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特异性血管生成抑制素的制备及其抑制血管生成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从血浆中纯化制备有特异抑制血管生成活性的天然angiostatin蛋白,为研究和应用要下基础,方法:制备L-lysine偶联的的Sepharose4B亲和层析柱,从血浆中纯化纤溶酶原用弹性蛋白酶在体外进行有限消化,再经L-lysineSepharose4B亲和层析纯化获得天然angiostatin片段,通过体外血管内皮细胞生长抑制分析和体内鸡胚尿囊膜血管生成抑制实验测定纯化蛋白活性。结果:以  相似文献   

2.
131I-血管生成抑制素的制备及其特性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从人血浆中分离血管生成抑制素(angiostatin, AG),并用131I标记,为进行131I-AG在荷瘤小鼠体内生物动力学实验打下基础. 方法利用亲和层析从人血浆中纯化纤溶酶原,并在层析柱内进行弹性蛋白酶有限消化产生angiostatin片段,将提纯的AG用氯胺-T法和Iodogen法进行131I标记,用含2 g*L-1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磷酸盐缓冲液(pH 7.5, 0.5 mol*L-1)进行洗脱,比较上述两种产物131I-AG的标记率、比活度和体外稳定性,并通过牛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BAE细胞)生长抑制实验,对其免疫活性进行了评价. 结果氯胺-T法标记率为71.2%~81.7%,比活度为1.24~2.83 TBq*g-1. Iodogen法标记率为77.8%~ 86.7%,比活度为 1.28~3.96 TBq*g-1. 两种标记产物体外-20℃存放7 d,放化纯度分别降至原来的68%和70%. 该方法标记后131I-AG对BAE细胞生长有很强的抑制作用,且该作用呈剂量依赖性. 结论采用"一步法"通过L-lysine亲和层析可以从人血浆中分离、纯化出AG;Iodogen法标记获得的131I-AG标记率、比活度、免疫活性和稳定性较高.  相似文献   

3.
宋长城  吕祥  程彬彬  李柏  凌昌全 《医学争鸣》2007,28(21):1925-1929
目的:探讨蜂毒素对人脐静脉来源内皮细胞(ECV304)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ECV304细胞,分别测定蜂毒素对其增殖、迁移及形成管状结构的影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含量.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ECV304细胞VEGF mRNA和bFGF mRNA的表达.结果:经蜂毒素作用后,ECV304细胞的增殖明显受到抑制,24,48,72 h的IC50分别为5.11,4.68,4.40 mg/L.蜂毒素低、中、高浓度组和沙利度胺(TLD)组ECV304细胞迁移数目(19.44±6.54),(11.17±2.85),(4.22±1.83)和(18.28±5.29)个,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42.33±9.63 )个(P<0.01).蜂毒素低、中、高浓度组及TLD组形成管状结构的面积分别为 (5947.22±973.72),(1558.33±281.06),(705.85±318.01)和(2928.92±735.67) μm2/视野,均低于空白对照组(7828.94±1202.54) μm2/视野(P<0.01).经蜂毒素处理后,ECV304细胞分泌VEGF及bFGF的功能明显下降.荧光定量PCR证实,蜂毒素可降低ECV304细胞VEGF mRNA和bFGF mRN的表达.结论:体外实验结果表明,蜂毒素具有抑制ECV304细胞血管生成的作用,这种效应与血管内皮细胞VEGF和bFGF的活性降低及其合成受到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制备抗人神经菌毛素1(human neuropilin 1,HuNRP1)b结构域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ies,mAb),为靶向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提供生物材料。方法:运用杂交瘤技术,将HuNRP 1 b结构域重组蛋白(TF-HuNRP1b)免疫BALB/c鼠,共免疫3次,取免疫鼠的脾脏细胞与sp2/0细胞进行融合,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mmunofluorescent assay,IFA)筛选稳定分泌抗HuNRP1b mA,以Western blot、IFA、流式细胞术分析mAb的特异性。以MTT法及小室迁移实验分析mAb抑制血管生成的能力。结果:获得1株稳定分泌抗HuNRP1b mAb的细胞株4F11。Western blot结果表明,本研究所获得的mAb 4F11只与重组HuNRP1b发生反应,与对照蛋白不发生反应;IFA及流式细胞分析结果表明,所获得的mAb能够识别肿瘤细胞MDA-MB-231、HepG2以及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表达的天然HuNRP1蛋白;MTT法及小室迁移实验表明,所获得的mAb 4F11具有抑制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迁移的能力。结论:成功制备出抗HuNRP1b的mAb,该mAb的获得将为进一步研究HuNRP1的功能及靶向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提供生物材料。  相似文献   

5.
陈善文  王硕 《北京医学》2007,29(5):301-303
在成人多数正常组织中.血管生成促进因子和抑制因子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如果这一平衡被打破就可能导致生理性(如伤口愈合)或病理性(如肿瘤)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6.
五味子乙素抑制肿瘤内血管生成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肿瘤的发生过程中,新生血管的形成是肿瘤生长的必要条件.肿瘤内血管的生成主要是促血管生成因子和血管生成抑制因子之间作用失衡的结果.近年来,对五味子乙素抗肿瘤活性的不断深入研究发现,其可能通过多种途径抑制肿瘤内血管的生成,进而达到抗肿瘤的效果.本文就五味子乙素抑制肿瘤内血管生成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血管生成抑制素治疗血管瘤的效果。方法发酵毕赤酵母工程菌组成型表达重组血管生成抑制素,用SP-Sepharose Fast Flow (阳离子交换剂)柱进行蛋白纯化;通过抑制鸡胚绒毛尿囊膜(CAM)血管生成试验和诱发血管内皮细胞凋亡试验,分析重组血管生成抑制素的生物学活性,在血管瘤模型(公鸡肉垂)中注射血管生成抑制素,分析血管生成抑制素对血管瘤的药效。结果血管生成抑制素在毕赤酵母中高效表达,经过纯化,收获达98%的重组血管生成抑制素;重组血管生成抑制素具有抑制CAM血管生成和诱发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活性;重组血管生成抑制素与血管瘤模型作用14 d后,瘤体血管生长抑制率为51%(P<0.01),血管瘤增殖抑制率为39%(P<0.05)。结论成功制备重组血管生成抑制素药物,血管生成抑制素对于血管瘤模型具有显著的药效。  相似文献   

8.
血管生成抑制因子及血管生成抑制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介绍了恶性肿瘤的发展与新血管生成的关系和血管生成抑制因子的研究进展,重点是目前最有效的一种抑制内皮细胞增殖的特异性血管生成抑制内皮抑素,这种蛋白分子能抑制原发和转移肿瘤,耐受性好且无毒性,也可用于治疗其他与血管生成相关的疾病。  相似文献   

9.
目的 检测胃癌促血管生成素 2 (Ang- 2 ) m RNA的表达水平 ,探讨 Ang- 2在胃癌发生、发展及血管生成中的调节作用。 方法 运用 RT- PCR技术 ,检测 36例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 Ang- 2 m RNA的表达水平 ,SP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血管平滑肌生长因子 (VEGF)和 CD34 的表达情况 ,并根据CD34 的表达计算胃癌及癌旁组织的微血管密度 (MVD)。 结果  (1)原发性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均见有 Ang- 2的表达。 (2 )低分化癌的 Ang- 2 m RNA的表达水平高于中高分化癌 ,有淋巴结转移者的 Ang- 2 m RNA的表达水平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 (3) 36例中有 2 7例癌组织 Ang- 2 m RNA的表达水平低于癌旁组织 ,并与 MVD呈正相关 ,9例癌组织Ang- 2 m RNA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 ,并与 MVD呈负相关。(4 )胃癌组织中 VEGF阳性表达者 (2 2例 ) Ang- 2 m RNA的表达高于 VEGF阴性表达者 (14例 )。 结论  (1)原发性胃癌及其癌旁组织均表达有 Ang- 2 ;(2 ) Ang- 2的表达与胃癌的进展有关 ;(3) Ang- 2的表达对胃癌血管的生成呈双向调节作用 ;(4 ) Ang- 2的表达水平与 VEGF关系密切 ,两者共同参与胃癌的血管生成调节。  相似文献   

10.
肿瘤抑素是一种能够有效抑制肿瘤新生血管和肿瘤细胞增殖的生物活性物质,通过双重途径抑制肿瘤生长,具有较强的肿瘤生长抑制作用。肿瘤抑素的生物活性和作用机制逐渐得到揭示,文章对其抗新生血管的活性和作用机制进行综述,并展望其在眼科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姜黄素抑制血管生成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姜黄素对血管生成和内皮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利用生长因子(VEGF和bFGF)诱导的鸡胚绒毛尿囊膜(CAM)血管增生模型观察姜黄素对血管生成的影响;利用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采用MTT法观察不同时间、不同浓度姜黄素对内皮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姜黄素能明显抑制VEGF和bFGF诱导的CAM小血管生成,对内皮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结论姜黄素具有显著的抗血管生成作用。  相似文献   

12.
多西紫杉醇体外抑制血管生成的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多西紫杉醇在细胞和器官水平抗血管生成的作用和机制.方法采用四唑盐比色实验(MTT)、内皮细胞迁移和小管形成实验、大鼠动脉环培养等方法检测药物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的增殖、迁移、小管形成和大鼠动脉环血管生成的作用.以上实验均分为空白对照组和多西紫杉醇的溶剂对照、0.05、0.1、0.2、0.5、1.0 ng/mL 7个组.结果①各组MTT的平均吸光度值分别为0.307±0.07、0.305±0.08、 0.301±0.05、0.298±0.06、0.251±0.04、0.224±0.05、0.205±0.02;②每高倍镜下发生迁移的细胞数量各自为44.36±4.8、42.28±5.2、37.75±4.6、28.65±3.6、15.59±2.1、10.82±1.3、7.43±0.6;③平均小管形成长度依次为192.36±11.54、188.89±7.59、175.53±11.54、166.78±12.35、151.62±16.38、118.65±11.58、78.93±3.67 μm;④大鼠动脉环第13天新生血管数目依次为101.00±10.8、97.88±7.8、73.00±6.6、60.88±5.8、52.25±5.3、33.13±2.8、18.13±1.3.以上4项实验的空白和溶剂对照、MTT实验的前4组之间的两两比较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余各组间两两比较均具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无论有无细胞毒作用,多西紫杉醇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HUVEC增殖、迁移、小管形成和大鼠动脉环血管生成的作用,提示该药在抑制血管生成方面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抗肿瘤抗生素C1027抑制血管生成及其抗肿瘤转移作用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寻找新的血管生成抑制剂,探讨其抗肿瘤转移作用及机理。方法利用鸡胚尿囊膜模型,观察抗肿瘤抗生素C1027对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经静脉途径给予C1027和丝裂霉素治疗,比较二者对小鼠Lewis癌自发性肺转移的影响;同时进行受体结合分析,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受体是否为C1027作用的靶点。结果C1027有很强的抑制血管生成作用,在低剂量(0.01μg/鸡胚)即可抑制鸡胚尿囊膜的血管生成,并且可以阻断bFGF与受体蛋白结合,其半数有效抑制浓度(IC50)为2.3×10-6μg/ml。采用等毒性剂量进行比较:C1027(0.1mg/kg)和丝裂霉素(1.25mg/kg)对小鼠Lewis癌的肺转移抑制率分别为98%和78%,对皮下肿瘤的抑制率分别为86%和50%,前者明显高于后者。结论C1027是一种很强的血管生成抑制剂,可能以bFGF的受体为作用靶点,抑制血管生成,并阻断小鼠Lewis癌的自发性肺转移。  相似文献   

14.
肿瘤血管是为肿瘤细胞输送氧气及营养物质的通道,也是实现肿瘤转移的重要通道之一。新近发现血管生成素(Angiopoietin,Ang)在血管新生中作用显著,尤其是血管生成素2(Angiopoietin-2,Ang-2),特异表达于肿瘤边缘的血管重建区,参与肿瘤血管新  相似文献   

15.
血管生成素-1和2在肿瘤血管生成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颜芳  欧希龙 《现代医学》2007,35(1):75-78
早在1971年,美国学者Folkman[1]就曾提出肿瘤的生长与转移依赖于血管的生成,在随后的几十年中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了这一点。血管生成素(angio-poietin,Ang)是第一个被确定的来源于人肿瘤组织具有促血管生成作用的细胞因子[2]。目前已知该家族包括Ang-1,2,3,4四个成员,其中Ang-1  相似文献   

16.
Chen L  Li T  Li R  Wei B  Duan HF  Wang H  Wang LS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15):1061-1064
目的探讨人纤维蛋白原α链末端的24个氨基酸片断alphastatin对人脐静脉来源内皮细胞(ECV304)血管生成抑制作用及机理。方法体外培养ECV304细胞,分别测定alphastatin对其迁移、增殖和体外管状结构形成的作用。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RT-PCR)定性检测ECV304细胞中鞘氨醇激酶(SPK)mRNA的表达。分别以10、100、1000nmol/Lalphastatin处理ECV304细胞,提取细胞蛋白质,通过三磷酸腺苷(ATP)检测细胞SPK酶活性。结果不同浓度alphastatin处理组中ECV304细胞迁移的数目,分别为(103±4)个、(75±3)个、(13±1)个,低于对照组的(131±4)个,均P<0·05。alphastatin浓度为100nmol/L、1000nmol/L时,形成管状结构的面积分别为(1509±30)μm2/视野和(1301±20)μm2/视野,也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996±31)μm2/视野,均P<0·05。alphastatin对ECV304细胞增殖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T-PCR证实ECV304细胞SPKmRNA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alphastatin降低ECV304细胞内1-磷酸鞘氨醇(S1P)生成量,当其浓度为100nmol/L,作用时间为12h时,效应最明显。结论体外实验证实alphastatin具有明显抑制ECV304细胞血管生成的作用,这种效应与降低细胞SPK活性、减少S1P的生成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7.
18.
肿瘤抑素(Tumstatin)是一种内源性的血管生成抑制因子与凋亡启动子,可通过特异地抑制血管内皮细胞中的某些蛋白的合成而发挥作用。据负责该项研究的、来自于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Beth Isreal医学中心与哈佛医学院的肿瘤专家Raghu Kalluri教授报道,弄清这一过程背后潜在的作用机制有助于将自然发生的血管生成抑制因子开发成为有效  相似文献   

19.
刘青  张阳根  王厚照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5):2577-2579
防御素是一类广泛存在于动、植物和昆虫体内的重要的内源性抗微生物肽家族物质,具有广谱、高效的抗微生物活性,是先天性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简要综述其种类、组织分布、结构性质及其抑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中药及其提取物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收集近年来相关资料,分析、归纳、总结中药及其提取物在肿瘤血管生成中的抑制作用。以期对临床略有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