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梗死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2-06—2015-12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复发脑梗死患者105例,并收集同期初发脑梗死患者105例。记录患者性别、年龄、高血压、血压控制情况、糖尿病、高脂血症、房颤、吸烟史、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卒中家族史的相关危险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复发性脑梗死的独立相关因素。结果高血压、血压控制不良、糖尿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血压控制不良、糖尿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复发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梗死伴发甲状腺病态综合征(ESS)的影响因素及其在不同TOAST亚型脑梗死预后预测中的意义。方法收集我院2012至2016年间的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影像学结果判断其TOAST分型,电话随访其1年后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分析脑梗死伴发ESS的影响因素及其在不同亚型脑梗死中的预后预测意义。结果 ESS组患者三碘甲腺原氨酸、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甲状腺素、促甲状腺激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ESS组死亡患者中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及小动脉闭塞型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5,P=0.01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低白蛋白血症、NIHSS≥8分为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ESS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46,OR=0.883,OR=1.125;均P0.05);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年龄、NIHSS评分均与mRS评分呈正相关(OR=1.049,OR=1.329;均P0.05)。结论 ESS可以预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及小动脉闭塞型脑梗死预后不良。高龄及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是脑梗死伴发ESS及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低白蛋白血症是脑梗死伴发ESS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TOAST分型与血尿酸(SUA)、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收入我院神经内科发病72 h且合并2型糖尿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26例,并进行TOAST分型,抽取空腹静脉血检测血SUA、LDL-C值,并分析其与TOAST分型的相关性。结果 TOAST分型中,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LAA)所占比例最高(48.6%),小动脉卒中或腔隙性卒中(SAO)居第2位(31%),其次分别为心源性卒中(CE)(9.9%)、其他原因所致缺血性卒中(SOE)(5.6%)、不明原因的缺血性卒中(SUE)(4.9%);比较5种亚型SUA水平:LAA高于其他4类亚型(P0.01),其余亚型两两比较无差异(P0.05);LDL-C水平比较:LAA高于其他4种亚型(P0.05),SAO高于CE(P0.05),其余两两比较无差异;SUA(OR=1.26,95%CI 1.31~2.17)、LDL-C(OR=1.42,95%CI 1.32~1.96)是LAA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中以LAA型最为多见,检测SUA、LDL-C值对进行病因分型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青年人脑梗死Toast分型与危险因素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我院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TOAST病因分型标准确定本组患者的卒中亚型,并计算各个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构成比。结果本组患者TOAST亚型构成比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42.53%(37例),心源性栓塞型6.90%(6例),小动脉病变型34.48%(30例),其他病因明确的5.75%(5例),不明原因10.34%(9例)。该组患者危险因素从高到低分别是高血压、吸烟、高脂血症、饮酒、糖尿病、脑血管病家族史。结论在我国青年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型与小动脉病变型脑梗死占较大比例,其中高血压、吸烟、高脂血症与饮酒为青年人缺血性脑卒中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复发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复发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对50例复发性脑梗死患者及51例初发性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中12个因素进行对比分析,并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各因素与复发性脑梗死的关系,用多元相关分析各危险因素间的相关性。结果复发性脑梗死组的吸烟史、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高脂血症史、TIA史、房颤史、Hhcy的比例明显高于初发性脑梗死组(P均〈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史(P=0.030)、TIA史(P=0.043)、房颤病史(P=0.016)和Hhcy(P=0.042)是复发性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多元相关分析显示该5项因素间没有相关性。结论糖尿病史、TIA史、房颤病史和Hhcy是复发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急性缺血性与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各种危险因素在脑卒中患者中的构成比,并对脑梗死与脑出血的危险因素进行比较,为脑卒中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1995-2002年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性脑卒中住院病例1875例,其中缺血性脑卒中1504例,出血性脑卒中371例;男1216例,女659例;平均年龄(73.42±10.35)岁,对两种脑卒中类型的多种危险因素进行描述性对比分析研究.结果 高血压、脉压增大是本组脑卒中患者突出的危险因素.相对于脑出血,与脑梗死相关更密切的危险因素依次是房颤(OR=3.942)、糖尿病(OR=3.674)、肥胖(OR=3.647)、高纤维蛋白原(OR=2.781)、高血压家族史(OR=2.573)、高LDL-C(OR=2.167)、高甘油三酯(OR=1.976)、吸烟(OR=1.849)、年龄增大(OR=1.588)、低Apo A(OR=1.460)(P<0.05).相对脑梗死,仅高血压(OR=0.545)和饮酒(OR=0.662)与脑出血有更显著的相关性(P<0.05).除共同危险因素外,高尿酸血症和低HDL-C血症与男性脑梗死关系更密切,而肥胖、高LDL-C及高纤维蛋白原血症与女性脑梗死相关性更强.结论 高血压、饮酒是脑出血患者主要的危险因素.相对于脑出血,与脑梗死相关密切的危险因素除了高血压外,依次为房颤、糖尿病、肥胖、高纤维蛋白原、高血压家族史、高LDL-C等.不同危险因素对男女脑梗死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青年脑梗死TOAST分型分布、致病危险因素及CT/MRI特征。方法选取青年脑梗死患者392例为研究对象,完善各项辅助检查,分析患者临床资料。根据TOAST分型对患者进行分型,分析青年脑梗死患者影像学特征及危险因素。结果 (1)根据TOAST分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47例,心源性栓塞型(CE)16例,小动脉闭塞型(SAO)91例,其他病因型(OD)39例,不明原因型(UND)199例。与18~34岁年龄段比较,35~45岁年龄段患者小动脉闭塞型(SAO)比例更高(P0.05)。(2)392例患者重要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心脏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尿酸血症、吸烟及嗜酒。其中高血压比较最高(60.2%)。与18~34岁年龄段比较,35~45岁年龄段患者高脂血症比例更高(P0.05)。(3)影像学检查显示基底节脑梗死218例,脑叶脑梗死106例,小脑脑梗死29例,脑干脑梗死30例,多发性脑梗死169例,腔隙性脑梗死93例。经脑血管造影检查57例,6例存在烟雾病。结论青年脑梗死具有一定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高血压、高脂血症为其最常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针对脑梗死多因素致病特点,探讨神经肽Y(NPY)启动子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TOAST分型各亚型的关系. 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基因测序技术,检测549例脑梗死患者NPY启动子基因-399T/C、-883Tgins/del和-602G/T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其中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190例,小动脉闭塞型(SAO)260例,心源性栓塞型(CE)60例,其他明确原因型(ODE)29例,原因不明型(UE)10例,并与423例汉族健康体检者对照.Logistic回归分析去除混杂因素影响,分析NPY启动子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TOAST分型各亚型的相关性. 结果 SAO亚型-399T/C突变基因型CC和等位基因C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46,P=0.010);LAA亚型和SAO亚型高尿酸、高血压、心脏病和DM病史较对照组明显增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O亚型-883Tgins/del缺失突变基因型DD、等位基因D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1,P=0.155);-399T/C、-883Tgins/del、-602G/T多态性与LAA亚型、CE亚型、ODE亚型和UE亚型患者均无相关性. 结论 NPY启动子基因-399T/C多态性可能与脑梗死SAO亚型发病存在相关性,高频率等位基因-399C个体可能是SAO亚型重要危险因素.没发现-399T/C、-883Tgins/del、-602G/T基因多态性与LAA亚型、CE亚型、ODE亚型和UE亚型患者有相关性.高尿酸、高血压、心脏病和糖尿病史是LAA亚型和SAO亚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C)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25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和101例非脑梗死患者(对照组)的血清Cys-C水平及临床资料,脑梗死组再依据TOAST病因分型分为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LAA)组与非LAA组,对相关的血清学指标及临床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脑梗死组血清Cys-C浓度(1.11±0.35)mg·L~(-1)较对照组(0.89±0.19) mg·L~(-1)显著升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血清Cys-C水平受年龄(P0.01)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P0.01)的影响。(3) LAA组与非LAA组Cys-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AA组与对照组Cys-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非LAA组与对照组Cys-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OR=2.435,95%CI:1.019~5.818,P0.05)、高血压病史(OR=3.537,95%CI:1.729~7.237,P0.051)、糖尿病史(OR=3.042,95%CI:1.585~5.838,P0.01)、血清Hcy(OR=1.323,95%CI:1.203~1.456,P0.01)、血清Cys-C(OR=10.235,95%CI:2.397~43.851,P0.01)均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结论血清Cys-C水平升高与脑梗死具有一定相关性,对临床脑梗死TOAST病因分型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168例初发及再发性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从临床和实验室检查作回顾性综合分析.结果 复发性脑梗死患者伴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高于初次脑梗死,而与年龄、性别及心脏病史无明显关系.结论 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TIA史 是脑梗死复发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血栓形成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首发441例脑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随访1年,记录终点事件。结果:脑血栓形成1年复发率为t3.8%;年龄(P=0.002,OR=1.044,95%CI=1.015~1.073)、高血压病史(P=0.040,OR=I.944,95%CI=1.032~3.663)、纤维蛋白原(P=0.000,OR=I.932,95%CI=1.386~2.666)为影响脑血栓形成复发的因素。结论:高龄、高血压病史及纤维蛋白原升高是脑血栓形成复发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分型与危险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病因分型与不同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连续登记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记录其危险因素,并按急性卒中治疗试验(TOAST)标准将缺血性卒中分为5种类型分析相关危险因素对其发生风险的影响。结果在纳入分析的205例患者中,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LAA)100例(48.9%)、心源性卒中(CE)17例(8.3%)、小动脉闭塞性卒中(SAO)38例(18.5%)、其他原因所致卒中(SOE)12例(5.8%)、不明原因卒中(SUE)38例(18.5%)。分析显示,高血压与LAA的发生有关(OR=2.40,P=0.0028);心房颤动对CE发生有显著作用(OR=365.90,P〈0.0001);饮酒与SAO的发生可能有一定关联(OR=2.73,P=0.036),而白细胞则在CE患者显著升高(OR=8.00,P=0.0013)。结论不同类型缺血性脑卒中与不同的危险因素有关。该结果对临床个体化预防与治疗有一定提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影响脑梗死患者的基线情况与其静脉溶栓早期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71例行静脉溶栓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以静脉溶栓后24h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较溶栓前减少≥4分或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完全消失视为有效,比较有效组和无效组患者的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房颤、吸烟,发病至溶栓的间隔时间,溶栓前平均动脉压、溶栓前血糖、溶栓前纤维蛋白原、溶栓前NIHSS评分、溶栓药物类型,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以上与溶栓早期治疗效果有关的因素.结果 静脉溶栓早期有效率为40.8% (29/71).有效组在3h内接受溶栓的患者比率高于无效组(55.2% vs 21.4%,P=0.003),而心房颤动的比率低于无效组(6.9% vs 26.2%,P=0.039).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发病至溶栓间隔时间(<3 h)与早期神经功能障碍改善独立相关(OR =0.161,95% CI:0.148-0.533,P=0.003),而心房颤动则是其危险因素(OR=8.666,95% CI:1.482~ 50.688,P=0.017).结论 脑梗死急性期静脉溶栓早期治疗效果与发病至溶栓间隔时间及是否伴心房颤动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CISS)分型与不同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连续登记的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记录其危险因素,并按CISS分型标准将急性缺血性卒中分为5种类型并分析相关因素对其发生风险的影响。结果在纳入标准的212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大动脉粥样硬化型99例(46.7%)、心源性卒中型35例(16.5%)、穿支动脉疾病45例(21.2%)、其他病因型5例(2.4%)、病因不确定型28例(13.2%)。吸烟者、高血压病、冠心病、心房颤动者在5亚型间比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和回归分析显示冠心病、心房颤动与心源性卒中亚型有正相关性(β=1.34、2.206,P〈0.05),高血压病与穿支动脉疾病亚型有相关性,为正相关性(β=1.074,P〈0.05)。结论不同类型缺血性脑卒中与不同的危险因素有关,心房颤动、冠心病是心源性卒中亚型的危险因素,高血压病是穿支动脉疾病亚型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水平的同型半胱氨酸和脑梗死相关危险因素及脑梗死TOAST分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卒中单元2010年1月~2011年3月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首先将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正常(〈15umol/L)及轻度增高组(15umol/L~30umol/L)及中重度增高组(≥30umol/L);根据患者的卒中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资料对所有患者行TOAST分型。结果①Hcy轻度增高组与Hcy正常相比,血浆维生素B12水平明显降低(P〈0.001),余危险因素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而Hcy中重度增高组与正常组与相比,中重度增高组男性比例(P=0.014)及吸烟率(P=0.019)明显高于正常组、高血压患病率(P=0.004)及血浆维生素B12水平(P=0.002)明显低于正常;②Hcy正常组、Hcy轻度增高组的TOAST分型均以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LAA)型比例最高、其次为小动脉闭塞性卒中(SAO)型,而Hcy中重度增高组以SAO型比例最高,其次为心源性脑栓死(CE)型,Hcy中重度增高组LAA型比例明显低于Hcy正常组(P=0.007),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脑梗死患者不同水平的Hcy伴有不同的卒中危险因素及不同的TOAST构成,Hcy中重度增高伴有高的男性比例及吸烟率,伴有低的高血压比例及低血浆维生素B12水平;Hcy中重度增高组TOAST分型以SAO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急性视网膜缺血事件(acute retinal ischemic event,ARIE)与急性大脑半球缺血事件(acutehemisphere ischemic event,AHIE)危险因素异同,为针对性预防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单中心临床病例横断面描述性研究。收集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确诊的ARIE连续病例(ARIE组)和同期AHIE住院的连续病例(AHIE组)。采集所有入组患者临床基本信息及危险因素情况,比较两组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收集ARIE病例124例,AHIE病例126例。ARIE组与AHIE组比较发现,ARIE组平均年龄53±16岁,较AHIE组平均年龄67±12岁低(P<0.01);性别、吸烟史、饮酒史、高脂血症、缺血性心脏病史在ARIE与AHIE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血压(P<0.01)、糖尿病(P =0.016)、心脏瓣膜病(P =0.048)、卒中史(P =0.001)、心房颤动(P =0.007)在ARIE组比AHIE组少见,而重度颈动脉狭窄(≥70%)或闭塞在ARIE组较AHIE组常见[ARIE对于AHIE:优势比(odds ratio,OR),2.3;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110~4.682,P =0.025]。结论 ARIE发病年龄相对较低,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瓣膜病、卒中史、心房颤动在AHIE多见,而重度颈动脉狭窄多见于ARIE。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前循环急性多发脑梗死(AMBI)发病危险因素及病因分析.方法:连续收入73例前循环AMBI患者为试验组,随机收集73例同期入院的前循环急性单发脑梗死(ASBI)患者为对照组.对可能影响AMBI发病的14个危险因素分别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元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病因分型采用改良TOAST分型方法.结果:AMBI组与ASBI组相比,高血压病、糖尿病、心房颤动、吸烟、年龄及入院时收缩压等危险因素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3,95%CI:1.01~1.13)、高血压(OR=2.78,95%CI:1.06~7.58)、心房颤动(OR=3.19,95%CI:1.13~9.07)为AMBI发病独立危险因素.与ASBI患者相比,48例一侧半球AMBI患者,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是其主要病因(P=0.03); 25例双侧半球AMBI患者,心源性栓塞是其主要病因(P=0.01).结论:年龄,高血压病、心房颤动为AMBI发病独立危险因素.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是一侧半球AMBI患者主要病因;心源性栓塞是双侧半球AMBI患者主要病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安阳地区青年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的临床特征、危险因素及病因。 方法 收集长期居住于安阳地区的148例首发急性青年CI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年龄分为18~25岁 组、26~35岁组和36~45岁组,各组患者按照急性卒中治疗低分子肝素试验(Trial of Org 10172 in Acute Stroke Treatment,TOAST)方法进行病因分型,同时记录每例患者的基本资料以及合并的危险 因素。 结果 148例青年C I患者中男性(81.8%)多于女性(18.2%),农村患者(56.8%)多于城市患 者(43.2%)。常见可干预危险因素暴露率以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最高(58.1%),其次为高血压病 (54.7%)、高脂血症(45.9%)、大量吸烟(30.4%)、大量饮酒(17.6%)、糖尿病(10.8%)。各年龄 组间合并高血压病(P =0.008)、大量吸烟(P =0.031)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且均以36~45岁组最高。 TOAST分型中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rge artery atherosclerosis,LAA)62例(41.9%)、不明原因型(stroke of undetermined etiology,SUE)48例(32.4%)、小动脉闭塞型(small artery occlusion,SAO)20例(13.5%)、 其他明确病因型(stroke of other determined etiology,SDE)14例(9.5%)、心源性栓塞型(cardioembolism, CE)4例(2.7%)。各病因组间合并糖尿病(P =0.014)、高脂血症(P =0.030)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且 均以SAO组最高。不同年龄组患者TOAST分型构成不同:18~25岁组以SDE构成比最高(60.0%),其 次为SUE(40.0%);26~35岁组以LAA、SUE构成比最高(均为31.8%);36~45岁组以LAA构成比最高 (45.5%),SUE次之(32.2%)。 结论 安阳地区青年CI患者的性别和城乡构成差异明显。危险因素以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最为常见, 其次为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和大量吸烟。36~45岁患者合并高血压病、大量吸烟明显增多。TOAST病 因分型以LAA和SUE为主,并且合并不同危险因素患者发病病因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建立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评估未溶栓治疗的出血转化和脑梗死再发风险.方法 回顾性分析未给予溶栓治疗的脑梗死病人118例,单因素回归分析得到发生出血转化(HT)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回归Logistic分析出独立危险因素,同时利用R软件构建未溶栓治疗的出血转化和脑梗死再发风险的列线图预测模型.结果 年龄(OR=4.084,...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Org10172治疗急性卒中试验分型(TOAST分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住院期间死亡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急性脑梗死为根本死亡原因的73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按照TOAST分型方法进行亚组分类: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型)、心源性栓塞型(CE型)、小动脉闭塞型(SVD型)、其他原因型(ODC型)及不明原因型(UND型)。比较不同TOAST分型急性脑梗死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特征。结果(1)LAA型死亡构成比(55.1%)最大,且呈逐年上升趋势。(2)LAA型住院病程最长(4.55±4.34)d,高血糖、高血脂、既往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患病率及胆固醇水平高于其他卒中亚型;CE型以女性为主,死亡年龄最高(73.68±9.82)岁,主要分布于75~84岁,D-二聚体升高、既往心房纤颤、心脏瓣膜病及心衰患病率高于其他卒中亚型,且心房纤颤在心血管危险因素中所占比例最高;与其他亚型相比,SVD型男性、入院时高血压、吸烟史所占比例最高。(3)住院期间并发症在不同病因分型患者中分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在梗死部位方面,CE型以前循环为主,LAA型及SVD型则以后循环为主(均P<0.01);LAA型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为脑疝和脑干梗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E型主要死于脑疝,SVD型主要死于脑干梗死(P<0.01)。结论不同TOAST分型死亡患者在基线特征、梗死部位、直接死亡原因方面均存在差异,临床中需加强对患者病因分型的认识,从而更好地对高危患者进行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