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鼻胃管因素对机械通气患儿误吸的影响作用。方法选取在儿童重症监护病房行机械通气并进行肠内营养的患儿为研究对象,共收集患儿599例次样本,通过测定患儿支气管分泌物中胃蛋白酶含量判断误吸发生情况,同时收集鼻胃管相关因素,分析鼻胃管因素对误吸的作用。结果鼻胃管直径以8 Fr为主(64.77%),96.49%的患儿采用间断注射器重力输注,鼻胃管置入深度15~40(30.05±6.75)cm,鼻饲液量中位数为100 ml;15.86%的患儿出现了胃潴留。胃管置入深度、鼻饲液种类、鼻饲液量、鼻饲方式及胃残留量对误吸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鼻胃管是机械通气患儿进行肠内营养的主要途径,喂养时应保证患儿鼻胃管的置入深度,根据患儿病情需要选择适宜的营养液,匀速低速喂养,严密监测胃残留量,以降低误吸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策略在住院患者鼻饲营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12月接受肠内营养鼻饲的外科住院患者240例,根据住院时间分为对照组(120例)和观察组(1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鼻饲管护理;观察组运用风险管理策略思想,预见性防控鼻饲管各个环节的风险。比较两组护士置管操作、导管管理和风险评价指标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护士操作合格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导管管理各项目和护理不良事件发生下降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在护理管理中运用风险管理策略,可以提高护士对住院患者鼻饲导管的安全管理,有效规避潜在风险,保障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重症脑卒中患者经鼻胃管肠内营养的护理效果。方法对118例NICU的重症脑卒中患者进行经鼻胃管肠内营养治疗,并配合做好护理,比较营养支持前后患者血清白蛋白的变化。结果经鼻胃管肠内营养支持后,患者的血清白蛋白较未行肠内营养支持前明显升高(均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肠内营养对重症脑卒中患者有良好的营养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吞咽障碍患者鼻胃管肠内营养治疗的护理效果.方法 将我院神经外科实施鼻胃管肠内营养治疗的100例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观察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综合护理,比较两组的吞咽功能评分、营养状况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睡眠状况指标.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吞咽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比较接受肠内营养(EN)治疗的危重症患者对鼻胃管和鼻空肠管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入住重症监护病房需要1个月以上EN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鼻胃管组和鼻空肠管组,每组30例。记录两组置管前及置管后第2、7、14天的营养情况,包括血清总蛋白、前清蛋白、血红蛋白含量;记录两组置管14d内并发症发生率,包括腹泻、消化道出血、反流、误吸及吸入性肺炎;同时观察营养液的输注速度与胃肠功能紊乱的发生率。结果置管后第7天鼻空肠管组的总蛋白、前清蛋白、血红蛋白的含量分别为(57.3±3.4)g/L、(228.7±43.5)mg/L、(117.4±24.3)g/L,鼻胃管组分别为(55.2±3.2)g/L、(200.7±22.8)mg/L、(103.5±15.9)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4天鼻空肠管组的总蛋白、前清蛋白、血红蛋白的含量分别为(58.3±3.3)g/L、(245.9±42.7)mg/L、(128.5±19.5)g/L,鼻胃管组分别为(55.5±3.4)g/L、(203.5±21.4)mg/L、(123.2±13.6)g/L,两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空肠管组反流率低于胃管组;患者腹胀、腹泻等胃肠功能紊乱症状与输注营养液的速度明显相关,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危重患者中使用鼻空肠管给予EN更能改善其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更有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7.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两种鼻饲法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合理应用营养输注泵对降低早期肠内营养并发症的价值。方法将89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46例,伤后早期即通过营养输注泵进行鼻饲肠内营养;对照组43例,按传统的方法给予鼻饲相同流质饮食。结果实验组胃肠功能障碍症状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可以较好耐受早期胃肠道营养。实验组肠内营养并发症,如腹泻、呕吐返流、血糖升高、误吸和堵管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营养输注泵实施持续滴注的早期肠内营养可以明显减少肠内营养并发症,使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肠内营养支持更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在晚期食管癌患者营养支持中应用鼻胃管与螺旋形鼻肠管的护理体会及效果。方法 2008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晚期食管癌患者,均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根据给予肠内营养的途径不同分为鼻胃管(16例)和鼻肠管(23例)两组,同时做好置管的各项护理观察和配合,观察两组胃肠道耐受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及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营养指标较支持前均有明显提高(P<0.05),但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置鼻肠管组并发症发生率(尤其是反流、误吸及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与置鼻胃管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结论在晚期食管癌患者中经鼻胃管和鼻肠管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均能满足患者的代谢需要,但经鼻肠管能减少应激性溃疡发生,减轻患者的胃肠不耐受症状,减少反流、误吸及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更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螺旋型鼻肠管在危重病人实施早期肠内营养(EN)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46例危重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3例采用螺旋型鼻肠管进行 EN支持,对照组23例采用鼻胃管进行 EN 支持,分别观察两组病人行 EN 支持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腹胀、腹泻、胃潴留、反流、误吸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螺旋型鼻肠管行 EN支持可有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优于常规应用鼻胃管。 相似文献
10.
鼻空肠管在机械通气患者早期肠内营养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对机械通气(MV)患者留置鼻空肠管行早期肠内营养的应用价值。方法将ICU收治的50例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A组(25例)和B组(25例),A组留置鼻空肠管,B组留置鼻胃管,观察两组肠内营养可以耐受的起始时间、达目标喂养量所需时间、并发症情况和机械通气时间。结果A组肠内营养可以耐受起始时间、达目标喂养量所需时间明显比B组短(P<0.01),并发症发生率和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生率明显减少(P<0.05),机械通气时间较B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机械通气患者留置鼻空肠管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比鼻胃管更为有效、安全,并有助于减少VAP发生,有助于尽早脱机。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鼻肠管肠内营养在神经外科昏迷患者营养支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神经外科手术昏迷患者78例,随机分为鼻胃管组与鼻肠管组。鼻胃管组给予鼻胃管肠内营养,鼻肠管组给予鼻肠管肠内营养,比较2组治疗前、治疗后14 d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血清前白蛋白(PAB)水平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14 d,2组Alb、Hb、PAB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且鼻肠管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鼻胃管组(P0.01)。鼻肠管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鼻胃管组(P0.01);2组误吸和返流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外科昏迷患者经鼻肠管给予肠内营养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早期经鼻空肠管行肠内营养支持的方法和护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37例SAP患者早期使用鼻空肠管行肠内营养支持和护理的临床资料。结果37例患者中,5例发生腹胀,3例发生轻度腹泻,37例均未发生误吸和SAP复发,全部痊愈出院。结论鼻空肠管是SAP患者行肠内营养支持的重要手段,做好鼻空肠管的日常护理,预防和处理各种并发症,是SAP患者肠内营养护理的关键内容。 相似文献
13.
14.
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肠内营养护理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重症胰腺炎病人早期进行肠内营养的必要性、安全性、时机、方法及护理要点。认为重症胰腺炎病人早期进行肠内营养可改善肠黏膜的屏障功能,缩短病人的住院时间,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术中置入肠梗阻导管行小肠排列术并联合肠内营养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普外科2009年1月—2011年10月术中应用肠梗阻导管进行小肠内排列的23例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所有患者均置管成功,平均置管时间(28.2±8.6)min,平均胃肠减压量为(191.8±85.2)m L/d,术后平均(4.4±1.8)d排气、(7.8±3.7)d恢复正常饮食、(16.3±6.8)d拔管,术后均顺利拔管。置管期间并发症发生率8.7%(2/23),在术后6个月内随访中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腹胀、腹痛、肛门停止排气排便等肠梗阻症状。本组患者治愈率为100%,随访期内无患者再次行手术治疗。结论在肠粘连松解术的基础上,应用肠梗阻导管进行小肠内排列术,操作简单,微创,疗效可靠,联合术后肠内营养的应用可以加速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6.
留置鼻空肠营养管行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胃癌手术患者经留置鼻空肠营养管行肠内营养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09年5月~2011年5月间,本院因住院手术并经过电子胃镜、病理活检检查确诊为胃癌患者36例。予经留置鼻空肠营养管行肠内营养2周,对肠内营养完成情况、肠功能恢复时间、并发症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并在术前1 d及术后第14天检测患者体重、总蛋白、白蛋白等指标,并评估患者免疫功能指标。结果通过留置鼻空肠营养管肠内营养支持,患者肠道功能恢复平均需(43.2±11.4)h。患者行肠内营养后的体重、总蛋白、白蛋白等营养指标较治疗前均明显减低,但术后10 d免疫学指标如IgA、IgG、IgM[(1.79±0.60)g/L、(10.78±2.88)g/L及(1.11±0.23)g/L]均分别较治疗前明显增高。术后并发呕吐、咽喉疼痛等并发症率发生率13.9%(5/36)。结论腹腔镜上消化道溃疡穿孔修补术疗效确切,且与开腹手术相比优势明显,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Aims and objectives. This study sought to assess the impact of a standardized protocol to maintain nasoenteral tube (NET) patency in patients requiring fluid restriction and identify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tube patency. Background. Nasoenteral tube obstruction may interrupt nutritional support and prohibit drug administration. Balancing NET patency in the context of fluid restriction can be a challenge. Design and methods. The impact of the standardized protocol was assessed by using a quasi‐experimental design and an historical control. Results. Sixty patients receiving nasoenteral feeding as part of their clinical management were enrolled in the study. Nasoenteral obstruction was 8·3%, showing a reduction from the 17·4% observed in the baseline data collection. A key factor associated with tube obstruction was sounding of an infusion pump alarm reflecting the tube patency issues. Conclusions. While mindful of the limitations of probability sampl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a standardized protocol accompanied by staff training reduced the rates of NET obstruction. Relevance to clinical practice. On the basis of these findings, we conclude that it is possible to maintain the patency of small bore tubes, even in the presence of fluid restriction, with a standardized protocol to guide clinical management. 相似文献
18.
19.
20.
肠内营养支持在危重病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65,自引:7,他引:65
史载祥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0,12(2):116-117
目的:观察肠内营养在危重病中的支持效果。方法:将ICU中26例危重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支持组(14例)和肠外营养支持组(12例),在营养支持前1日及营养支持第10日测量三头肌皱厚度,上臂肌围,血清白蛋白及血红蛋白,每日计算氮平衡并观察相关并发症情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