随性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2.
自我认识是个性结构的核心成分,自我观念的重要内容,包括自我意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评价等.自我认识的发展水平,直接决定着个体社会化的发展和个性发展的健康状况.小学阶段是心理健康及人格发展的重要时期,该时期的儿童认知及行为可塑性大,是建立良好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1].如果在这一时期能及时发现自我认识方面的问题并积极有效地进行干预,对小学生今后的心理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研究小学生在接受心理综合干预前后自我认识能力的变化,探索高效的小学生心理健康干预模式,为提高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大学生性态度的特点及与恋爱关系适应的关系,为处理大学生两性问题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分层抽取成都市800名在校大学生,应用性态度量表和恋爱关系适应量表进行调查。结果大学生性态度在性别、学校类型、恋爱次数、家庭结构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学生性教育态度和性吸引态度与恋爱关系中的满意成长、冲突矛盾相关显著(r=0.20~0.44,P值均0.01);性教育态度对满意成长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F=41.14,P0.01);性教育态度、性吸引态度对冲突矛盾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F=28.025,46.841,P值均0.01)。结论大学生性态度对其恋爱关系适应有重要影响。应注重大学生的性健康教育,在教育时应考虑性别、学校类型、恋爱经验、家庭因素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理因素对大学生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影响及心理干预对FD的治疗作用,为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诊断为FD的蚌埠医学院在校大学生62例,分为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心理干预组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4周的心理干预,其方法包括:支持性心理治疗、认知疗法和行为疗法;对照组仅应用药物治疗。治疗4周后对2组患者进行SCL-90测试。结果心理干预组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等症状因子分值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理干预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因素在大学生FD发病中有重要作用,心理干预对治疗大学生FD有效。  相似文献   

15.
《家庭医学》2013,(8):60-61
2012年盛夏,烈日炎炎,蝉鸣声声,牛头山上一派盎然绿意,药草飘香……每天早上,任之堂外面,一排学生,齐聚在桥边,大声朗诵《中医经典要文便读》、《道德经》、《清静经》等经典,还有学生为病人推拿按摩、吊痧拍打,一些中医爱好者还在相互把脉,交流心得。当地的市民路过时,纷纷投来惊奇的眼光,纷纷议论道,这任之堂几时开  相似文献   

16.
温娟娟 《中国学校卫生》2015,36(4):542-544,548
了解以积极心理学理论为指导的心理选修课团体辅导对高职新生适应状况的干预效果,为探索高职新生适应状态的有效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实验组和对照组前后测实验设计,以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CCSAS)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为测评工具.整群抽取河南职业技术学院8个班级,分成实验组(186人)和对照组(169人),采用自然教学实验法对实验组进行8周的心理选修课程整体教学干预实验,每周1次,每次2课时,每课时50 min;对照组只接受常规的新生适应教育.结果 干预后,除学习适应外,人际关系、校园生活、择业、情绪、自我、满意度总体适应得分实验组均高于干预前(t=-5.29 ~-3.14,P值均<0.01);在人际关系、择业、情绪和满意度和总体适应方面,实验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3.17,2.14,3.86,2.60,3.08,2.14~3.86,P值均<0.05).干预后,实验组自我评估报告最大的收获是积极应对大学生活(89.78%),其次为形成积极的自我观(86.55%)和积极建立新的人际关系(85.46%).结论 以积极心理学理论为基础的心理选修课团体辅导对提高高职新生适应水平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探讨团体辅导对大学生生命意义感的影响,为丰富高校健康教育形式与方法提供支持.方法 采用实验组、对照组前后测的实验设计,对从某高校公开招募的没有团体辅导经历的120名大学生,进行生命意义、自尊、心理资本和抑郁症状的测量.随机选取30名作为实验组进行生命教育主题的团体辅导,其他人为对照组.结果 实验组学生团体辅导后的人生意义体验、自尊、心理资本总分及自我效能、韧性、希望、乐观4个维度的得分均高于前测(t值分别为-4.81,4.70,-5.06,-2.75,-3.65,-2.11,-2.77,p值均<0.05),抑郁得分低于前测(t=2.16,P<0.05);实验组学生团体辅导后人生意义体验、人生意义寻求、自尊、心理资本总分均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2.49,2.15,2.60,2.68,P值均<0.05);人生意义体验与心理资本呈正相关(r=0.712,P<0.01),人生意义寻求与人生意义体验、自尊、心理资本总分、抑郁无相关(P值均>0.05).结论 生命教育主题的团体辅导能有效提升大学生生命意义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归因训练模式对高一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干预效果,为提高高一学生学习自信心提供依据。方法以学生自我归因和教师归因2种归因训练模式分别对某普通高中69名和64名高一学生进行为期5个月的归因训练,对照组不予以任何干预。结果学生自我归因组和教师归因组的自我效能感和归因状况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干预后的自我效能感、语文自我效能感和归因状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自我归因训练组学生具体学科(语文)的自我效能感较其他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学生学业成绩在归因训练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的归因训练模式对高一学生的归因状况和自我效能感影响不同;归因训练并不直接导致高一学生学业成绩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否定男孩的学习方式,男孩成为牺牲品一个四年级的男生这样说:"一堂课40分钟.老师恨不得能讲45分钟,把我们都烦死了。"一位五年级的老师一提起男生就来气:"同样一堂课.女孩子认真听讲.一句话都不漏.有几个调皮的男孩.上课没一会就开始听不进去,就开始做小动作.还故意乱提问题。"怎么样解释上面的现象?男孩烦老  相似文献   

20.
了解大学生暴力恐怖袭击应对行为和现场自救互救常识掌握情况,为进行有效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采取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平顶山市3所高校大一新生1500名,利用暴力恐怖袭击行为量表评价大学生相关应对行为,采用国内外权威相关试题库测试大学生自救互救能力.通过多媒体教学、专家现场演示等手段干预1年后重复上述评价和考核,比较干预前后结果的差异.结果 干预前后大学生应对暴力恐怖袭击的个人准备行为得分分别为(13.11±5.79)和(27.02±13.71)分,信息寻求得分分别为(4.08±1.85)和(6.35±2.77)分,规避行为得分分别为(5.66±2.49)和(10.31±5.18)分,自救互救常识考核得分分别为(41.83±12.33)和(69.74±20.17)分,干预前后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5.18,25.71,30.46和44.50,P值均<0.01).干预前后不同性别、城乡、地区大一新生应对行为和自救互救常识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大学生暴力恐怖袭击个人应对行为和现场自救互救能力在干预前均不理想,科学的干预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与现实要求仍有差距,进一步完善干预策略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