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6 毫秒
1.
目的:观察复方降尿酸合剂对高尿酸血症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胱抑素C(Cys-C)的影响。方法:将120例高尿酸血症合并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给予服用复方降尿酸合剂(15mL/次,每日3次),对照组则服用苯溴马隆(50mg/次,每日1次),12周后观察两组患者血尿酸(UA)、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及hs-CRP、Cys-C的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UA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但下降幅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TG、TC、hs-CRP、Cys-C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降尿酸合剂与苯溴马隆均能显著降低血尿酸水平,而复方降尿酸合剂还能较好地降低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控制炎症反应,减轻内皮损伤,从而起到血管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复方降尿酸合剂对高尿酸血症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胱抑素C(Cys-C)的影响。方法:将120例高尿酸血症合并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给予服用复方降尿酸合剂(15mL/次,每日3次),对照组则服用苯溴马隆(50mg/次,每日1次),12周后观察两组患者血尿酸(UA)、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及hs-CRP、Cys-C的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UA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但下降幅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TG、TC、hs-CRP、Cys-C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降尿酸合剂与苯溴马隆均能显著降低血尿酸水平,而复方降尿酸合剂还能较好地降低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控制炎症反应,减轻内皮损伤,从而起到血管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痛风颗粒对高尿酸血症大鼠血清BUN、Cr、UA及XOD的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参照文献方法建立高尿酸血症的动物模型,随机分成模型组、苯溴马隆对照组、痛风颗粒大、小、中剂量组,并设立正常对照组,给予相应药物处理,共21天。检测大鼠血清BUN、Cr、UA、XOD。结果:模型在实验第7天出现血尿酸升高,第14天血尿酸下降,第21天血尿酸再次升高;实验第14和21天血尿素氮、肌酐升高,各治疗组血清尿酸水平有所下降,对血清肌酐、尿素氮无明显影响;血清中的XOD,模型组小剂量组比正常对照组、各治疗组显著升高。结论:痛风颗粒具有利尿和促进尿酸的排泄,改善肾功能,抑制XOD酶的活性,可能是降低血清中尿酸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痛风平结合运动和饮食防治间歇期痛风的效果。方法:将41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经治疗后处于间歇期痛风的入选病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21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在常规使用苯溴马隆基础上予以痛风平内服,对照组在苯溴马隆基础上加用安慰荆。结果:痛风平组1年内发作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且治疗组最后1月使用的苯溴马隆量明显少于对照组,血尿酸水平低于对照组。结论:痛风平可明显减少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发作次数,且在减少苯溴马隆的使用量后依然可降低血尿酸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化湿活血方对高尿酸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68例高尿酸血症患者随机分成化湿活血方治疗组、苯溴马隆对照组.化湿活血方组口服化湿活血方煎剂(每日1剂,分2次服用);苯溴马隆组口服苯溴马隆片(每片50mg,1次/日);进行临床观察,治疗8周.治疗前后观察患者血尿酸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化湿活血方组、苯溴马隆组患者治疗后血尿酸均较前有所下降(P<0.01),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5.71%、90.91%;化湿活血方组和苯溴马隆组疗效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湿活血方可有效降低高尿酸血症患者血尿酸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痛风颗粒冲剂对痛风患者血尿酸、血液流变及血脂的影响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将85例痛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口服痛风颗粒冲剂进行治疗;对照组42例口服苯溴马隆和苏打片治疗。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分别进行血尿酸、血液流变和血脂指标的检测。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血尿酸、血液流变和血脂较治疗前降低明显(P<0.05);对照组尿酸较治疗前降低(P<0.05),但血液流变和血脂降低不明显(P>0.05)。结论:痛风颗粒冲剂可降低通风患者血尿酸、血脂和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  相似文献   

7.
姜春晓 《新中医》2015,47(11):99-100
目的:观察当归拈痛汤联合苯溴马隆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及其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风湿免疫科门诊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共9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各46例。对照组予以口服苯溴马隆片,连服2周;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当归拈痛汤加减治疗,连服2周。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IL)-6和IL-8水平变化,并比较其临床效果。结果:治疗2周后,临床总有效率研究组95.65%,高于对照组8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2组患者血清IL-6和IL-8水平均下降,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且研究组下降值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归拈痛汤联合苯溴马隆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确切,作用与其降低血清炎症因子IL-6和IL-8水平,抑制关节局部炎症反应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痛风舒宁联合美洛昔康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56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用痛风舒宁及美洛昔康分散片治疗;对照组用苯溴马隆片及美洛昔康分散片治疗,观察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7d、14d后患者血尿酸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及尿酸变化水平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痛风舒宁联合美洛昔康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苯溴马隆联合加味四物汤治疗痛风病的疗效,以确定其在该病中的治疗价值。方法选择2010~2012年瑞昌市中医院痛风病人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纽30例。治疗组予以苯溴马隆及加味四物汤口服治疗,对照组予以苯溴马隆口服治疗,连续四周为一疗程。观察病人血尿酸及关节肿痛症状。结果治疗组以苯溴马隆联合加味四物汤治疗痛风病疗效显著,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苯溴马隆联合加味四物汤治疗痛风病有肯定的疗效。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银花痛风颗粒内服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在基础降糖药物治疗的前提下,采用银花痛风颗粒(治疗组)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26例,采用苯溴马隆片、碳酸氢钠片(对照组)治疗26例,14天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症状、血尿酸、尿尿酸总有效率分别为94.7%、87.5%、55.6%,对照组分别为33.3%、42.9%、28.6%。结论:在基础降糖药物治疗的前提下,配合银花痛风颗粒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阿是穴刺血对急性痛风及后期痛风石形成的影响。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采用阿是穴刺血,对照组45例先服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待疼痛症状控制后改服苯溴马隆片,于治疗21 d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血尿酸浓度的变化,3个月后比较两组痛风石的形成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愈显率分别为86.7%和55.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尿酸浓度均有下降(P<0.01)。两组治疗后血尿酸浓度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即两组的血尿酸浓度降低大致相近;两组治疗前后痛风石的形成病例数比较均有上升。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即治疗组痛风石的形成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阿是穴刺血在治疗急性痛风及预防痛风石的形成方面具有明显的疗效,优于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痛风方临床疗效。方法:60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洛索洛芬钠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痛风方。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67%,对照组总有效率69.97%(P<0.05)有显著意义。缓解疼痛,血尿酸两组比较P<0.01,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在常规西药基础上加用痛风方对痛风性关节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心脉隆注射液配合常规西药对慢性心力衰竭(CHF)心功能及血清尿酸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CHF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0例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6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心脉隆注射液,2组均7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2组中医证候疗效、心功能疗效、6分钟步行试验(6MWT)及血清尿酸水平变化.结果 ...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痛风汤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用予以痛风汤,对照组用秋水仙碱,两组疗程均为7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的变化和血尿酸值及血沉值的改变。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血尿酸改善优于对照组。痛风汤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表明,痛风汤可以降血尿酸,降低血沉、无明显毒副作用与不良反应,总体疗效优于秋水仙碱。结论:痛风汤能明显改善痛风急性期症状,降低血尿酸及血沉水平,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自拟灵仙痛风汤治疗痛风55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自拟灵仙痛风汤与西药联合治疗痛风的作用。[方法]111例痛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6例口服秋水仙碱;治疗组55例在口服秋水仙碱的基础上同时口服灵仙痛风汤,2周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并且在降低血尿酸、改善急性期患者主要关节症状及疗效稳定性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少。[结论]灵仙痛风汤联合秋水仙碱治疗痛风有良好的协同作用,能够降低血尿酸并改善症状。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清热利湿法治疗湿热型原发性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12例湿热体质类型原发性高尿酸血症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58例)和对照组(54例),对2组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调整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别嘌醇片口服,100 mg,2次/d。治疗组加用中药四妙丸加减治疗。评估2组治疗的安全性,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第2周、第4周的血尿酸(SUA)水平和24 h尿尿酸(UUA)水平,并统计治疗过程中2组患者痛风发作情况。结果:1)治疗组胃肠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在治疗第2周对照组的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的血尿酸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在治疗第4周,2组患者的血尿酸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组间比较,2组患者血尿酸水平无统计学意义。3)对照组24 h尿尿酸水平在治疗的第2周和第4周均较治疗前无统计学意义,在治疗的第2周和第4周,治疗组的尿尿酸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组间比较,治疗组的尿尿酸水平在治疗第2周和第4周均显著高于对照组。4)在治疗过程中,对照组患者的痛风发作率高于治疗组。结论:通过中医体质辨识指导治疗原发性高尿酸血症临床疗效显著,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05年7月~2008年3月我们院经治62例痛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人,对照组30人。对照组患者口服西药秋水仙碱;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同时口服中药,然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在临床治愈率、改善血尿酸、缓解急性期症状等方面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而且治疗组复发率低,不良反应少。结论:采用中药联合西药治疗痛风的办法能够改善痛风症状,并且减少患者血尿酸水平和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痛风饮配合醋氯芬酸钠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6例口服痛风饮;对照组16例口服苯溴马隆。结果:降低血尿酸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改善临床症状方面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痛风饮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有良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分析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HU)或痛风的老年病人经护理健康教育后对HU和痛风知识的认知及对治疗遵从性的改善情况。方法:选择高血压合并HU或痛风的老年患者112例,给予护理健康教育干预,调查其干预前后对HU和痛风疾病的认知情况及对治疗的遵从情况,以及综合治疗前后血压和血尿酸。结果:112例患者在干预前对该疾病的认知和对治疗的遵从性普遍较低,通过健康教育后,患者对该病知识的知晓率普遍提高,对治疗的遵从性也明显提高。本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分别为170±18/100±14mmHg,131±12/79±11mmHg,治疗后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前后血尿酸分别为548±86μmol/L,294±53μmol/L,治疗后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结论:通过护理健康教育干预后,患者对HU和痛风的认知程度和对治疗的遵从性普遍提高,表明护理干预在高血压合并HU或痛风的治疗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益肾泄浊汤治疗慢性尿酸性肾病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益肾泄浊汤治疗慢性尿酸性肾病的疗效。方法:观察70例慢性尿酸性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对照组34例。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口服益肾泄浊汤,观察治疗2个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血尿酸(UA)、24h尿蛋白定量、尿β2微球蛋白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的水平(P〈0.05)。结论:益肾泄浊汤能改善慢性尿酸性肾病患者的症状,降低血尿酸,保护肾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