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小儿败血症的临床特征及细菌耐药情况.方法:对我院49例小儿败血症临床表现及细菌药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0~3岁42人,>3岁7人;感染途径以呼吸道、消化道、皮肤黏膜多见;培养出17种细菌,葡萄球菌35例,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13例.结论:小儿败血症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病原菌以葡萄球菌多见,对青霉素、氨苄青霉素、红霉素耐药率高,对丁卡、头孢三代、万古霉素敏感率较高.  相似文献   

2.
小儿葡萄球菌败血症的细菌学分类及抗生素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目的:探讨葡萄球菌在小儿败血症中的细菌分布及对抗生素耐药性特点。方法:利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的葡萄球菌分类试剂、Kloos的分类方法进行鉴定,并进行了17种抗生素的最低抑菌浓度和β-内酰胺酶试验。结果:108株菌株分离到10种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木糖葡萄球菌位居前4位;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占61.1%,MRS对万古霉素100%敏感,环丙沙星、阿米卡星(丁胺卡那霉素)次之;结论:儿科败血症葡萄球菌感染不能简单分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腐生葡萄球菌、应具体鉴定到种,以更好地监测其流行趋势及耐药谱变化;对MRS的治疗建议首先万古霉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我院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及药物敏感情况,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2007年1月122例新生儿血培养阳性病历资料。结果:122例标本共分离出病原菌125株,其中G+菌118例,前4位病原菌依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79例、肠球菌9例、G群链球菌9例、金黄色葡萄球菌8例,细菌对青霉素、红霉素耐药性高,对万古霉素全部敏感;G-菌7例,已发现亚胺培南耐药株1例。结论:条件致病菌是新生儿败血症主要致病菌;新生儿肠球菌败血症应引起重视;多重耐药问题不容忽视;加强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种类及耐药性监测,合理应用抗生素,在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少耐药菌株的出现。  相似文献   

4.
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及其药物敏感试验分析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6  
目的探讨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菌及其药物敏感情况,指导抗菌药物的应用. 方法对我院86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用K-B法进行药敏实验,并按NCCLS标准判断细菌耐药性. 结果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为主要病原菌,其中表皮葡萄球菌占48.8%,其次溶血性葡萄球菌占10.5%,金黄色葡萄球菌占9.3%,大肠埃希菌占8.1%;细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苯唑西林、红霉素耐药性高,万古霉素、亚胺培南、环丙沙星、阿米卡星是目前最敏感抗菌药物. 结论重视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耐药性检测,根据血培养药敏结果选用敏感抗菌药物,可减少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某医院小儿葡萄球菌败血症的药物敏感试验及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规范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小儿葡萄球菌败血症药敏结果及抗菌药使用情况等临床资料。结果:致病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各菌种对药物敏感度依次为:万古霉素、米诺霉素和替考拉宁等;对青霉素耐药率100%。抗菌药使用频度由高到低为头孢硫脒、氨苄青霉素、夫西地酸钠等。结论:临床医生必须合理使用抗生素,尽量减少耐药菌的产生。在低年龄组葡萄球菌败血症中,建议将头孢硫脒和夫西地酸钠、替考拉宁可作为经验性治疗药使用。  相似文献   

6.
2260例败血症患儿血液细菌培养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小儿败血症患者病原菌感染谱及耐药性的变化.[方法]对2004年1月至2005年12月本院儿科2 260例住院儿童血培养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2 260例血培养共检出细菌339株,检出率15.0%,其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最多(63.4%);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大部分革兰阳性球菌对青霉素和头孢类等常用药物耐药.[结论]葡萄球菌是引起小儿败血症的主要病原菌,对常用的抗菌药物耐药比例较高,应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7.
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临床分析及治疗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的临床特点、耐药性及治疗转归情况. 方法对血培养证实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36例患者进行分析. 结果 36例患者中男∶女为3∶1,各年龄组均可患病,以皮肤及呼吸道引起者常见为52.8%;临床100%有发热,常伴寒颤,引起两个以上脏器损害36.1%,外周血白细胞高,中性粒细胞>0.80者69.4%;血培养生长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耐药率达87.9%,万古霉素100%敏感;治疗痊愈18人(50%)、显效8人(22.2%)、进步5人(13.9%)、死亡5人(13.9%). 结论临床上疑有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的病例尽早做血、骨髓培养及药敏试验,联合应用敏感药物治疗;无药敏试验的医院可选用耐酶青霉素加第一代或第二代头孢菌素、耐酶青霉素加硫酸阿米卡星或氧氟沙星、如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可选用进口万古霉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湖南地区小儿败血症中革兰阳性病原菌的构成及耐药性。方法对2007年1-11月临床疑为败血症的患儿无菌抽取静脉血,用全自动血培养仪BACTEC9120或BacT/ALERT3D120进行培养,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VITEK2compact进行病原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8 264份不同患儿血液标本有876例检出病原菌,阳性率10.60%,其中革兰阳性球菌有22个菌种,计334株,占检出菌38.13%,排前6位的是人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苯唑西林耐药性高,对替考拉宁、万古霉素、亚胺培南高度敏感;链球菌对克林霉素、红霉素、青霉素耐药性高,对苯唑西林、环丙沙星、替考拉宁、万古霉素、亚胺培南高度敏感。结论湖南地区小儿败血症以28 d~1岁组感染率最高,但新生儿败血症以感染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加强细菌学检测,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菌及其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大学附属医院2005年6月-2010年6月收治的97例确诊败血症新生儿的血培养检出菌及药敏实验结果。结果分离出的97例菌株中主要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共72株,其中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最多,其次为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阴性菌有25株,其中以大肠埃希菌最多,主要致病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对青霉素、红霉素、氨苄西林、苯唑西林的耐药性较高,对亚胺培南、万古霉素、替考拉宁、丁胺卡那霉素、环丙沙星、第3代头孢菌素的敏感性较高。结论葡萄球菌是新生儿败血症的主要致病菌,病原菌的耐药性较高,临床用药时应结合药敏实验,选用敏感抗生素。  相似文献   

10.
陈三敏 《职业与健康》2005,21(11):1822-1823
目的探讨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的分布以及病原菌对抗菌药物耐药性的变化.方法通过经血液培养证实的86例新生儿败血症患者血液培养出的86株病原菌的菌种类型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共培养出病原菌86株,其中主要菌种为表皮葡萄球菌33株,大肠埃希菌2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10株,人葡萄球菌人亚种7株;万古霉素、复达欣等耐药率较低,分别为8.1%、16.2%.而青霉素及苯唑青霉素耐药率分别达97.7%和87.2%.结论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菌以葡萄球菌为主,近年来由条件致病菌所致新生儿败血症发病率明显增高;复达欣及加酶抑制剂的氧哌嗪青霉素耐药率较低,可作为新生儿败血症治疗用药.青霉素类抗生素耐药比例较高,已不宜用于新生儿败血症的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新生儿败血症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方法分析108例血培养阳性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新生儿败血症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且并发症多,死亡率高,血培养仍为确诊的主要手段,病原菌以葡萄球菌为主,占48.14%。其中表皮葡萄球菌18例(16.67%),金黄色葡萄球菌15例(13.89%),溶血性葡萄球菌8例(7.41%)。其次为大肠杆菌和克雷伯氏菌分别为14.81%和9.26%。目前病原菌普遍敏感的抗生素为头孢唑啉、头孢哌酮、丁胺卡那霉素、万古霉素、环丙沙星。结论根据症状体征和药敏结果,早期应用敏感抗生素控制感染,积极防治并发症,可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医院感染败血症病原菌8年变迁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目的探讨医院感染败血症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变迁特点。方法血液培养采用全自动血培养仪,VITEK-AMS微生物鉴定仪进行病原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病原菌构成比中,革兰阳性菌呈上升趋势,其中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构成比上升最为明显,但金黄色葡萄球菌构成比明显下降;革兰阴性菌和真菌构成比呈下降趋势;对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最敏感的药物分别为万古霉素和亚胺培南。结论医院感染败血症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革兰阳性菌呈上升趋势,尤其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成为医院感染败血症最主要的病原菌,病原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有较高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13.
茅国峰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2,(5):1195-1196,1199
目的:分析恶性血液病患者血培养中病原菌的构成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09年1月-2011年1月我院血液内科送检的血培养标本,对培养出的所有细菌进行菌种鉴定及药敏分析。结果:共分离到78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57.69%。列前几位的细菌分别为大肠埃希菌(23.08%),肺炎克雷伯菌(15.38%),表皮葡萄球菌(12.82%),人葡萄球菌(11.54%)。革兰阴性杆菌对阿米卡星及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有较好的敏感性;革兰阳性球菌对利福平及万古霉素的耐药率较低。结论:恶性血液病患者血液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且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临床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耐药情况及其变化趋势,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4年12月某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新生儿败血症血培养分离病原菌及其药敏结果,比较2009—2011年与2012—2014年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变化。结果 新生儿败血症患者共培养病原菌259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75株(67.57%),革兰阴性菌65株(25.10%),真菌19株(7.33%)。前后三年均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为主,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的构成比由10.56%升高至15.38%,真菌构成比由4.93%上升至10.25%;前后三年病原菌构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后三年主要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及利奈唑胺100.00%敏感,但CNS中有82.28%~88.33%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有75.00%~100.00%耐甲氧西林;肺炎克雷伯菌及大肠埃希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耐药率达42.86%~86.67%,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分别从17.39%、14.29%上升至33.33%、30.00%,未检出对美罗培南及亚胺培南耐药的菌株。白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的耐药率从20.00%上升至50.00%,所有检出的真菌对两性霉素B仍保持敏感。结论CNS是新生儿败血症的主要致病菌,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真菌感染比例有所增加,临床应根据血培养及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致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学及耐药性现状,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对139例CNS致新生儿败血症血培养的病原学及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18份血培养细菌阳性标本中,共分离出CNS 139株,占63.8%;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70株,检出率为50.4%,MRCNS多药耐药现象严重,对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的耐药率高达92.9%,对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克林霉素的耐药率在57.1%~68.6%,与MSCNS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RCNS与MSCNS对红霉素和青霉素的耐药率均>80.0%,MRCNS对米诺环素的耐药率较低,为4.3%,未见耐万古霉素菌株。结论 CNS已成为新生儿血液感染第1位的病原菌,检出率高且呈多药耐药;万古霉素仍是MRCNS的最佳药物;临床应根据血培养和药敏结果选用敏感抗菌药物,以减少耐药菌株产生,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83例医院感染败血症致病菌谱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研究医院感染败血症患者致病菌感染谱和耐药性的变化。方法 用纸片扩散法对由医院感染败血症患者分离的细菌进行药敏实验,并按NCCLS标准判断细菌耐药性。结果 从83例医院感染败血症患者中分离致病菌103株,以大肠埃希菌最多见,大部分分离菌对过去常用的抗菌药物有多重耐药性。结论 细菌对常用的抗菌药物产生了程度不同的耐药性,在临床使用抗菌药物时应特别注意耐药现象,并及时掌握细菌对抗菌药物耐药的最新动态。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引起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菌种类及其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某院2007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158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血培养阳性菌及其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58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血培养居前3位的细菌分别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77株,48.73%)、金黄色葡萄球菌(44株,27.84%)、大肠埃希菌(19株,12.03%)。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的耐药率较高,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无耐药株;大肠埃希菌对环丙沙星、头孢噻肟、复方磺胺甲口恶唑的耐药率较高,对四环素、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较低,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无耐药株。结论葡萄球菌属与大肠埃希菌是引起新生儿败血症的主要病原体,应重视其耐药性检测,合理选择抗菌药物进行目标性治疗。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 探讨某院近7年间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提供相关信息的参考。方法 病人血液标本经全自动血培养仪培养,阳性标本培养后进行菌种鉴定和药物敏感性实验,数据汇总后应用WHONET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7年间该院血流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47.07%,革兰阳性菌和真菌分别占36.36%和16.60%,68.77%血流感染患者来源于ICU;主要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表皮葡萄球菌和近平滑念珠菌,分离率分别为13.44%,10.47%和9.29%;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7年间分离率呈上升趋势,近平滑假丝酵母酵母菌分离率呈下降趋势;革兰阴性菌中,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生素表现较高的耐药率,对氨苄西林等7种抗生素耐药率达100%,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性好;革兰阳性菌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的表皮葡萄球菌(MRSE)的分离率分别为54.17%和77.36%,2种葡萄球菌对青霉素耐药率最高,而对呋喃妥因,利福平和奎奴普丁/达福普汀耐药率较低,均低于20%,未出现耐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的菌株。结论 大肠埃希菌,表皮葡萄球菌和近平滑念珠菌是该院血流感染的主要病原菌,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生素耐药率较高,应定期进行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监测,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9.
ICU感染患者血培养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药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医院ICU感染患者血培养标本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 病原菌采用VITEK-32金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进行鉴定,药敏试验采用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和K-B纸片扩散法相结合,应用WHONET5.5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所分离的病原菌分布和药敏检测结果.结果 1632例血培养阳性237例,检出病原菌256株,检出阳性率为14.5%;其中革兰阳性菌110株占43.0%,革兰阴性菌86株占33.6%,真菌60株占23.4%,革兰阳性菌以溶血葡萄球菌、人葡萄球菌为主,对万古霉素敏感,敏感率为100.0%,革兰阴性菌以洋葱伯克霍尔德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革兰阴性菌中除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外,其他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均较敏感,真菌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对常用抗真菌药均较敏感.结论 医院ICU血培养分离的病原菌分布范围比较广,耐药性差异较大,对血培养分离株进行早期监测和耐药性分析非常必要,可为临床医师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重要依据,防止抗菌药物滥用和新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