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临床资料患儿,男,因出生后呼吸急促,伴全身瘀斑2h入院。患儿为第1胎第1产,足月,于2008年7月24日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剖宫产娩出,手术顺利,术中  相似文献   

2.
肖敏 《罕少疾病杂志》2005,12(2):F003-F003
患儿男,8天,因右大腿暗红色色块7天,加重1天入院。患儿系第1胎第1产,足月顺产,出生后第2天发现右大腿一包块,蚕豆大小,较硬,色暗红,日渐增大,出生后第7天包块增大明显、肿胀,全身皮肤出现散在出血点,不伴发热及阵发哭闹,吃奶好,大小便止常。查体:体温37.1℃,脉搏132次/min,呼吸36次/min,体重3.2kg。一般状况好,  相似文献   

3.
4.
崔钊  孟月生 《医学综述》1995,1(3):142-143
<正>播散性血管内凝血(简称DIC)是白血病的严重并发症,预后不佳.但近年来,随着治疗方法的改进和支持疗法的加强已有明显的改善,现就我们所遇17例临床诊治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6.
目的:观察1例血管瘤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儿的护理效果。方法:给予患儿围手术期全方位护理,观察术后血常规检验结果。结果:患儿术后血小板数逐渐上升,之后维持在正常水平,白细胞数、中性细胞数、淋巴细胞数及单核细胞数均基本处于正常范围内。结论:血管瘤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护理应以控制血小板数量,减少出血为主,同时切除瘤体,去除病因,加强患处及全身出血倾向的观察和护理。  相似文献   

7.
血管瘤——血小板减少综合征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颖纯  黄榕 《湖南医学》1996,13(6):376-376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51岁,住院号20748,主因发热1天,四肢末稍瘀斑麻木,嗜睡8h来院。既往体健。患者于入院前1天因受凉后引起发热,体温39℃以上,无其他伴随症状。曾在当地分2次肌注安痛定8ml,氟美松10mg,庆大霉素16万U后热退,入院前8h患者开始感觉四肢麻木,末梢大片紫红色瘀斑,疼痛,精神差,嗜睡,并呕吐腹泻2次,无咖啡色物、黑粪  相似文献   

9.
笔者遇到2例于风疹前后并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病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1例源于内科系统疾病继发血小板减少、静脉窦血栓形成、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导致自发性脑出血的神经重症病例。准确及时地判断不同器官疾病的危重程度及变化趋势,谨慎权衡治疗利弊和冲突,联合多学科会诊,提早预防和积极处理相关并发症是患者获得良好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ICU中脓毒症(Sepsis)患者出现血小板严重减少的早期(发现血小板<20.0×109/L的第一时间)某些临床特点做初步分析,以期及时有效地把握疾病的病情变化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12年12月间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ICU收治的Sepsis患者中出现血小板严重减少共30例早期的临床特点。并与同期医院血液科收治的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TTP)患者共24例以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患者34例的相应资料相比较,以期找到其中的共同点及差异所在。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9.0软件,采用组间χ2检验。结果 (1)肝胆性基础病在TTP组(18例,75%)与Sepsis组(20例,66.7%)检出率均较高,二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在DIC组(10例,29.4%)检出率比前两组低,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2)患者总胆红素(TBil)>35μmol/L在TTP组(17例,70.8%)、Sepsis组(19例,63.3%)检出率均较高,二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DIC组(8例,23.5%)检出率比前两组低,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3)APTT<35 s在TTP组(20例,83.3%)、Sepsis组(18例,60%)检出率均较高,二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DIC组(7例,20.6%)检出率比前两组低,且差异显著(P<0.01);(4)在各组病例中伴随血小板减少较早出现意识不清等神志改变的情况在TTP组(22例,91.7%)、Sepsis组(21例,70%)检出率较高,且二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25);而DIC组(11例,32.4%)中发生率较前两组低(P<0.01);(5)血小板减少症在TTP组生存率比Sepsis组高,且差异有著性意义(P<0.01)。结论 (1)Sep-sis患者血小板严重减少的早期某些临床特点与TTP表现十分相似,而与DIC存在明显不同。(2)TTP本身死亡率虽高,但本研究表明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在TTP组生存率比Sepsis组高,这可能与二者疾病背景不同有关,也可能与某些治疗手段不同有关,在这一点还需更大的研究加以考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ICU中脓毒症(Sepsis)患者出现血小板严重减少的早期(发现血小板<20.0×109/L的第一时间)某些临床特点做初步分析,以期及时有效地把握疾病的病情变化及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12年12月间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ICU收治的Sepsis患者中出现血小板严重减少共30例早期的临床特点。并与同期医院血液科收治的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TTP)患者共24例以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患者34例的相应资料相比较,以期找到其中的共同点及差异所在。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9.0软件,采用组间χ2检验。 结果 (1)肝胆性基础病在TTP组(18例,75%)与Sepsis组(20例,66.7%)检出率均较高,二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在DIC组(10例,29.4%)检出率比前两组低,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2)患者总胆红素(TBil)>35 μmol/L在TTP组(17例,70.8%)、Sepsis组(19例,63.3%)检出率均较高,二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DIC组(8例,23.5%)检出率比前两组低,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3)APTT<35 s在TTP组(20例,83.3%)、Sepsis组(18例,60%)检出率均较高,二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DIC组(7例,20.6%)检出率比前两组低,且差异显著(P<0.01);(4)在各组病例中伴随血小板减少较早出现意识不清等神志改变的情况在TTP组(22例,91.7%)、Sepsis组(21例,70%)检出率较高,且二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25);而DIC组(11例,32.4%)中发生率较前两组低(P<0.01);(5)血小板减少症在TTP组生存率比Sepsis组高,且差异有著性意义(P<0.01)。 结论 (1)Sepsis患者血小板严重减少的早期某些临床特点与TTP表现十分相似,而与DIC存在明显不同。(2)TTP本身死亡率虽高,但本研究表明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在TTP组生存率比Sepsis组高,这可能与二者疾病背景不同有关,也可能与某些治疗手段不同有关,在这一点还需更大的研究加以考察。  相似文献   

13.
血管瘤或血管畸形伴发血小板减少综合征(Kasabach—Merritt Syndrome.KMS)是一种慢性局限性血管内凝血。其临床特征是患儿有单发或多发的巨大血管瘤或血管畸形,伴全身紫癜、血小板及凝血因子减少、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增多。KMS占婴幼儿血管瘤的1%,即使经过恰当的治疗,病死率仍为20%~50%。气压疗法对四肢、躯干、头皮部位的血管瘤合并KMS疗效确切,副反应小。我院自1997年10月~2006年2月.对8例KMS患儿采用气压疗法治疗该综合征,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15.
近 3年来我院共收治 3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 ,其中男 2例 ,女 1例。年龄分别为 6月、 2岁及 6岁。均有确切服药史 ,每次服用感冒通 1~ 2片 ,每日 3次 ,服药时间为 3~ 6天。发病时间为服药后 4~ 7天。主要症状 :皮肤出血点 ,皮下淤斑及鼻衄。实验室检查 :血小板计数全部低于正常 ,最低 30× 10 9/L ,最高者 70× 10 9/L。白细胞总数正常 ,出血时间明显延长 ,平均 6秒。凝血时间正常 ,血块收缩不良。治疗及结果 :首先停用感冒通 ,静脉滴注地塞米松 ,同时给维生素C、芦丁片内服 ,3例全部在短时间内治愈。出血点消失时间为 3~ 11天 ,平…  相似文献   

16.
疟疾继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例1:患者男,42岁,农民。因畏寒、发热、头痛7天,眼黄4天,黑便、瘀斑1天于1999年6月3日入院。入院7天前出现畏寒、发热38~40℃、无规律,头痛剧烈,4天前出现眼黄,并迅速加深,1天前开始排黑便,并出现皮肤瘀斑,在当地按重症肝炎治疗,病情加重转本院。有疫水接触史。体查:T38℃、P98次/min、BP 16/10Kpa,轻度贫血貌,神疲、懒语,回答尚切题。皮肤巩膜重度黄染,左前臂可见一大瘀斑,无肝掌及蜘蛛痣。心肺未发现异常。腹平软,剑突下有明显压痛,无反跳痛,肝助下ICM,质中,有压痛,…  相似文献   

17.
18.
19.
王新  张璟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1,23(2):214-214,216
患者女性 ,2 2岁 ,重庆市人 ,因发热 3 0h ,全身瘀斑 10h于1999年 7月 2 6日入院。患者不明诱因畏寒、发热 ,无尿频、尿急、尿痛、腹痛及腰痛。体温最高达 40℃。院外诊断为“感冒”。予以“青霉素、奈替米星、柴胡”等治疗 ,体温降至正常 ,但出现牙龈出血 ,全身散在出血点 ,注射部位大片瘀斑 ,月经量增多 ,巩膜黄染 ,呈进行性加深 ,伴恶心、呕吐、嗜睡 ,呕吐咖啡色胃内容物 ,尿液为洗肉水样 ,尿量逐渐减少 ,出现少尿无尿。  查体 :发育正常 ,消瘦 ,贫血貌 ,精神萎糜。全身皮肤可见散在黄豆大小瘀斑 ,注射部位可见大片瘀斑 ,巩膜黄染 ,…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