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改良髋关节外侧入路在老年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均寿命延长及交通事故增多 ,导致老年人股骨颈头下型骨折日益增多。为了提高生活质量 ,改善髋关节功能 ,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但要使患者安然渡过围手术期 ,术后尽快恢复髋关节功能 ,并能自理生活 ,手术切口的选择特别重要。 1998年 6月— 2 0 0 2年 6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分析后外侧入路微创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治疗方法、效果及其优点。方法:经过对采取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外侧入路医治髋关节的患者与同一时间采用传统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相对比。其中前者为40例45髋,后者为38例41髋。对两组病患的并发症、疼痛评分、手术时间、围手术期出血量、Harris评分等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传统手术组的手术切口长度平均为17cm,比小切口手术组长,两组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切口组患者的围手术期平均出血量380mL(180~580mL),相较传统组更少,两组患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传统组的Harris评分为90分(80~94分),比小切口组更少。在术后早期功能的恢复对比中,小切口组比传统组恢复更快,但是期中结果相似。小切口组术后无并发症出现,传统组出现1例术后脱位,且传统组患者有1例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结论:后外侧入路微创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选择性用于髋关节疾病患者的治疗,具有并发症少、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术后疼痛轻、康复时间短、创伤小、切口相对美观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平卧位下改良前外侧入路一期行双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在2015年5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改良前外侧入路一期行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共23例:男10例,女13例。观察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术后下地时间、并发症、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全部病例均得到随访,随访3个月~3年,平均17个月。住院时间平均10d(7~20d),手术时间平均73min(60~100min),术中出血量平均400mL(350~800mL),输血量平均2U(1~6U),术后平均下地时间为3d(2~6d),出现深静脉栓塞1例,保守治疗后出院,未出现脱位、假体位置不良,末次随访Harris评分平均89分(82~93分)。结论:平卧位下改良前外侧入路一期行双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疗效确切,在术前合理评估选择病人情况下,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4.
易彬 《中医正骨》2009,21(12):68-68
髋关节置换术后外侧入路传统手术切口一般为14-18 cm,出血多在800 mL以上,大多数需要输血,手术时间1.5-2 h,需住院3-4周,然后是3-4个月的康复。多数病人因此而放弃手术治疗。随着微创外科技术的兴起和手术技术的提高,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开始应用于临床。为了评价小切口的优越性,笔者将我院2003-2007年收治的78例不同病因患者分成两组,其中43例采用小切口后外侧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35例采用常规切口外侧入路全髋置换术,对其疗效进行了对照观察,现将观察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小切口外侧入路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小切口外侧入路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小切口外侧入路施行全髋关节置换术84例99髋,并与同期内采用常规切口后外侧入路施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35例40髋进行对比。结果:在切口长度、总失血量及术后1个月Harris评分等方面,小切口外侧入路组优于常规切口后外侧入路组(P〈0.05);而两组的手术时间、髋臼杯外展角、前倾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小切口外侧入路施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具有创伤小、失血少、关节功能恢复快、围手术期并发症少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单切口后外侧入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3年Lester和Helm首次报道前外侧小切口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来,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受到了重视。该手术采用特殊的暴露器械,在熟练常规手术的基础上,使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切口减少到10cm以内,对内部组织也做到尽可能小的损伤。自2002年6月~2005年10月,作者对23例病人实  相似文献   

7.
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髋关节疾病已成为一项成熟的技术,能极大改善了患者症状,恢复关节功能。随着微创手术的发展和患者要求生活质量的提高,越来越多的骨科医师关注THA微创切口的选择。但在相关文献中对此仍存在争议,且关于微创和传统术式THA的疗效比较报道还很少。选取本院2009年1月-2010年1月行THA的80例单侧(THA)患者,根据患者手术入路情况,分为微创组(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MIS组)和传统  相似文献   

8.
外侧小切口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外侧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方法和手术效果。方法:自2003年3月~2005年8月运用后外侧小切口施行全髋关节置换术84例99髋,并与同期运用常规后外侧切口施行全髋关节置换术35例40髋在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总失血量(包括术中出血量、术后24h引流量)、输血量、髋臼杯外展角、前倾角及术后1个月Harris评分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小切口组患者在切口长度、总失血量、输血量及术后1个月Harris评分等方面明显优于常规后外侧切口组(P<0.01);而手术时间、髋臼杯外展角、前倾角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侧小切口具有切口短、创伤小、关节功能恢复快;围手术期并发症少,手术风险相应降低及疼痛轻,切口美观,病人满意度高等优点,但应注意其适应证、禁忌症及早期开展此术式存在的难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梨状肌(SuperPATH)入路与髋关节后侧(Moore)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21年2月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96例股骨颈骨折患者,按手术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髋关节后侧入路,观察组采用经梨状肌入路。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术后3个月髋关节功能、手术前后炎性反应指标水平、生活质量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切口长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前倾角、外展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两组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水平明显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前外侧微创入路及后外侧微创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股骨颈骨折需行全髋关节置换的老年患者180例,随机分为前外侧微创入路组(A组)、后外侧微创入路组(B组)及常规后外侧入路组(C组),每组60例,比较各组治疗效果。结果 C组的手术切口长度及术中出血量均显著高于A、B 2组(P均<0.05),术后3 d内下地负重例数及3个月内可独立行走例数均少于其余2组(P均<0.05),术后3个月C组Harris评分低于其他2组(P均<0.05),但3 a后3组Harris评分并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A、B2组各项指标并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微创术式较常规外侧入路术式可以显著缩短患者手术切口长度,减少术中出血量,患者恢复较快;前外侧微创入路与后外侧微创入路手术效果并无显著性差异,临床医生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11.
髋关节置换术后不同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伟娇 《内蒙古中医药》2010,29(10):171-172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replacement,THR)后患者康复护理的方法和效果。方法:THR术的患者70例,分为对照组和康复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康复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制定并实施全面、系统的康复护理,于术后第3个月末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法进行效果评价。结果:术后3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康复组优26倒(74.2%),较好9例(25.7%);对照组优10例(28.5%),较好14例(40.O%),良9侧(25.O%),康复组优74.2%,明显高于对照组28.5%(x2=6.978,P〈O.01);康复组术后3个月的Harrrs髋关节评分(95.90±5.80)分,明显高于对照组(81.81±5.40)分(t=2.451,P〈O.05)。结论:THR患者术后系统化、规范化康复护理对恢复髋关节功能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分别采用全髋置换术以及半髋关节置换术完成治疗的效果.方法 将鞍山市立山区人民医院于2017年6月~2020年5月收治的8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数字奇偶法分组,分别设为全髋组(40例)以及半髋组(40例),对比手术治疗结果.结果 全髋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肢体缩短长度短于半髋组、...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我院2001年1月-2010年8月年期间72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颈骨折的老年患者的康复护理进行总结.方法:术前密切观察患者情况,加强营养,配合医生做好术前准备,术后针对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主要并发症问题进行康复护理.术后行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72例患者获随访,时间为12-72个月,基本恢复伤前功能.结论:生活自理,Harris平均88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分析全髋置换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原因和防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53例全髋置换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早期并发症共9例中低钾血症3例,脱位2例,肺部感染1例,急性肾功能不全1例,坐骨神经损伤1例,髋部浅表感染1例。9例均为围手术期管理不当所致,经及时治疗均未导致严重后果。结论:围手术期管理不当是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的主要原因,早期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通过温针及完善的功能锻炼对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49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5例采用温针及功能锻炼;对照组24例只采用功能锻炼。两组分别于治疗前、疗程后以及疗程结束第3个月时进行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定标准评分,观察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近期和远期Harris评分和疗效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温针配合功能锻炼可以加快髋关节功能恢复,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Ⅱ期翻修手术治疗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疗效和临床体会,以及该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03年1月至2011年3月,采用Ⅱ期翻修手术治疗7例(7髋)髋关节疾患,男5例,女2例;年龄42-68岁,平均51.5岁。7例患髋均有不同程度疼痛;关节液或假体周围组织细菌培养,6例阳性,1例阴性;术中所有患者假体周围组织病理检查发现急性炎症;2例出现与假体相通的窦道;7例血沉增快及C反应蛋白增高;5例X线片有骨融解、假体松动及骨膜反应等表现。所有病例采用Ⅱ期翻修手术治疗,I期手术彻底清创,取出假体,以含万古霉素的骨水泥假体临时旷置,术后静脉输入抗生素4周后,改为口服抗生素6周。术后定期复查血沉和C反应蛋白,待结果正常后再Ⅱ期行人工髋关节翻修术。结合手术前后患者髋关节Harris评分,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Ⅱ期翻修手术治疗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获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19.5个月,术后X线片显示关节假体位置正确。结论:Ⅱ期翻修手术治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具有疗效良好、安全可靠等优点,其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治疗提供一种可靠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Super PATH入路和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治疗髋部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Medline、CBM、CNKI建库至2017年5月国内外公开发表的Super PATH入路(Super PATH入路组)与后外侧入路(后外侧入路组)THA疗效比较的随机对照研究文献或观察性研究文献。由2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依据Cochrane手册和NOS量表进行文献方法学质量评价后,采用Rev 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初检出62篇相关文献,经筛选最终纳入4篇文献,均为中文文献。3篇文献为随机对照研究文献,均未提及具体的随机方法,且均未详细提及应用盲法;1篇为观察性研究文献。纳入的研究对象共266例,Super PATH入路组120例、后外侧入路组146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Super PATH入路组的切口长度小于后外侧入路组[SMD=-7.51,95%CI(-8.88,-6.13)]、术后卧床时间比后外侧入路组短[SMD=-3.53,95%CI(-3.98,-3.07)]、住院时间比后外侧入路组短[SMD=-2.54,95%CI(-4.50,-0.59)];2组的手术时间[SMD=0.68,95%CI(-0.17,1.54)]、术中出血量[SMD=-0.17,95%CI(-3.87,3.52)]、术后1个月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SMD=0.17,95%CI(-0.29,0.63)]、术后3个月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SMD=0.28,95%CI(-0.01,0.56)]、术后3个月双下肢长度差值[SMD=-0.76,95%CI(-3.64,2.11)]、髋臼外展角[SMD=-0.26,95%CI(-0.53,0.01)]、髋臼前倾角[SMD=0.54,95%CI(-0.76,1.84)]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利用术后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进行发表偏倚分析,漏斗图显示两侧基本对称。结论:Super PATH入路THA与后外侧入路THA治疗髋部疾病的临床疗效相当,但前者能够显著减少软组织损伤,有利于患者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益气活血膏方联合氨甲环酸对全髋关节置换患者围手术期失血量、血液流变学以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7月—2021年4月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骨科收治的股骨颈骨折患者71例,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2组.治疗组37例在围手术期予以益气活血膏方联合氨甲环酸治疗,对照组34例单纯予以氨甲环酸治疗.检测2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桃红四物汤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初次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观察组予以桃红四物汤口服,对照组予以利伐沙班片口服,连续服用2周。观察2组患者凝血指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及用药安全情况。结果: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间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及D-二聚体检测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存在时间效应(F=3.803,P=0.025;F=25.584,P=0.000;F=26.099,P=0.000);2组间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及 D-二聚体检测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不存在分组效应(F=0.271,P=0.605;F=1.653,P=0.204;F=0.930,P=0.339);时间因素与分组因素不存在交互效应(F=2.312,P=0.104;F=0.528,P=0.591;F=0.351,P=0.694)。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间国际标准化比率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存在时间效应(F=3.814,P=0.052);2组间国际标准化比率检测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不存在分组效应(F=0.006,P=0.936);时间因素与分组因素不存在交互效应(F=0.092,P=0.786)。观察组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3例,股静脉2例,静脉1例;对照组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2例,股静脉1例,静脉1例;2组间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18,P=0.640)。2组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及术后引流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449.33±87.74)mL,(455.76±76.88) mL;t=-0.302,P=0.764;(273.33±108.07)mL,(263.33±115.92)mL;t=0.346,P=0.731;(269.68±72.36)mL,(271.59±66.96)mL;t=-0.106,P=0.916]。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间血红蛋白含量?  相似文献   

20.
王新强  姚斌 《中医正骨》2009,21(2):18-19
目的:探讨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H)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80例ASAl-Ⅱ级拟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成ANH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ANH组于麻醉后行血液稀释。两组分别于诱导麻醉后及术后1d检测红细胞压积(HCT)、血清肌酐(Cr)浓度及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检测血液动力学参数以及术后并发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ANH组术后HCT、Cr、PT及血液动力学参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NH组术中输注浓缩红细胞的患者数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NH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生理功能影响不明显,但能显著减少异体输血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