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通过分析总结近三十位名医关于慢性乙型肝炎病因病机的论述,湿热之邪、毒邪、瘀邪是慢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主要病因病机;三者之间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互相交结,相互影响,或偏重湿热之邪、或毒邪、或瘀邪;病因病机明确,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2.
乙型肝炎是临床传染病之一,采用中医中药辨证施治尚有优势。在临证时属湿热疫毒者,用清热解毒法;恼怒伤肝、忧思伤脾者用疏肝理气法;脾虚肝郁者用培土荣木法;肝肾亏虚者用滋水涵木法;邪毒久踞,络脉瘀阻者用活血化瘀法。  相似文献   

3.
<正>慢性肝炎肝硬化,中医认为毒、痰、瘀、虚为其病因病机,是其病理基础。所谓毒,乃指湿热毒邪,邪传由经入络,蕴结于肝络脉,毒邪伤络,因瘀生痰,因毒生痰,并因毒、痰、瘀处于肝络脉,相互衍生转化,使致气血皆伤,络脉空虚成虚,演成因虚致瘀,络中气血阴阳不足,则肝体失养,延久肝体枯萎变硬。从中看出,内伤杂  相似文献   

4.
金实运用龙柴方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金实教授运用龙柴方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经验。认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属中医学“湿热疫毒”范畴,聚湿、热、郁、瘀、毒5种因素为患,其中以毒为本,邪毒深伏营血,诸邪交织,或湿热蕴邪,或瘀血阻络,或肝郁气滞,病情反复发展,迁延难愈;以龙柴方加减治疗,旨在化解瘀毒。  相似文献   

5.
甘温除热法在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中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误区 目前中医界多认为慢性乙型肝炎的发病原因是湿热疫毒之邪入侵所致,对其病因病机多认为系湿热疫毒之邪侵袭人体,蕴积中焦,胶结不解,加之情志不舒、饮食不节、劳倦内伤等诱因,出现湿热中阻、肝郁脾虚、肝肾阴虚、瘀血阻络、脾肾阳虚等证型.  相似文献   

6.
白塞氏病,刘永年教授认为湿热酿毒是本病发生的重要机制,络脉瘀阻是病机演变的关键环节,湿、热、毒、瘀相互胶着是本病缠绵难愈的重要原因,因此确立清热化湿、解毒活血通络的治疗大法。急性期以湿热蕴毒夹瘀阻络为主,治宜清热化湿,解毒通络。缓解期以湿热羁留、耗伤气阴为主,治宜益气养阴为主,解毒化瘀为辅。用药时,强调重用清热解毒药以祛除病邪,灵活使用活血药以流畅血脉,祛除瘀滞,适当使用免疫调节药以扶助正气,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7.
介绍周仲瑛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经验,认为慢性乙型肝炎主要病理基础是湿热瘀毒郁结,并贯穿主要病程中,其病理因素包括湿热、瘀热、伏毒,病理性质以邪实为主,疾病后期出现正虚,即肝脾两伤、肝肾阴虚的证候。故在治疗过程中,当以清化湿热瘀毒为先,即化肝解毒。疾病后期,宜以调养肝脾和滋养肝肾为要。  相似文献   

8.
从"主客交"论治慢性乙肝纤维化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客交"的形成因素是以感受湿热疫毒之邪为外因,以正本真阴消损为内因,内外之因交合而病成;病机实质为肝络受病,阴伤络阻;病位主要在肝络;"主客交"是对慢性乙肝纤维化"湿热疫毒、郁气、凝痰、瘀滞、阴伤、络阻"胶结缠着状态的概括;治疗上应以"分解主客,疏通络脉"为核心,代表方如吴又可之三甲散.  相似文献   

9.
慢性乙型肝炎如不加以控制会发展为肝硬化。慢性乙型肝炎以湿热疫毒内蕴起病,湿热疫毒致气机郁滞,久则入络,瘀血阻络,整个疾病过程都存在邪实,邪盛则正虚,随病情发展会出现正虚夹杂,张武老师治疗该病有三个特色,即通法、肝脾同调和细节把握。  相似文献   

10.
金实认为白塞病的病位在络脉,湿热毒邪扰乱络脉“行血气”的功能,络气有余、络血瘀滞为病机关键,病程中常出现瘀毒阻络、络道受损的病理改变。其提出和络气血,解毒通络的治法,辨证施治以虚实为经、气血为纬。同时,金实强调灵活化裁祛邪外出之品,使病邪由血分透转气分,络道向愈。  相似文献   

11.
介绍辛伟教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经验。辛教授认为虚、毒、湿热、瘀相互夹杂,病乃滋生,正气虚弱是慢性乙型肝炎发病之本,感染邪毒是发病的关键。治疗上提出应以益气扶正、解毒清热利湿、活血化瘀为基本治疗原则,并判断正邪主次矛盾酌情处之。  相似文献   

12.
慢性肾脏病病因分为内因和外因,内因主要为饮食不节、禀赋不足、久病劳倦、七情内伤等,外因多为外感六淫邪气,邪实伤肾。其病位主要在于肾,又可累及肺、脾等脏腑。其病机特点本虚标实,本虚以脾肾虚损为主,标邪以湿热、瘀血、浊毒为主。除此之外,曹式丽教授特别强调,肾络瘀阻为慢性肾脏病的共有病机,风邪入络为诱发或加重慢性肾脏病的重要因素。曹式丽教授善从络论治慢性肾脏病,认为慢性肾脏病的共同病机为肾络瘀阻,主张"络以通为用",治疗的目的在于保持络脉的通畅。  相似文献   

13.
痛风性关节炎属中医痹病、白虎历节病范畴,以络脉瘀痹为标,正气亏虚为本。叶天士“络瘀则胀”理论源自其络病学说,应用在治疗痛风性关节炎中,络瘀指络脉不通的状态,根据痛风性关节炎不同时期病邪特征,分为湿热、痰浊、瘀血阻塞经络,且病邪随疾病发展发生转化,初期以湿热阻络为主,后期发展至痰湿痹阻、痰瘀互结、瘀血痹阻。治疗上以通络除痹为原则,治有宣通清解法、辛药通络法及扶正通络法。  相似文献   

14.
从中医学理论探讨慢性乙型肝炎形成肝纤维化的原因和演变过程。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病机是湿热毒郁结,肝脾肾损伤。湿热瘀毒残留难尽是启动因子和持续因素,正气虚弱是内因和转归,肝络瘀阻是病理基础,肝肾阴虚是必然演变结果。  相似文献   

15.
银屑病关节炎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程迁延,易复发,晚期可发生关节畸形.本病病位在关节、络脉,涉及肝脾肾,病机关键为湿热毒蕴、络脉痹阻,发作期以湿热毒蕴络脉为主,缓解期以脾虚湿滞络脉为要.发作期治疗重在清热解毒、凉血通络,选用四妙勇安汤加减;缓解期注重健脾益气、祛湿通络,选用参苓白术散加减.久病入络,湿热毒邪痹阻络脉,气血运行不畅,瘀血内生;脾虚湿阻,气血化生无源,推动无力,瘀血内生.因此,临床治疗应注重调和气血、化瘀通络.  相似文献   

16.
结合慢性肾病合并乙型肝炎3例医案诊治经过,介绍滋肾柔肝,清化瘀毒法临床证运用的体会。认为临床应用时应从肝肾同源、正虚邪实及其湿热瘀毒互结,内伏的角度,掌握正虚与邪实、肝肾阴虚与脾肾阳虚以及湿,热、毒、瘀的主次与兼夹,才有助于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7.
文章提出了"毒瘀交阻"是胃癌前病变(PLGC)发生癌变的核心病机,气阴两虚是产生"毒瘀交阻"的体虚条件的学说。并论述了湿热蕴胃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湿热毒邪滞气凝络是产生毒瘀交阻的病理结局,以及通过临床研究验证了解毒化瘀兼益气养阴法能有效阻止PLGC癌变。  相似文献   

18.
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与"络病"密切相关,"虚""邪""瘀"三者多相互为证,其常见病因为络脉空虚、寒湿客络、湿毒壅络、痰瘀阻络4种。从"络"辨治类风湿关节炎,随疾病进展将其分为络脉空虚,寒湿入络证;肝肾亏虚,湿毒壅络证;气血亏虚,痰瘀阻络证。扶正祛邪为总体原则,温经通络、利湿清络、补气养络、活血化瘀为治疗大法。  相似文献   

19.
以慢性肺系疾病为研究对象,结合前期聚散理论、肺络微型癥瘕理论研究结果,通过阐述中医学"毒"和"肺络"的内涵,提出慢性肺系疾病既可由外受毒邪引起,亦可由内生毒邪所致并加重,其核心病机为毒损肺络,络脉瘀阻,对"毒损肺络"病机假说进行构建,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相应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乙型肝炎肝硬化为慢性乙型肝炎肝病发展至晚期的阶段,属中医积聚、鼓胀等病证范畴,病情复杂多变。临床多表现出毒瘀阻络,肝体变硬,正气亏虚等证侯。毒蕴不散,邪瘀成积,积损致虚的病机贯穿肝硬化全程,针对该病不同发展阶段病机特点,应辨证采用解毒、化瘀、补虚方法治疗。毒瘀搏结,邪结肝体,治宜解毒化瘀;瘀毒羁留,肝硬脾积,治宜化瘀消积;毒瘀耗损,正虚不足,治宜扶正补虚;并发坏证,治宜谨守病机。辨证论治有利于控制病情,延缓肝病进展,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