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胃肠间质瘤临床和内镜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与内镜特点,以提高术前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年来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1例GIST病例的资料。结果本组病例目前死亡2例,手术时已经多处广泛转移,无法切除。9例根治性手术患者随访,仍存活,其中6例复查胃镜未见复发。结论GIST主要发生在胃和小肠,发病部位与性别、年龄无关。早期诊断并行根治性手术是改善预后的关键,而早期诊断的主要手段是内镜检查结合影像学检查和病理诊断。  相似文献   

2.
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33例GIS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临床主要表现为腹部疼痛及腹部不适15例,消化道出血12例,腹部包块6例.病变部位为胃部24例,小肠9例.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手术切除率100%,未发生手术并发症,无手术死亡病例.免疫组织化学检测CD117阳性率为93.9%,CD34阳性率为69.7%.结论 CD117和CD34是诊断胃肠道间质瘤最有价值的血清学指标;GIST的确诊依靠病理学检查;手术切除是治疗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胃肠间质瘤(GIST)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X线钡剂检查16例,小肠造影3例,内窥镜检查35例,B超检查38例,CT检查37例。37例GIST行手术切除,1例GIST术中活检,所有病例均经病理证实。结果:手术切除率97.37%,3例胃部GIST患者分别于术后5、9、11个月死于肿瘤转移,5例胃部GIST患者分别于术后4、7、10、11、12个月出现肝转移。30例病人随访至今仍无瘤生存。结论:目前GIST的治疗以手术与药物综合治疗为主,胃部GIST发生转移的机会大于其它部位的GIST,转移的脏器多位于肝脏。  相似文献   

4.
杨林 《海南医学》2012,23(5):119-121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n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性肿瘤。近年来,随着电子胃镜、医学影像学、临床病理、免疫组化和分子遗传学的发展应用,电子内镜、CT、MRI以及病理学检查已成为诊断GIST的主要方法,手术与分子靶向药物仍然是目前GIST治疗的最重要的两种治疗手段。本文就目前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和治疗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CT影像学表现,提高对其诊断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4月—2011年8月间我院17例胃肠间质瘤的临床、病理及CT表现.结果 gIST发生在胃部9例,空肠3例,回肠3例,十二指肠2例,16排螺旋CT检查能够准确的显示所有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以及对周围正常组织的侵犯和远处转移情况.结论 gIST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16排CT检查对GIST的诊断有着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一组起源于胃肠道间质干细胞的肿瘤,由未分化或多能的梭形或上皮样细胞组成,属于消化道间叶性肿瘤,是一个随着临床病理技术发展而逐渐成熟的概念,具有独特的影像学表现、病理学特征、免疫组化和分子生物学特征.现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1月至2009年1月收治的胃肠道间质瘤17例,探讨其临床、病理特征及临床诊治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胃肠问质瘤的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化学特点及诊断要点,为临床判断GIST的良、恶性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2年6月至2010年10月漯河市郾城区人民医院及漯河医专二附院外科手术切除经病理及免疫组化证实的胃肠间质瘤24例的资料.结论 GIST主要发生在胃和小肠.CD117和CD34阳性标记是确诊GIST最有价值的免疫标记物.GIST的恶性程度与肿瘤是否出血坏死、大小、核分裂数密切相关,而与发生部位、性别、年龄、免疫表型无关,免疫表型与肿瘤部位也无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 GIST)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断,鉴别诊断要点.方法结合HE片及免疫组化CD117、CD34、DOG-1、S-100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3月~2012年10月45例GIST病例的临床特征及病理形态改变.结果本组45例GIST中低危险度12例,中危险度23例,高危险度10例.免疫组化表型:酪氨酸激酶受体CD117阳性42例,骨髓干细胞抗原CD34阳性38例, DOG-1阳性39例.结论 GIST主要发生在胃和小肠.CD117、CD34和 DOG-1阳性标记是确诊GIST最有价值的免疫标记物.GIST的恶性程度与肿瘤大小、细胞异型性、核分裂数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 GIST)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断,鉴别诊断要点.方法结合HE片及免疫组化CD117、CD34、DOG-1、S-100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3月~2012年10月45例GIST病例的临床特征及病理形态改变.结果本组45例GIST中低危险度12例,中危险度23例,高危险度10例.免疫组化表型:酪氨酸激酶受体CD117阳性42例,骨髓干细胞抗原CD34阳性38例, DOG-1阳性39例.结论 GIST主要发生在胃和小肠.CD117、CD34和 DOG-1阳性标记是确诊GIST最有价值的免疫标记物.GIST的恶性程度与肿瘤大小、细胞异型性、核分裂数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诊断、病理组织形态、免疫组化特点和良恶性的参考指标。方法应用光镜观察20例胃间质瘤的形态特征和通过免疫组化染色检测CD117、CD34、SMA和S-100表达的情况,确诊并分析20例GIST的临床病理特征。结果免疫组化染色显示CD117、CD34、SMA、S-100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100%、70%、35%、10%。结论GIST是胃肠道常见的间质性肿瘤,手术前诊断困难,CD117是诊断GIST的敏感而特异的标记物。肿瘤性坏死、肿瘤细胞密集是判断恶性GIST的指标,男性是GIST潜在的恶性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探讨胃肠间质瘤(GIS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加可靠的参考。方法:对2013年2月至2013年12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34例胃肠间质瘤进行常规病理及免疫组化,对CD117,CD34,SMA,S-100染色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胃肠间质瘤主要分布在胃和小肠。34例中良性21例,低度恶性8例,恶性5例。胃肠间质瘤中有梭形细胞和上皮样细胞组成。免疫组化标记:肿瘤细胞以CD117和CD34阳性为主。结论:CD117,CD34标记阳性对胃肠间质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胃肠道恶性间质瘤(GIST)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4月至2010年6月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2例GISTs病例的资料.结果 恶性GIST原发肿瘤部位主要为胃贲门、小肠和大肠,主要症状和体征有腹痛、腹部肿块、贫血和黑便.结论 CD117阳性是确诊GIST最有价植的诊断依据,恶性GIST的最后诊断需靠病理切片,手术是主要治疗手段,但提高疗效需要综合治疗.对于复发或转移者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需要寻找新的有效药物和治疗方法来提高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结果 本组大部病例肿瘤部位以胃肠为主,均行手术治疗.GIST主要发生在胃11例(11/23,47.8%)和小肠9例(9/23,39.1%),其他部位少见.免疫组化CDll7阳性表达率为95.7%,CD34...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原发性胃肠道外间质瘤(extra-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E-GIST)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病理科诊断的12例原发性胃肠外来源胃肠间质瘤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胃肠外间质瘤具有与胃肠道间质瘤(GIST)相似的组织病理学特征,主要由梭形细胞组成,肿瘤细胞排列成束状或席纹状,细胞核呈棒杆状,间质可变性及出血。免疫组化结果显示,12例DOG1阳性,11例CD117阳性,11例CD34阳性。结论:胃肠外间质瘤是类似胃肠道间质瘤的罕见间叶组织肿瘤,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是诊断E-GIST的金标准和关键。以手术治疗为主,甲磺酸伊马替尼的作用尚不清楚,预后差,有必要进行更多研究,以充分了解其病理机制,制定更好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何美文  于鼎  白植军  刘铮 《吉林医学》2010,31(20):3189-3190
目的:探讨胃肠间质瘤(GIST)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收集治疗的GIST患者17例,采取回顾性方法进行分析。结果:17例患者平均年龄54岁,不同程度上表现为消化道出血、腹部隐痛、腹部包块及贫血。均行手术治疗,肿瘤位于胃13例,小肠3例,直肠1例,术后病理检查确诊,7例为良性,10例为低度恶性和恶性,免疫组化表型以CD117、CD34及Vim-entin阳性率较高。结论:GIST临床症状无特异性,术前确诊率低,确诊主要依靠术后病理学观察及免疫组化检测。纤维内镜、超声内镜、B超、CT等检查的综合应用有助于术前诊断,确诊有赖于病理检查及免疫组化表型分析。  相似文献   

16.
<正>小肠间质瘤(small 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SIST)是一种少见肿瘤,属于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文献[1]报道,胃肠间质瘤约占胃肠道肿瘤的1%~3%。小肠间质瘤约占GIST的25%~40%[2]。小肠间质瘤病变部位隐匿,症状多样,预后不一,早期诊断困难。首次多就诊于消化科、普外科、普内科、急诊内外科,甚至妇产科及体检发现。本文拟通过对我院近年确诊的小肠间质瘤病历统计分析,了解该疾病的临床及病理特点,增进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07年1月—2014年4月本院经手术及病理确诊的63例小肠间质瘤病例,患者性别、年龄、临床症状、肿瘤部位、肿瘤大小、病理结  相似文献   

17.
胃肠间质瘤66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肠间质瘤(GIST)的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66例GIS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66例GIST患者,其中发生于胃42例、小肠18例(其中十二指肠9例、空肠3例、回肠6例)、结肠3例、回肠系膜3例。66例患者均接受手术。术后病理:良性或极低恶性15例、低度恶性18例、中度恶性15例、高度恶性18例。免疫组化结果:CD117阳性率100%,CD34阳性率72.7%,SMA阳性率18.2%,S-100阳性率22.7%,vimentin阳性率90.9%。结论胃肠间质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术前确诊较困难,病理检查及免疫组化是确诊的依据,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0引言 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一组独立起源于胃肠道间质干细胞的肿瘤,其基本肿瘤细胞是一种非定向分化多潜能的梭形或上皮间叶样细胞,过去常将其与胃肠平滑肌瘤、胃肠平滑肌母细胞瘤、胃肠平滑肌肉瘤相混淆,术前诊断困难,预后差.我们对我院2003-01/2008-04收治的31例GIST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临床特征及诊治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临床诊断和治疗的方法及病理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2007年5月109例GIST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 GIST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术前确诊仅3例(2.8%),术后行病理和免疫组化分析进一步确认.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根治性切除99例(91.6%).参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GIST恶性程度风险分级标准,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肿瘤的部位和免疫组化指标阳性表达率与肿瘤危险度无相关性(P>0.05),肿瘤是否浸润黏膜肌层或浆膜层与肿瘤危险程度有相关性(P<0.05).结论 GIST早期诊断率低,手术是主要治疗方法.GIST具有独特的免疫组化表型,确诊有赖于病理形态学检查与免疫组化分析,肿瘤浸润黏膜肌层或浆膜层是肿瘤危险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表现、病理学和免疫组化特点及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对57例GISTs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GIST主要发生在胃和小肠,结肠、直肠和肠系膜较少;内窥镜检查阳性率89%,消化道造影阳性率77%,CT阳性率为97%;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CD117、CD34表达的阳性率分别是84.2%、73.2%。结论:GIST是一种具有潜在恶性的肿瘤,其确诊有赖于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检查,CD34和CD117阳性在诊断上有其特殊意义;手术仍是主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