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响应国家振兴中医号召,培养新疆优秀中医人才,我院对“针灸推拿医籍选读”课程进行了教材改革,编写了适合新疆医科大学中医学院针灸推拿专业使用的新教材。这一工作的完成,既总结了历代名医“读经典,做临床”、走成才之路的经验,也适应了新疆地区当前中医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们感到:目前使用的针灸古医籍选教材有它的优势,在长期的教学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同时也表现出一定的不足。特别是不能更好地适应新疆医科大学中医学院当前的针推专业课程设置。因为现教材仅包含了古典针灸医籍选方面的内容,而没有设置中医基…  相似文献   

2.
针灸推拿在中医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对人类健康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具有适应症广、疗效独特、操作方便、经济安全等特点。在针灸推拿的教学上,实训部分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这也直接关系着针灸推拿学生今后的就业,虽然我校的针推实训教学日渐趋于完备,但仍存在学生操作技能不强、理论与实践脱离、实训与就业衔接欠妥等不足。现就针灸推拿实训教学现况及毕业生就业现况,剖析针灸推拿实训教学中的不足,从课程设置、实训基地建设、考核制度等方面提出加强针推实训教学的方法,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简要论述项目教学法的选择和设计、项目实施、学生评价和教师小结等主要内容,探讨推拿教学如何实施项目教学法,以利于学生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促进推拿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4.
《针灸治疗学》是针灸推拿本科专业的核心课程,是研究如何运用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技术、经络腧穴理论、针灸操作技能等一系列知识治疗疾病的一门学科,也是针灸推拿专业的必修课。在多年的针灸教学过程及教研室集体备课中取得了一些本课教学方法方面的体会,特与同道交流商榷如下。1教学中注意因材施教,因人施教针灸临床教研室每年开设《针灸治疗学》的主要对象有针推专业本科及针推专业成教大专班的学生,由于学制、学时、生员来源的不同,讲授的重点也当有别。如大本生以总教学学时为108学时,理论与实验比值应2∶1,即讲课72学时,教学见习3…  相似文献   

5.
针灸推拿实验教学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提高针灸、推拿专业实验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自我动手及操作能力,我教研室近3年来对针灸推拿实验课教学方法与要求进行探索和改革,取得明显效果,总结以下几个方面经验与体会:①课前准备要充分到位;②操作演示要规范并仔细讲解;③指导操作练习要悉心耐心、循序渐进;④结合实际操作统一名称概念;⑤实验小结应简明扼要;⑥课后要精心布置作业加强巩固。  相似文献   

6.
针对独立学院学生特点,改变针灸推拿学专业教学中以往存在的实训教学问题,改变教学的方式方法,自编实训指导教材,补充实践教学中的不足,从而提高教学与临床之间的紧密度,适应现代市场的需求,在保证基础理论的前提下,充分提高学生的临床应用能力。通过对针灸推拿专业的实训教学改革,转变思路,建立起以学生为中心,临床实践应用为目标的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促使学生充分掌握中医诊疗能力、针灸推拿学专业知识,同时满足了现代社会对养生保健、生活美容、减肥美体等市场需求,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并为毕业生拓宽就业路径。  相似文献   

7.
中医基础理论是整个中医学的基石与核心,是学习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以及临床各科的基石。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中医基础理论知识,训练学生中医思维方式、强化记忆及培养学生临床应用的能力。文章分析了“中医基础理论”实训教学现状,对本课程实训教学的内容、手段、方法、评价方式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8.
在针灸推拿专业开设《神经病学》非常必要和重要。提高针灸推拿专业《神经病学》教学质量,是培养高层次针灸人才的重要手段。本文根据目前针灸推拿专业《神经病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9.
中医针灸推拿的历史悠久,古代只有中医,针灸推拿为重要的治疗方案,现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西医已逐渐代替中医被患者认可,笔者就目前医疗情况探讨一下中医针灸推拿在临床上的应用仍有一定的影响力,在一些病的治疗上还是为西医所替代不了。  相似文献   

10.
中医诊断学是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各科之间的桥梁课程,是中医、针推、养生、康复等专业的主干课程。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中医基本理论,训练学生四诊、辨证的中医思维方式及基本操作技能。以学生为中心,加强学生动手能力,从实训课改革入手。此文分析了实训教学现状,以实训教学目标为中心,探索实训课教学内容、手段、方法、考核的改革。  相似文献   

11.
母乳喂养的优越性众所周知,但各种因素可引起产后缺乳。笔者导师在治疗产后缺乳上采用中药联合穴位按摩进行治疗,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针刺加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选择100例颈椎病的患者,采用针刺配合推拿治疗。针刺主穴选取颈夹脊3~7穴、风池、后溪。推拿采用颈项部理筋、端提旋扳法。[结果]治愈77例(77%),好转20例(20%),未愈3例(3%)。总有效率为97%。[结论]针刺合推拿治疗颈椎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3.
构建基于经典内容与临床实际相结合的舌象教育素质平台、参与式交互式中医诊断学教学基地实验平台、自主式研究型中医诊断学教学基地学习平台。尝试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等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彰显课程特色建设在人才培养观念、模式、体制改革方面的创新性与独特性。  相似文献   

14.
合格的针灸推拿人才,既要技能精湛,又要医德高尚.目前中医院校针灸推拿人才的培养,普遍重技能,轻品德.因此高校德育工作目标的落实仅靠思政课的教师和专职思想政治工作者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实行全员育人,增强广泛的参与意识和渗透意识.文章从多个角度分析了针推专业课教师在培养合格针推人才优良品德方面的重要性和优势,指出专业课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是培养高尚医德的必然途径,必将在中医院校德育工作的舞台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针灸推拿疗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材料和方法:将2010年5月至2011年4月我院收治的,经CT或MRI证实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采用针灸推拿配合中药加稳压,调脂等对症治疗,对照组只采用中药加稳定血压,调脂对症等治疗,观察及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30例,23人好转,4例病情稳定,3例患者未愈;对照组30例,15例好转,6例病情稳定,9例未愈;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针灸推拿疗法配合中药加稳定血压,调脂对症等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中药加稳定血压,调脂对症等疗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通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形成师资接力团队;转变教育理念,修订课程目标,精选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探索理论联系实际的特色教学模式;强化精品教材意识,提供适用教学改革需要的知识载体;丰富网络资源,构建学生自主学习的互动平台;加强教学管理,形成全方位全过程质量监控机制.总结了我校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建设的初步成效,提出了今后仍需努力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并评价采用针推综合疗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我院自2009年12月至2010年12月期间通过推拿、牵引及针灸的综合疗法对45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实施治疗,同时与单纯采用针刺方法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采用综合疗法的观察组的痊愈显效率明显高于采用单纯疗法的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推拿具有改善肌肉痉挛,促进颈部血液循环的作用,避免直接刺激对神经根;牵引能够使椎间隙及椎间孔增大,减轻神经根受到的压迫;针灸能够缓解肌肉痉挛、消炎镇痛及疏通经络;推拿、牵引及针灸联合的综合疗法疗效优于单纯针灸治疗。  相似文献   

18.
临床实习是医学生专业学习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加强实习管理,是医学教育王作中的重要环节。强化针灸推拿学的实践教学管理、优化临床实习生的教学管理模式、不断培养学生的临床操作技能是针灸椎拿学专业临床实践教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赵黎  章健  南淑玲 《中医教育》2012,31(4):32-35
针对不同专业培养目标进行方剂学教学改革,是近年来我们正在探索的一个方向.从研究针推、骨伤专业方剂学教学目的,修订教学大纲;调整教学思路,探索针对针推、骨伤专业特点的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实践.  相似文献   

20.
林剑 《中医临床研究》2014,(10):107-108
目的:探讨中医防治高血压病的体会,为高血压病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组1~组4),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西药治疗,观察组1予以中药汤剂治疗,观察组2予以膏药敷贴治疗,观察组3予以药枕治疗,观察组4予以足浴疗法。比较5组患者经3个月治疗后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组1~组4)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中医治疗高血压病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时间较长;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组1~组4)患者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中医治疗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疗效与西药治疗同样有效;观察组(组1~组4)和对照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中医治疗高血压病虽降压效果较西药慢,但其具有多靶点、全身兼顾、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