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探讨在不同时间点针刺左侧大包穴对健康青年男性大脑前动脉(ACA)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为临床治疗ACA相关疾病时,是否选用该穴奠定理论基础。方法:随机选取健康青年男性志愿者8例,使用经颅多普勒超声仪(TCD)探头于双侧颞窗探及大脑前动脉(ACA),针刺被测者的左侧大包穴,在针刺前10min、进刺得气后、留针15min(行针后)、留针30min(出针时)、出针后10min分别检测大脑前动脉的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Vs)、舒张期最大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搏动指数(PI)及阻抗指数(RJ)的变化,并记录TCD各参数变化情况。结果:针刺大包穴在针刺时、行针时、出针时以及出针后血流速度均无显著变化;PI,RI的变化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大包穴对ACA血流动力学无任何影响,提示该穴具有安全性但不能做为治疗ACA供血不全的首选用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针刺左侧公孙穴对大脑颈内动脉(ICA)血流动力学及心率和血压的影响及其时效关系。方法:随机选取健康青年志愿者16名,使用经颅多普勒超声仪(TCD)探头于双侧颞窗探及颈内动脉(ICA),针刺受试者左侧公孙穴,在针刺前10min、进针时、行针时、出针时、出针后10min分别检测并记录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Vs)、舒张期最大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搏动指数(PI)及阻抗指数(RI)等各参数值以及心率和血压值。结果:针刺左侧公孙穴在进针时、行针时、出针时及出针后10min血流速度和PI、RI与针刺前10min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心率在行针时与针刺前相比较、出针时与进针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收缩压和舒张压,在各时间点与针刺前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针刺左侧公孙穴对大脑颈内动脉血流动力学无负性影响,具有安全性;在行针和出针时,使心率在生理范围之内较进针时减慢,提示该穴对心率无负性影响;对血压无明显影响,提示该穴对血压无负性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在不同时间针刺左侧公孙穴对健康青年人双侧大脑中动脉(MCA)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为临床使用该穴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选取健康青年人志愿者16例,男女各8例,使用经颅多普勒超声仪(TCD)探头于双侧颞窗探及大脑中动脉,针刺被测者的左侧公孙穴,在针刺前10 min、进针后、行针时、出针时、出针后10 min分别检测并记录大脑中动脉的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Vs)、舒张期最大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搏动指数(PI)及阻抗指数(RI)的变化。结果:针刺左侧公孙穴,出针时右侧MCA的Vd与针刺前10 min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数据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左侧公孙在出针时使右侧大脑中动脉的舒张期最大血流速度(Vd)减慢。提示针刺该穴对大脑中动脉有负性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在不同时间针刺左侧大包穴对青年健康男性双侧大脑中动脉(MCA)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为临床运用该穴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选取青年健康男性志愿者8例,使用经颅多普勒超声仪(TCD)探头于双侧颞窗探及大脑中动脉(MCA),针刺被测者的左侧大包穴,在针刺前10min、针刺得气时(行平补平泻手法15s后)、留针15min(行平补平泻手法15s后)、留针30min(行平补平泻手法15s后即出针时)、出针后10min分别检测大脑中动脉的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Vs)、舒张期最大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搏动指数(PI)及阻抗指数(RI)的变化,并记录TCD各参数变化。结果:针刺大包穴,出针时左侧MCA的PI、RI及出针后10min的PI与针刺前10min相比较显著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数据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大包穴能降低左侧MCA出针时搏动指数与阻抗指数以及出针后搏动指数,提示针刺该穴具有负性针刺累积效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针刺左侧大包穴对健康青年ICA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探讨其是否存在负性作用。方法:随机选取青年健康男性8例,针刺左侧大包穴,使用TCD分别检测双侧ICA在针刺前10min、进针时、留针时、出针时、出针后10min的变化并记录各参数。结果:右侧IcA在进针时、行针时、出针时、出针后10min后的Vs、Vd、Vm、RI、PI与针刺前10min相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侧ICA在进针时、针刺15min、出针后的Vs、Vd、Vm、RI、PI与针刺前10min相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PI、RI有增加趋势;出针时Vm血流速度与针刺前10min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左侧大包穴在出针时能够降低左侧ICA的平均血流速度,提示该穴对ICA具有累积的针刺负性效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在不同时间针刺左侧足三里穴对健康青年人双侧大脑后动脉(PCA)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为临床运用该穴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健康青年志愿者16名,男女各8名,用经颅多普勒超声仪(TCD)探头在双侧颞窗探及到PCA,针刺受试者左侧足三里穴,分别在针刺前10min、针刺得气时(平补平泻手法15s后)、留针15min(行平补平泻手法15s后)、留针30min(行平补平泻手法15s后即出针时)、出针后10min,测试PCA的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Vs)、舒张期最大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搏动指数(PI)及阻抗指数(RI)数值,并记录检测出的TCD各项参数变化。结果:针刺左侧足三里穴,在出针后10min的双侧PCA的Vm和PI与针刺前10min相比较显著上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数据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左侧足三里穴能升高双侧PCA在出针后的平均血流速度及搏动指数,可改善脑血流供应,提示临床上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可应用此穴。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针刺健康青年左侧劳宫穴,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仪(TCD)观测5个不同时间点大脑中动脉(MCA)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为临床应用该穴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选取30名健康青年志愿者,男女各15名,针刺左侧劳宫穴,应用TCD检测并记录双侧大脑中动脉在针刺进针前10 min、进针时(进针得气并以平补平泻手法行针15 s后)、留针时(留针15 min并行平补平泻手法行针15 s后)、出针时(留针30 min并以平补平泻手法行针15 s后)、出针后10 min的血流速度及PI和RI的变化。结果:针刺左侧劳宫穴,在出针时和出针后10 min与针刺前相比左侧MCA的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Vs)降低,舒张期最大血流速度(Vd)和平均血流速度(Vm)升高,搏动指数(PI)及阻抗指数(RI)降低(P0.05);其余各参数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左侧劳宫穴,在出针时和出针后10 min可使同侧MCA的Vs下降,Vd和Vm升高,PI和RI均下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针刺健康青年左侧曲泉穴,观察双侧大脑中动脉(MCA)在不同的时间点血流速度、搏动及阻抗指数变化,为临床使用该穴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随机选取20例健康青年,针刺左侧曲泉穴,用经颅多普勒超声仪(TCD),在针刺前10 min、进针时(进针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手法)、留针时(留针15 min,行平补平泻手法)、出针时(留针30 min行平补平泻手法,出针后即刻)、出针后10 min分别检测并记录MCA的舒张期最大血流速度(Vd)、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Vs)、平均血流速度(Vm)、搏动指数(PI)及阻抗指数(RI)的变化.结果 针刺左侧曲泉穴,出针时左侧MCA的Vd与针刺前相比较明显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数据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左侧曲泉穴在出针时使左侧大脑中动脉的舒张期最大血流速度减慢.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仪(TCD)观察针刺健康青年左侧液门穴在不同时间点对双侧大脑中动脉(MCA)的血流变化的影响,为应用该穴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选取30名健康青年志愿者,男女各15例,针刺左侧液门穴,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仪(TCD),探头于双侧颞窗探及大脑中动脉(MCA),在针刺前10 min、进针后(进针后即刻)、行针时(留针15 min)、出针时(留针30 min,出针后即刻)、出针后10 min分别检测并记录MCA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观察疗效。结果:针刺左侧液门穴,出针时、出针后10 min左侧MCA的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Vs)与针刺前相比减慢,搏动指数(PI)及阻抗指数(RI)与针刺前相比降低,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它数据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左侧液门穴,在出针时、出针后10 min使左侧大脑中动脉的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减慢,搏动指数与阻抗指数均降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使用经颅多普勒(TCD)连续观测针刺左侧飞扬穴不同时间点的大脑中动脉(MCA)血流动力学变化,探讨该穴对双侧MCA血流动力学是否存在负性影响,为临床治疗相关脑血管疾病是否选用该穴奠定理论基础.方法:选取15名健康青年,通过TCD观察针刺左侧飞扬穴针刺入前10 min、进针时、行针时、出针时、出针后10 min等5个不同时间点的左右两侧MCA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分别记录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Vs)、舒张期最大血流速度(Vd)、搏动指数(PI)、平均血流速度(Vm)、阻抗指数(RI)共5项参数值,并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针刺左侧飞扬穴,在针刺进针时、行针时、出针时、出针后10 min将左右两侧MCA的Vs、Vd、Vm、PI、RI分别与针刺前10 min比较,左侧MCA的Vs在出针后10 min与进针前10 min相比P<0.01;左侧MCA的Ym在出针后10 min与进针前10 min相比P<0.05;右侧MCA的Vs在行针时与针刺前10 min相比P<0.05.结论:针刺左侧飞扬穴对双侧MCA的血流动力学有负性影响,可降低MCA的血流速度,提示临床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时应慎用该穴,对于出血性脑血管疾病则可以选用该穴.  相似文献   

11.
程为平  刘钊  侯伯男 《山西中医》2014,(1):25-26,41
目的:观察不同时间针刺健康青年左侧曲泽穴对大脑中动脉(MCA)血流及搏动指数(PI)、阻抗指数(RI)的影响,为临床使用该穴提供参考数据。方法:随机选取20名健康青年,男女各10名。针刺左侧曲泽穴,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仪(TCD)探头于双侧颞窗位置探及MCA,分别在针刺前10 min、进针后、行针时(留针15 min)、出针时(留针30 min)、出针后10 min时检测并记录MCA的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Vs)、舒张期最大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搏动指数(PI)及阻抗指数(RI)的数据变化。结果:针刺左侧曲泽穴,右侧MCA出针时和出针后的Vs、Vd与Vm均增加,与进针前10 min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数据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左侧曲泽穴在出针时和出针后两个时间点能增加右侧MCA的Vs、Vd与Vm的血流速度。提示针刺左曲泽穴具有留针效应和出针后的后遗效应,为左病右取或右病左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针刺上巨虚穴对大脑中动脉血流动力学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针刺上巨虚穴对大脑中动脉(MCA)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为临床应用上巨虚穴治疗脑血管病提供依据。方法:对10名青年健康志愿者(男性6名,女性4名)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连续观测针刺双侧上巨虚穴在进针前10rain、进针得气后、行针时(留针15min)、出针时(留针30min)并分别施以行针手法15s钟后、出针后10min等5个时间点的大脑中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同进针前10min比较,进针时、行针时VM、VD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针时、出针后10minVM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同进针前10min比较Vs、PI、RI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上巨虚穴有可能增加MCA的血流量,对MCA的平均血流速度的影响具有非常显著的后遗效应,提示针刺该穴具有一定的延迟治疗作用。针刺上巨虚穴对MCA血管的收缩和舒张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needle-retaining duration on cerebral hemodynamics in cerebral paralysis (CP) children. Methods: A total of 20 cases of CP children were subjected into this study. Changes of systolic peak value (Vs), blood flow velocity at the end-diastolic phase (Ved), mean velocity (Vm), pulsation index (PI) and resistance index (RI) of the cerebral hemodynemics before and after performing JIN‘s Three-Needling Therapy with the needles retained for 30 min (group A) and 5 min (group B) were observed by using transcranial Doppler ultrasonography (TCD). Results: After acupuncture, the blood flow in the middle cerebral artery (MCA), anterior cerebral artery (ACA) and posterior cerebral artery (PCA) was accelerated, and the resistance of blood vessels decreased. The effect of needle-retaining-30 min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needle-retaining-5 min. Conclusion: In treating cerebral paralysis by using JIN‘ s Three-Needling Therapy, sufficient stimulation provided by needle remaining is an important factor for achieving satisfactory therapeutic effects.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针刺通里穴对健康青年双侧大脑中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探讨该穴在治疗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价值和安全性.方法:选取16名健康青年,男、女各8名,针刺左侧通里穴,运用TCD在针刺前10 min、进针时、行针时、出针时和出针后10 min分别观测双侧大脑中动脉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Vs)、舒张期最大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搏动指数(PI)及阻抗指数(RI).结果:在男性,双侧MCA的Vs、Vd、Vm在针刺后数个时间点与针刺前相比均显著变小,且左侧较右侧持续时间长;双侧MCA的PI和RI无显著变化.在女性,双侧MCA的Vs、Vd和Vm在各个时间点均无显著变化,仅右侧MCA的PI和RI在进针时显著变小.结论:针刺左侧通里穴对男性双侧MCA的血流速度具有负性累计效应.针刺左侧通里穴对女性双侧MCA的血流速度无显著影响,仅对右侧MCA的血流阻力有负性累计效应.针刺左侧通里穴对MCA的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具有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不同时间点针刺健康青年左侧然谷穴对大脑后动脉(PCA)血流动力学各参数的影响,为临床运用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健康青年60例,其中男、女各30例,针刺其左侧然谷穴,使用经颅多普勒超声仪,于针刺前5 min、进针时、行针1时、行针2时、出针时、出针后5 min,分别记录双侧PCA的Vs、Vd、Vm、RI及PI。结果:针刺左然谷穴,与针刺前5 min比较,左侧PCA的Vs在行针2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侧PCA的Vs在行针1时、行针2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左然谷穴可降低双侧PCA的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提示针刺该穴对双侧大脑后动脉血流动力学具有负性调整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艾灸百会穴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机理。方法 :选择本校健康男性学员 3 0名 ,年龄 2 0~ 2 2岁之间 ,应用美国AcusonSequoia51 2型超声诊断仪 ,探头频率 4 0MHz,由固定专人操作 ,分别于艾灸前及艾灸后 ,测试右侧大脑中、后动脉Vmax(最大血流速度 )、Vmin(最小血流速度 )、PI (搏动指数 )、RI (阻力指数 )等血流动力学有关参数。结果 :艾灸百会穴 5天后 ,右侧大脑后动脉Vmin增加显著 (P <0 0 5) ,右侧大脑中动脉Vmax、Vmin及右侧大脑后动脉Vmax、PI、RI增加非常显著 (P <0 0 1 ) ,右侧大脑中动脉PI、RI各指标虽有不同程度的改变 ,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艾灸百会穴可使右侧大脑中、后动脉血流速度明显加快 ,脑血流量增加 ,脑部血液循环明显改善。这对揭示艾灸百会穴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机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TCD)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性脑血管病的诊断价值.采用CBS-IITCD仪,以2Hz、8Hz的探头分别检测椎-基底动脉各段血管的血流速度、搏动指数、频谱形态、音频信号及频谱灰度.结果:发现椎动脉(VA)或基底动脉(BA)异常215例,动脉硬化110例,其中合并血管狭窄22例,总异常率为87%.结论:应用TCD检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具有安全性、无痛性、快速化、高度灵敏.并可动态检查,适时了解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情况,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病因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