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肝纤维化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进行性肝脏疾病,也是众多慢性肝脏疾病发展成为肝硬化或肝癌的必经阶段。在肝纤维化早期阶段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有可能阻止其向肝硬化或肝癌等方向进一步发展。深入探究肝纤维化的发病机制并寻找有效的肝纤维化防治靶点,具有重要的理论和临床意义。檞皮素及其衍生物金丝桃苷属于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纤维化、抗氧化应激、抗炎等多种生物活性功能,抗肝纤维化作用靶点丰富,作用通路复杂。本文从氧化应激损伤、炎症反应、肝星状细胞活化、细胞外基质沉积等方面对肝纤维化的发病机制展开回顾,旨在深入认识其可能的发病机制并寻找潜在的防治靶点。同时,对檞皮素及其衍生物金丝桃苷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阐明其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为防治肝纤维化的药物研发与临床治疗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2.
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炎发展到肝硬化的中间环节,近年来,肝纤维化的发病机制和治疗一直是肝脏病学的研究热点,笔者应用安络化纤丸治疗慢性肝炎肝纤维化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肝纤维化是机体对各种病因所致的慢性肝脏损伤后的一种修复反应,是多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肝病向肝硬化发展所共有的病理改变和必经途径。深入探究肝纤维化过程中的细胞和分子机制,寻找新的发病机制和治疗靶点将有助于肝纤维化的诊断和治疗,阻止肝纤维化向肝硬化及肝衰竭发展。微小RNA(microRNA,miRNA)是一类大小为19~22个核苷酸的内源性非编码单链小分子RNA,它是转录后调控基因表达水平的重要机制。既往对miRNA在肝纤维化发病机制和治疗中的研究相对较少,而对于miRNA-10a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还是一片空白。本研究发现在小鼠肝纤维化的发展过程中伴随着肝组织中miRNA-10a的表达增高(P0.05),提示miRNA-10a在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肝星状细胞活化伴随着miRNA-10a表达的上升(P0.05),其中肝纤维化的关键细胞因子TGF-β可以诱导肝星状细胞表达miRNA-10a。更重要的是,相对于正常人体肝脏组织,硬化肝组织中miRNA-10a的水平有显著上调(P0.05)。进一步的研究有望揭示miRNA-10a调控肝纤维化的病理生理机制以及评估其作为诊断和治疗靶点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参与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细胞及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纤维化系由肝纤维结缔组织弥漫增生所致,大多系慢性肝病向肝硬化发展的必经阶段,其病理特征为肝内弥漫性纤维增生,但无假小叶和再生结节形成。肝硬化为肝内弥漫性纤维增生、纤维间隔形成,肝细胞结节性再生和微循环改变,其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清楚。关于肝纤维化和肝硬化时胶原纤维的来源,著名肝病权威  相似文献   

5.
肝纤维化、肝硬化的基因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纤维化、肝硬化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近年来有关肝纤维化、肝硬化发生发展的主要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事件相继阐明 ,人类对肝纤维化、肝硬化进程的认识深入到分子水平 ,为肝纤维化、肝硬化的基因治疗奠定了基础。本文综述三年来肝纤维化、肝硬化基因治疗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脂肪肝、肝炎、肝纤维化、肝癌等发病机制研究以及疾病的药物研发是肝脏病理学研究的主要目的 .同时,肝病复杂难治且呈现疾病进展的趋势,从脂肪肝发展成肝硬化再进展为肝癌,需要全流程的研究模型.目前,肝脏疾病的研究主要通过体外二维细胞培养和体内动物模型进行,但均不能充分揭示肝病的发病机制及药物治疗的效果.而通过3D培养技术发展...  相似文献   

7.
肝纤维化、肝硬化的基因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纤维化、肝硬化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近年来有关肝纤维化、肝硬化发生发展的主要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事件相继阐明,人类对肝纤维化、肝硬化进程的认识深入到分子水平,为肝纤维化、肝硬化的基因治疗奠定了基础,本综述三年来肝纤维化,肝硬化基因治疗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007血栓形成在充血性肝纤维化发病机理中的作用[英]/WanlessIR//Hepatology.-1995,21(5);-1232~1237充血性肝硬化的发病机理一般认为是肝基质对缺氧、压迫或坏死的一种反应。但这不能解释肝内纤维化的严重度和纤维化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不同Child-Pugh分级肝硬化患者血清中AST、ALT比值与肝纤维化标志物HA的相关性.方法 对96例不同Child-Pugh分级肝硬化患者采用重氮法检测血清AST、ALT比值,放射免疫法测定肝纤维化标志物HA水平.结果 肝硬化患者血清AST、ALT比值,HA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1) .不同 Child-Pugh分级肝硬化患者AST、ALT比值均有所不同,AST、ALT比值随着 Child-Pugh分级的逐渐升高明显递增,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HA水平也显著增加,二者呈明显正相关.结论 肝硬化患者AST、ALT比值与肝纤维化标志物HA水平呈正相关(r=0.435,P<0.001),维护一定水平的肝功能,降低AST、ALT比值有利于减缓肝纤维化进程及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各种病因引起的慢性肝病、各种损肝因素所致的肝脏损伤都可能发生肝细胞炎症坏死,并继发纤维化的病理特征.有关肝硬化时免疫分子所发挥的作用近几年来使临床和科研工作者颇感兴趣[1].本文通过对肝硬化患者进行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的检测,旨在探讨其在肝硬化的发病机制中的临床价值.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肝门静脉血流和肝纤维化指标对诊断肝硬化的诊断价值。方法:50例肝硬化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组用肝门静脉超声和放免法分别测定肝门静脉血流和肝纤维化指标。结果:肝硬化肝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并随着肝功能Child Puph分级程度严重而下降;活动性肝纤维化指标明显高于静止性肝硬化(P〈0.05~0.01);超声与血清判断肝硬化的符合率比较大致相同。结论:肝门静脉超声和肝纤维化指标能判断肝硬化损害的程度。  相似文献   

12.
铁死亡是一种铁依赖性的调节性细胞死亡形式,通过使肝星状细胞(HSC)失活、抑制肝纤维化和诱导肝细胞死亡参与肝纤维化发病机制,药物诱导HSC铁死亡治疗肝纤维化。探索诱导HSC铁死亡成为治疗肝纤维化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3.
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抗实验性肝纤维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已知IL-1参与了肝脏炎症坏死、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发病过程。通过阻断IL-1的病理作用是否可以减轻肝脏的损伤,国内未见报道。为此,本文采用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肝硬化模型,初步探讨重组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抗实验性肝纤维化的作用。材...  相似文献   

14.
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后易演变成慢性肝炎,大约80%的感染者逐渐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1],是乙肝的2-3倍[2].如能早期诊断和治疗,肝纤维化尚可逆转.临床上对肝纤维化或肝硬化的确诊以采用肝穿刺活体组织检查为主,如何寻找一种非创伤性诊断途径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一项课题.目前对肝纤维化的研究已深入到基因、受体和分子水平,但临床仍以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和Ⅲ型前胶元(PCⅢ)最多.  相似文献   

15.
背景:肝硬化是多种原因引起的肝脏慢性病变,目前尚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很多研究表明,间充质干细胞对肝纤维化及肝硬化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目的:研究人脐带源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大鼠肝纤维化及肝硬化的治疗作用及其作用机制。 方法:应用CCl4诱导制备肝纤维化及肝硬化模型,造模后经尾静脉注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细胞移植后采用Beckman Coulter analyzer检测人脐带源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大鼠肝功能的影响;采用天狼猩红染色检测肝组织病理改变;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Western blot和real-time Q-PCR方法检测Ⅰ、Ⅲ型胶原、基质金属蛋白酶2、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2蛋白与mRNA在大鼠肝组织中的表达。 结果与结论:人脐带源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以改善肝纤维化及肝硬化大鼠的肝功能。人脐带源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除肝纤维化细胞移植1周组与对应模型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外,其余各细胞移植组肝脏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而Ⅰ、Ⅲ型胶原、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2表达水平明显降低。人脐带源间充质干细胞通过上调基质金属蛋白酶2表达,下调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2表达,对肝纤维化及肝硬化起到治疗作用;在致病因素持续存在的情况下,人脐带源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并不能逆转肝纤维化或者肝硬化,只能延缓肝纤维化或肝硬化的进程。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6.
肝纤维化是由于慢性肝病所致的持续或反复的肝实质炎症坏死而引起纤维结缔组织大量增生,其降解失衡导致肝内过多胶原沉积形成肝纤维化,肝纤维化为肝硬化早期阶段。因此,慢性肝损伤动物模型的制备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肝纤维化的防治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国内外对该模型的研究较多,为此笔者对几种常用的肝纤维化模型复制方法、机制及该模型的优缺点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7.
肝纤维化是由于慢性肝病所致的持续或反复的肝实质炎症坏死而引起纤维结缔组织大量增生,其降解失衡导致肝内过多胶原沉积形成肝纤维化,肝纤维化为肝硬化早期阶段。因此,慢性肝损伤动物模型的制备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肝纤维化的防治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国内外对该模型的研究较多,为此笔者对几种常用的肝纤维化模型复制方法、机制及该模型的优缺点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人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对四氯化碳诱导性肝硬化大鼠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 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肝硬化组,肝硬化组采用60%的四氯化碳植物油皮下注射7周制成肝硬化大鼠模型,再随机分成肝硬化7周组、MSC对照组和MSC移植组.在MSC移植组,人胚胎脐带血源的MSCs鉴定后,经肠系膜上静脉注射移植入大鼠体内,3周后处死所有大鼠,行肝组织冰冻切片,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免疫组织化学显色和天狼猩红染色. 结果肝硬化7周组、MSC对照组和MSC移植组大鼠的血清碱性磷酸酶白蛋白(ALP)、(ALB)和胆固醇(CHO)含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异常.肝硬化7周组大鼠肝组织中有大量的胶原纤维增生并形成假小叶;MSC对白蛋白照组与肝硬化7周组相似;仅在MSC移植组的大鼠肝中观察到散在的棕黄色的抗人EGF-R阳性细胞,肝组织中胶原纤维的量明显小于MSC对照组.结论经肠系膜上静脉移植人MSC,可明显改善四氯化碳诱导性肝硬化大鼠的肝纤维化程度,为肝硬化的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9.
肝硬化患者容易合并凝血功能障碍,血液高凝状态是其中一种表现。血液高凝状态除了参与静脉血栓形成外,最新证据证实其还参与肝损伤、肝再生、肝纤维化的发生。本文从血液高凝状态在肝硬化中的发生机制、肠道微生态环境在其中的作用以及血液高凝状态在肝硬化中最新影响机制的研究进行综述,为肝硬化患者的诊疗提供新理念。  相似文献   

20.
肝纤维化是肝硬化的前题,它会使肝脏结构发生改变,肝细胞的血液供应等受到影响,使肝脏功能逐渐丧失,并最终发展为肝硬化。目前临床上肝纤维化的诊断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肝活检病理学检查、影像学诊断和血清学标志物检测,现就这些诊断方法做一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