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主要总结阐述了颅脑疾病血管内介入栓塞术的护理要点,首先对手术之前的物品准备及患者心理护理问题进行阐述,而后针对术中及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再到术后患者呼吸道、消化道、头部等重要部位的护理工作,结果手术之后未发现患者有不良反应,且患者症状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果证明综合科学的护理有利于颅脑疾病血管内介入栓塞术的成功,因此护理工作在颅脑疾病血管内介入栓塞术中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介入超声是指在实时超声的动态监视或引导下,完成各种穿刺活检、抽吸、插管、注药以及消融治疗等操作,以达到与外科手术相媲美的效果,为疾病诊治提供微创、便捷的手术方法。超声以其实时及灵敏度高,并可动态观察解剖结构、病灶及介入诊断与治疗全过程等特点,以及引导准确、无辐射、操作简便和费用低廉等优点,迅速成为介入治疗医学中不可或缺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介入治疗用于难治性产后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04年4月~2005年12月难治性产后出血采用介入治疗12例,采用Seldinger技术行右侧股动脉穿刺术,将导管插入子宫动脉,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监视下,注入明胶海绵颗粒对出血血管进行栓塞,以达到止血目的.结果 12例患者经介入治疗均达到有效止血,且保留了子宫,无一例死亡.发热及栓塞后综合征为栓塞后最常见的并发症,通常不需特殊处理.结论 血管介入在难治性产后出血治疗中应用具有快速、有效、创伤小、恢复快、保留子宫等优点,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外周血管介入后并发症类别及其原因.方法:分析本院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之间收治全部96例介入后并发症病例,对其并发症的类别及产生原因进行回顾下分析.结果:外周血管介入后总体并发症比例为4.93%,研究病例中,股动脉出血16例,占比16.67%;血肿52例,占比54.16%;动脉贯穿15例,占比15.63%;假性夹层动脉瘤13例,占比13.54%.结论:按所占比例进行排序,血肿>出血>贯穿>动脉瘤.其产生原因多与止血、包扎、患者运动等原因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抗菌药物的预防应用对血管介入术后感染的影响,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医院2010年1月-2013年6月386例进行血管介入术的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等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193例;观察组在手术前1h给予适量的抗菌药物预防,对照组不给于抗菌药物,直接进行手术;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手术后的相关症状和感染的发生率。结果两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相关症状发热、C-反应蛋白及中性粒细胞升高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和对照组接受血管介入术后患者的感染情况对比,观察组发生感染的患者有5例,感染率为2.59%,对照组感染的患者有6例,感染率为3.1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抗菌药物的预防应用对血管介入术后感染率方面的影响无相关性,因此在临床上没有必要预防性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抗菌药物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预防血管性介入术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方法:对常规组147例采取一般护理措施;对干预组183例加强心理护理,减少拔管疼痛刺激,补充液体增加血容量促进对比剂排泄,避免空腔脏器过度扩张。结果:两组在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发生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可预防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血管造影X线机做介入放射治疗的安全性。方法:应用X线防护监测仪,模拟操作者身体不同部位,进行防护前后X线辐射量测试。结果:防护前后X线辐射差异明显。结论:在有效X线防护情况下,血管造影X线机行介入治疗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8.
专业的医疗家具设计、高效的研发运营团队、完美的整体服务流程、创新的现代医院家具理念 科学使用、高效创新的一站式服务。致力打造符合医疗流程和操作标准、满足不同功能科室要求的现代化医疗家具 营造与建筑、室内、医院VI系统协调一致,能提升医院品质,温馨又富有品味的环境 16年医院家具行业经验。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下血管介入栓塞治疗骨盆骨折大出血的临床效果展开探讨。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21年2月于天津市西青医院放射科进行诊治的42例骨盆骨折大出血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数字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外科治疗,观察组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下血管介入栓塞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的休克发生率为14.29%,低于对照组的52.38%(P<0.05);观察组的止血成功率为95.24%,高于对照组的61.90%(P<0.05);观察组的平均输液量为(3344.19±663.54)mL,少于对照组的(4916.62±789.46)mL(P<0.05);观察组的平均输血量为(1445.62±361.75)mL,少于对照组的(2882.81±501.48)mL(P<0.05);观察组的治疗结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下血管介入栓塞治疗骨盆骨折大出血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纠正患者的失血性休克和降低病死率,同时减少输血量。  相似文献   

10.
走进位于南京市东山国际企业研发园的马斯德克生产车间,第一感觉是整洁、有序。各种原材料整齐地摆放着,高度自动化的设备有条不紊地运行.一件件成品陆续完成。  相似文献   

11.
戴桂良 《临床医学工程》2017,(11):1593-1594
目的比较血管内介入与外科手术夹闭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笔者从事神经介入以来于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5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其中对照组(25例)采用血管内介入治疗,观察组(25例)采用外科手术夹闭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及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患者的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住院时间长于对照组,术后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血管内介入与外科手术夹闭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效果相当,临床中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2.
田茂芸 《医疗装备》2021,(7):145-147
目的 探讨血管缝合器在脑血管介入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1—6月于医院行脑血管介入手术的患者80例,根据穿刺点止血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术后使用血管缝合器局部止血,对照组使用无菌纱布和加压止血带包扎止血,比较两组肢体制动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患者卧床时间及护理时间.结果 观察组肢...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在糖尿病足中实行下肢血管介入治疗的效果,并且分析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我院自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68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与非糖尿病足各34例,对糖尿病足患者实行下肢血管介入治疗,对比分析治疗前后患者各项指标变化情况.结果:非糖尿病足与糖尿病足的FBG、2hFBG、胆固醇、甘油三酯等指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糖尿病足患者治疗前后总有效率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将下肢血管介入治疗应用在糖尿病足中具有显著效果,可以改善各项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中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血管内介入栓塞术联合高压氧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医院收治的10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高压氧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前,两组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胱抑素...  相似文献   

15.
我院自1984年以来,先后引进7台血 管介入X线系统,其中,工频X线机一台, 中频X线机6台。介入诊疗技术的迅猛发 展首先依赖于医疗设备的进展。近10年 来,随着工业水平和电子技术的发展,使 X线设备得到长足的发展。其中采用高频 率电源、高速数模转换器、实时大容量图 像存储器、大容量通讯器材等。所有这些 使得医疗设备性能大大提高,同时增加 了设备的复杂程度。在使用中一旦出现 故障,几乎没有立即修复的可能,从而使 得日常的保养更加重要。  相似文献   

16.
张俊英 《现代保健》2014,(22):118-121
目的:对应用针对性护理模式在冠心病患者在接受介入诊疗术的过程中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将本院收治的84例接受介入诊疗术的冠心病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冠心病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针对性护理模式。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术后出现血管并发症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住院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冠心病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冠心病患者接受介入诊疗术的过程中实施针对性护理模式,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7.
李慧  李晶敏  何晓霞 《中国保健》2009,(21):926-927
腔内血管介入溶栓术是指将溶栓导管插入血栓血管中,直接注入溶栓药物,使血管内已形成的血栓溶解,从而恢复血管的通畅性,已成为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常用方法。我院于2008年3月-2009年4月采用介入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15例,现将治疗期间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观察血管内介入栓塞术与血管外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前循环破裂动脉瘤的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诊治的颅内前循环破裂动脉瘤患者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均49例。对照组应用血管外显微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应用血管内介入栓塞进行治疗。术后3个月对患者进行格拉斯哥评分(Glasgow score,GOS)评价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对比术后半年复发率,美波士顿健康调查表(SF-36量表)评价患者生活质量,对比术后3个月并发症。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对照组恢复良好36例,残疾11例,植物状态2例;观察组恢复良好46例,残疾3例;观察组恢复良好所占比例较对照组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半年复发率2.04%较对照组18.37%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76.58±10.60)、(79.42±12.75)、(75.68±13.32)分]及总分[(85.02±14.66)分]均高于对照组[(64.45±9.40)、(61.23±10.31)、(66.55±12.27)、(65.37±13.02)分](均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24%,观察组为8.1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血管外显微手术治疗比较,血管内介入栓塞术能够改善颅内前循环破裂动脉瘤患者的神经功能,降低术后复发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技术指导下血管介入栓塞治疗骨盆骨折大出血的有效性。方法:选择2021年7月~2022年7月骨盆骨折大出血患者80例,采用数字随机法对等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行常规外科方案开展治疗,观察组40例于DSA技术引导下开展血管介入栓塞治疗,以患者休克、止血情况、输液量、输血量、并发症情况以及死亡率作为观察指标,对比组间治疗结果。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的37.50%相比,观察组休克发生率10.00%显著更低(P<0.05);观察组止血成功率97.50%相较于对照组的77.50%明显更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输液量、输血量均呈现出更低水平(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00%、死亡率2.50%与对照组的10.00%、7.50%比较均略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盆骨折大出血患者于DSA指导下接受血管介入栓塞可有效提升止血成功效率,及时实现失血性休克纠正目标,减少输血量与并发症,降低患者疾病死亡率。  相似文献   

20.
高花兰 《健康生活》2014,(12):26-27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因各种因素患上心血管疾病。人体的血管老化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原因。因此,人们要想健康长寿,就要做好血管保健。人体的血管是血液循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动脉、静脉和许多微血管及各种组织细胞等,它就像是一张网,负责全身的营养输送和物质交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