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高血糖对小鼠卵母细胞Ca2+振荡和卵泡颗粒细胞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表达的影响.方法 出生后20d ICR雌鼠,用链脲酶素建立急性高血糖模型;高血糖模型雌鼠及正常雌鼠注射10IU/只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MSG)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超排卵,注射hCG后0h、2h、6h和10h取生发泡(GV)期卵母细胞,双光子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检测GV期卵母细胞的Ca2+振荡;hCG注射后6h、10h取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COC),利用免疫荧光、Western blotting检测TRAIL的表达.结果 1.高血糖组卵母细胞Ca2+振荡频率高于正常对照组,于hCG注射后2h、6h差异显著(P<0.05);2.免疫荧光、Western blotting蛋白半定量检测显示,高血糖组颗粒细胞TRAIL表达量高于正常对照组,于hCG注射后6h、10h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高血糖加快小鼠未成熟卵母细胞Ca2+振荡的频率;高血糖促进小鼠卵泡颗粒细胞TRAIL的表达.  相似文献   

2.
两种SD大鼠多囊卵巢综合征模型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两种SD大鼠多囊卵巢综合征动物模型的建模效果。方法建立两种PCOS动物模型。观察各组大鼠卵巢形态学、性激素及空腹血糖和胰岛素的变化。结果DHEA建模组大鼠的体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hCG建模组大鼠卵巢重量和体积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建模组大鼠卵巢卵泡多呈囊性扩张,颗粒细胞层数减少,卵泡膜细胞、间质细胞增生。两建模组大鼠血清T、FINS、FBG和HOMA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DHEA建模组LH水平较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hCG建模组大鼠血清LH、LH/FSH比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DHEA建模组FSH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利用hCG诱导SD幼年雌性大鼠出现了与PCOS患者极为相似的卵巢病理改变及LH、雄激素水平升高和胰岛素抵抗等典型内分泌变化,其建模效果优于DHEA。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yclinG1在小鼠卵巢颗粒细胞的表达以及促性腺激素对其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小鼠卵巢颗粒细胞中cyclinG1的表达情况;取性成熟小鼠的颗粒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分别加入卵泡刺激素(FSH)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作用12h后,收集细胞,提取细胞总RNA,采用半定量RTPCR检测cyclinG1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cyclinG1在不同发育阶段卵泡的颗粒细胞和卵丘细胞中均有较强表达,而黄体细胞中表达较少。RTPCR结果显示,FSH与hCG分别作用于体外培养的颗粒细胞12h后,与对照组比较,hCG可使cyclinG1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FSH对其表达水平影响不明显(P>0.05)。结论:小鼠卵巢颗粒细胞中存在cyclinG1表达;hCG可降低cyclinG1在颗粒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提示cyclinG1在颗粒细胞增殖分化过程中可能发挥正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温肾养血方改善自然衰老雌鼠卵巢颗粒细胞及卵母细胞质量的作用机制。方法 使用随机数表法将40只8月龄ICR雌鼠随机分为A:自然衰老组、B:控制性超排卵组(controlled ovarian hyperstimulation, COH)组、C:温肾养血低剂量组、D:温肾养血高剂量组,连续定时给药10d, B、C、D组雌鼠于第11天腹腔注射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regnant mareserum gonadotropin, PMSG),A组注射等量0.9%生理盐水,48h后,腹腔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 hCG),16h后取高龄雌鼠输卵管,分离其卵巢颗粒细胞及卵母细胞,检测氧化应激及线粒体功能等各项指标,评价各组小鼠卵巢颗粒细胞及卵母细胞质量,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UPLC-Q-TOF/MS)测定温肾养血方化学成分。结果 与自然衰老组相比,COH组卵母细胞和颗粒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明显下降(P<0.05),颗粒细胞α-酮戊二酸脱氢酶(α-ketoglutaric aciddehydrogenase,...  相似文献   

5.
高血糖对小鼠卵母细胞发育及颗粒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睿  吕丹瑜  李英  乔杰  陈瓞延 《解剖学报》2007,38(2):218-221
目的 研究高血糖对排卵前小鼠卵母细胞发育及颗粒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出生后20d ICR雌鼠,建立急性高血糖模型;取高血糖模型雌鼠和正常雌鼠超排卵,分别于hCG注射后的0、2、6和10h取卵巢组织,石蜡切片,TUNEL检测凋亡,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连接蛋白connexin-43的表达,相同时间点取生发泡期(GV期)卵母细胞统计生发泡破裂(GVBD)和第一极体(FB1)的发生率.结果 1.高血糖组卵巢湿重与小鼠体重的比值与排卵数目均低于正常组(P<0.01);2.免疫组织化学显示,hCG注射后6h、10h颗粒细胞表达connexin-43在高血糖组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3.高血糖组卵泡颗粒细胞的凋亡率明显高于正常组,hCG注射后6h、10h差异最显著(P<0.05);4.高血糖组卵母细胞GVBD发生率低于正常组,于注射后2h差异最显著(P<0.01).结论 高血糖环境下卵母细胞发育延迟,颗粒细胞的凋亡率增高.这种发育延迟与颗粒细胞间connexin-43低表达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麻黄素对卵巢组织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麻黄素对雌鼠血液雌二醇(E2)、肾上腺素(EPI)浓度和卵巢组织结构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 方法 受孕雌鼠分别腹腔注射(2g/L、4g/L、6g/L)麻黄素溶液和等量的生理盐水,采用ELISA法检测15d、20d、25d雌鼠血浆中EPI与E2浓度的变化,用比色法检测卵巢SOD活性及MDA含量的变化,称量检测卵巢的重量变化,用生物显微技术观察卵巢组织结构的变化,统计卵巢各级卵泡的数量。结果 实验组雌鼠血浆中的E2含量降低,EPI含量显著升高,并呈现剂量依赖性,卵巢SOD活性降低,MDA含量显著升高;实验组卵巢的重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初级卵泡、次级卵泡和闭锁卵泡数量均增多;黄体数量减少;实验组卵巢固缩,结构不完整,卵母细胞萎缩,颗粒细胞变性、降解,排列疏松、紊乱,黄体结构模糊,颗粒黄体细胞核固缩。 结论 麻黄素影响雌鼠卵巢的组织结构和功能,这可能与卵巢中SOD活性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毛蕊花糖苷对顺铂所致卵巢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 48只昆明雌性小鼠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顺铂组、顺铂+毛蕊花糖苷低浓度干预组及顺铂+毛蕊花糖苷高浓度干预组。顺铂组、顺铂+毛蕊花糖苷干预组,分别给予腹腔注射顺铂(2.0 mg/kg·d),同时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及不同浓度毛蕊花糖苷(30、60 mg/kg·d)灌胃处理。干预一周后,停止腹腔注射顺铂,毛蕊花糖苷持续干预一周。对照组小鼠给予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及灌胃处理。分别通过ELISA方法检测各组小鼠血中雌激素(estradiol,E2)及促卵泡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水平、HE染色观察卵巢形态结构、TUNEL染色检测卵巢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组化法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卵巢组织中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caspase 3、cleaved-PARP)的表达水平。结果顺铂组小鼠可见血FSH水平升高,卵巢可见发育中窦状卵泡内的颗粒细胞层明显减少,卵母细胞核碎裂及闭锁卵泡增加;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caspase 3、cleaved-PARP的表达水平升高,而毛蕊花糖苷药物干预后在一定程度上能逆转卵巢功能及结构损害,并使卵巢凋亡相关蛋白下调来抑制卵巢组织的凋亡。结论毛蕊花糖苷具有对抗顺铂所致卵巢组织凋亡,保护化疗药物引起的卵巢功能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GnRH-A促进雌兔FSH与LH分泌及卵巢发育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GnRH类似物(GnRH-A)对FSH与LH分泌及卵巢发育的影响,及GnRH-A调节生育的机制。方法 24只雌兔均分为实验Ⅰ组(EG-Ⅰ)、Ⅱ组(EG-Ⅱ)、Ⅲ组(EG-Ⅲ)和对照组(CG)(n=6),实验组分别于颈背侧皮下注射0.1、0.1和0.05 g/L GnRH-A抗原1.0 mL,EG-Ⅱ和EG-Ⅲ组于20 d加强注射1次。ELISA法测定血清FSH和LH含量。于70 d无菌切取卵巢,光镜和电镜观察。结果 40 d时EG-Ⅱ和EG-Ⅲ组血清FSH和LH浓度均达到峰值,明显高于EG-Ⅰ和CG组的FSH和LH(P<0.01),且EG-Ⅱ组高于EG-Ⅲ组(P<0.05)。EG-Ⅱ组和EG-Ⅲ组卵巢皮质变厚,卵泡纵径和横径均增大,且与剂量相关。实验组卵巢卵泡数增加,生长加快。细胞核、线粒体和线粒体嵴变大,细胞质中的皮质颗粒和分泌物增多,透明带和微绒毛变大。结论 GnRH-A能促进FSH和LH的合成及卵巢与卵泡的发育,加强注射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罗布麻颗粒对化疗型卵巢早衰大鼠Bax 和Bcl-2 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性成熟SD雌鼠随机分 为对照组、造模组,腹腔注射( 顺铂1.5 mg/kg)制备卵巢早衰模型,随机分为卵巢早衰模型组和罗布麻颗粒高、 中、低剂量治疗组。H-E 染色观察卵巢形态;ELISA 检测各组大鼠血清Bax、Bcl-2 和雌二醇、促黄体生成素(LH)、 促卵泡激素(FSH))的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卵巢Bax 与Bcl-2 蛋白表达。结果:卵巢早衰模型组大鼠中初 级卵泡减少,闭锁卵泡增多,罗布麻颗粒高剂量治疗组大鼠可见初级卵泡,闭锁卵泡较卵巢早衰模型组减少;卵 巢早衰模型组大鼠血清中雌二醇及Bcl-2 含量降低,FSH、LH、Bax 的含量升高; 各药物治疗组雌二醇、Bcl-2 含 量升高,FSH、LH、Bax 的含量降低;Bax 蛋白主要表达在颗粒层细胞及卵泡液中,卵巢早衰模型组大鼠较对照 组表达显著升高, 各药物治疗组在不同程度上能够降低其表达;Bcl-2 蛋白在各组主要表达在颗粒层细胞中,卵 巢早衰模型组大鼠较对照组表达显著下降, 各药物治疗组在不同程度上能够升高其表达。结论:顺铂能够导致雌 性大鼠血清中性激素水平的紊乱及卵巢组织形态的改变,可能与细胞凋亡因子Bax 与Bcl-2 在血清及卵巢组织中 表达水平的高低有关;罗布麻颗粒可能通过下调Bax 蛋白、上调Bcl-2 蛋白从而改善顺铂致卵巢早衰大鼠的卵巢 功能。  相似文献   

10.
LC3蛋白在小鼠卵泡颗粒细胞中的表达及定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自噬相关蛋白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microtubule associated protein 1 light chain 3,LC3)在小鼠卵泡颗粒细胞中的表达及定位。方法:昆明小鼠腹腔注射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regnant mare serum gonadotropin,PMSG)前及注射后的第1、2、3、4、5天,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自噬相关蛋白LC3和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 caspase-3在卵泡中表达及共定位情况;促卵泡激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处理颗粒细胞后,Western blot检测LC3和cleaved caspase-3在颗粒细胞中的水平,免疫荧光方法对LC3在颗粒细胞中的亚细胞定位进行研究。结果:在小鼠卵泡发育的各个阶段,LC3蛋白主要在颗粒细胞中表达;免疫荧光显示在闭锁卵泡的颗粒细胞中cleaved caspase-3和LC3的蛋白水平较高;在PMSG腹腔注射后第1、2天,颗粒细胞cleaved caspase-3和LC3-II的蛋白水平减少(P0.05);在PMSG腹腔注射后第3、4、5天,颗粒细胞的cleaved caspase-3和LC3-II蛋白水平依次增加;LC3-II和cleaved caspase-3的蛋白水平具有相关性(r~2=0.8299,P0.05)。FSH处理后,LC3-II定位于颗粒细胞胞浆并呈点状分布。结论:LC3主要在卵泡颗粒细胞中表达,其表达具有细胞特异性和区域特异性,提示自噬在卵泡发育过程中主要在颗粒细胞中发生。卵巢颗粒细胞自噬和凋亡具有相关性,均呈促性腺激素依赖性。  相似文献   

11.
不同时期视网膜前体细胞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静  孙兴怀  汪洋 《解剖学报》2007,38(5):614-617
目的 研究不同时期视网膜前体细胞的培养.方法 分离E14和E18 SD大鼠的视网膜前体细胞,用改进DMEM/F12无血清培养基悬浮培养并利用体外诱导分化、免疫细胞化学、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等方法对细胞进行鉴定.结果 视网膜前体细胞在DMEM/F12无血清培养基中悬浮成球,贴壁后,细胞逐渐从细胞球向周围迁移分化.扫描电镜可见细胞球和分化细胞的形态,透射电镜可见细胞球和分化细胞的超微结构.免疫细胞化学显示,悬浮培养的细胞球中大部分细胞表达神经外胚层源性干细胞标志物nestin和细胞分裂增殖标志物BrdU.贴壁后,视网膜前体细胞能分化为多种视网膜细胞类型,包括Thy1.1阳性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E14和E18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百分比分别为16.91%±4.05%和4.65%±1.8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04,P<0.001).结论 改进DMEM/F12无血清培养基可成功培养视网膜前体细胞,培养的细胞具有无限增殖和多向分化潜能.早期视网膜前体细胞向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分化的百分比较高.  相似文献   

12.
13.
聚氯乙烯材料表面细菌生物膜结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建立聚氯乙烯(PVC)材料表面细菌生物膜(BF)体外模型,并探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LSM)和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研究BF的应用价值. 方法 用生物膜形成阳性的表皮葡萄球菌(表葡菌)RP62A,在TBS培养基中,进行体外PVC材料表面BF形成实验动态观察,分别于培育6、12、18、24、30、48 h后,用CLSM观察BF的厚度、单位面积BF群落数量、断层扫描图像、BF中活和死菌荧光比例及其三维重建图像,用环境SEM观察BF表面精细结构. 结果 表葡菌BF是具有高度组织化的多细胞群体结构,其中细菌密集,由活菌和死菌组成;PVC材料表面BF的形成是动态的过程,12~18 h细菌黏附达到高峰,24 h形成成熟BF;成熟BF中,内层、中间层及外层的活、死菌百分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表葡菌生物膜结构复杂,CLSM与环境SEM的有机结合是观察PVC材料表面细菌BF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4.
猪隐孢子虫内生发育虫体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技术观察了猪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suis)sucp分离株在5日龄仔猪体内内生发育虫体形态结构和寄生特点。结果发现,感染前期和高峰期,在盲肠、结肠和直肠有虫体寄生,而感染后期仅在直肠上发现虫体,并且多集中在肠腺区域。实验观察到滋养体、裂殖体、大配子体、合子和孢子化卵囊等不同阶段的虫体。虫体周围一定区域的微绒毛融合、萎缩或倒伏,肠粘膜上的微绒毛明显脱落。中期滋养体营养器和致密带之间有一层较宽的特殊结构,并且该结构到后期滋养体和裂殖体阶段消失,这层特殊结构尚未见文献报道。在带虫空泡内膜与虫体外膜形成的致密带上方存在典型的呈竖向或斜向排列的纤维塞状结构(microfilament plug)营养器。  相似文献   

15.
双峰驼胸膜下肺微血管构筑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双峰驼胸膜下肺微血管的构筑特征及其功能意义,为哺乳动物肺微血管构筑学研究积累资料。方法铸型扫描电镜技术。结果双峰驼胸膜下肺微血管根据其连续分支可以识别出4级血管:微动脉、终末微动脉、毛细血管前微动脉和毛细血管,胸膜下肺毛细血管通常由该部的毛细血管前微动脉发出,也可由终末微动脉直接发出,并最终相互吻合成胸膜下肺毛细血管网。胸膜下肺毛细血管网粗疏,网孔孔径一般大于毛细血管管径,网孔多呈六边形和五边形。胸膜下肺微动脉、终末微动脉和毛细血管前微动脉的铸型表面均显示有清晰的、环状排列的平滑肌压迹,毛细血管铸型表面可见卵圆形内皮细胞核的压痕。肺间质毛细血管与胸膜下肺微血管之间存在有广泛的、不同水平上的吻合。结论双峰驼胸膜下肺微血管构筑特征与其他哺乳动物比较,并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
巨尾阿丽蝇幼虫表皮几丁质片层的透射电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15℃、25℃和30℃恒温条件下,巨尾阿丽蝇Aldrichinagrahami幼虫表皮几丁质片层厚度和数量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1)片层数量,1龄幼虫最多为8层,2龄幼虫11层,3龄幼虫因温度而异,15℃、20℃、25℃和30℃下分别为69层、77层、92层和81层;(2)片层厚度,新分泌片层明显厚于老片层,平均片层厚度随发育时间而逐渐增加,达到最大值后再逐渐变薄;(3)片层沉积速率,在不同恒温下明显不同,沉积速率与发育时间不成线性相关。利用幼虫表皮几丁质片层变动,可以作为一种比较可靠的估计日龄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癫痫患者大脑病灶组织的透射电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运用透射电镜对癫痫病人手术分离的脑组织病灶的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主要病理变化有:(1)质膜系统的崩解。"脱髓鞘"现象及细胞膜的断裂或缺失;(2)细胞核的变性,异染色质增多及染色质边缘化,有的出现凋亡小体,提示可能有癫痫引发的细胞凋亡;(3)神经丝的紊乱,说明低分子量的神经丝蛋白过量表达.可能是由于膜破损引起Ca2+的大量内流,继而激活了某些代谢通路所致.同时,Ca2+内流也可能是细胞凋亡的原因;(4)内膜系统的肿胀和扩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大鼠脑脊髓室管膜上皮细胞的区域性结构特征,并初步探讨其功能。方法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法。结果 侧脑室壁室管膜上皮细胞游离端呈不规则多边形,可见纤毛及微绒毛,偶见分泌泡。侧脑室脉络丛上皮细胞游离端呈不规则多角形、梭形或三角形,微绒毛、分泌泡丰富,纤毛少见,可见“丛上细胞”。第Ⅲ脑室室管膜上皮细胞具明显区域性,脑室底部上皮细胞微绒毛短小、散在,有少量分泌粒,无纤毛;侧壁分泌泡较多,纤毛丰富;均可见“丛上细胞”。第Ⅲ脑室脉络丛上皮细胞可见大量细长微绒毛,分泌泡及“丛上细胞”较少。室问孔室管膜上皮呈梭形,长轴与室间孔平行,游离面罕见微绒毛,“丛上细胞”较多。穹窿下器及终板处室管膜细胞纤毛少见,而正中隆起处可见大量纤毛及微绒毛,并可见单个散在的纤毛上皮细胞。中脑导水管壁具有平行走向的纵嵴,游离面可见大量纤毛、微绒毛及分泌泡。第Ⅳ脑室室管膜上皮具大量长纤毛及微绒毛,分泌泡罕见。第Ⅳ脑室脉络丛上皮游离面呈多型性,可见短小密集的微绒毛及处于不同分泌周期的分泌泡,以及形态各异的“丛上细胞”,偶见纤毛上皮细胞及特殊的单鞭毛上皮细胞。脊髓中央管结构较简单,游离面可见大量长纤毛、微绒毛及分泌泡。结论 大鼠脑脊髓室管膜不同部位上皮细胞游离面超微结构差异,可能与其功能不同有关。分泌泡、纤毛及微绒毛的大小及多寡,可能是脑脊液的分泌、流动及代谢活性中分别有区域性不同的形态学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为观察原代培养 SD大鼠大脑组织 ,包括神经干细胞在内的各种细胞的形态 ,取新生大鼠 ,无菌操作下取出整个大脑 ,制备成单细胞悬液 ,接种培养 ,免疫细胞化学鉴定各类细胞的同时用光镜和扫描电镜对不同阶段和种类的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显示 :在体外培养出神经元、胶质细胞和神经干细胞 ;神经细胞在体外的发育时程跟体内基本一致 ,神经干细胞在体外 2 0 d左右分化成熟 ,获取了神经细胞和干细胞体外培养的光镜和扫描电镜形态。结果提示 ,成体神经细胞体外分离、培养的条件关键点在于尽可能贴近自然 ,由此可保证细胞培养的质量 ,获得可靠的神经干细胞、神经元和胶质细胞。为各类神经细胞提供了形态学资料。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进一步认识“脑一脑脊液神经体液回路”提供形态学资料。方法将9只大鼠灌注固定后,剥离海马并制成扫描电镜样品,在扫描电镜下观察。结果(1)大鼠海马伞的室管膜表面覆盖着大量的纤毛和微绒毛;而海马体的室管膜表面主要以微绒毛为主。(2)吞噬细胞多分布于海马伞;神经元样细胞多存在于海马体。室管膜上神经纤维可存在于海马伞的多纤毛区,也可存在于海马体的少纤毛区。结论大鼠海马表面分布有微绒毛、纤毛、室管膜上细胞和室管膜上神经纤维等结构,这些结构与室管膜细胞一起构成了“脑一脑脊液神经体液回路”的结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