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兔颈动脉内膜损伤后内膜增生以及蛋白激酶B(AKT1)、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的影响和机制。方法新西兰雄性大白兔36只,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A、B组,手术A、B组,手术并予atRA治疗A、B组(治疗A、B组),每组各6只。各组均给予高脂饮食14d后,手术组作颈动脉内膜损伤模型。治疗组于术前3d开始每天给予atRA灌胃,其余操作同手术组。假手术组手术但不损伤内膜。于术后7d处死A组动物,28d处死B组动物。采取颈动脉标本,对血管粥样硬化病变进行大体形态学观察,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粥样硬化病灶中AKT1、PCNA的表达水平。结果手术组术后7d内膜开始增生,28d时增生明显,粥样斑块形成,管腔狭窄,AKT1、PCNA阳性表达明显。治疗组内膜增生较轻,28d时,内膜面积及斑块厚度低于手术组(t=3.797、3.704,P<0.01),AKT1、PCNA阳性表达指数亦低于手术组(t=4.741、2.890,P<0.05)。结论atRA能抑制兔颈动脉内皮损伤后AKT1、PCNA的表达,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从而抑制内膜增生及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进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兔颈动脉粥样硬化病灶中内膜增殖和NF-κB、P-选择素及V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 新西兰雄性大白兔随机分为9组(n=6):假手术组(A、B、C)、对照组(A、B、C)、治疗组(A、B、C)。假手术组给予普通饮食并分离暴露颈动脉但不损伤内膜;对照组给予高脂饮食,动脉内膜空气干燥术损伤颈动脉内膜;治疗组给予ATRA灌胃,其余操作同对照组。分别于术后7、14、28天处死A、B、C组动物,取病变血管进行形态学观察及测定,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NF-κB、P-选择素及VCAM-1表达水平。结果 ①假手术组未见内膜增生,NF-κB及P-选择素仅有微量表达,未见VCAM-1表达;②对照组术后7天内膜开始增生,14、28天时内膜增生明显,管腔狭窄,管壁有粥样斑块形成,NF-κB、P-选择素及VCAM-1有多量表达;③治疗组内膜增生较轻,14和28天时内膜面积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NF-κB、P-选择素及VCAM-1阳性表达指数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ATRA能明显抑制粥样硬化病灶中内膜增殖,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NF-κB的激活和表达,下调NF-κB的靶基因P-选择素及VCAM-1的表达从而抑制炎症过程。  相似文献   

3.
张玉保  董果雄  郭琳琳  张社华  姚如永  冯培青 《重庆医学》2011,40(25):2503-2505,2601
目的通过观察全反式维A酸(ATRA)对兔颈动脉粥样硬化病灶中内膜增生、核因子κB(NF-κB)及P-选择素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抗炎机制。方法选择新西兰雄性大白兔54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18只,假手术组(A、B、C组,n=6)、对照组(A、B、C组,n=6,)、治疗组(A、B、C组,n=6)。假手术组给予普通饮食并分离暴露颈动脉但不损伤内膜;对照组给予高脂饮食,行动脉内膜空气干燥术损伤颈动脉内膜;治疗组给予ATRA灌胃,其余操作同对照组。分别于术后7、14、28 d处死A、B、C组动物,取病变血管进行形态学观察及测定,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NF-κB及P-选择素表达水平。结果 (1)假手术组未见内膜增生,NF-κB及P-选择素仅有微量表达;(2)对照组术后7 d内膜开始增生,14、28 d时内膜增生明显,管腔狭窄,管壁有粥样斑块形成,NF-κB及P-选择素有多量表达;(3)治疗组内膜增生较轻,142、8 d时内膜面积及斑块厚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NF-κB及P-选择素阳性表达指数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ATRA能明显减轻动脉内膜损伤后病灶区域内膜增生,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NF-κB的激活和表达,下调NF-κB的靶基因P-选择素的表达从而抑制炎症过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兔颈动脉内膜损伤病灶中内膜增生和白细胞介素-8(IL-8)、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1(PE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54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和治疗组3组。对照组和治疗组给予高脂饮食,2周后,用空气干燥法制作颈动脉内膜损伤病灶模型,治疗组于术前3d开始给予ATRA灌胃。假手术组给予普通饮食,2周后分离暴露颈动脉但不损伤内膜。于术后第7、14、28天分别处死各组动物,取损伤血管进行形态学观察,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IL-8和PECAM-1的表达水平。结果假手术组未见内膜增生,IL-8无表达,PECAM-1仅有微量表达;对照组术后7d内膜开始增生,14、28d时内膜增生明显,管壁有粥样斑块形成,管腔狭窄,IL-8和PECAM-1表达量增多;治疗组内膜增生相对于对照组较轻,14和28d时内膜面积显著低于对照组(t=4.041、3.896,P<0.05),治疗各组IL-8和PECAM-1的阳性表达指数也显著低于对照组(t=3.368~4.421,P<0.05)。结论 ATRA可通过抑制IL-8和PECAM-1的表达从而抑制动脉内膜损伤病灶中的内膜增生,维持粥样斑块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血管内膜损伤后局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的影响,明确atRA的作用机制。方法36只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为3组:atRA治疗组、颈动脉内膜空气干燥术手术组、对照组。atRA治疗组在高脂饲料喂养14d后行颈动脉内膜空气干燥术,于术前第3天开始每天给予atRA灌胃,直至术后7d和28d分别随机处死6只样本;颈动脉内膜空气干燥术手术组除不给予atRA外余处理同atRA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单纯高脂饮食,和前两组同期分别处死。将血管标本固定包埋后切片,免疫组化染色后用图像分析软件测定各组标本TGF-β1和AT1R的表达强度。结果1)对照组无明显内膜增生,颈动脉内膜空气干燥术手术组内膜明显增生,atRA治疗组的内膜增生程度轻于颈动脉内膜空气干燥术手术组[SUR(0.58±0.06)mm2vsTRE(0.37±0.05)mm2,P<0.05]。2)对照组TGF-β1和AT1R大都为阴性表达。3)颈动脉内膜空气干燥术手术组在增生的内膜层内皮、内皮下以及中膜靠近内弹力板处有较深的TGF-β1和AT1R阳性着色。4)atRA治疗组在内膜层和中膜也有TGF-β1和AT1R的表达,但阳性表达指数分别低于颈动脉内膜空气干燥术手术组(TGF-β1:SUR0.108±0.012vsTRE0.060±0.008,P<0.05;AT1R:SUR0.110±0.011vsTRE0.058±0.013,P<0.05)。结论atRA可能通过下调AT1R和抑制TGF-β1的表达抑制血管损伤后内膜增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VCAM-1 siRNA(小分子干扰RNA)抑制血管细胞黏附分子(VCAM-1)的表达,观察对大鼠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后再狭窄的影响.方法 构建VCAM-1特异性的siBNA并与慢病毒载体连接;在体外培养的大鼠血管内皮细胞中,应用蛋白印迹的方法 验证VCAM-1 siRNA抑制VCAM-1表达的有效性;大鼠颈动脉内膜切除后局部给予VCAM-1 siRNA,通过蛋白印迹方法 观察VCAM-1表达量变化,应用超声检测和形态学测定,分析术后再狭窄程度的变化.结果 VCAM-1siRNA可以降低VCAM-1蛋白在血管内皮细胞及颈动脉组织中的表达量(P<0.05);VCAM-1 siRNA可减轻再狭窄程度,增加术后管腔内径和局部血流速度,与对照siRNA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形态学测定分析血管内膜与中膜面积比(I/M),假手术、内膜切除(CEA)组分别为0..5±0.13、3.99±0.65.CEA后再狭窄明显,与假手术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EA联合对照siRNA及CEA联合VCAM-1 siRNA的I/M值分别为4.33±0.59、1.79±0.43,VCAM-1 siRNA可以明显减轻再狭窄的程度,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CAM-1参与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后再狭窄的发生,通过VCAM-1 siRNA抑制VCAM-1的表达可以防治再狭窄.  相似文献   

7.
①目的 观察全反式维甲酸 (atRA)对球囊损伤大鼠主动脉内皮后内膜增生及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表达的影响 ,探讨atRA对PTCA术后再狭窄的防治作用及其机制。②方法  5 6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损伤组、atRA组 ,分别于术后 2、7、1 4d取实验动脉段 ,常规病理切片、苏木精 伊红染色 ,测定管腔及新生内膜面积 ,免疫组化法测定PCNA的表达水平。③结果 atRA组较损伤组 (7、1 4d时 )新生内膜横截面积明显减少 (t=3.96、- 6 .98,P <0 .0 1 ) ,内膜 /中膜横截面积比显著下降 (t=4 .2 1、- 6 .79,P <0 .0 1 ) ,在 1 4d时管腔面积明显扩大 (t=3.98,P <0 .0 1 )。PCNA于损伤后 2d在中膜见表达 ,随后表达渐少 ;损伤后 7d ,在内膜中有表达 ;1 4d可见向管腔表面聚集现象。atRA组较损伤组PCNA阳性表达指数显著下降 (t =7.2 0~ 1 5 .39,P <0 .0 1 )。④结论 atRA能抑制PCNA的过表达 ,抑制细胞周期进程 ,从而抑制内膜增生、防治再狭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NF-κB)、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VCAM-1)在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表达及其与斑块稳定性之间的关系。方法从48例尸检标本中获得48个冠状动脉前降支标本。通过苏木素-伊红染色病理特征将标本分为正常对照组、稳定斑块组和不稳定斑块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NF-κB、VCAM-1在各组冠状动脉内膜中的表达。结果正常对照组NF-κB、VCAM-1不表达,在稳定斑块组和不稳定斑块组NF-κB、VCAM-1表达增加(P<0.05),且不稳定斑块组表达高于稳定斑块组(P<0.05)。NF-κB、VCAM-1在粥样硬化冠状动脉内膜区域的表达强度呈正相关(r=0.401,P<0.05)。结论NF-κB、VCAM-1参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发展并与斑块稳定性密切相关。NF-κB作为引发炎症的关键转录因子可能上调VCAM-1的表达。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兔颈动脉粥样硬化病灶中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转型、迁移和增殖信号传导机制的影响.方法 新西兰雄性大白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12),手术组(n=12)及ARTA治疗组(n=12).三组均高脂饮食2周后,手术组用空气干燥法制作颈动脉内膜损伤模型.ARTA治疗组于术前3天开始给予全反式维甲酸灌胃,直至处死,其余操作同手术组.术后分别于14、28天随机处死.采取颈动脉标本,对血管粥样硬化病变进行大体形态学观察,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血管粥样硬化病灶中PKCα、MAPK的表达水平.结果 ①正常动脉壁PKCα、MAPK呈阴性表达.②手术组在术后第一周时内膜开始增生;第四周增生明显.增生内膜中PKCα、MAPK表达水平较正常组显著增高.③治疗组PKCα、MAPK的表达明显低于手术组(P<0.05).VSMCs的迁移、增殖、内膜增生和管腔狭窄显著减轻(P<0.05).结论 ARTA能抑制兔颈动脉内膜损伤后新生内膜过度增殖,其机制可能为通过抑制蛋白激酶Cα(Protein Kinase Cα,PKCα)及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兔颈动脉内皮损伤后内膜增生、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清浓度影响。方法新西兰雄性大白兔36只,随机分为3组,各12只。空白对照组(A组)给予基础饮食,暴露颈动脉;手术处理组(B组)给予高脂饮食并行颈动脉内膜空气干燥手术;手术处理并ATRA治疗组(C组)给予ATRA灌胃治疗,其余操作同B组。各组分别于手术后第7、14、28天处死4只兔,对病变血管进行形态学观察,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内膜增生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hs-CRP和TNF-α浓度。结果 A组各时间点血管壁外观光滑,未见动脉壁损伤与修复病灶,无内膜增生;血清TNF-α、hs-CRP浓度在正常范围内。B组术后第7天开始出现内膜增生,第14、28天增生显著,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管腔狭窄;血清hs-CRP和TNF-α浓度显著升高,与A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F=23.08~193.94,P<0.05)。C组内膜增生较轻,第7天内膜厚度和B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第14、28天,内膜面积均显著低于B组(F=12.70~51.42,P<0.05),血清hs-CRP和TNF-α浓度也显著低于B组(F=4.72~193.94,P<0.05)。结论 ATRA对兔颈动脉内皮损伤后的内膜增生有较好的抑制作用,能降低内皮损伤后血清hs-CRP、TNF-α浓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家兔颈总动脉内皮剥脱后,单用血管紧张素Ⅱ的I型受体拮抗剂科素亚和加用强的松,对内皮、血管平滑肌细胞过度增生的抑制作用。方法纯种新西兰白兔30只,随机分3组。采用颈总动脉球囊内皮剥脱术,制造内皮损伤、平滑肌过度增生模型。Ⅰ组为对照组,Ⅱ组术后给予科素亚,山组术后1~5d内服用科素亚的同时加用强的松。采用光镜、电镜观察,并将结果做统计学处理。结果急性期内皮炎性反应Ⅲ组较Ⅰ组、Ⅱ组明显减轻,14~28d内膜中膜平滑肌细胞增生Ⅱ组、Ⅲ组较l组显著降低,Ⅲ组降低更明显。Ⅱ组、Ⅲ组内膜中膜厚度与Ⅰ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但Ⅱ组与Ⅲ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科素亚能抑制家兔颈总动脉球囊内皮剥脱后的平滑肌细胞增生,急性期加用强的松降低内皮对损伤的反应程度,可增强科素亚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的抑制作用,达到降低内皮损伤后IMT增厚的疗效,为防治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降低卒中发生率提供动物实验资料。  相似文献   

12.
目的:将脱细胞联合肝素处理的小口径异种移植血管进一步结合西罗莫司,以观察术后移植血管内膜增生的情况。方法:将脱细胞联合肝素处理的犬颈动脉进一步结合西罗莫司,并分为A组(对照组,脱细胞并结合肝素)和B组(西罗莫司组,脱细胞并结合肝素+西罗莫司处理)两组。取健康家兔16只,随机分为两组(每组8只),利用兔颈动脉旁路移植模型,分别移植A组和B组的血管进行比较。术后分别于1、2、4、8周采血采用HPLC法检测B组移植血管中西罗莫司的含量。术后3个月超声检测移植血管通畅情况,并取血管样本经免疫组织化学和HE染色观察内膜增生程度。结果:B组8周后仍可检测到两罗莫司,且含量呈逐渐降低趋势。术后3个月超声显示,A组部分血管(2/8)斑块形成、管腔狭窄,B组血管无明显狭窄(P〈0.05)。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A、B两组血管管壁均可见新生的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HE染色提示,B组内膜增生程度较A组轻[A、B两组内膜/中膜厚度比分别为(1.63±0.04)μm、(0.43±0.04)μm](P〈0.05)。结论:在脱细胞结合肝素的小口径异种移植血管上进一步结合西罗莫司可以有效减轻内膜增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纤维蛋白凝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复合体在新西兰兔坐骨神经损伤后的功能恢复中的作用。方法 将12只新西兰兔分成两组,每组6只,实验组给予纤维蛋白凝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复合体治疗,对照组给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转染治疗,分别于治疗后第3、6、9周比较两组大体观察、坐骨神经功能指数、微血管计数等指标改善情况。结果连续观察9周后,实验组新西兰兔大体观察、坐骨神经功能指数、微血管计数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纤维蛋白凝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复合体能够有效促进新西兰兔坐骨神经损伤后的功能修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兔眼碱烧伤后角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与角膜新生血管(CNV)的关系。方法:56只兔随机分成实验组A、实验组B、实验组C及对照组。实验组用N aOH碱烧伤法诱导CNV模型,按碱烧伤后24h、3d、1周、2周、3周、4周,2月、6月处死兔取出角膜,进行CNV的形态学检查及免疫组化法评价VEGF的表达。结果:实验组兔碱烧伤后1d开始出现CNV,2周达高峰;碱烧伤后1d出现VEGF表达,持续升高至碱烧伤后1周,随后表达水平开始下降。对照组中未出现CNV及VEGF不表达。结论:碱烧伤后兔眼VEGF的表达与CNV的形成有密切相关性,并发挥了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糖尿病足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及一氧化氮(NO)与足背血流动力学间的关系。[方法]分别测定糖尿病足患者(A组)、糖尿病无合并下肢血管病变患者(B组)、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Hcy,NO水平,及足背动脉血管内径(D)、峰值流速(Vmax)和血流量(Vol)及频谱宽度(W),对比观察血管内皮相关因子与足背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间关系。[结果]A组血清Hcy水平较B组及健康对照组增高,NO水平则降低(P<0.01);与B组及健康组比较,糖尿病足患者可见足背动脉D变小,Vmax加快,Vol减少,W增宽(P<0.05或P<0.01);A组Hcy与Vmax呈正相关(P<0.05),与Vol呈负相关(P<0.05);A组NO与Vmax呈负相关(P<0.01),与Vol呈正相关(P<0.05)。[结论]糖尿病足患者存在血管内皮功能下降及足背动脉硬化,且两者存在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对兔移植性肝癌微血管密度(microvascular density,MV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的影响,MVD和VEGF的相关性及其与影像和临床病理的关系,评价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对兔VX2肝移植瘤血管生成及其疗效的影响,为原发性肝癌的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提供实验数据及理论依据.方法 将36只荷瘤兔随机分成6组:对照组6只、粒子组30只.分别于接种后1周、2周、1月、2月、3月取材.测量肿瘤体积并行HE染色进行病理学检查,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肿瘤VEGF、CD31的表达.结果 对照组肿瘤体积较前增大,粒子组肿瘤体积明显缩小.两组间相互比较粒子组与对照组之间均有明显的差异性(P<0.01) 粒子组VEGF、MVD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植入粒子不同时期VEGF、MVD有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 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可以明显降低肿瘤VEGF、MVD的表达,可以有效地破坏植入粒子边缘肿瘤组织的微血管,有效地抑制血管形成并减少肿瘤组织的血液供应,从而达到灭活植入粒子边缘肿瘤组织的目的 .  相似文献   

17.
雄激素对损伤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雄激素对球囊损伤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12只雄性家兔随机等分为替代组和单纯去势组 ,均于去势术后 2周行右侧髂动脉内皮剥脱术 ,替代组同时给予十一酸睾酮。观察去势前、脱内皮术后1周、2周血浆一氧化氮 (NO)、内皮素 1(ET 1)水平的变化 ;脱内皮术后 2周将动物处死 ,取损伤血管段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血管细胞粘附分子 1(VCAM 1)的表达和应用HE染色观察血管病理形态的变化。结果 :与单纯去势组相比 ,替代组脱内皮术后 1周、2周血浆NO水平 (μmol L)明显降低 [1周时 :(46 .70± 12 .6 5 )vs(75 .6 2± 16 .0 4 ) ,2周时 :(6 5 .0 3± 16 .2 9)vs(12 5 .4 9± 2 2 .4 5 ) ,P均 <0 .0 1];血浆ET 1水平 (pg ml)明显升高 [1周时 :(14 5 .2 1± 11.4 0 )vs(118.6 6± 12 .82 ) ,2周时 :(111.16± 13.0 1)vs(81.2 8± 7.80 ) ,P <0 .0 0 1或 0 .0 1];脱内皮术后 2周损伤血管组织VCAM 1表达明显增强 [(0 .346 5± 0 .0 0 84 )vs(0 .310 9± 0 .0 0 5 6 ) ,P <0 .0 0 1];损伤血管内膜面积 (mm2 )和内膜 中膜面积比值明显增大 [(1.6 5± 0 .39)vs(0 .6 5± 0 .18) ,(0 .92± 0 .2 0 )vs(0 .38± 0 .0 7) ,P均 <0 .0 1]。结论 :雄性兔去势后补充该实验剂量的睾酮使血清睾酮水平升高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