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了解目前内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缺陷,分析影响原因,提出对策,提高护理质量,防范医疗纠纷。方法:对搜集的98例内科护理缺陷进行分析和整改。结果:减少了差错的发生,避免了护理事故,杜绝了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儿科病房护理缺陷原因及其防范对策。方法:对我院2011年2月~2011年07月儿科1356例住院患儿,发生的护理缺陷者32人,具体分析护理缺陷发生的原因,提出防范措施。结果:通过环节质量控制,2011年8月至2012年1月1298例住院患儿共发生10例护理缺陷,较前显著减少。结论:临床上护士长应注意加强对科室重点护士的风险意识的培养,保证各种制度的落实率,合理调配人力资源,注重细节管理,从而减少儿科护理中护理缺陷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目前基层医院儿科门诊输液存在的诸多安全隐患及其发生原因,提出一系列的护理对策。方法:对32例儿科门诊病人因输液所致的护理缺陷进行分析,采取防范措施。结果:使安全隐患渐渐减少,从而降低护理差错事故及纠纷的发生率。结论:寻找儿科门诊病人输液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其发生的原因,提出一系列护理对策,可提高护理质量及患儿和家长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输液引起的护理缺陷及提出防范对策以减少失误。方法:分析2005—2009年间发生的45起输液护理缺陷的原因。结果:2009年后近一年未发生输液护理缺陷。结论:应及时总结工作中的失误,分析原因,总结方法,减少失误的再一次出现。  相似文献   

5.
目的:提高服务意识与护理质量,杜绝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确保护理的质量与安全,维护医院正常秩序.方法:通过学习法律知识和与病人沟通技巧,提高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加强护理管理,并完善落实护理制度;针对常见纠纷原因制定具体措施;正确认识、及时处理护理纠纷.结果:法律意识的提高、服务意识的增强、规范化培训的加强、规范护理制度的建立和落实使得护理缺陷造成的纠纷明显下降.结论:;在全面分析护理纠纷原因基础上,制定有效措施,可以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理纠纷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护理缺陷发生的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对2008年5月~2010年5月发生的60例护理缺陷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护士责任心不强、查对不严是护理缺陷发生的主要原因,工作年限在3年之内,及8年以上的护士发生护理缺陷的概率较高。结论:认真分析护理缺陷发生的原因,加强对护理人员的法律知识及职业道德教育,强化服务理念和安全意识,加强责任心,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加强护理人员专业技能培训,严格实习带教,对保障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和分析新形势下新生儿监护室护理缺陷发生的主要原因,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方法:收集2008-2012年间新生儿监护室护理缺陷事件,进行调查分析,了解护理缺陷发生的常见原因,并针对原因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结果:24例护理缺陷发生原因分析调查,违反护理规范,常规2例(8.33%)。执行医嘱不当10起(41.66%)。工作不认真缺乏责任感6例(33.3%),护理管理不善造成的缺陷4例(16.6%)。结论:通过分析护理缺陷发生原因,并积极采取应对措施,有利于减少护理差错,提高新生儿监护室护理工作质量,提高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护理缺陷发生原因与安全管理策略。方法:2013年4月~2014年4月期间发生护理缺陷的1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对神经外科护理缺陷进行归因分析并制定安全管理策略。结果:在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为认真履行责任、规范操作行为引发各种类型的护理缺陷;低年资护士缺乏专业技能与理论知识,护理缺陷发生率较高;护理缺陷发生多集中于节假日及夜班。结论:综合考虑引发护理缺陷的原因制定安全管理对策,从加强低年资护理人员专业技能与理论知识培训,提高节假日及中夜班的护理服务力度,完善制度建设等方面加强护理缺陷管理,可以有效降低护理缺陷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9.
潘丽远 《内蒙古中医药》2010,29(13):184-185
目的:为了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降低护理缺陷的发生率。为患者提供安全及时的优质服务。方法:分析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制订相应的护理安全管理对策。结果:位院患者对护理工作服务满意度在95%以上,护理缺陷、护理投诉已明显减少。结论:实施有效的护理安全管理,对降低护理缺陷、预防护理纠纷发生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对护理缺陷产生的原因,如环境因素、护理制度管理、护理者服务态度和专业水平方面的分析,得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如改进就医环境,对护理者进行专业培训,完善护理安全制度,规范护理行为和加强“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来全方位提高护理质量,避免护理缺陷的发生,从而减少护患纠纷。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在门诊输液护理中进行巡视服务的应用效果。方法:于2007年1月~2009年7月在门诊输液室患者输液全过程设专人巡视岗位,随时满足患者各种需求;与未实施巡视服务前(2005年1月~2007年1月)比较护理服务满意度和患者投诉率。结果:开展巡视服务后护理服务满意度显著高于巡视服务前(P〈0.01),护理服务投诉率显著低于巡视服务前(P〈0.01)。结论:在门诊输液过程中进行巡视服务可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奚丽蓉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23):175-177
目的:分析儿科护理的安全隐患,探讨儿科实施风险管理的积极影响。方法:将2009年1月—2010年12月的护理缺陷按不同原因发生的情况分类记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010年护理缺陷发生率比2009年下降了77.14%。结论;实施有效的风险管理能明显提高儿科的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了使严重创伤患者在急救中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探讨整体护理在其救治过程中的应用及效果,以消除恐惧,增强生活下去的信念,减轻应激反应。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0月严重创伤患者,将整体护理干预救治的设为观察组,将2008年1月-2009年12月采用传统护理方式行急诊救治的设为对照组。结果:两组患者的生存率比较后发现,整体护理组明显优于传统护理组,且预后致残率明显下降。结论:整体护理的急救模式能更好地为患者提供快速、便捷的抢救与服务,提高抢救成功率,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措施的实施对高血压患者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在我院心内科2009年1月~2010年1月5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各28例,比较两组的血压情况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达到96.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干预组的收缩压和舒张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给予系列的护理干预措施后治疗效果好,且能明显提高护理质量与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胃癌围术期的护理效果。方法:将68例行胃癌的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3例,观察组采用舒适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比较二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对护理质量满意度、术后疼痛以及脱管、并发症发生率均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胃癌手术患者开展舒适护理有助于提高患者的主观满意度,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住院新生儿皮肤损伤的原因,对有可能损伤皮肤的护理环节进行有效指导和管理,减少皮肤损伤。方法:将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我科住院的1658例新生儿作为对照组,行常规皮肤护理;将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我科住院的1864例新生儿作观察组,在常规皮肤护理的基础上,针对皮肤损伤的原因,制定相应护理干预措施,对护理人员进行有效指导与管理。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皮肤损伤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两组皮肤损伤种类的构成比例发生了改变;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护理投诉例数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对住院新生儿进行皮肤损伤的预见性护理,可有效降低新生儿皮肤损伤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患纠纷。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风险管理在冠心病专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5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过程中的风险因素发生率及死亡率、患者满意度、非计划拔管等情况。结果:观察组的风险事件发生率、死亡率及各种原因导致的非计划拔管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冠心病专科护理中应用风险管理,能够明显降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及死亡率,提升整体护理水平和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住院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及影响满意度的相关因素。方法:我院于2009年9月-2010年9月对在我院拟开展优质服务示范病房的科室的住院接受治疗与护理的患者进行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共发放248份问卷,共计收回问卷230份,回收率为92.74%,均为有效问卷,其中满意122例,较满意62例,不满意46例,满意率达80.00%。患者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及支付方式影响者患者对医院的护理服务满意度有明显影响(χ^2=12.96、21.19、5.22、7.99,P均〈0.05)。结论:护理人员实施护理服务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的住院患者的个体差异,采取因人而异地采取护理措施,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影响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氧气雾化吸入治疗效果的原因,改进护理工作中的缺陷,提高治疗效果扣护理质量。方法:统计我科2010年6月——2011年6月收治的,且符合COPD诊断标准的患者178倒,通过氧气雾化吸入治疗后,评价治疗后3天的排痰效果,以厦痰的颜色、性状及量。结果:59例患者自行咳嗽排痰有效,81例患者雾化吸八后护士拍背协助排痰,27例患者排痰无效。结论:氧气雾化吸入可稀释痰液、促进排痰、消炎、解痘、平喘,有利于改善肺的通气功能。患者的信任度、身体状况、雾化时间、雾化流量、雾化药物、雾化液的温度等是影响雾化吸入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