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虎朝 《颈腰痛杂志》2004,25(5):299-299
颈椎间盘突出症多见于中老年人,颈椎是脊柱中体积最小,活动最灵活且最频繁的节段,因而颈椎间盘最容易出现退行性病变,很容易发生纤维环破裂和椎间盘突出。患者由临床检查和CT及MRI扫描证实为颈椎间盘突出症。我科自1999年12月-2004年元月采用胶原酶溶解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60例,疗效确切,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临床资料60例中男44例,女16例。年龄36~69岁,平均50岁。病程5~36个月,平均15个月。均有典型的临床症状、体征,经CT或MRI证实为颈椎间盘突出症。其中1个间隙45例;2个间隙15例。C4-58例;C5-623例;C6-728例;C7-T11例。伴钙…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应用于硬膜外型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技巧并评价其近期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2月~2005年12月,对5例硬膜外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前路减压 Bryan颈椎间盘假体置换术。术前摄颈椎正、侧位和动力位X线片,颈椎CT、MRI并进行颈椎病JOA评分。术后1周复查颈椎X线片以了解假体位置及其活动功能情况;复查颈椎MRI,了解颈段脊髓减压情况。本组病例均获随访3~13个月(平均7个月),分别于术后6周、3个月重新进行JOA评分。结果本组患者均完成单节段椎间盘置换,术后无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颈椎MRI示所有患者颈脊髓减压彻底,术后临床症状均显著改善;术后6周及3个月的JOA评分较术前有明显提高。至最后一次随访复查,手术节段活动度无明显丢失,假体均无偏移、下沉等。结论对硬膜外型颈椎间盘突出症行Bryan颈椎间盘假体置换术时,在满足假体骨床的前提下,仍可获得充分的颈脊髓减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极外侧型椎间盘突出症MRI表现特征。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5年8月经手术证实的20例极外侧型椎间盘突出患者的MRI诊断资料,男14例,女6例;年龄35~68岁,平均53.5岁。MRI以矢状位T1WI、T2WI及抑脂序列为主,辅以轴位T2WI序列。结果极外侧型椎间盘突出位置:L4~59例、L5S110例、L3~41例;分型:椎管内椎间孔内型7例、椎间孔内型10例和椎间孔外型3例。本组术前MRI诊断与手术病理结果完全符合。结论 MRI可用于极外侧型椎间盘突出症术前诊断和分型。  相似文献   

4.
<正>自2007年6月~2009年5月,笔者行颈前路减压融合带锁钢板(ACLP)内固定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37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37例,男27例,女10例;年龄39~68岁,平均51.4岁。病程3个月~4年。其中中央型颈椎间盘突出  相似文献   

5.
β—七叶皂甙钠配合地塞米松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6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自 1999年 8月至 2 0 0 0年 3月 ,采用β-七叶皂甙钠配合地塞米松输液疗法治疗急重症神经根型 (旁侧型 )腰间盘突出症 36例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1 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 本组男 2 2例 ,女 14例 :年龄 16~ 6 8岁平均 43岁。发病时间 6 h~ 2 8d,平均 5 d;治疗时间 5~ 7d,卧床休息 1~ 2周。本组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剧烈腰 ,臀及一侧或两侧下肢麻痛 ,行走困难或跛行 ,休息时不缓解 ,影像学检查均摄 X线腰椎正侧位片 ,CT检查 2 7例 ,MRI检查 9例 ,确诊为腰 3~ 4椎间盘突出症 4例 ,腰 4~ 5 椎间盘突出症 18例 ,腰 5 ~骶 1 椎间盘突出症 …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伴有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的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点、手术方式及疗效.方法 对2003年6月至2008年6月间伴有后纵韧带骨化的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6例,女10例;平均年龄45岁.均在诱因下起病或出现明显加重,病程较短.术前行颈椎X线、CT和MR检查,证实有1-3个节段的颈椎间盘突出,同时伴有多个(≥2个)节段的后纵韧带骨化.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4-7分.平均5.3分;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5~12分,平均9.3分.13例患者单纯经椎间隙摘除突出的间盘减压;11例接受椎体次全切除减压;2例一期经椎间隙摘除突出的间盘,二期后路椎板切除减压.结果 患者根性疼痛及肢体麻木无力、走路不稳症状明显改善,术后随访12-36个月(平均18个月),术后疼痛VAS评分平均2.5(1~4)分,JOA评分平均14.2(11~16)分,JOA评分改善率平均为63.2%.2例患者出现脑脊液漏,经对症处理后消失,无其他并发症出现.结论 既往无明显临床表现或临床症状较轻微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患者可因颈椎间盘突出导致临床症状出现或加重.术前明确责任病灶,手术切除突出的椎间盘常可获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我院自2008年5月开始应用突出物靶点臭氧联合胶原酶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50例,获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本组1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年龄20~71岁,平均49岁.病史3个月至18年,平均31.5个月.表现为下腰痛及下肢放射痛,术前均经CT或MRI证实为腰椎间盘突出(突出物小于6mm),经至少3个月的药物和物理治疗无效.  相似文献   

8.
盘内注射胶原酶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突出椎间盘内注射胶原酶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经CT或MRI证实的颈椎间盘突出160例(208个椎间盘),通过突出的椎间盘内注射胶原酶的方法进行治疗,并观察治疗后1个月和6个月时的疗效。结果136例(179个椎间盘)得到随访。术后1个月时,优良率为86%;6个月时,优良率为89.7%。CT结果显示原突出的179个椎间盘平均缩小73%;完全消失者101个(56%),缩小幅度超过50%者37个(21%),变化较小者(<50%)33个(19%),无变化者8个;优良率86%。结论颈椎间盘内注射胶原酶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明显,简单安全,椎间盘溶解率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对86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颈前路椎间盘摘除术,同时椎体间植骨融合术54例,颈椎前路钢板17例,椎间融合器和钢板15例.结果:86例均经随访,经术后2年6个月~12年7个月随访,平均4年7个月.年龄27~61岁,平均44.7岁.症状消除22例(25.5%),明显改善38例(44.2%),部分改善26例(30.6%),优良率为69.7%.结论:颈椎间盘突出症不同于颈椎病,当有临床症状或轻微体征,或虽无临床体征而症状不见改善者,经保守治疗3个月不见好转,宜行颈前路摘除突出颈椎间盘和植骨固定术.  相似文献   

10.
杨民  丁国正  徐祝军 《中国骨伤》2013,26(6):471-475
目的:探讨非创伤硬膜外游离型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自2002年1月至2011年7月采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并后纵韧带切除髓核摘除减压内固定术治疗非创伤硬膜外游离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例,其中男6例,女4例;年龄42~65岁,平均48.2岁;病程1个月~4年,平均15个月。所有患者术前有不同程度的四肢麻木、无力、行走不稳及括约肌功能障碍。术前颈椎MRI均提示有节段性颈脊髓受压。术前及术后随访时按JOA评分标准进行神经功能评分。结果:10例患者经术后15~32个月随访(平均21个月),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10例患者术前颈椎MRI显示,穿破后纵韧带游离于椎体后方的髓核在T1相上和相应病变椎间隙等信号,而在T2相上为等或高信号。患者术后JOA评分由术前的7.20±1.55提高到13.60±1.90(t=-11.8,P<0.001),其改善率为66.7﹪,优3例,良6例,可1例。结论:明确诊断后早期行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并后纵韧带切除髓核摘除减压内固定术是治疗非创伤硬膜外游离型颈椎间盘突出症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Zero-P椎间融合器在颈胸交界处椎间盘突出症颈前路手术治疗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 :2012年8月~2015年8月,我院采用颈前路减压结合Zero-P椎间融合器置入治疗的颈胸交界处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例,其中男5例,女4例,年龄34~69岁,平均49.65±5.73岁;病程3~18个月,平均5.37±3.63个月。CT及MRI均显示明显的椎间盘突出及脊髓受压,MRI显示多节段颈椎椎间盘突出5例(2例为C4/5、C7/T1,2例为C6/7、C7/T1,1例为C3/4、C4/5、C7/T1),单节段颈椎椎间盘突出4例(C7/T1)。术前通过X线、CT和MRI进行评估,所有入选的病例其胸骨切迹水平所对的椎体高度均位于突出间隙下位椎体以下。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法、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评价临床治疗效果,术后常规影像学检查评估植骨愈合情况。结果:全部患者手术顺利,所有突出节段均获得良好减压、融合。术中减压及内固定放置顺利,均未出现脊髓、硬膜损伤,未出现脑脊液漏、感染等严重并发症。随访时间平均24个月(12~3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25个月。患者的VAS及NDI术前分别为7.06±1.64分和43.27±4.53分,术后12个月时分别为2.02±1.38分和8.64±2.37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患者术前JOA评分为6.94±1.57分,术后12个月随访时改善为13.14±1.6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随访颈椎X线片中未发现内置物沉降、螺钉松动、断裂和移位等并发症的发生。所有患者在末次随访时均达骨性融合。结论:采用颈前路减压结合Zero-P椎间融合器置入治疗颈胸交界处椎间盘突出症能够获得良好的减压和固定,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2.
2003年8月-2005年12月应用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LDD)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住院患者65例(72个椎间盘),获得较满意疗效,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诊断为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65例,其中男27例,女38例;年龄27~68岁,平均41·4岁;病程3个月~11年,平均17·5个月。病例入选标准:年龄20~70岁,单一节段椎间盘突出为主,而且突出节段与临床表现的神经分布节段相符,影像学提示纤维环完整。主要症状和体征:颈肩部疼痛65例,上肢放射痛62例,一侧或双侧手臂麻木49例,下肢乏力16例,头痛、头晕者17例,失眠、视物不清、情绪不稳、心慌者8例。臂丛神经牵拉试验…  相似文献   

13.
正本文探究选择性神经根封闭术在治疗不典型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定位价值,为不典型椎间盘突出症的责任节段明确提供理论依据,报道见下文。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探究对象为2015-08-2016-08于我院治疗手术治疗的具有不典型多节段退变的15例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入院进行常规CT及MRI检查。其中男性9例,女性6例;年龄最低55岁,最高72岁,平均(62.22±3.54)岁;病  相似文献   

14.
硬膜外腔注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颈椎间盘突出症是引起颈肩痛的常见原因之一 ,自 1995年以来 ,采用硬膜外注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 2 7例 ,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就颈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及硬膜外腔注药治疗的有关问题探讨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男 2 2例 ,女 5例 ;年龄 2 6~ 6 7岁 ,平均 47.8岁。病程 4天~ 3年 ,发病 10个月以内者 2 1例。 2 7例患者共计 32个椎间盘突出 :外侧型 16例 ;中央 (间 )型 4例 ;混合型 7例。 2 7例中有 3例伴有明显的躯体及下肢症状、体征。多数患者以颈肩部疼痛及上肢麻木、疼痛为主要表现。颈椎间盘突出部位为 :C3~ 43例、C4~ 5 15例、C5…  相似文献   

15.
胶原酶盘内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我院自 1999年以来使用胶原酶盘内注射治疗腰椎间盘出症 32例 ,近期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32例 ,男 2 3例 ,女 9例 ,年龄 2 7~ 6 5岁。病程 1月~ 2年。全部病例均有典型的腰腿疼痛症状 ,均经 CT扫描或 MRI检查或腰椎管造影确诊。其中 L3,4椎间盘突出 2例 ,L4,5椎间盘突出 18例 ,L5S1 椎间盘突出 8例 ,L4,5、L5S1 椎间盘突出 4例。1.2 治疗方法 术前 30 min推注地塞米松 2 0 mg防止过敏反应。术中取俯卧位 ,腹部垫一软枕以撑开椎间隙。棘突旁开 10 cm与躯干矢状面呈 30°~ 40°夹角进针 ;如为 L5…  相似文献   

16.
等离子髓核成形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等离子髓核成形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03年1月~2005年8月,应用经皮穿刺等离子髓核成形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2例,其中男25例,女17例,平均年龄43岁(28~55岁),病程平均33个月(2个月~19年)。对比患者手术前后及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scale,VAS)和患者对疗效主观满意度评定疗效。结果:随访3~32个月,平均18个月。术前VAS评分平均5.68±0.46分,术后第2天平均2.24±0.73分,随访时平均1.65±0.69分,术后及随访时与手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末次随访时主观满意度优良率88.0%。未出现脊髓、神经、大血管损伤或伤口感染等并发症。结论:等离子髓核成形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起效快、创伤微小,近、中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应用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03-2012-03应用Mobi-C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25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记录并统计分析患者在术前、术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神经功能改善情况JOA评分及植入节段的运动范围影像学评估。结果 25例患者获得12~36个月随访,平均22个月。术前与术后(VAS)、JO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前与术后植入节段的运动范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Mobi-C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可以保留手术节段的活动功能,短期临床效果满意,是一种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18.
安先勇 《颈腰痛杂志》2005,26(2):155-155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236例均为我院门诊及住院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经CT或MRI检查确诊。其中男130例,女106例:年龄17~68岁,平均32.8岁;病程1天~23年,平均17.6月;病变椎间盘位于L3-4者12例,L4-5者67例,L5S1者49例,二个以上椎间盘突出者108例。左侧下肢疼痛87例,右侧下肢疼痛者67例,双侧下技疼痛82例。合并侧隐窝狭窄23例,脊柱侧弯畸形17例,腰椎Ⅰ度滑脱5例,骨质增生67例,椎间盘或后纵韧带钙化5例。  相似文献   

19.
随着MRI的广泛应用 ,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并颈髓损伤的临床报告日趋增多 ,手术治疗主要采用颈前路减压融合固定技术 ,本院自 2 0 0 0年 6月以来采用颈前路减压、Cage和带锁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并颈髓损伤 38例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男 2 6例 ,女 1 2例 ,年龄 2 8~ 6 7岁 ,平均4 4岁。大多数起病较急 ,有不同程度的颈部及头部外伤史 ,神经损伤按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法分类 :A级 1 1例 ,B级1 7例 ,C级 7例 ,D级 3例。就诊时间 :1 1例在伤后当天入院 ,1 5例在伤后 3d内入院 ,8例伤后 1周入院…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颈椎间盘突出导致脊髓半切综合征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08年1月由颈椎间盘突出导致的脊髓半切综合征患者15例,其中男9例,女6例;平均年龄为50.8岁。临床共同特点为病变平面以下同侧肢体运动功能的明显减弱或消失,同时伴有对侧肢体痛温觉功能的明显减弱甚至消失。术前均行MRI检查,证实了突出的椎间盘压迫脊髓一侧半。所有患者均行颈前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制定的评分系统为疗效评价标准,分别记录术前、术后JOA分值,并计算JOA改善率。结果14例患者行前路经椎间隙减压,1例行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所有患者术后肌力明显改善,痛温觉恢复良好。JOA分值由术前的平均9.2分提高到术后13.7分;改善率为45%-97%,平均81%。术后平均随访18个月,无神经症状加重者,未出现并发症。结论突出的颈椎间盘可压迫脊髓一侧半,临床表现为脊髓半切综合征的特点。依据临床特征和MRI可快速明确诊断,早期行颈前路彻底减压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