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儿童髓母细胞瘤的治疗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报道2~15岁儿童髓母细胞瘤54例,6例因肿瘤转移他处死亡,2例因肿瘤出血死亡,46例采用手术治疗,手术死亡2例,死亡率为4.4%。全切除肿瘤39例,部分切除3例,亚全切除4例,随访40例,1例因肿瘤属T-4级死亡,临床治愈27例,症状改善12例,5年生存率为50%,推荐放射治疗为首选,就诊断及治疗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显微外科治疗儿童髓母细胞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用显微技术切除儿童髓母细胞瘤,砬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术后生存质量。方法 对34例儿童髓平细胞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34例均采用显微手术治疗,全切27例,次全切除4例,部分切除3例,手术死亡2例,死亡率为5.9%,获随该列,临床治愈24例,着状改善6例,5年生存率为50%。结论 微创的显微外科技术是保证减少术后并发症,获得良好预后的关键。对于大多数患儿,建议术后辅以放疗。  相似文献   

4.
儿童髓母细胞瘤基础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髓母细胞瘤(medulloblastoma,MB)是儿童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根据2007年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分为四种亚型:促纤维增生/结节型髓母细胞瘤、髓母细胞瘤伴广泛结节、间变性髓母细胞瘤、大细胞型髓母细胞瘤。它  相似文献   

5.
报告17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儿童髓母细胞瘤,男11例,女6例,年龄14个月~13岁,平均5.91±3.63岁,其中6岁前儿童9例(53%)。病程2周~1年,平均3.39±3.67个月。以颅内压增高及共济运动障碍为主要表现。指出CT及MRI对早期诊断的重要性,早期手术切除并辅以足量放疗对延长生存期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髓母细胞瘤的手术方式和放化疗策略的不断优化使多数患儿的治疗和预后得到明显提高,但近年研究证明预后不仅仅和手术以及放化疗的策略有关,而且和肿瘤多样化的内在生物学特性有密切联系,一些生物学标志物对肿瘤的诊断、治疗方式选择和预后评价有重要意义。髓母细胞瘤的复发和转移以及婴幼儿的治疗仍是难点,改善低危患儿长期预后和进一步提高高危患儿生存率将是未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7.
髓母细胞瘤的手术方式和放化疗策略的不断优化使多数患儿的治疗和预后得到明显提高,但近年研究证明预后不仅仅和手术以及放化疗的策略有关,而且和肿瘤多样化的内在生物学特性有密切联系,一些生物学标志物对肿瘤的诊断、治疗方式选择和预后评价有重要意义。髓母细胞瘤的复发和转移以及婴幼儿治疗仍是难点,改善低危患儿长期预后和进一步提高高危患儿生存率将是未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siRNA(small interference RNA)对c-MYC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通过脂质体将合成的c-MYC siRNA转入D425细胞株,以未转染细胞以及通用阴性对照为对照组,经MTT法检测siRNA对细胞生长的抑制,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siRNA对c-MYC表达的抑制作用,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由siRNA转染引起的细胞凋亡情况。结果MTT显示各时点细胞存活率,在Lipofectamine-siRNA组以及对照组和脂质体组在24h、48h及72h时均有显著差异(P<0.05)。RT-PCR以及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显示Lipofectamine-siRNA组c-MYC基因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脂质体组、阴性对照组(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结果显示,Lipofectamine-siRNA组的凋亡情况较其他组明显(P<0.05)。结论体外转染c-MYC siRNA可有效抑制D425细胞c-MYC基因的表达,效率可达50%以上。  相似文献   

9.
髓母细胞瘤(medulloblastoma,MB)是由Baily和Cushing首先命名的一种儿童后颅窝恶性肿瘤,因细胞形态类似胚胎期的髓母细胞而得名。MB在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中归属神经上皮组织肿瘤中的胚胎性肿瘤。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PA)及受体(uPAR)在髓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50例髓母细胞瘤中uPA及uPAR的表达,结合临床随访,使用Cox回归统计分析。结果 uPA及uPAR染色定位于肿瘤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Cox回归分析显示uPA及uPAR是影响生存时间的预后因子,它们与预后存在一定的负相关关系。结论 uPA及uPAR可作为预测髓母细胞瘤患预后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1.
儿童髓母细胞瘤中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受体表达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研究尿激酶型纤维溶酶原激活剂受体(uPAR)在儿童髓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8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并获随访的儿童髓母细胞瘤(男46例,女38例,年龄6-12岁)中uPAR表达,按术后生存期3、5、10年,分为A、B和C组,使用Cox回归统计分析。结果 84例儿童髓母细胞瘤中,uPAR阳性表达64例(76%),A、B和C组间uPAR阳性表达分别为95%、67%和40%(P<0.01);Cox回归分析显示uPAR是影响生存时间的一个独立的预后因子,它与预后存在高度负相关性。结论 uPAR表达水平同儿童髓母细胞瘤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髓母细胞瘤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表达及基因扩增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研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髓母细胞瘤中的蛋白表达及基因水平的扩增情况,从而分析二关系。方法:对48例髓母细胞瘤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同时进行差异多聚酶链反应,放射自显影后根据其信号强弱来判断基因的扩增情况。结果:48例髓母细胞瘤中有7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呈阳性表达(14.58%),其中成人6例,儿童1例;差异多聚酶链反应未显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有基因水平的异常扩增。结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蛋白的过度表达存在于髓母细胞瘤,尤以成人为主,但其机制可能与基因的异常扩增无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检测Notch家族成员Notchl~4蛋白在人脑星形细胞瘤及髓母细胞瘤中的表达,探讨其在肿瘤生成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组织芯片免疫组化染色及Western Blot检测正常脑组织、不同级别大脑星形细胞瘤、小脑髓母细胞瘤中Notch 1、2、3、4蛋白的表达.结果 正常脑组织中Notch 1、2、3、4蛋白均无表达;星形细胞瘤中Notch 1、3、4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及表达强度随肿瘤病理级别的增高而增高,Notch 2无表达;髓母细胞瘤中Notch 1、3、4低或无表达,Notch 2呈高表达.结论 Notch 1、2、3、4在星形细胞瘤及髓母细胞瘤中表达有所差异,可能与Notch家族成员在脑发育过程中的作用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患者胸腺细胞经乙酰胆碱受体(AChR)刺激后T淋巴细胞亚群Bcl-2的表达水平和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11例MG患者胸腺T淋巴细胞亚群经AChR刺激后Bcl-2表达水平。结果经AChR刺激后,MG组增生胸腺CD4、Bcl-2双阳性细胞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CD8、Bcl-2双阳性细胞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G患者增生胸腺中AChR特异性辅助T细胞上Bcl-2表达增高,Bcl-2表达升高可能和AChR的诱导有关。  相似文献   

15.
减少小儿髓母细胞瘤手术中出血73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减少后颅窝肿瘤手术出血,减少手术中的输血,方法对比两个度年的髓母细胞瘤手术中的输出血量,改后颅窝咬骨窗术为开髓瓣术,在显微镜下切除肿瘤。结果在病儿年龄,肿瘤大小无差异的条件下,手术中的平均输血量1994-1995年度明显多于1997-1998年度,未输出血率1994-1995年度明显低于1997-1998年度,结论精细手术操作和在显微镜下切除肿瘤是减少手术出血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Bcl-2基因转染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体外模拟缺血性损伤的保护作用,从而为下一步Bcl-2基因修饰的MSCs移植治疗脑缺血的实验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结合贴壁法分离、培养大鼠MSCs,对培养第5代的MSCs进行鉴定;用脂质体转染法对MSCs行人Bcl-2(hBcl-2)基因转染,转染后用G418进行筛选,然后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技术检测其蛋白的表达;采用血清剥夺和缺氧(SOD)处理建立MSCs体外模拟缺血性损伤模型,通过流式细胞术和TUNEL原位细胞凋亡检测评价转染hBcl-2基因的MSCs和未转染的MSCs的凋亡及存活情况。结果密度梯度离心结合贴壁法能有效分离、纯化大鼠MSCs,免疫组化检测显示培养的细胞CD44、CD71表达阳性,而CD45表达阴性;转染hBcl-2基因的MSCs经G418筛选后有hBcl-2蛋白的稳定、高效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和MSCs相比,转染hBcl-2基因的MSCs在SOD后及9h凋亡细胞较少,存活细胞较多。TUNEL原位细胞凋亡检测也显示转染hBcl-2基因的MSCs的凋亡明显减少(P〈0.05)。结论转染hBcl-2基因的MSCs有其蛋白的稳定表达,hBcl-2基因转染可对抗MSCs体外模拟缺血性损伤引起的细胞凋亡,从而具有保护性作用。  相似文献   

17.
Apoptotic bodies are frequently found in oligodendrogliomas, particularly in the anaplastic subtype. A range of proteins, such as those of the Bcl family, are implicated in the control of apoptosis. The ratio of antagonists of apoptosis, such as Bcl-2, to agonists, such as Bax, is thought to determine the outcome for a particular cell. This study aimed to determine the expression of Bcl-2 and Bax proteins in a series of oligodendrogliomas and to relate the expression of these to measures of apoptosis. Immunohistochemistry was used to detect the expression of Bcl-2 and Bax in an archival series of 32 oligodendrogliomas. The results were scored semiquantitatively for the extent and intensity of tumour staining. Apoptosis indices were determined by counting apoptotic bodies on haematoxylin and eosin staining and the percentage of cells showing a positive reaction with the TdT-mediated dUTP-biotin nick end-labelling technique (TUNEL). Granular cytoplasmic staining for Bcl-2 was seen in tumour cells in 81% of cases. Cases with a strong intensity (but not extent) of staining showed a lower TUNEL index (P=0.038). Bcl-2 expression was identified in the walls of intratumoural blood vessels in 55% of cases and in peri-tumoural neurones (where present) in 87%. Bax expression was detected in tumour cells in 69% of cases but no relationship to TI was detected. Bax positivity was seen in blood vessels in 44% of cases and peri-tumoural neurones in 60%. Bcl-2 and Bax were concluded to be expressed in a high proportion of oligodendrogliomas, suggesting that they may exert a regulatory role in cell death in these tumours.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损伤后TrkA与Bcl-2基因/蛋白的表达变化。方法 250~350g健康雄性SD大鼠48只,分为对照组(n=24)和脑缺血模型组(n=24)。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分别在再灌注后6h、24h、48h、7d共4个时间点处死大鼠。运用原位杂交及免疫组化法检测TrkA、Bcl-2基因/蛋白表达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TrkA、Bcl-2基因/蛋白阳性表达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可能通过上调TrkA和Bcl-2的表达,起到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BPI-1095对大鼠脑缺血后梗死面积百分数和神经元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BPI-1095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 方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随机分成6组:(1)BPI-1095大剂量(240 mg/kg)组;(2)BPI-1095中剂量(80 mg/kg)组;(3)BPI-1095小剂量(27 mg/kg)组;(4)阿司匹林(80 mg/kg)组;(5)安慰剂组;(6)假手术组。于模型建立10min后灌胃给予不同剂量的药物,24 h后断头取脑,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各组Bcl-2蛋白表达,同时用氯化三苯四唑(TTC)染色,测定大鼠大脑半球梗死面积百分数。结果:(1)BPI-1095大、中剂量治疗组梗死面积百分数明显小于安慰剂组(P <0.05);而中小剂量组与阿司匹林组间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2)各组脑组织缺血周边和皮层凋亡保护蛋白Bcl-2表达阳性细胞较非缺血侧明显增多(P <0.05),以大剂量组最为明显,其阳性细胞百分数与安慰剂组和阿司匹林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 <0.05)。(3)BPI-1095不同剂量组之间Bcl-2蛋白表达没有统计学差异,不具有剂量依赖性。结论:BPI-1095对局灶性脑缺血有神经保护作用,以大剂量治疗组及中剂量治疗组疗效显著。其作用机制与上调Bcl-2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