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建立一种敏感、特异而快速的检测蚊体内疟原虫的方法。方法采用套式PCR方法,对人工感染间日疟原虫的嗜人按蚊、感染恶性疟和混合感染间日疟与恶性疟的大劣按蚊以及流行季节现场捕获的中华按蚊体内的疟原虫进行检测。结果28批人工感染间日疟原虫的嗜人按蚊、2批人工感染恶性疟的大劣按蚊和1批混合感染间日疟与恶性疟的大劣按蚊的检测结果与镜检结果符合率为100%;589只现场捕获的中华按蚊中,发现间日疟原虫阳性2只,阳性率为0.34%。结论本方法能快速而敏感地检出蚊体内不同种疟原虫。  相似文献   

2.
应用DNA探针检测蚊体内疟原虫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用生物素标记的克隆DNA探针,以斑点杂交法检测蚊体内恶性疟原虫。将一组蚊虫在还原性缓冲液中研磨后集体检测时,在25只蚊中有1只感染蚊即可检出,亦可将单个蚊虫直接压在硝酸纤维素膜上进行检测。本技术的高特异性,敏感性以及试剂的稳定性等表明,它可作一个适用的流行病学调查工具。  相似文献   

3.
本文用生物素标记的克隆DNA探针,以斑点杂交法检测蚊体内恶性疟原虫。将一组蚊虫在还原性缓冲液中研磨后集体检测时,在25只蚊中有1只感染蚊即可检出,亦可将单个蚊虫直接压在硝酸纤维素膜上进行检测。本技术的高特异性、敏感性以及试剂的稳定性等表明,它可作为一个适用的流行病学调查工具。  相似文献   

4.
用~(32)P标记含间日疟原虫DNA片段的重组质粒pVA1作为探针,通过DNA打点杂交试验检测红内期间日疟原虫。该探针检测间日疟原虫基因组DNA的敏感度达1ng;与现场采集的25份间日疟患者血样(原虫血症为0.003%~0.7%)的杂交阳性率为72%,与6例恶性疟和3例食蟹猴疟血样中各1例杂交阳性;与3例约氏疟和6例正常人血样均为阴性。  相似文献   

5.
重组质粒DNA探针用于间日疟诊断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用^32P标记含间日疟原虫DNA片段的重组质粒pVA1作为探针,通过DNA打点杂交试验检测红内期间日疟原虫。该探针检测间日疟原虫基因组DNA的敏感度达1ng;与现场采集的25份间日疟患者血样(原虫血症为0.003%-0.7%)的杂交阳性率为72%;与6例恶性疟和3例食蟹猴疟血样中各1例杂交阳性;与3例约氏疟和6例正常人血样均为阴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中缅边境(西段)传疟媒介的分布与构成。方法 2008年8~9月,在中缅边境的中国云南省盈江县及其相邻的缅甸昔懂县6个自然村,用诱蚊灯在人房和牛棚共进行20次通宵诱捕。将捕获的蚊虫以传统方法进行形态学鉴定,然后用复合PCR法鉴别微小按蚊、乌头按蚊和杰普按蚊。同时,抽提部分蚊虫标本总基因组DNA,以巢式PCR方法检测蚊体内的疟原虫感染情况。结果共捕获各类蚊虫4 571只,隶属9属50种,其中按蚊属是优势蚊种,占总量的54.32%(2 483/4 571)。人房和牛棚的按蚊蚊种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人房以腹簇按蚊、微小按蚊和中华按蚊为主,而牛棚以腹簇按蚊(223只)、环纹按蚊(184只)、迷走按蚊(131只)和杰普按蚊(129只)为主。对比有牛村和无牛村中人房的蚊种构成发现,有牛村的人房以微小按蚊(260只)和腹簇按蚊(49只)为主,而无牛村人房则以腹簇按蚊(481只)和中华按蚊(124只)为主。巢式PCR检测1 075只按蚊,其中9只检出疟原虫阳性,分别为微小按蚊(7/408)、乌头按蚊(1/125)和伪威氏按蚊(1/101)。经测序鉴定均为恶性疟原虫感染,目的条带长204 bp。结论中缅边境(西段)...  相似文献   

7.
根据间日疟原虫环子孢子蛋白基因设计合成特异性引物一对,采用PCR技术,以Dig-11-dUTP代替部分dTIP直接扩增并标记含间日疟原虫环子孢子蛋白基因中央重复序列的基因片段作为DNA探针并用于检测间日疟原虫感染,结果表明:(1)采用PCR法直接制备并标记地高辛探针的方法较PCR扩增后再标记的方法更为快速、简便和经济;(2)探针只与间日疟患者血样核酸抽提物杂交阳性,而与其亲缘关系相近的三株恶性疟原虫、利什曼原虫、弓形虫及正常人血核酸抽提物杂交阴性,该探针可以检测出相当于100μl感染血样中44虫/μl的水平;(3)将该探针用于深圳地区及湖北随州地区收集的间日疟患者血样的检测,147份镜检阳性的血样中,113份杂交阳性,与镜检的符合率为76.87%,20份正常人血杂交阴性。  相似文献   

8.
使用杀虫剂灭蚊时,由于抗性、接触时间不足和药物浓度低等因素,总会有一部分蚊虫接受亚致死量面仍然存活下来。因此,为了全面评价喷洒效果,不仅要估计残存蚊虫的数量,而且必须考查这些蚊虫的一些矢量指标,特别是受药蚊虫体内的疟原虫能否正常存活。为此作者利用埃及伊蚊-鸡疟模型观察了在蚊体内杀虫剂对疟原虫不同发育阶段的影响。把同龄蚊饲以患疟鸡血,然后在27~28℃,温度90~95%条件下用葡萄糖液饲养。  相似文献   

9.
据报导,中美洲的淡色按蚊实验室种群对疟原虫的敏感性很不一致。卵囊和子孢子率均很低,本文首次报告南美哥伦比亚的淡色按蚊卡塔赫纳株对人疟原虫的实验感染结果。每次感染选用1~5日龄的雌蚊,每笼约180只,让蚊虫直接在带配子体的志愿者身上吸血。剔除未吸血的蚊虫。供血者包括35个恶性疟和36个间日疟病人。其中13个恶性疟病人曾供血2次或2次以上。吸饱血蚊虫放在28℃、相对湿度为80~85%的室内饲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告从培养的恶性疟原虫提取基因组DNA,以[α-~(32)p]—dATP标记,作为探针,按DNA斑点杂交法检查取自海南省恶性疟患者的血样23份,结果全部呈杂交阳性反应,镜检阳性样本DNA探针检出率为100%,与10例间日疟患者血样全部出现交叉杂交。该探针可检测出恶性疟原虫密度为0.0001%的原虫血症水平,与鼠疟原虫、正常人血和人白细胞无交叉杂交。  相似文献   

11.
采用异羟基洋地黄毒苷配基(Digoxigenin,(Dig)-11-dUTP),以随机引物法标记含有恶性疟原虫(P.f.)DNA的重组质粒片段(酶切克隆pPF14),制成pPF14-F-Dig探针。用此探针,以斑点杂交试验检测提纯的P.f.DNA及海南地区疟疾病人。结果显示,pPF14-F-Dig探针至少可检出40pg的P.f.DNA和低至0.005%原虫血症。38例P.f.病人中,检出阳性33例。3例恶性疟原虫和间日疟原虫混合感染者中,2例阳性。4例间日疟病人中,阴性3例,可疑1例。21例正常人血皆为阴性。  相似文献   

12.
Malaria endemicity in lower Myanmar has been studied to identify the causes for the prevalence of malaria in Yeasitkan village of lower Myanmar. Vector mosquitoes were collected by mosquito net in cattlesheds and in human dwellings (indoor and outdoor) by biting and catching procedure 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species, insecticide susceptibility test and sporozoites detection. Larvae of mosquitoes were also collected in and around the village for vector identification and for breeding sources. Malaria infection in humans was examined by blood examination and blood antibody detection by ELISA method. Results showed that malaria infection was 43.2% in children under 10 years of age and An. dirus and An. minimus were found as main vectors. Total parasite positive rate was found to be 41.28% and in this 78.87% were P. falciparum infections and remaining 18.31% were of P. vivax. Spleen positive rate has been found very high in children between 2 and 9 years (52.94%). Study indicates that villages near to dam areas are more prone to malaria infection.  相似文献   

13.
不同密度间日疟原虫对中华按蚊的感染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不同密度间日疟原虫对中华按蚊的感染性。方法:对蚊传人工感染滇南间日疟原虫的38例志愿者,于原虫出现日及各次临床发作时抽取病人静脉血,用离体吸血法感染中华按蚊,以显微镜下在蚊胃壁查见卵囊为感染阳性。结果:虫现期原虫不能使按蚊获得感染。原虫密度高于100/μl以上的初发病例,对按蚊的感染率和感染程度随病程的延长和原虫密度的增高而上升;复发期间日疟原虫对按蚊的感染率和感染程度远远高于初发病例,其原虫密度只要在1/μl以上即可使按蚊获得感染;原虫密度大于1000/μl的初发病例和大于100/μl的各组复发病例均能使按蚊获得较高的感染率、蚊胃阳性率及卵囊指数。结论:间日疟临床发作期是传播疟疾最危险的时期,复发病例是疟疾扩散过程中危险性较大的传染源;选择实验感染病例时,初发病例以虫数高于1000/μl、复发病例高于100/μl者为佳。  相似文献   

14.
复式PCR检测恶性疟原虫与间日疟原虫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目的: 建立在同一次扩增中即可鉴别患者感染的疟原虫虫种的复式PCR检测方法。方法: 根据恶性疟原虫(P.f.)中度重复基因序列pBRK1-14 和间日疟原虫(P.v.)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基因COIII合成引物,采用经优化的PCR反应体系, 对疟原虫DNA模板进行扩增。结果: P.f.与P.v.分别被扩增出206 和370 bp 大小的DNA片段,与人白细胞DNA 无交叉;用该反应体系至少可检测出原虫血症为5×10- 7的P.f.感染和1.02×10- 6 P.v.感染; 自云南疟疾流行区采集的783份滤纸干血滴样本中, 复式PCR法阳性检出率为85.8% , 误诊率为0, 漏诊率为0.1% , 而镜检法依次分别为84.9% 、3.1% 和1.0% , 两者符合率为95.8% 。结论: 本复式PCR检测疟原虫较镜检敏感、特异, 适用于我国恶性疟与间日疟混合流行区的疟疾诊断、流行病学调查、药物的疗效考核和献血员的筛选等。  相似文献   

15.
本文用人工合成的寡核苷酸探针,经斑点杂交法检测蚊体内马来丝虫幼虫。可测到丝虫和微丝蚴2ng的DNA量,不与其它动物丝虫标本发生交叉反应。将单个蚊直接压于硝酸纤维素膜上进行检测,感染蚊中含有1条感染期幼虫就可出现阳性反应。将一组蚊虫在裂解液中研磨集体检测时,在20只蚊虫中有1只感染蚊即可检出。显示该探针可用于马来丝虫地区的蚊媒监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食蟹猴疟原虫 (P c.)和恶性疟原虫 (P f.)两种抗原在不同疟区人群疟疾抗体检测的实用性。 [方法 ]1997年 5~ 10月在海南省间日疟和恶性疟混合流行区及河南省单纯间日疟区用P c 和P f 两种抗原测试人群疟疾抗体。 [结果 ]在海南省间日疟和恶性疟混合流行区P c 和P f 两种抗原检测人群疟疾间接荧光抗体阳性率分别为 37 4%和 31 3% ,其阳性符合率为 83 9% ;河南省单纯间日疟流行区的P f和P c两种抗原阳性率分别为 2 3 0 %和 9 7% ,阳性GMRT分别为 42 9%和 2 9 3%。 [结论 ]间日疟和恶性疟混合流行区P f和P c两种抗原均可用于人群疟疾抗体的检测 ,而单纯间日疟地区则以P c 抗原为优。  相似文献   

17.
血传感染食蟹猴疟原虫的恒河猴,在用青蒿琥酯治疗前和治疗后4h与10h分别以大劣按蚊叮咬吸血.结果治疗前1h按蚊吸血后第13d唾腺子孢子阳性率为2.56%,治疗后4h与10h按蚊吸血后第6~10d蚊胃壁有卵囊形成,但吸血后第11~13d唾腺解剖均未查见子孢子。治疗后受感染猴血内疟原虫无性体比治疗前迅速减少,治疗后10h,未查见裂殖体。结果提示,青蒿琥酯不仅对食蟹猴疟原虫无性体具有明显杀灭作用.而且对配子体蚊体内孢子增殖也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灭蚊效果,监测和清除残存嗜人按蚊,巩固抗疟成果,防止疟疾重新暴发流行。方法对嗜人按蚊分布区实施以2g/m2DDT滞留喷洒和20mg/m2溴氰菊酯浸泡蚊帐灭蚊,开展复查评价防制效果。停止灭蚊后,继续开展媒介和疟疾的监测。以叮人率和人房捕获蚊数计算密度。结果闽北14个嗜人按蚊分布县(市、区)258个分布点已全部完成灭蚊后效果考核,平均每个分布点复查3.18次,浦城县部分点监测30年复查20余次。第一次复查发现,80.01%的分布点嗜人按蚊已被清除,残存嗜人按蚊从灭蚊前人房按蚊的34.1%降至4.02%。经继续实施灭蚊措施,1995年后未再捕及嗜人按蚊。1996停止灭蚊措施后,1996-2007年监测期间复查276村(次),捕获人房按蚊13408只,经鉴定全部为中华按蚊,证明福建省嗜人按蚊已被清除。嗜人按蚊媒介区灭蚊前1980年疟疾发病12921例,发病率44.90/万,发热病人血检疟原虫阳性率为23.00%。实施灭蚊措施后,疟疾流行得到有效控制,1992年发病率降至0.43/万,1990-2007年嗜人按蚊媒介区未再出现疟疾暴发流行,1998年以后未再发现当地感染病人。结论DDT滞留喷洒和溴氢菊酯浸泡蚊帐可有效防制嗜人按蚊,反复查灭清除嗜人按蚊是阻断疟疾流行,巩固抗疟成果,防止疟疾死灰复燃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19.
快速免疫色谱测试卡诊断恶性疟和间日疟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评价快速免疫色谱测试卡( I C T) 在疟区诊断恶性疟和间日疟的效果。方法: 以疟原虫镜检结果为标准, 用 I C T 检测门诊“四热”病人中的恶性疟和间日疟。结果: I C T 检测恶性疟与间日疟的敏感性分别为967 % 和904 % , 特异性为986 % 。与原虫镜检结果的符合率为947 % 。恶性疟与间日疟之间无交叉反应。结论: 免疫色谱测试卡可同时检测恶性疟和间日疟, 较镜检法快速、简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