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干下型室间隔缺损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 干下型室间隔缺损补片修补 2 6例 ,直接缝合 2例 ,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采用主动脉瓣折叠悬吊术治疗。结果 全组无死亡 ,效果满意 ,无残余瘘和新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发生。结论 对干下型室间隔缺损应补片修补为主 ,采用主动脉瓣折叠悬吊术治疗合并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干下型室间隔缺损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 干下型室间隔缺损补片修补26例,直接缝合2例,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采用主动脉瓣折叠悬吊术治疗。结果 全组无死亡,效果满意,无残余瘘和新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发生。结论 对干下型室间隔缺损应补片修补为主,采用主动脉折叠悬吊术治疗合并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室间隔缺损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115例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室间隔缺损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外科治疗。方法回顾115例室间隔缺损(VSD)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AI)病例,其中动脉干下型室间隔缺损者96例,膜周型者19例。手术均采用全身中度低温体外循环。室间隔缺损修补有16例行直接修补,余均采取补片修补术。对于主动脉瓣的病变,施行瓣膜成形术92例,5例无法作瓣膜成形者则施行主动脉瓣置换手术,18例单纯行室间隔补片修补术对主动脉瓣未作特殊处理。结果手术效果满意。术后随访4个月至2年,死亡10例,心功能Ⅰ级72例,Ⅱ级31例,Ⅲ级2例。结论室间隔缺损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患者进行同期外科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4.
张石江  高声甫 《江苏医药》1990,16(4):187-188
本文报告外科治疗成人假性动脉干4例,均用带单瓣真丝涤纶补片跨瓣环加宽右室流出道,并用涤纶补片修补室间隔缺损,术后随访3~8个月疗效满意。我们认为肺动脉分支和左室内径大小基本正常是选择手术的要点,术中应严密修补室间隔缺损并建立右室与肺动脉间低阻通道。  相似文献   

5.
赵永峰 《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6):177-178
目的:在基层医院中开展经右侧腋下小切口,直视行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的体会,并对比右胸小切口与正中切口的预后效果。方法:随机选择先天性心脏病房室间隔缺损者13例,行右经胸小切口房室间隔缺损修补,其中房间隔缺损5例,室间隔缺损8例,房间隔缺损合并鸡胸采用右经胸直视手术1例,正中切口手术患者未选择,仅选择1例室间隔缺损患者合并胸部畸形正中劈开胸骨术后对比。13例手术均采用右侧腋下第3肋间进胸,行房室间隔缺损直视下修补手术。结果:术后引流量少,术后胸廓畸形无加重,无心脏功能及呼吸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围手术期无死亡。结论:右侧腋下经胸小切口,行简单的房室间隔缺损修补。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切口小、隐蔽性强,有较好的美容效果。此方法在基层心胸外科医生中逐步推广,但要注意提高手术技巧及患者的选择。此方法不适合较复杂的心脏手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成人法洛四联症(TOF)外科手术的治疗经验。方法对27例18周岁以上的TOF患者实施根治手术。经右房或右室流出道切口完成疏通和室间隔缺损修补,室间隔缺损均采用涤纶片修补,21例单纯补片加宽流出道,5例行跨环补片。结果死亡2例,死亡率7.4%。4例出现术后并发症,包括灌注肺合并肺部感染1例,再次开胸止血2例,二次气管插管1例。结论成人法洛四联症的根治手术可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彻底的畸形纠正和合理的围手术期处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应用自制带单向活瓣补片矫治室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采用自体心包片缝制于中央打孔的涤纶补片上形成单向活瓣,用该补片修补15例伴有重度肺动脉高压的室间隔缺损患者,术后早期观察其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 术后无早期死亡,6例出现低氧血症需呼吸机支持;术后2周复查心脏彩超,12例活瓣已关闭,3例存在右向左分流;其中1例术后2个月活瓣关闭.结论 带单向活瓣补片修补伴重度肺动脉高压的室间隔缺损,术后早期特定情况下活瓣开放,出现右向左分流,可以有效缓解右心室后负荷,使患者能度过术后危险期,减少围手术期病死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应用单向活瓣补片治疗室间隔缺损(VSD)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PH)双向分流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5月-2008年8月应用单向活瓣补片治疗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的26例临床资料。结果26例患者发生肺动脉高压危象1例,肺部感染1例,无1例死亡。结论单向活瓣补片是治疗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的一种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
成人法洛四联症根治术1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志勇  卢海彬  王峰  姬德宇  李睿  孙荣贵 《安徽医药》2010,14(10):1178-1179
目的总结10例成人TOF根治术的临床经验。方法采用带垫片平行褥式间断缝合法修补室间隔缺损。使用经戊二醛处理的牛心包修补缺损和重建右室流出道。9例需要跨瓣环补片,1例采用右室流出道补片。结果 10例均存活,术后心功能恢复良好。3例发生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应用肾上腺素效果良好。结论室间隔缺损修补完善和充分疏通右心室流出道是TOF根治术成败的关键。肾上腺素对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右腋下小切口在心脏直视手术中应用的临床经验。方法 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我们采用右腋下小切口施行心脏直视手术142例,男84例,女58例;年龄2岁1个月至32岁,平均年龄7.4岁。行室间隔缺损(VSD)修补术126例(干下型9例),房间隔缺损(ASD)修补术18例(同期行三尖瓣成形术3例)。结果全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一例死亡,二次开胸止血1例,肺不张1例、残余漏1例。通过门诊复查、电话等形式随访6~82个月,1例室间隔缺损出现小型残余漏,其他患者无异常。结论右腋下小切口手术,是心脏直视手术的微创手术方法之一,有创伤小、失血少、切口美观等优点,可扩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法乐四联症根治术76例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76例法乐四联症根本治术情况,介绍如何减少术后并发症的经验。方法 全组均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手术,包括室间隔缺损修补,右心室流出道拓宽。71例用涤沦衬心包片;5例用自体心包片拓宽;24例跨环补片。结果 术后死亡12例。主要死因为低心排综合征,灌注肺和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 加强围术期处理,畸形纠正满意,心肺保护良好对法乐四联症根治术后并发症的防治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心间隔缺损并双向分流患儿的围术期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提高重症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成活率。方法 随机选择 32例拟行手术治疗的心间隔缺损并重度肺动脉高压、双向分流的患儿为研究对象。年龄 4个月~ 12岁 ,平均 4 3岁 ,体重 4 5~ 2 7kg ,平均 9 6kg,≤2岁者 18例 ,>2岁者 14例 ;单纯室间隔缺损 16例 ,室间隔 +房间隔缺损 5例 ,室间隔缺损 +动脉导管未闭 7例 ,室间隔缺损 +房间隔缺损 +动脉导管未闭 3例 ,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 1例。术前采用合适的药物治疗 ,控制肺动脉压达满意水平 10~ 15d ,术后坚持使用药物治疗的同时延长呼吸机辅助时间 ,以维持适宜的血气指标在满意的水平。结果 本组 32例 ,治愈 2 9例 ,术后并发肺高压危象 9例 ,右心功能衰竭 3例 ,频发室性早搏 3例 ,低心输出量综合征 4例 ,共死亡 3例。结论 对心间隔缺损并重度肺动脉高压、双向分流者的围术期综合治疗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对肺栓塞(PE)的诊断价值,并研究其对栓子的显示情况,以提高对PE的诊断水平。方法 2010年1月~2014年4月接收的127例PE疑似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例均行16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肺动脉造影、肺部CT平扫、胸部X线平片,比较4种检测方法的诊断结果,并比较16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肺部CT平扫、胸部X线平片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诊断准确率。观察、记录16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对主肺动脉、肺动脉干,叶、段、亚段肺动脉的分支数及栓子的类型、数量显示情况。结果 127例PE疑似患者经肺动脉造影确诊89例,除外38例;16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阳性85例,阴性42例(其中假阴性4例);肺部CT平扫阳性69例(其中假阳性16例),阴性58例(其中假阴性36例);胸部X线平片阳性50例(其中假阳性13例),阴性77例(其中假阴性52例)。16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对肺栓塞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诊断准确率均显著高于肺部CT平扫、胸部X线平片(P〈0.05)。16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共显示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叶、段、亚段肺动脉3588支,肺动脉栓塞940支,栓塞率为26.2%。各动脉栓塞率从大到小依次为:亚段肺动脉(30.0%)〉叶肺动脉(29.4%)〉段肺动脉(26.8%)〉左/右肺动脉(12.2%)〉肺动脉干(8.1%)。栓子类型从大到小依次为:偏心型(497)〉附壁型(155)〉中心型(154)〉完全堵塞型(134)。结论16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诊断PE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能清晰地显示栓子的类型和数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成功介入封堵治疗的室间隔缺损(VSD )在封堵前后即刻、随访期肺动脉压力的变化规律。方法650例成功施行介入治疗的VSD患者,经导管测定术前及封堵后即刻肺动脉压力,并于介入术前当日、术后3d、1、3、6个月分别应用超声心动图测定肺动脉压力并进行对比。结果肺动脉收缩压(PASP)和肺动脉平均压(PAMP)超声和心导管测值均显著正相关:(1)正常肺动脉压力组:PASP和PAM P在封堵即刻后及随访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轻度肺高压组:PASP在封堵即刻后无明显变化,6个月时与封堵前后比较均显著下降(P<0.05)。PAMP在封堵即刻后升高,术后1个月及6个月与封堵后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3)中度肺高压组:PASP及PAMP在封堵即刻后均显著降低(P<0.05),两者在术后3 d 及随访中与封堵前比较进行性降低(P<0.05);PASP在术后1、3、6个月较封堵后降低(P<0.05)。结论经导管封堵治疗能明显降低VSD合并轻、中度肺动脉高压患者肺动脉压力,近、中期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5.
刘亦晴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1):410-411
目的探讨游离植皮后应用负压吸引及常规加压包扎两种固定方式修复创面后的远期效果,并进行临床美学比较。方法选取45例游离植皮修复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取常规加压包扎固定及持续负压吸引固定,随访18个月,比较皮片远期色泽、皮片挛缩、边缘瘢痕增生及外观满意度。结果应用持续负压吸引固定组与常规加压包扎组在远期外观满意度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持续负压吸引游离植皮修复创面有较好的临床美学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室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的诊断和手术处理的经验。方法总结我院1996-05~2000-12手术治疗室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29例,除早期1例采取分期手术外,其余均同期手术矫治。结果主动脉阻断时间为24~155min,1例术中死亡。结论室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应当考虑同期手术,同期手术并不增加病死率,但应加强术前诊断、术中探查和术后处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和X线在室间隔缺损(VSD)封堵器(伞)选择中的价值.方法 对比分析TTE常规两切面和X线对268例VSD缺损的测量,以及伞释放后腰径的测量,将TTE和X线所测缺损与选用的封堵器大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 268例VSD均封堵成功,TTE五腔切面与X线测量缺损数值最为接近(P>0.05).TTE与X线测量伞腰径差异有显著性(P<0.05),X线测值较准确.通过TTE两切面及X线对缺损的测量,得出伞号与缺损之间的相关公式(P<0.05).结论 TTE和X线在VSD封堵器选择中互为补充,均发挥重要作用,以回归公式指导封堵器选择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8.
A 65-year-old patient with a systolic murmur that developed five days after acute anteroseptal myocardial infarction was referred to our Institution. He had previously been treated with fibrinolytic therapy. The patient was in a stable hemodynamic condition when admitted, with sustained diuresis. Blood gas analysis revealed normal parameters, whereas a chest X-ray showed signs of pulmonary congestion. 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 revealed a 1.5×1.2 cm post-infarction ventricular septum defect (VSD) in the apical part of the septum. Because the patient’s hemodynamic conditions were stable, we decided to postpone the operative treatment to allow scarring of the infarcted area to make VSD repair feasible, thereby increasing the chance for success. Operative treatment was performed three weeks after admission. We performed closure of the VSD with a bovine pericardial patch. The patient was discharged in good condition and remained well three months after the surgery.  相似文献   

19.
陈健  刘建实 《天津医药》2016,44(7):898-901
目的 比较经胸微创封堵术与传统修补术在治疗婴幼儿室间隔缺损(VSD)方面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13年10月—2015年2月天津市胸科医院心外科91例6岁以下先天性心脏病-VSD患者的资料。按照手术方式分为经胸微创VSD封堵术组(封堵组)13例和传统体外循环(CPB)下直视VSD修补术组(修补组)78例。术前心脏超声确定VSD类型、VSD边缘与主动脉瓣及三尖瓣的距离、肺动脉压以及合并其他心脏畸形等情况,术中及术后监测输血量、瓣膜反流情况、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室(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及费用等情况。随访12~18个月,收集心律失常、溶血、瓣膜反流及VSD残余分流的情况。结果 全部91例患者无手术死亡,封堵组中1例中转为CPB下修补术。封堵组ICU停留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少于修补组[(13.2±11.7)h vs. (77.2±55.8)h,(10.0±3.2)d vs.(15.8±6.7)d],封堵组采用全胸骨切开及CPB 1例(7.7%),修补组全部采用全胸骨切开及CPB,输注悬浮红细胞、血浆量及机械通气时间封堵组均少于修补组(P<0.05)。术后近期以及随访期间心律失常、VSD残余分流、瓣膜反流、溶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及住院费用2组间无差别(P>0.05)。结论 经胸微创封堵术较传统修补术治疗婴幼儿VSD的近期临床疗效更好,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随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