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对43例破裂脑动脉瘤术前行TCD检测,其中男性18例,女性25例。平均年龄50.7岁。全部病例经DSA全脑血管造影证实。手术治疗38例,术前TCD检测未见明显血管痉挛,除1例外,其余均恢复良好。另5例TCD检测提示血管痉挛或颅内压升高故未行手术,经药物治疗均死亡。TCD可判断有无血管痉挛及反映颅内压的变化,对估价破裂脑动脉瘤的预后有一定参考价值,可作为选择破裂脑动脉瘤手术适应症的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2.
专家点评     
正脑血管痉挛(CVS)是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常见并发症,易引起脑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如何监测与及早发现脑血管痉挛,是当今动脉瘤性SAH的研究热点。多模态监测,包括DSA、CTP、CTA、电生理、经颅多普勒超声(TCD)、颅内压监测、脑内微透析技术、血液生化指标等,被认为是重症SAH评判预后与指导治疗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全麻诱导管气内插管时常可引起心血管反应,患者出现呛咳,血压升高,心率增快,颅内压增高,对颅内动脉瘤和原有颅高压的病人十分不利,可诱发动脉瘤破裂、脑血管痉挛,颅内压进一步增高。手术野不清晰,不利于术者操作。本文选ASA分级Ⅱ-Ⅲ级的颅脑手术患者,采用芬太尼伍用硝普钠控制性降压麻醉,减少了口咽软组织的有害刺激,预防播等应激反应,扩张血管平滑肌,使脑组织塌陷,术中出血减少,提供少血手术野,保证重要脏器的供血供氧,生命体征保持稳定。避免动脉瘤破裂和颅内压进一步提高,是目前对颅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和颅高压患者手术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诊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伴脑内血肿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急诊行动脉瘤显微夹闭及患者术前仅行了头颅CT检查。结果40例患者共46个动脉瘤均成功夹闭,3月~4.5年随访无再出血症状发生。3个月后随访时进行GOS评分,5分30例,4分5例,3分4例,2分1例。30例患者经DSA或3D-CTA复查,均未见再出血。结论对颅内动脉瘤伴脑内血肿的患者早期采取显微手术,能有效改善预后。3D-CTA的应用能为此类患者的急诊手术和术后复查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经纵裂间入路治疗破裂前交通动脉瘤的临床疗效. 方法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神经血管病病房自2008年1月至2009年8月采用经纵裂间入路治疗破裂前交通动脉瘤患者23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手术效果. 结果 动脉瘤均成功夹闭,其中3例动脉瘤术中破裂出血,8例夹闭动脉瘤颈后切除动脉瘤.所有患者术后1 d及出院时头部CT证实无脑积水和脑组织缺血梗死发生.术后第3天行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提示有5例患者出现脑血管痉挛,其中2例患者出现额叶精神症状,1周后恢复.本组无手术致残及死亡者. 结论 经纵裂间入路可以充分显露前交通复合体、动脉瘤颈并夹闭前交通动脉瘤,同时可以清除血肿,减轻术后血管痉挛,临床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6.
33例椎-基底动脉瘤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瘤治疗方法与预后关系。材料与方法:报告33例椎-基底动脉瘤。动脉瘤破裂致SAH18例,动脉瘤直径从5mm到45mm。其中9例行保守治疗。直接手术治疗中,9例夹闭术,2例瘤壁加固术。13例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结果:9例保守治疗中3例因再次出血死亡。11例直接手术均痊愈。13例血管内栓塞治疗后1~3个月后复查造影,闭塞率>80%者12例。结论:椎-基底动脉瘤积极手术治疗可降低死亡率,依动脉瘤部位与大小采用不同手术入路至关重要,血管内栓塞治疗适于直接手术难以达到者,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体感诱发电位检测(SSep)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监测在脑动脉瘤夹闭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50例颅内动脉瘤需行夹闭手术患者,术中进行SSEP系统监测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监测,评估手术中患者可能存在的脑缺血、缺氧状况。结果 SSEP监测结果显示,麻醉剂对患者的SSEP无明显影响(P0.05),术中对患者载瘤动脉进行阻断时,5例患者SSep波幅和或潜伏期出现变化,调整动脉瘤夹后均快速恢复正常(P0.05)。术中TCD监测3例载瘤动脉完远端无血流信号,6例术中夹闭后载瘤动脉远端流速显著降低,提示动脉瘤被完全或部分夹闭,及时调整动脉瘤夹,均恢复正常。18例动脉瘤夹放置后,TCD检测瘤体仍有血流信号,调整动脉瘤夹后,瘤体血流信号消失,受手术牵拉或自身血液刺激,几乎所有载瘤动脉均伴有不同程度的痉挛,TCD显示血流速度升高,动脉瘤夹闭后,用适量硝普钠盐水冲洗,血管痉挛明显缓解,从而避免患者出现脑供血不足、缺氧从而导致患者术中神经损伤。结论 SSep监测能够指导手术断流时间,TCD监测帮助监测人员分析患者血流状况,迅速了解患者脑功能变化并快速调整手术方案,及动脉瘤夹的夹闭位置,对临床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颅内后循环动脉瘤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1982~1994年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治疗57例椎-基底动脉瘤,占同期动脉瘤11.2%,37例经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术后2例死亡,手术死亡率5.4%,术后并发症14.3%。动脉瘤位于基底动脉24例,42.1%,大脑后动脉24例,42.1%,椎动脉6例,10.5%,小脑后下动脉3例,5.3%。椎-基底动脉瘤的特点是体积大,动脉瘤内多含血栓,脑干和颅神经损害多见,文中作者介绍了手术经验,即术中降低血压,充分使脑回缩。  相似文献   

9.
颅内动脉瘤破裂所致蛛网膜下腔出血可产生颅内压增高.颅压增高不仅可发生在出血之初,并且可持续数天,作者报告1例颅内动脉瘤术中应用甘露醇降压,数分钟内发生动脉瘤再出血,因而提出一般在开颅手术中惯常使用甘露醇降压并非安全,有一定危险性.患者女性、64岁,因突发头痛、恶心、呕吐和精神错乱入院.入院后经CT扫描及颈动脉造影发现前交通动脉有一22毫米大小之动脉瘤,瘤顶位于右额叶底部,合并大脑纵裂蛛网膜下腔出血.入院后第8天作右额开颅手术.在去除骨瓣后发现硬脑膜绷紧,即从静脉输入甘露醇50克.数分钟后、硬脑  相似文献   

10.
载瘤动脉内预置球囊用于颅内动脉瘤急诊显微手术夹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后急诊手术夹闭术中,控制再出血的安全和有效的方法。方法 DSA造影明确诊断同时预置不可脱球囊于载瘤颈内动脉内,继行开颅清除血肿,显微手术夹闭动脉瘤。在显露瘤颈或术中再出血时充盈球囊,暂时阻断血流。结果 4例前循环HuntIV-V级动脉瘤病人经治疗后DSA复查动脉瘤完全消失,3例随访1~2年,2例恢复良好,1例伴有轻瘫和语言障碍,另1例术后60d,脑积水行脑室-腹查动脉瘤  相似文献   

11.
颅内动脉瘤是危害老年人生命的脑血管病之一。经颅多普勒超声 (TCD)在诊断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所致的血管痉挛 (CVS)中的作用已被公认 ,其敏感性可达 80 %~ 90 % [1 ] 。且对判断颅内压 (ICP)的作用较明显。对老年动脉瘤患者诊断和治疗能提供可靠的依据。本文对 2 5例老年颅内动脉瘤 TCD检测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 2 5例 ,男 11例 ,女 14例 ,年龄 60~ 75岁 ,平均 64 .4岁。全部病例均经全脑血管造影 (DSA )证实 ,其中颈内动脉瘤 19例 ,前交通动脉瘤 5例 ,基底动脉瘤 1例。手术治疗 2 0例 ,保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动态检测脑血流变化对颅内动脉瘤患者手术时机选择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0-03—2014-05收治的动脉瘤患者152例为研究对象,均因动脉瘤破裂导致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入院。按手术时间分为早期手术组、间期手术组和延期手术组。对患者基本病情资料、经颅多普勒动态监测血流情况、手术实施时间及术后恢复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早期手术组术前1~3d脑动脉血流速度(72.35±12.60)cm/s,间期手术组为(172.23±21.30)cm/s,延期手术组为(92.35±12.61)cm/s,早期组与间期组、间期组与延期组术前1~3d血流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342,P0.01;t=16.121,P0.01);早期、间期和延期患者术后预后良好率分别为91.23%、75.4%和90.5%,早期组与间期组、间期组和延期组预后良好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43,P0.05;χ~2=4.143,P0.05),而早期组和延期组的预后良好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23,P0.05)。结论通过TCD动态监测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对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协助判断术后预后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经颅多普勒频谱参数与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经颅多普勒频谱参数与颅内压的关系。方法应用TCD检测20例急性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双侧大脑中动脉,同时行颅内压监测。结果经颅多普勒频谱参数cf、PI、af、RI、ae均和ICP正相关,Vd、ac和ICP负相关,其中cf与ICP的相关系数最大。建立TCD相关参数与ICP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ICP=0.312MAP-1.531Vd+21.437PI-15.059ac+38.722cf(P<0.001,R2=0.920估计值的标准差=4.0972mmHg)。结论经颅多谱勒频谱参数可以反应颅脑损伤患者的颅内压的改变。综合研究经颅多谱勒频谱参数、血压与颅内压的关系是应用经颅多普勒无创监测颅内压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特点、手术适应证、手术入路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显微手术治疗的颅内囊性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0例患者有23个动脉瘤,完全夹闭21个,包裹1个,不全夹闭加包裹1个。1例患者术后10天发生脑积水进行了分流手术;2例后循环动脉瘤患者中,1例单侧动眼神经麻痹及1例双侧动眼神经麻痹均在术后1个月内恢复。出院时按GOS评定预后,良好12例,轻残7例,死亡1例。结论选择适当时机,利用合适入路的显微外科技术夹闭动脉瘤效果较好。术后用高血压、高灌注、高血容量等治疗能有效防治脑血管痉挛,改善经手术治疗后动脉瘤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大脑中动脉动脉瘤急诊开颅手术的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1月至2012年12月急诊开颅手术治疗20例大脑中动脉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0例动脉瘤均成功夹闭,死亡1例,出现大面积脑梗死3例,二次出血3例,术后因颅内压增高行扩大骨窗手术1例,其余病人术后无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 大脑中动脉动脉瘤破裂出血有其相应的临床特点,术中颅内压增高的处理、手术入路的选择、轻柔的显微外科操作以及抗癫痫药物的使用都影响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1997-1999年我科收住高血压性脑出血破入脑室12例,采用双侧脑室穿刺引流减压术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及治疗方法1.1临床资料12例中男8例,女4例,年龄50~70岁,经头部CT或MRI证实为全脑室出血,呈脑室铸型,12例均处于昏迷状态,给予药物降颅压,控制血压等对症处理效果欠佳,行双侧脑室穿刺引流术,12例均在48h内穿刺。1.2 穿刺方法在局麻下行双侧脑室穿刺,置入带孔的硅胶引流管,抽出陈旧性血液,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2-3次,注入尿激酶1万u,闭管4—5h开放…  相似文献   

17.
作者对41例以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病,并于48小时内行动脉瘤夹闭术的破裂脑动脉瘤患者(除外脑内血肿、脑积水及H&K分类V级患者)用经颅多普勒(TCD)测定脑血流速度(FV),观察FV动态改变、与脑血管痉挛的关系及经脑池注入尼卡地平(nicadipine)对动脉痉挛的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早期显微手术夹闭瘤颈治疗脑动脉瘤破裂出血的疗效。方法 82例脑动脉瘤患者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行早期显微手术夹闭瘤颈治疗,对患者预后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按Hunt-Hess分级,1例为Hunt-HessⅢ级,3例为Hunt-HessⅣ级,1例为Hunt-HessⅤ级。HuntⅠ、Ⅱ、Ⅲ级组患者早期手术治疗的效果明显优于Ⅳ组。结论对于脑动脉瘤破裂出血的患者,应采取早期显微手术夹闭治疗。  相似文献   

19.
脑动脉瘤显微手术治疗及脑血管痉挛的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脑动脉瘤破裂出血后的最佳手术时机和方法,分析影响脑动脉瘤患者预后的因素,探讨防治脑血管痉挛的最佳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412例脑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着重探讨不同时期开颅手术的效果和急性期锁孔手术的相对适应证,分析影响颅内动脉瘤患者预后的因素,比较各种防治脑血管痉挛措施的效果.结果使用常规开颅显微手术治疗361例,其中急性期手术222例,92%动脉瘤夹闭成功;发病后4~14d手术63例;延期手术76例.非急性期手术患者在等待手术期间发生动脉瘤再破裂出血27例(27/139).经眉眶上锁孔入路动脉瘤夹闭31例.未行手术治疗20例.术后脑血管痉挛的总发生率为45.5%,其中静脉联合使用尼莫同加硫酸镁组为32.7%;尼莫同加环孢菌素-A组为33.3%.术后3个月时预后良好333例,中残29例,重残及植物人15例,死亡23例,自动出院12例.病程中有意识障碍、癫痫发作、动脉瘤多次破裂的预后较差.结论脑动脉瘤一旦发现应积极争取早期手术治疗,锁孔手术同样适合急性期手术.病程中有意识障碍、癫痫发作、病情危重及动脉瘤多次破裂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静脉联合使用尼莫同加硫酸镁或尼莫同加环孢菌素-A是防治脑血管痉挛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20.
急诊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出血性脑动脉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86例不同部位脑动脉瘤破裂出血后的临床表现及急诊显微手术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分析1990年1月至2002年12月,86例共87个脑动脉瘤破裂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或脑内出血病例.经CT、螺旋CT三维脑血管成像、MRA脑血管成像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确诊脑动脉瘤,采用翼点或扩大翼点入路显微镜下急诊清除颅内血肿和蛛网膜下腔积血,同时手术夹闭破裂出血的动脉瘤87个.结果 86例破裂出血的脑动脉瘤均获夹闭.56例恢复良好,16例生活可自理,5例植物生存,9例死亡.结论 急诊早期显微手术治疗破裂出血的脑动脉瘤,可防止动脉瘤的再次破裂出血;清除颅内血肿和蛛网膜下腔积血,可以有效降低颅内压,减轻脑血管痉挛的发生和发生痉挛的严重程度;去骨瓣减压是最快捷、最有效解除颅内高压的手段,有利于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