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男,48岁,农民,主因眼黄尿黄20余天于2000年4月3日入院,缘于3月7日出现尿黄,无不适症状,3月10日他人发现双眼发黄,精神食欲可,无皮肤搔痒及灰白色大便,3月27日在北京肿瘤医院B超提示“肝多发性囊肿”化验ALT451u/L,AST236u/L,GGT183u/L,ALP273u/L,TBiL174.7umol/L,DBiL143.9umol/l,经降酶退黄等治疗好转。入我院时查体:精神好,T36.8℃,P80次/分,R20次/分,皮肤巩膜黄染,未见肝掌及蜘蛛痣,未触及浅表淋巴结,颈软,心肺听诊无异常,腹平软,莫菲氏征阴性,未触及局限性包块,肝脾肋下未  相似文献   

2.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并发结节性脂膜炎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 ,男 ,6 3岁。因不明原因发热伴皮疹 16个月 ,头昏、乏力 6个月 ,于 2 0 0 0年 11月 9日入院。患者于 1999年 7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 ,伴胸部红斑样皮疹。外院检查血常规 :Hb 10 5g/L、WBC 4 .2× 10 9/L、PLT 2 14× 10 9/L。予抗生素及抗病毒治疗 ,效差 ,并渐出现黄疸。查Coomb′s(+) ;TBil 16 8.1u mol/L、DB 8.6umol/L。复查血常规Hb 5 3g/L、WBC3.0× 10 9/L、PLT 15 4× 10 9/L、Ret 7.2 %。骨髓细胞学检查示增生性贫血。考虑可能为“药物性溶贫” ,予以激素治疗后 ,体温恢复正常 ,皮疹消失 ,黄疸消退。 1999年 10月…  相似文献   

3.
薛云平  温志立  黄神安  袁小亮 《肝脏》2009,14(4):339-339
患者,男性,19岁,因乏力、皮肤及巩膜黄染、小便色黄20余天于08年2月29日入院。中草药治疗1周后查肝功能,ALT 293 U/L,AST 121 U/L,TBil 299.6umol/L,DBil 246.7umol/L,继续中草药治疗黄染加深,入我院门诊查肝功能示ALT 112 U/L,AST131U/L,TBil 957umol/L,DBil 541.2umol/L,Che 3954U/L,HBsAg、HBeAg、抗-HBc三项阳性,HBVDNA3.04×10^4拷贝/ml,无恶心、呕吐,精神、食欲好。有慢性乙型肝炎病史10年。查体:神清,全身皮肤巩膜重度黄染,未见肝掌、蜘蛛痣,腹平软,无压痛和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  相似文献   

4.
1 病例 患者,王某,女,9岁,皮肤巩膜黄染9月,伴颜面浮肿、咳嗽月余,于2007年10月3日9∶ 00入院.2007年1月患者因皮肤巩膜黄染先后于合肥市传染病医院及安医附院诊治,查血AsmA(+)、LmA(+)、IgG 19.96g/L,肝炎系列(-),B超显示肝硬化.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39岁,因“HBsAg阳性2年,发热4d”于2007年11月29日入院。2005年发现HBsAg阳性,肝功能一直正常,未系统诊治。2007年11月25日劳累后自觉发热,测体温正常,未予处理。26日体温升高至39℃,服用“感冒药”无效,次日出现尿黄,皮肤巩膜黄染,外院查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2U/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10U/L,总胆红素(TBil)118.5umol/L,直接胆红素(DBil)89.8umoL/L。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替诺福韦(TDF)+拉夫米定(3TC)+依非韦伦(EFV)方案,对初治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代谢参数的动态影响。方法 52例初治HIV感染者,依据基线CD+4T淋巴细胞(CD4细胞)计数200个/μL、200~350个/μL及350个/μL分为A(28例)、B(10例)、C(14例)三组,分析三组病人接受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TDF+3TC+EFV)前及治疗后4、12、24周各组代谢参数的动态变化。结果 A组去脂体重(47.25kg)及尿酸(UA)(329.08umol/L)低于B组(分别为53.30kg、352.61umol/L)及C组(分别为53.54kg、398.44umol/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甘油三酯(TG)升高(2.35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0.99mmol/L),HAART后此改变逐渐恢复正常(24周时TG及LDL-c分别为1.61mmol/L、1.17mmol/L);HAART后4周,A、B组空腹血糖(FPG)升高(A组4周、0周FPG 5.93mmol/L vs 5.68mmol/L,B组4周、0周FPG 5.92mmol/L vs 5.58mmol/L),升高的FPG于12周恢复正常(分别为5.66mmol/L、5.57mmol/L);HAART后三组UA均降低,最低时(A组12周270.83umol/L,B组24周290.63umol/L,C组4周315.10umol/L)与基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降低的UA 24周时亦未恢复正常(三组24周UA分别为320.63umol/L、290.63umol/L、350.50umol/L)。结论低CD4细胞计数者去脂体重、UA及HDL-c降低,TG升高;HAART早期可导致糖代谢、嘌呤代谢障碍,对异常的脂代谢有改善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探讨左旋门冬氨酸鸟苷酸(雅博司)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美能)治疗肝硬化肝性脑病的疗效。80例肝硬化肝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雅博司+美能治疗组(A组)和谷氨酸钠+美能治疗组(B组)疗程皆为7天。治疗后A组中24小时清醒34例,72小时清醒36例,B组24小时清醒20例,P〈0.01,72小时清醒30例,P〉0.05;A组血氨治疗前后分别为(76.25±26.5)umol/L vs(36.28±11.51)umol/L,B组为(71.58±16.99)umol/L vs(49.8±16.46)umol/L;P〈0.05,A组血ALT治疗前后分别为(92.23±41.23)U/L vs(32.8±11.74)U/L;血清胆红素则分别为(40.05±15.12)umol/L vs(20.95±11.27)umol/L,P〈0.001;B组血ALT治疗前后分别为(87.93±40.72)U/L vs(34.32±10.64)U/L;P〈0.001,血清胆红素则分别为(38.95±14.9)umol/L vs(22.33±10.9)umol/L,P〈0.001。雅博司联合复方甘草酸苷能迅速有效降低血氨及胆红素并进而加快肝性脑病清醒。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58岁。1999年12月初乏力、纳差、尿黄,ALT2000u/L,(肝功能BIL等其他项目不详),抗HEV(+),抗HBs(+),抗HBc(+),抗CMV-IgM(-)。当地医院护肝治疗一月。精神、饮食好转,但黄疸不退。遂按淤胆型肝炎于2000年1月初服用强的松40mg/日,治疗一月。2月1日复查TBIL/DBIL433/232umol/L,ALT206u/L,2月12日入我院。既往无肝病史。入院查体:体温36.4℃,肝掌阳性,未见蜘蛛痣,巩膜皮肤重度黄染,心肺正常,肝脾肋下未及,腹  相似文献   

9.
病例介绍患者男性65岁,平素体健,无特殊家族病史。因发热4天、伴头痛、厌食、恶心,住某医院。初诊为上感,注青霉素治疗。因Bil 50/20umol/L、ALT 1878u/l、HBsAg(-)以急性黄疸性肝炎转入我院。患者重病容、精神萎靡,皮肤、巩膜深度黄染,肝脏轻度肿大。尿呈酱油色,可疑贫血貌。复查Bil 595umol/L、D/T65%、ALT>500u、Hb 84g/L、RBC 225万、有核占15%、网织红10.5%、WBC  相似文献   

10.
例一男,19岁。因全身皮肤紫癜8天,腹痛3天于1991年1月28日入院。既往史无特殊。查体:T36.3℃,R20次/分,全身皮肤散在暗红色紫癜,高起皮肤,以臀部及四肢伸侧最多。心肺正常,脐周压痛。实验室检查:Hb110g/L,WBC10.5×10~9/L,分类正常,BPC160×10~9/L.ESR 6mm/h,出凝血时间正常。尿蛋白(++),红细胞(++),白细胞(+)。大便镜检:红细胞(+++)。肾功能,免疫球蛋白均正常。诊断为过敏性紫癜(混合型)。住院经过:入院后给以抗生素、肾上腺皮质激素、抗组织胺等药物治疗,紫癜仍分批出现。入院第  相似文献   

11.
李晨  段学章  胡瑾华 《肝脏》2012,17(2):148-149
患者,男性,47岁.1986年化验HBsAg(+)、HBeAg(+)、抗-HBc(+),肝生化指标正常,无不适.2006年因工作劳累出现乏力,化验生化指标:ALT 85 U/L,HBV DNA3.97×108拷贝/mL,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CHB),予甘草甜素类保肝药物治疗1个月,肝生化指标恢复正常,此后数年未复查.2010年12月再次因工作劳累出现乏力、厌食,化验TBil32.0 μmol/L、ALT 1 030 U/L、AST 935 U/L;HBsAg(+)、HBeAg(+)、抗-HBc(+);HBV DNA 6.21×106 IU/mL,一直予甘草甜素类保肝药物治疗,肝生化指标有所恢复,2011年3月15日化验:ALB 34 g/L,GLO 28 g/L,TBil 11.3 μmol/L,ALT 51 U/L,AST 110 U/L,ALP 88 U/L,GGT 126 U/L,CHE 3 332 U/L;HBsAg(+)、HBeAg(+)、抗-HBc(+ ),HBVDNA 1.35 × 106 IU/mL.彩超检查肝脏弹性示肝硬度25.4 kPa(大于17.5 kPa考虑肝硬化),腹部CT示早期肝硬化.  相似文献   

12.
病史摘要患者男性 ,36岁 ;发热、咳嗽、盗汗及消瘦 4 5日。患者曾于9个月前因尿毒症在外院行右肾移植术 ,术后一直服用“环孢菌素 A及强的松”等抗排斥药物 ,住院 4个月。出院 1周后复查肝功能 ,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 ,拟诊断“乙型病毒性肝炎”再度住院。治疗过程中出现发热、咳嗽及盗汗 ;胸片示两肺粟点状阴影 ,大小密度一致 ,分布均匀 ,以两中上肺野为主 ,诊断为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转科前肝功能 AL T73u/ L,TBIL 5 4 .2 u-mol/ L,IBIL 32 .3umol/ L,TP4 3g/ L,AL B2 8g/ L。消瘦 ,面色晦暗 ,全身皮肤轻度黄染 ,无肝掌及蜘蛛痣…  相似文献   

13.
与黄药子有关的严重肝损害1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患者男性,57岁,因食道上皮增生于1998年5月8日开始服含有黄药子的增生平治疗。最初2周每日服24片(推荐上限剂量),第3周开始超剂量服用,每日32片。1周后出现发热、头晕、全身酸痛、乏力、食欲不振、纳差、恶心、厌油、上腹胀、大便干少、尿黄、巩膜皮肤黄染,肝脾不肿大,无叩痛,查尿TBil阳性,于6月2日住院。查肝功ALT2536U/L。TBill33.6um01/L,DBi186.9umol/L,TP76.0g/L.Alb40.5g/L,r-GT159U/L,ALP165U/L,CHE6578U/L,抗HAV-IgM(-),HBV-M均(-),抗HCV(-),抗HEV-IgM(-),抗  相似文献   

14.
茯苓引起肝损害2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茯苓为治疗肝病的常用中药,极少引起过敏反应,而造成肝脏损害则更为罕见。笔者在临床工作中遇到2例,现报道如下。 1 病例 例1:李某,男,6岁。以乏力、纳差、皮肤、巩膜黄染1周为主诉就诊。查体:一般情况可,皮肤、巩膜中度黄染,肝右肋下3cm,脾未触及,无腹水,双下肢无浮肿。查肝功能:总胆红素120umol/L,直接胆红素80umol/L,ALT200U/L,总蛋白75g/L,A/G为45/30,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均为阴性,抗-HAVIgM( ),诊断为急性黄疸性甲型肝炎。给予中药治疗:茵陈、蒲公英、连翘、厚朴、柴胡、赤芍、栀子、金钱草,甘草。每日1剂,水煎服。治疗1周后黄疸基本消退,肝大回缩,二诊,辨证加用茯苓10g,渗湿健脾,1周后黄疸加重,肝脏肿大,处肋下3.5cm,并伴有轻度腹痛,无皮疹。因原方只加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肾动脉支架置入术,对肾动脉狭窄导致缺血性肾病患者的肾功能影响。方法: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对肾动脉狭窄合并有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采用肾动脉支架进行血管腔内治疗。术后1,3,6及12个月定期复查血清肌酐水平。结果:共入选26例患者进行了肾动脉支架治疗,男性14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62±14)岁,术前肾血清肌酐水平为(151.58±11.86)umol/L,术后1个月血肌酐水平为(149.96±16.39)umol/L,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51)。术后3,6及12个月肌酐分别为〔(140.38±27.07)umol/L,P=0.02〕,〔(137.15±30.73)umol/L,P=0.005〕,〔(135.38±33.37)umol/L,P=0.005〕,均低于术前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肾动脉腔内支架成形术,可改善肾动脉狭窄患者的肾功能。  相似文献   

16.
例1 女,21岁,乏力、纳差,尿黄15天于1989年9月19日入院,无服氯霉素史。查体:T 36.4℃,巩膜皮肤深度黄染,心肺叩听未见异常,腹平软,肋下未及肝脾,腹水征(+)。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130g/L,红细胞4.5×10~(12)/L,白细胞6.4×10~9/LN 0.64 L0.33血清胆红质(SB)102μmol/L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49u,凝血酶元时间(PT)14秒(对照14秒)。HBVM六项标志(-),抗HAV-IgM(+)。临床诊断:病毒性肝炎、甲型、急性黄疸型。入院后给保肝等治疗。起病第17日起出现持续性发热(T37.8~40℃),用抗菌素治疗无效,一周内Hb从130g/L降至30g/L,网织红细胞0.5%,黄疸加深。第31病日肝穿刺病理诊断:急性肝炎。骨髓相:有核细胞增生  相似文献   

17.
我科自1996年起以中西医结合治疗乙型病毒性淤胆型肝炎20例,取得比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全部病例均为1996年1月~1998年2月我科住院患者。临床诊断符合第六次全国病毒肝炎制定的淤胆型肝炎临床诊断标准。 1.2 治疗分组 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共20例,男16例,女4例。年龄22~52岁。黄疸持续最短21天,最长60天,平均37天。B超示肝肿大18例,探及腹水4例,TBil、DBil最低分别为132umol/L和80umol/L,最高352.4umol/L和  相似文献   

18.
多发性肌炎伴原发性肝癌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 ,32岁 ,近 3个月来无明显诱因下感四肢乏力 ,尤以近端明显 ,腰痛 ,抬手、行走、弯腰困难。外院按摩、针灸治疗后症状无好转。近 1个月来又出现吞咽困难 ,饮水呛咳。无明显腹痛、纳差、黄疸、体重减轻、发热。既往有“乙型肝炎”病史。体检 :蹒跚步态 ,巩膜无黄染 ,右锁骨上扪及 3cm× 4cm肿大淋巴结 ,质硬 ,固定。腹平软 ,未扪及包块。四肢肌肉明显萎缩 ,肌力Ⅳ级 ,深反射减弱。全身皮肤未见皮疹。HBsAg(+) ,HBeAb(+) ,HBcAb IgG (+)。丙氨酸转氨酶(ALT) 6 2U/L ,天冬氨酸转氨酶 (AST) 6 6U/L ,碱性磷酸酶(ALP) 10 2U/L ,…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水平与中国人群肥胖的关系。方法入选960例无心血管病症状的普通社区人群,男751人,女209人,平均年龄41.27岁,所有研究对象进行了详细的问卷调查和体检。按照体重指数的四分位数,将研究对象分成4组,测量各组血清尿酸水平及高尿酸血症的发生情况。结果男性中,BMI从低到高的各组对象的血清尿酸水平分别为295.75±52.29umol/L,323.55±75.93umol/L,331.38±65.62umol/L,344.66±66.72umol/L,各组间差别都有显著性,随着BMI的升高,血清尿酸的水平呈线性增高。女性中,BMI从低到高的各组对象的血清尿酸水平分别为233.62±49.3umol/L,235.76±54.34umol/L,243.57±46.99umol/L,295.79±54.31umol/L,第4组显著高于其他3组。高尿酸血症的发生率逐步提高,分别为1.2%,3.8%,8.0%和13.5%,在校正了年龄、性别、吸烟状况、饮酒状况、血压、血脂、血糖等混杂因素后,BMI高的对象发生高尿酸血症的危险是BMI低的对象的5.38(1.50-19.37)倍,P=0.001。结论血清尿酸水平与肥胖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20.
病例摘要储某,男,20岁。因鼻衄伴全身皮肤粘膜出血点于1986年11月入院。查体:左颈部可及数枚蚕豆大小的淋巴结,互相粘连,质地较硬,无压痛,肝右助下3cm,质中度硬,轻度压痛,脾左肋缘下3.5cm,质硬,胸骨压痛(+)。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100g/L,白细胞138×10~9/L,原淋+幼淋63%,淋巴27%,血小板24×10~9/L,血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