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低磷血症对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病脱离机械通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机械通气在危重病。尤其是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使用率很高。尽早脱离机械通气对减少感染、气道压力损伤和防止呼吸机依赖,患者正确与他人交流均有重要意义。影响脱机因素很多,低磷是其中的一个因素。现将我院2003年1月~2005年4月收治的呼吸机治疗COPD6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disease,COPD)并发低磷血症(hypophosphatemia,HP)近年来日益受到重视,我科将三磷酸腺苷(ATP)和格利福斯联合应用治疗了60例COPD呼吸衰竭时的HP,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资料和方法一般资料以血磷低于0.75mmol/L为HP诊断标准,选择自2001年以来的180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0例,其中男32例,女28例,平均年龄67.4岁;对照1组60例,其中男33例,女27例,平均年龄63.8岁;对照2组60例,其中男29例,女31例,平均年龄65.6岁。方法所有患者均做血磷检查,其中连续2次…  相似文献   

3.
对46例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作血清和尿磷以及其它电解质、动脉血气分析和肾功能等生化指标测定。其中26例还作血清2、3-磷酸甘油酸(2、3-DPG)、心动图超声等检查。发现低磷血症者14例,占304%;24小时尿磷减少者40例,占870%。左心功能、肾功能、肾磷阈值和2、3-DPG等指标低磷血症组明显低于血磷正常组(P<0.05)。对6例明显低血磷症者给予补磷(KH2PO420mmol/d),补磷后用力肺活量(FVC)比补磷前有明显增加(P<0.05)。探讨了影响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低磷血症或磷缺乏的因素,认为以药物、肾功能、心功能和酸碱平衡紊乱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4.
对46例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作血清和尿磷以及其它电解质、动脉血气分析、肾功能等生化指标测定。其中26例还作血清2、3-磷酸甘油酸(2、3-DPG),心动图超声等检查。发现低磷血症者14例,占30.4%;24小时尿磷减少者40例,占87.0%。左心功能,肾功能,肾磷阈值和2、3-DPG等指标,低磷血症组明显低于血磷正常组(P<0.05)。对6例明显低血磷症者给予补磷(KH2PO420mmol/d),补磷后用力肺活量(FVC)比补磷前有明显增加(P<0.05)。探讨影响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低磷血症或磷缺乏的因素,认为以药物、肾功能、心功能和酸碱平衡紊乱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5.
张文青 《工企医刊》2007,20(4):28-29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病呼吸衰竭时的应用。方法对我科收治的25例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呼吸衰竭患者临床资料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呼吸衰竭抢救成功20例(成功率80%)。结论机械通气是慢性阻塞性肺病呼吸衰竭时切实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和探究对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实施临床急救治疗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了我院在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12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而实验组患者给予了临床急救治疗,然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临床指标变化情况进行记录和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98.33%)、PaO2(87.4±8.4)mmHg高于对照组(90.0%)、(64.6±7.8)mmHg,但收缩压(112.3±4.1)mmHg、舒张压(71.4±2.5)mmHg、心率(86±3)次/min、PaCO2(39.6±4.3)mmHg等指标均低于对照组(118.5±4.7)mmHg、(77.5±2.8)mmHg、(97±3)次/min、(56.4±4.7)mmHg,他们之间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实施系统性的临床急救治疗,不仅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各项指标,而且还能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给予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呼吸衰竭患者护理干预,探究护理效果.方法:本次探究需要利用自愿参与原则在我院所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呼吸衰竭患者中选取44例作为样本人群,就诊时间段是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对44例患者实行均分,2组患者分别命名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22例患者.对于参照组患者来说,在护理过程中应用常规护理干预,对于研究组患者来说,在护理过程中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将2组患者实行不同护理干预后得到的组间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算出统计学分析结果的相关性数值.结果: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QOL评分均显著性更佳,对比参照组患者而言,组间差异具有明显性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呼吸衰竭患者综合护理干预的护理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8.
朱正辉 《现代保健》2011,(30):30-3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被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观察组,n=40)和常规西医治疗组(对照组,n=40)。两组均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方案,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气分析。结果观察组显效率(52.50%)、总有效率(87.5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7.50%,5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观察组P02、PC02[(46.25±8.26)mmHg、(70.54±9.32)mmHg]与对照组[(45.13±9.14)mmHg、(71.58±10.13)mmHg]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PO2[(88.11±10.26)mmHg、(62.42±9.53)mmHg]均显著升高(P〈0.05),PCO2[(37.25±7.21)mmHg、(54.12±10.74)mmHg]均显著降低(P〈0.05),但观察组改善更显著(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餐后低氧血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常伴有营养不良,其发病机制为多因素参与,而患者就餐引起低氧血症直接影响热能的摄入,使患者的营养状态恶化。本文主要介绍COPD患者餐后低氧血症的易患因素、发生机制及可行的应对措施等,以利于COPD患者餐后低氧血症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张洪伟 《职业与健康》2007,23(15):1366-1367
Ⅱ型呼吸衰竭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常见并发症,现从多方面观察该症的治疗与转归,探讨其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总结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25例患者均为我院1998—2005年间收治的患者,其中男95例,女30例,年龄49~82岁,平均年龄(68.84±8.3)岁,其中常规药物治疗组82例,男64例,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EN)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呼吸衰竭使用无创通气治疗病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58例COPD并发呼吸衰竭使用无创通气治疗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9例。两组病人均给予常规治疗,避免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组病人给予鼻饲EN液,行EN支持治疗14d。观察两组病人EN治疗前后血红蛋白(Hb)、血清总蛋白(TP)、清蛋白(ALB)、体质量(Wt)、肱三头肌皮皱厚度、上臂肌围、外周血总淋巴细胞计数(TLC)、Ig A、Ig G、Ig M、无创通气时间以及使用有创机械通气的病例数、入住ICU时间等指标。结果:治疗组病人治疗14 d后,Hb、TP和ALB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Wt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病人Hb、TP、ALB和Wt亦有明显增加(P0.05);TLC、Ig A、Ig G和Ig M明显升高(P0.05);无创通气时间和入住ICU时间明显缩短(P0.05),使用有创通气的病例数明显下降(P0.05)。结论:对COPD并发呼吸衰竭的病人,合理的营养支持治疗可改善机体的营养状态,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缩短无创通气和入住ICU时间,降低有创通气的比率。  相似文献   

12.
曾思权 《现代保健》2011,(18):42-43
目的探讨了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合并左心衰竭的诊治情况。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在2009年1月~2010年3月收治的95例COPD合并左心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7.4%,Ⅰ级、Ⅱ级、Ⅲ级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100%、92.8%和74.3%,统计后发现Ⅲ级患者总有效率与Ⅰ级、Ⅱ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若能及早诊断出左心衰竭的发生,必能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适应性支持通气(ASV)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及支气管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呼吸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需要行机械通气的呼吸衰竭患者共21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行常规通气模式容量控制通气(CMV)/压力支持通气(PSV)+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和ASV进行机械通气,记录两种模式下的各项呼吸力学参数。结果全部患者均成功脱机,呼吸频率明显降低、潮气量(VT)明显升高(P〈0.05),气道峰压(PIP)和吸气阻力(R)下降显著(P〈0.05),静脉顺应性(Cstat)逐渐增加(P〈0.05)。ASV通气患者的上机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ASV可根据患者的呼吸力学状况自动调整吸气压力支持水平,提高潮气量,降低呼吸频率,而对血流动力学和生命体征没有影响,并能缩短上机时间,明显优于常规通气。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适应性支持通气(ASV)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及支气管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呼吸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需要行机械通气的呼吸衰竭患者共21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行常规通气模式容量控制通气(CMV)/压力支持通气(PSV)+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和ASV进行机械通气,记录两种模式下的各项呼吸力学参数。结果全部患者均成功脱机,呼吸频率明显降低、潮气量(VT)明显升高(P<0.05),气道峰压(PIP)和吸气阻力(R)下降显著(P<0.05),静脉顺应性(Cstat)逐渐增加(P<0.05)。ASV通气患者的上机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ASV可根据患者的呼吸力学状况自动调整吸气压力支持水平,提高潮气量,降低呼吸频率,而对血流动力学和生命体征没有影响,并能缩短上机时间,明显优于常规通气。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无创正压通气(NIPPV)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中的疗效。方法将65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标准治疗组(A组,33例),接受常规药物等治疗;NIPPV治疗组(B组,32例),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立即应用面罩以双水平正压(BiPAP)模式行NIPPV。比较两组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呼吸频率、心率、插管率、病死率及住院时间等观察指标。结果B组治疗后2~3h及24h血气分析中的pH值、PaCOa、Pa02均较入院时改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理论插管率治疗组(5/33)较A组(13/32)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理论住院时间B组较A组短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PAP模式行NIPPV可迅速改善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血气情况,减少插管率与住院时间,是治疗呼吸衰竭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无创正压通气(NIPPV)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中的疗效。方法将65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标准治疗组(A组,33例),接受常规药物等治疗;NIPPV治疗组(B组,32例),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立即应用面罩以双水平正压(BiPAP)模式行NIPPV。比较两组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呼吸频率、心率、插管率、病死率及住院时间等观察指标。结果B组治疗后2~3 h及24 h血气分析中的pH值、PaCO2、PaO2均较入院时改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理论插管率治疗组(5/33)较A组(13/32)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理论住院时间B组较A组短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iPAP模式行NIPPV可迅速改善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血气情况,减少插管率与住院时间,是治疗呼吸衰竭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舒利迭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致呼吸衰竭抢救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98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致呼吸衰竭患者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舒利迭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和对照组(单纯使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检测应激反应指标及血气指标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肾素、血管紧张素Ⅱ水平以及动脉二氧化碳分压低于对照组,动脉血氧分压高于对照组;动脉血氧分压与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肾素以及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呈负相关,动脉二氧化碳分压与其呈正相关.结论:舒利迭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应激水平,改善血气水平,且应激水平与动脉血氧分压呈负相关,与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呼吸衰竭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呼吸衰竭相关危险因素和预后因素.方法 对2005年3月至2008年2月收治的110例COP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发生呼吸衰竭分为呼吸衰竭组(40例)和非呼吸衰竭组(70例).结果 呼吸衰竭组每年急性发作次数、尿酸、总蛋白、白蛋白、体重指数与非呼吸衰竭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5.54±1.16)次/年比(2.75±0.78)次,年、(283.75±72.49)mmol/L比(359.87±41.50)mmol/L、(58.77±1.54)g/L比(63.95±2.04)g/L、(36.15±1.08)g/L比(36.96±1.48)g/L、(20.33±0.99)kg/m2比(21.16±1.36)kg/m2](P<0.01);COPD分度、院内感染、酸碱平衡紊乱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呼吸衰竭死亡患者和好转患者动脉血氧分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H值、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血钠、血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OPD并发呼吸衰竭相关危险因素多.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临床缓解期最佳的治疗方法。方法将47例晚期COPD患者分为三组:A组为不能或不接受家庭氧疗和家庭无创正压通气(NPPV)者;B组为出院后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长期家庭氧疗者;C组为能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长期家庭NPPV加长期家庭氧疗,且能很好耐受者。回顾性对比分析三组患者1年内再住院率、再插管率及病死率。结果B组患者1年内的再住院率、再插管率及病死率较A组分别降低了38.4%、17.3%和18.0%,而C组患者较B组患者又降低了8.0%、35.3%和29.4%,三组患者的再住院率、再插管率及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家庭氧疗和长期家庭NPPV能显著降低晚期COPD患者的再住院率、再插管率和病死率,长期家庭氧疗加长期家庭NPPV治疗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