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对山豆根及其混淆品北豆根、滇豆根、木蓝山豆根进行对比鉴别,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从性状、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几方面进行对比鉴别。结果山豆根、北豆根、滇豆根、木蓝山豆根的基源、性状、药理、性味、归经与效用、临床应用均有区别,临床用药不可混淆。结论山豆根、北豆根、滇豆根和木蓝山豆根(土豆根)基源不同,成分有别,药理作用各有所长,性味、归经与效用也不尽一致,应各以其名药用。  相似文献   

2.
王芳 《光明中医》2013,28(8):1739-1740
目的探讨山豆根与几种易混品的鉴别方法。方法鉴别对比山豆根和其混淆品如北豆根、滇豆根、木蓝山豆根,观察几种药品的性状、药理效果、临床使用分析对比其区别。结果山豆根、北豆根、滇豆根、木蓝山豆根不论是从基源、性状、性味、药理、效用、临床应用都存在较大的差别,在临床使用当中不能够混淆。结论山豆根、北豆根、滇豆根和木蓝山豆根不论从其基源,药理还是其效用都不相同,在临床应用当中应该根据其药名进行差别分别,并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3.
山豆根与其常见7种伪品的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山豆根及其伪品北豆根、木蓝根、滇豆根、百两金、胡枝子根、苦甘草、千斤拔进行对比鉴别,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从基源、产地分布、性状、显微、理化、成分、功效与应用几方面进行对比鉴别。结果:山豆根、北豆根、木蓝根、滇豆根、百两金、胡枝子根、苦甘草、千斤拔从基源、产地分布、性状、显微、理化、成分、功效与应用几方面均有区别,临床用药不可混淆。结论:山豆根、北豆根、木蓝根、滇豆根、百两金、胡枝子根、苦甘草、千斤拔基源产地不同,性状显微不同,成分有别,功用各有所长,不尽一致,不能冒充山豆根使用,应加以区分、鉴别,以保证临床合理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山豆根与北豆根的区别及合理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中药易混淆品种山豆根与北豆根提供生药学的鉴别参考方法,以达到合理使用,避免混用、乱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基源、性状鉴别及显微鉴别等方法来比较山豆根与北豆根的区别。结果从基源、性状及显微特征等三方面比较,山豆根与北豆根都具有明显的区别,山豆根、北豆根基源不同,成分有别,药理作用各有所长,性味、归经与效用也不尽一致,应各以其名药用。结论临床医师要正确书写药品名称,不可用药名简称;调配药师要认真审方,仔细鉴别饮片特征,正确应付,不可混用或代用。  相似文献   

5.
易混生药山豆根与北豆根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豆根与北豆根均为《中国药典》收载的较常用生药。二者在生药学诸多特征方面均有较大区别,但在近年的商品流通领域和临床应用中常常混淆,甚至有二者可以通用的错误认识。两味生药的基原、性状、显微及理化性质诸方面都有明显区别。为保证用药准确、有效,建立对两味生药宏观和微观特征的鉴定方法,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临床应用上都是必要的。本文对两味生药的基原、性状、显微及理化等进行对比,为正确识别两味生药提供宏观的和微观的鉴别依据,为两味生药的识别提供可参考的方法。1 基原鉴别见表1。表1 北豆根与山豆根基原鉴别类别北豆根山豆…  相似文献   

6.
山豆根与北豆根为《中国药典》收载的常用中药,二者在生药学等方面均有较大区别。但在近年的商品流通领域和临床应用中常常混为同种用,更有甚者把北豆根及其混淆品马兜铃科植物棉毛马兜铃Aristolochia mollissima Hance的干燥根茎,习称“寻骨风”作北豆根用。为保证用药准确、有效,本文对两味生药及其混淆品的基源、性状、显微及理化等方面进行比较、鉴别。 1 基源鉴别(见表1) 表1 山豆根、北豆根及其混淆品基源鉴别 类 别 山豆根(广豆根) 北豆根 混淆品 原植物 豆科、越南柔枝槐 Soprora tonkinensis Gapnep et Chen 防己科…  相似文献   

7.
钟兴继  程静  陈睿 《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8):316-316,324
山豆根是较为常用的药物之一,由于以山豆根为名的药物较多,因此经常出现药物混杂的情况。为了提高临床合理用药的效果,本文分析了山豆根、木蓝根、北豆根的产地、根属与性状鉴别,为山豆根异物同名鉴别提供有效的药物鉴别依据.  相似文献   

8.
对四组名称容易混淆的中药,如:山豆根与北豆根、地骨皮与地枫皮、忍冬花与款冬花、补骨脂与骨碎补,通过来源、性状、显微、功效等方面加以鉴别分析,使这些中药材能够更加准确、安全、有效地使用,确保临床疗效,保证临床用药质量。  相似文献   

9.
北豆根与山豆根是2种名称相似的药材,其在中药饮片当中都具有广泛的应用,但是二者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药材,不管是在根块性状还是在药理作用方面都具有明显的差异,实际的临床应用中,由于对二者的区别有全面的了解,导致存在二者混用的现象。为了保证临床用药安全,该文就主要对北豆根与山豆根的中药饮片鉴别比较予以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10.
果艳凤 《河北中医》2011,33(8):1221-1222,F0003
山豆根为常用中药,各地以"山豆根"为名的药用植物有20余种[1]。为避免同名异物造成用药混乱,《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85年版开始将山豆根、北豆根分别收载,但部分地区仍将二者混淆使用。为保证临床用药的正确、安全和有效,笔者将山豆根与北豆根从来源、性状、显微鉴别、显色反应、成分及临床应用方面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苦豆子种子质量研究,为苦豆子规范化生产管理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方法:采用检测种子质量常规方法对苦豆子种子进行研究,测定种子大小、净度、千粒重、发芽率、生活力等项目,进行品质评价研究。结果:苦豆子种子经过测定后,得出如下结果,苦豆子种子净率为84.5%,千粒重为23.49%,种子的发芽方式是80%H2SO4处理1.5h,发芽率为90.0%,生活力最佳条件为Trc浓度o.1%~0.5%之间,pH在6~8之间。结论:通过对苦豆子种子质量研究,为苦豆子规范化栽培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朱金霞  刘萍 《时珍国医国药》2012,23(4):848-849,852
目的比较不同生境苦豆子种子中氧化苦参碱和总黄酮的含量。方法氧化苦参碱的含量采用RP-HPLC法进行测定;总黄酮的含量以芦丁为标准品,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结果不同生境下苦豆子种子中氧化苦参碱和总黄酮含量差异较大,其数值分别介于0.654%~2.425%与0.096%~0.150%之间。结论不同生境对苦豆子种子中氧化苦参碱及总黄酮的含量具有一定的影响,该研究可为苦豆子种质资源筛选及质量评价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改进滴定前处理方法,优化前处理条件。方法苦豆子粉用10%NaOH溶液浸润提取3 h,提取液用正丁醇、氯仿(1∶8)混合萃取剂进行萃取。结果方法的RSD小于4%,平均回收率为95.82%。结论改进的方法能有效改善乳化现象,提高总碱的提取率及萃取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侯士良教授关于中药炮制研究的学术思想。方法:举麦芽炒焦、水飞雄黄、槐米炒炭等例,分析阐述侯士良教授中药炮制的思维方法。结果与结论:中药炮制研究应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以中医临床疗效为根据,紧密结合中医的用药经验,来发掘中药炮制的科学内涵,认真继承并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15.
苦参、山豆根生物碱及其总碱的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目的: 通过研究苦参、山豆根中生物碱及其总碱的体外抑菌活性,探讨苦参碱类化合物抑菌活性与结构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牛津杯法,菌株37 ℃恒温培养24 h,检测苦参、山豆根中生物碱对7种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产碱假单胞菌、恶臭假单胞菌、肺炎链球菌、甲型溶血性链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的抑制作用。结果: 苦参、山豆根中生物碱对7种菌株均有抑制作用,其中氧化苦参碱、氧化槐果碱的抗菌作用较弱,槐定碱对甲型溶血性链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抗菌作用显著,抑菌圈分别达到(2.60±0.10),(2.53±0.15)cm。苦参总碱、山豆根总碱对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的抑菌圈分别为(2.43±0.21),(1.77±0.05)cm。结论: 苦参、山豆根中生物碱的结构与抑菌活性有一定的联系,苦参、山豆根中生物碱可作为天然抗菌成分加以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复方苦参乳膏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对苦参、蛇床子进行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苦参碱含量.结果:定性鉴别法分离度好,专属性强;苦参碱在4.86~194.4μg/mL的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8.91%,RSD为2.78%.结论:所建标准可有效控制复方苦参乳膏的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山豆根中黄酮类成分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完善药材质量控制手段。方法:以HPLC—DAD—ESI—MS方法,对山豆根中黄酮类成分进行在线分离与定性鉴定;以HPLC方法同时测定山豆根药材中5个主要活性黄酮的含量。结果:从山豆根中共鉴定了17个黄酮成分,其中7个成分的保留时间、紫外吸收特征和质谱碎片与对照品一致,分别是三叶豆紫檀苷、槲皮素、芒柄花素、高丽槐素、苦参酮、山豆根酮和山豆根色烯素;另外根据紫外吸收特征和质谱碎片并结合文献数据初步确定了10个成分的化学结构。建立了山豆根中三叶豆紫檀苷、槲皮素、高丽槐素、山豆根酮和山豆根色烯素等5个黄酮类成分的回归方程,线性关系均良好(r〉0.9998),加样回收率为96.40%-104.43%,采用此方法成功检测了17个山豆根样品中上述5种黄酮成分的含量。结论:本文建立的方法可定性、定号分析山豆根中的黄酮类成分.可用于山豆根药材的庸号分析.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从药物的净制、切制、炮炙三方面论述。结论:中药炮制影响药物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赵文霞教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跟师学习,整理赵文霞教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医案、医论,总结其对该病病机和治疗方法认识。结果:赵教授认为本病本虚标实,以脾气虚为主,痰湿、郁热、血瘀交织致病。治疗应衷中参西、中药、针灸、调整饮食、适量运动相结合。结论:赵文霞教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闭鞘姜和光叶闭鞘姜的化学成分。方法 :溶剂提取 ,硅胶柱色谱分离 ,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 :从闭鞘姜中分离鉴定了 6个化合物 ,为薯蓣皂苷元 (1) ,薯蓣次苷B(2) ,薯蓣皂苷元酮 (3) ,环阿尔廷醇 (4) ,25-烯-环阿尔廷醇 (5 ) ,二十八烷酸 (6 ) ;从光叶闭鞘姜中分离鉴定了 4个化合物 ,为二十四烷酸 (7) ,琥珀酸(8) ,β-谷甾醇 (9) ,胡萝卜苷 (10)。 结论 :化合物 3~6为首次从闭鞘姜中分得 ;化合物 7~10为首次从光叶闭鞘姜中分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