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总结肾透明细胞癌超声及超声造影声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组织病理证实的46例(52个肿瘤)肾透明细胞癌患者超声及超声造影声像资料。结果肾透明细胞癌超声声像表现较复杂,病灶表现为均匀性实性低回声16个,均匀性实性高回声14个,杂乱混合回声11个,单纯囊性4个,多房囊状并分隔厚薄不一7个;依据超声造影表现将病灶分为Ⅰ型32个,Ⅱ型9个,Ⅲ型11个。结论超声造影对诊断肾透明细胞癌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定性及定量评价不同大小肾透明细胞癌(ccRCCs)超声造影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06例ccRCCs患者超声造影图像,根据最大径将病灶分为≤4 cm组46例、4~7 cm组40例及7 cm组20例。定性分析癌灶造影剂到达时间、增强程度、灌注是否均匀,以及是否有环状高增强征象;定量分析癌灶及周围正常肾皮质峰值强度、上升时间、达峰时间、灌注速率、平均渡越时间及曲线下面积,组间比较上述参数。结果三组达到时间、灌注是否均匀及环状高增强征象分布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癌灶内峰值强度及曲线下面积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4 cm组癌灶与周围正常肾皮质定量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4~7 cm及7 cm组中,癌灶峰值强度及曲线下面积大于周围正常肾皮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不同大小ccRCCs超声造影特征不同;超声造影可对ccRCCs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分析肾透明细胞癌(CCRCC)的超声造影特点,旨在提高超声造影对CCRCC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313例CCRCC患者,分析其超声造影特点,测量造影剂到达时间、达峰时间及峰值强度。结果 CCRCC相对正常肾皮质呈高强化281例,占89.8%,表现为"快进"262例,占83.7%,肿块假包膜显示181例,占57.8%,坏死灶显示179例,占57.2%。以高强化诊断CCRCC的灵敏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9.8%、56.1%、82.8%,均高于分别以"快进"、假包膜及坏死灶为依据诊断CCRC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造影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CCRCC的生物学特征,即肿块呈富血供型高增强特征。  相似文献   

4.
目的 定性及定量评价不同大小肾透明细胞癌超声造影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06例肾透明细胞癌患者超声造影图像。按最大径将病灶分成三组(≤4cm、4~7cm及>7cm)。定性分析癌灶造影剂到达时间、增强程度、灌注是否均匀及环状高增强征象;定量分析癌灶及肾皮质峰值强 度、上升时间、达峰时间、灌注速率、平均渡越时间及曲线下面积,比较组间各参数差异及癌灶与肾皮质间定量参数差异。结果 达到时间、灌注是否均匀及环状高增强征象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癌灶内峰值强度及曲线下面积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癌灶与肾皮质定量参数差异在≤4cm组中均无统计学意义,在4~7cm及>7cm组中,癌灶峰值强度及曲线下面积大于肾皮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不同大小肾透明细胞癌超声造影特征不同,定性和定量评价能对其超声诊断提供更多信息。  相似文献   

5.
透明细胞肾细胞癌超声造影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对透明细胞肾细胞癌的研究:假包膜和囊腔、出血及坏死灶显示率的研究,并与常规超声进行对比研究。方法184例肾细胞癌用常规超声和SonoVue超声造影剂分别显示假包膜和肿块内的囊腔、出血及坏死灶,并进行显示率的对比分析。结果184例透明细胞肾细胞癌中常规超声显示出假包膜有63(63/184,34%)个瘤体,而超声造影显示出假包膜有107(107/184,58%)个瘤体(P〈0.05)。184例常规超声显示出瘤体内的囊腔、出血和坏死灶有87(87/184,47%)个,而超声造影显示出为134(134/184,73%,P〈0.05)个瘤体。结论超声造影能更清楚显示透明细胞肾细胞癌的假包膜和瘤体内的囊腔、出血和坏死灶,为超声诊断透明细胞肾细胞癌提供更多的信息。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肾透明细胞癌的超声造影定量分析及参数成像特点.方法 对97例经病理证实的肾透明细胞癌行超声造影定量分析,利用肿瘤与周围肾皮质的造影强度差值进行动态血管模型(dynamic vascular pattern,DVP)参数成像构建,DVP曲线分为Ⅰ(正向型)、Ⅱ(先正后负型)、Ⅲ(先负后正型)、Ⅳ(负向型)4种类型,DVP参数图分为Ⅰ、Ⅱ型、Ⅲ、Ⅳ型.结果 定量参数峰值强度(maximum intensity,IMAX)、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平均渡越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在分析区与参考区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数上升时间(rising time,RT)、达峰时间(time to peak,TT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肾透明细胞癌在DVP曲线中Ⅰ型占58.8%(57/97),Ⅱ型11.3%(11/97),Ⅲ型10.3%(10/97),Ⅳ型19.6%(19/97);在DVP参数图中Ⅰ型占58.8%(57/97),Ⅱ型11.3%(11/97),Ⅲ型8.2%(8/97),Ⅳ型21.7%(21/97).结论 超声造影定量分析及参数成像可以从不同角度反映肿瘤的特点,为肿瘤的诊断提供了更加全面的信息.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肾细胞癌(RCC)及其常见病理亚型的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CEUS)特征。方法 纳入94例RCC(恶性组)及34例肾脏良性病变患者(良性组),将恶性组分为肾透明细胞癌(ccRCC)亚组(n=74)和肾乳头状细胞癌(pRCC)及肾嫌色细胞癌(cRCC)亚组(n=16);比较良、恶性组及恶性组2亚组病灶常规超声及CEUS特征。结果 恶性组主要表现为低回声(63/94,67.02%)、快进(84/94,89.36%)、快退(58/94,61.70%)及高增强(68/94,72.34%),良性组主要表现为高回声(20/34,58.82%)、快进(22/34,64.71%)、慢退(16/34,47.06%)及高增强(15/34,44.12%);组间病灶回声、CEUS增强方式、消退方式及增强强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恶性组内2亚组病灶增强程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cRCC主要表现为高增强(61/74,82.43%),pRCC及cRCC主要表现为低增强(10/16,62.50%)。结论 RCC,尤其ccRCC超声多表现为低回声、快进、快退及高增强;常规超声及CEUS对术前诊断RCC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8.
肾透明细胞癌超声造影模式与其病理分化程度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肾透明细胞癌的超声造影(CEUS)模式与病理分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对病理结果为肾透明细胞癌的24例患者的超声造影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其超声造影模式与病理分化程度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肾透明细胞癌超声造影模式分四型:Ⅰ型:快进快出型8例,Ⅱ型:快进慢出型5例,Ⅲ型:同进同出型5例,Ⅳ型:慢进慢出型6例,前3型病理组织表现为分化程度较低,血管成分及血管弹力层纤维丰富,间质成分较少;Ⅳ型病理组织表现为分化程度较高,间质成分较多,血管成分较少.结论 肾透明细胞癌的造影模式与肿瘤病理分化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肾透明细胞癌(CCRCC)和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ML)的超声造影声像图表现,探讨超声造影对二者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106个CCRCC和25个AML的超声造影声像图表现,观察指标包括肿瘤的增强程度、增强均匀度、包膜增强、增强消退情况以及增强方式,分析超声造影声像图特征对肾癌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 肿瘤的增强程度和增强消退时间在CCRCC与AML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增强均匀度、包膜增强以及增强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现为不均匀增强、包膜增强以及弥漫性增强的肿瘤具有恶性倾向,其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7.26%、100%、94.74%.如将肿瘤同时具有这3种声像图特征作为CCRCC的诊断标准,其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达100%及95.00%.结论 CCRCC和AML具有不同的超声造影声像图特征,超声造影有助于二者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肾透明细胞癌(ccRCC)的CEUS超声造影增强模式与Fuhrman核分级的关系。方法 对62例ccRCC患者行CEUS检查,观察超声造影表现,分析时间-强度曲线指标,评价ccRCC增强模式与Fuhrman核分级的关系。结果 不同Fuhrman核分级ccRCC间,病灶直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假包膜显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时间-强度曲线峰值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Fuhrman核分级Ⅰ级ccRCC的CEUS增强模式以"慢进慢退"为主(14/35,40.00%),Fuhrman核分级Ⅱ级和Ⅲ级ccRCC曲线尖度均高于Ⅰ级(P均<0.05)。结论 ccRCC的CEUS增强模式、时间-强度曲线峰值时间及曲线尖度均与Fuhrman核分级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利用超声造影(CEUS)评估透明肾细胞癌(ccRCC)病灶微血管灌注,探讨CEUS表现与细胞角蛋白7(CK7)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为ccRCC患者127例,术前均行常规超声和CEUS检查,将患者分为CK7阳性组和阴性组,单因素分析超声表现与CK7表达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构建CK7表达的超声预测模型,并计算回归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将组织切片行CD34染色检测微血管密度(MVD),探讨CEUS表现与CK7表达的关系。结果 CK7阳性组36例,阴性组91例;与阴性组相比,CK7阳性组病灶“慢进”“低增强”“不均匀性增强”的发生率更高,MVD计数显示CK7阳性组病灶MVD均值低于阴性组,上述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灶CEUS表现为快进(OR=0.217,95%CI:0.091~0.520)、不均匀性增强(OR=8.530,95%CI:1.790~40.641)是透明肾细胞癌CK7阳性的独立相关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为:Logistic(P)=-0.032-0.720X1...  相似文献   

12.
不同病理分期、分级肾透明细胞癌超声造影特点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分析肾透明细胞癌(CCRCC)超声造影特点与病理分期、分级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经病理证实的CCRCC的超声造影表现,包括肿瘤增强均匀性、肿瘤周边高增强环、增强程度和增强模式,并与TNM分期、Fuhrman分级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CCRCC在pT3期相对增强百分数(ΔP%)显著高于pT1期和pT2期(P均<0.05);CCRCC在pT2~3期多表现为不均匀增强(P<0.05);肿瘤周边高增强环多见于pT1期(P<0.01);在增强模式上,CCRCC主要表现为"快进"(94.00%)和"快退"(88.00%),各分期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以上超声造影特点与Fuhrman分级均未见显著相关性。结论 不均匀增强、缺乏周边高增强环和高ΔP%提示pT3期CCRCC,与之相反提示pT1期CCRCC,pT2期CCRCC则呈不均匀增强、缺乏周边高增强环和相对低的ΔP%。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大小肾透明细胞癌(CCRCC)超声造影声像图特征及其在CCRCC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77例(80个肿瘤)经手术病理证实为CCRCC患者的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声像图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CCRCC最大瘤径,分为小肿瘤(≤30mm)、中等肿瘤(〉30mm)、大肿瘤(〉50mm)3组进行观察。常规超声观察肿块的血流显示程度、回声均匀度以及瘤周有无低回声晕。超声造影观察记录肿瘤的增强程度、增强均匀度以及有无包膜增强,并对3组肿瘤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80个CCRCC中小肿瘤组32个,中等肿瘤组28个,大肿瘤组20个。常规超声显示小肿瘤组中回声呈不均匀者占18.8%(6/32),中等肿瘤组中占71.4%(20/28),大肿瘤组中为95%(19/20),3组间回声均匀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但血流显示程度和假包膜征显示率在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超声造影显示小肿瘤组中不均匀增强者占28.1%(9/32),中等肿瘤组中占85.7%(24/28),大肿瘤组中达100%(20/20);中等肿瘤组的假包膜征显示率高于小肿瘤组及大肿瘤组,分别为71.4%(20/28)、50%(16/32)、25%(5/20)。增强均匀度以及假包膜征显示率在3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3组CCRCC的增强程度均以中等、明显增强为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常规超声相比,超声造影将肿瘤内血流显示丰富者由51.3%(41/80)提高至87.5%(70/80),假包膜征显示率由22.5%(18/80)提高至51.3%(41/80),两者之间有显著差异。肿瘤呈回声不均匀者在常规超声中占56.3%(45/80),超声造影中占66.3%(53/80),但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大小CCRCC在增强均匀度和假包膜征显示率两方面有不同的超声造影声像图特征。超声造影能更清晰地显示肾癌的血流灌注特点,为肾癌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特征预测肾透明细胞癌(RCCC)Fuhrman分级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1例81个RCCC患者的CEUS特征与Fuhrman分级的关系。结果 81个RCCC中Fuhrman分级Ⅰ、Ⅱ、Ⅲ级和Ⅳ级分别为13个(16.05%)、47个(58.02%)、17个(20.99%)和4个(4.94%)。低级别组(Ⅰ、Ⅱ级)与高级别组(Ⅲ、Ⅳ级)比较,灌注程度、灌注均匀性和环状灌注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0、0.000、0.001),其中灌注均匀性和环状灌注与Fuhrman分级密切相关(OR=11.142、6.319)。不均匀灌注与无环状灌注预测Fuhrman分级高级别的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不均匀灌注比无环状灌注灵敏度更高(90.48%vs 57.14%,P=0.014),无环状灌注比不均匀灌注特异度更高(83.33%vs 65.00%,P=0.022)。结论 CEUS特征有助预测RCCC的Fuhrman分级。  相似文献   

15.
肾脏肉瘤样癌是由Farrow于1968年首次发现并命名的少见肿瘤,指一种特殊的、具有肉瘤样成分的癌,其来源于上皮组织,但形态上存在上皮与间叶两种分化成分[1]。肾肉瘤样癌比肾癌更具侵袭性且更易发生远处转移,其预后极差,生存期仅为9~19个月[2]。本文旨结合病理特征及其生物学特性,分析3例肾透明细胞癌伴肉瘤样癌病例的超声造影表现。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2012年7月—2014年5月于本院接受超声造影检查、病理证实为肾透明细胞癌伴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和探讨肾细胞癌的超声造影特征.方法 70例肾细胞癌共72个病灶接受了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检查,分析病灶的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表现特征.超声造影使用造影剂声诺维和对比脉冲序列成像技术.结果 常规超声显示低、等、高回声的病灶分别为44.4%(32/72)、25.0%(18/72)和30.6%(22/72).病灶彩色血流信号显示率为38.9%(28/72),动脉峰值流速(43.7±16.8)cm/s(24.8~95 cm/s),阻力指数0.63±0.11(0.53~0.80).超声造影显示皮质期63个(87.5%)病灶表现为等或高增强,9个(12.5%)为低增强.63个等或高增强病灶中48个(76.2%)实质期及晚期减退至低增强,15个(23.8%)仍保持等或高增强.9个皮质期表现为低增强病灶,晚期仍为低增强.75.0%(54/72)病灶不均匀增强,内可见无增强区,87.5%(63/72)的病灶可显示代表假包膜的高增强环.结论 超声造影病灶皮质期不均匀等或高增强,实质期或晚期呈低增强,以及假包膜增强是肾细胞癌的重要表现,能将有助于肾细胞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7.
肾细胞癌是最常见的肾脏恶性肿瘤,其中 70%是肾透明细胞癌(ccRCC),ccRCC是最具有侵袭性的亚型[1].肿瘤血管形成是多数人类肿瘤生长和转移的关键因素[2],ccRCC 是高度血管化恶性肿瘤,微血管密度(MVD)和分化程度是预测病灶侵袭性的关键指标[3].但由于现阶段缺乏无创性评价肿瘤新生血管 MVD、分化程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肾透明细胞癌超声造影及声触诊声像图特征,试图为临床提供更多信息.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肾透明细胞癌常规超声、超声造影及声触诊表现,比较以上3种检查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超声造影及声触诊组织成像技术清晰显示肿块边界,且肿块大于常规超声检测值.常规超声检查肿瘤血供多不丰富,但超声造影显示多数肿瘤为富血供.肾透明细胞癌超声造影增强方式本组资料规律不十分明显,但坏死区及假包膜显示优于常规超声有显著意义.声触诊组织量化技术显示肿块剪切波速低于周边肾实质有显著意义.结论 声触诊技术有助于发现边界不清肾透明细胞癌,并提供其质地新信息.超声造影有助于肾透明细胞癌早期诊断、乏血供部分及一些重要病理特征显示.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肾细胞癌血管结构超声造影三维重建(three-dimensional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3D-CEUS)的表现.方法 本研究分析了101例经病理证实为肾细胞癌的超声造影三维重建图像资料.患者依次进行常规超声、超声造影、三维彩色血管能量成像(three-dimensional color power angiography,3D-CPA)、3D-CEUS检查并存储图像.应用QLAB工作软件进行3D-CEUS图像重建,按照血供丰富程度将3D-CEUS图像分为4型.统计采用STATA 7.0统计软件.结果 3D-CEUS可以清晰地提供肿瘤血管结构的立体图像,肾细胞癌主要表现为迂曲扩张的粗网状或杂乱树枝状,部分存在充盈缺损区及假包膜.不同病理类型肾细胞癌超声造影峰值强度(P<0.05)与内部均匀程度存在显著差异(P<0.05).不同时相肾细胞癌3D-CEUS血管结构表现有显著差异(P<0.05).不同病理类型肾细胞癌实质晚期3D-CEUS表现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造影可见21例(20.79%)肿瘤周边环状显著增强、缓慢减退的假包膜,其中三维重建后15例(14.85%)表现为减退较慢的薄壳状稍高回声.结论 肾细胞癌超声造影三维重建是超声造影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20.
目的:应用新型超声造影剂SonoVue观察肾细胞癌超声造影血流灌注特点,术后分析其病理特点。方法:对42例肾细胞癌患者术前进行超声造影检查,观察造影剂开始显影、达峰及消退的全过程,并用ACQ软件分析时间-强度曲线数值。结果:28个肾透明细胞癌超声造影呈富血供表现,时间-强度曲线分析显示透明细胞癌的ΔAT、ΔTTP低于其他两组,其ΔPI和ΔI60s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即“快进慢退高增强”的造影模式。另外3个肾透明细胞癌及所有的嫌色细胞癌和乳头状癌呈乏血供表现,嫌色细胞癌和乳头状癌的AT、TTP慢于周边肾组织,PI和I60低于周边肾组织,呈“慢进低增强”的造影特点。结论:实时超声造影能够提供不同肾细胞癌微血管灌注特征,为肾细胞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了更多的参考依据,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