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为观察围手术期持续正压通气治疗(CPAP)对重症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的影响,对12例重症OSAS进行了围手术期CPAP治疗,对患者治疗前后呼吸紊乱指数(AHI)、血压等指标进行观察,所有患者均接受了半导体激光腭咽成形术。经CPAP治疗后12例患者AHI下降,临床症状消失,无手术并发症出现,术前合并高血压的4例经CPAP治疗后血压恢复正常。提示重症OSAS患者围手术期应用CPAP治疗能够提高手术耐受性,减少手术危险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持续气道内正压通气(nCPAP)治疗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脑血流频谱及血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通过分析多导睡眠图(PSG)了解15例患者nCPAP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6个月时脑血流频谱及血流变学变化情况,以及脑血流频谱与呼吸紊乱指数(AHI)、血氧饱和度(SaO2% )的关系。结果 nCPAP治疗3个月,PSG 显示OSAS患者的AHI及SaO2% 均有明显改善,但脑血流经颅多普勒(TCD)及血流变学的各项指标改善不明显(P> 0.05) 。治疗6个月的OSAS患者呼吸暂停时间(AI)较治疗3个月又有所下降,SaO2% 上升,同时TCD 及血流变学也明显改善。结论 nCPAP治疗OSAS患者6个月以上可明显改善脑供血不足,明显降低血液粘稠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对阻塞型睡眠提停综合征(OSAS)患者的治疗经验。方法:经多导睡眠呼吸监护图(PSG)对110例就诊病人进行监测,诊断OSAS96例,对其中接受CPAP治疗的15例病人记录治疗前后睡眠呼吸监测图有关数据并应用配对t检验峄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后所有病人症状改善,血氧饱和度明显升高,舒张压有所降低,总共低通气时间明显缩短,呼吸紊乱指数(AHI)明显降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持续气道内正压通气(CPAP)对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的治疗经验。方法:经多导睡眠呼吸监测图(PSG)对110例就诊病人进行监测,诊断OSAS96例,对其中接受CPAP治疗的15例病人记录治疗前后睡眠呼吸监测图有关数据并应用配对t检验,对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后所有病人症状改善,血氧饱和度(SaO2)明显升高(P<0.001),舒张压有所降低(P<0.05),总共低通气时间明显缩短(P<0.01),呼吸紊乱指数(AHI)明显降低(P<0.001)。醒觉时间明显缩短(P<0.001),醒觉时间占记录时间百分比值有明显减少(P<0.05)。结论:CPAP对OSAS患者治疗有效,但需在内科医生直接指导下进行。对致死性窒息性呼吸衰竭,气管造口术可以挽救病人的生命  相似文献   

5.
n-CPAP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严建平  沈祖宁  胡叮玲 《浙江医学》2000,22(5):270-271,300
目的 了解经鼻持续气道内正压通气(n-CPAP)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的疗效。方法 应用N-CPAP治疗OSAS患者,并对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有效的控制,呼吸紊乱指数、最长呼吸暂停时间、最低氧饱和度及鼾声指数等多项指数均有显著改善(P〈0.01)。结论 N-CPAP用于治疗OPSAS患者儿确切,操作简单,副作用轻,患者依从性好,是目前临床首选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与夜间多尿症状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评价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与夜间多尿症状的关系,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61例OSAS与47例对照组,9例OSAS持续气道正压(CPAP)患者治疗前后夜间多尿症状的变化,及部分OSAS和对照者的夜尿量比较。结果:OSAS患者夜尿次数显著增多(X^2=33.62,P〈0.01),其发生夜间多尿症状的危险性是对照组的12.9倍(OR=12.9,95%可信区间为5.4 ̄30.6);OSAS患  相似文献   

7.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道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的血T淋巴细胞亚群(T-LS)的变化。方法:将经多导睡眠图检查确诊的OSAS患者按睡眠呼吸紊乱指数(AHI)≤30次/h分为A组(44例),AHI〉30次/h分为B组(47例)。正常对照组为C组(10例)。测定3组患者血T-LS。结果:A,B两组的CD^+2,CD^+4,CD^+8 ,CD^+4/CD^+8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和总结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的临床特征和经鼻持续性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的效果,方法:对145例OSAS的临床资料和44例应用CPAP治疗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45例OSAS中100%有打鼾,60%有夜间憋醒,51%白天嗜睡,40.7%有记忆力减退,40%有夜间轻度低氧血症,42%有中度低氧血症,18%有重度低氧血症。44例应用CPAP治疗后,38例打鼾状消失,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患者夜间睡眠呼吸参数的变化及相应护理对策。方法:对16例SAS住院患者在治疗前、睡眠姿势训练、气道持续正压(CPAP)呼吸机治疗三种状态下,进行整夜多导睡眠仪监测。结果:在SAS整夜呼吸紊乱中,零点以后其危险因素大大增加,出现严重低氧血症,血压升高,心律失常,尤其是呼吸暂停时间延长,次数增加。而侧卧位可显著地改善低氧血症,最低血氧饱和度(SaO2)从(62±19)%升高至(83±11)%(P<0.01),CPAP呼吸机治疗能使呼吸调节障碍得到明显的恢复,呼吸暂停由(44.3±22.6)次降至(0.25±0.54)次(P<0.01)。结论:护理上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特别是零点以后应加强巡视,除观察呼吸运动外还应警惕脑血管病及心脏疾病的发生,对不具备CPAP呼吸机治疗条件者宜采取睡眠时督促取侧卧位。对SAS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也是减少危险因素的重要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0.
评价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通气对慢性阻塞性病(COPD)急性加重期Ⅱ型呼衰患者的疗效。方法:在相同的常规治疗下,BiPAP治疗组25例应用BiPAP通气经鼻(面)罩给气,对照组21例经鼻导 氧,用血气分析仪及脉搏血氧 度仪分别监测两组病人治疗前后的PaO2、SaO2、PaCO2呼吸率及心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BiPAP组PaO2、SaO2较对照组显著提高,而PaCO2、呼吸率及心率的变化。结  相似文献   

11.
邹小英  罗晖 《医学文选》2000,19(5):624-625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及其合并院内感染(HI)或糖尿病(DM)患者免疫功能的变异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 选择老年COPD35例,COPD合并HI12例,合并DM25例,检测其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TLS)水平和IgG、IgA、IgM的含量,并与健康人比较。结果 各组CD3、CD4和CSD4/CD8比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COPD合并HI组CD3、CD4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肥胖低通气综合征(OHS)的疗效。方法用CPAP及BiPAP呼吸机分别对21例及14例肥胖低通气综合征患者治疗2个月,比较治疗前后的呼吸紊乱指数(AHI)、低通气指数(HI)、体重指数(BMI)、4%的血氧饱和度降低次数(ODI4)以及最低血氧饱和度(minSaO2),并将BMI与AHI、HI及minSaO2(HI)、做相关性分析。结果经过持续正压通气治疗2个月,肥胖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的AHI、HI、BMI、ODI4、minSaO2均有明显改善(P<005);而BMI与HI、及minSaO2的相关性检验无显著性(相关系数分别为r=003468和r=005581,P>005),提示单纯降低BMI并不能有效地改善HI及minSaO2。结论由此可见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才是治疗OHS一种无创、有效的措施,且能在短期内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睡眠期阻塞性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手术前后血压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睡眠期阻塞性呼吸暂停综合征(SOAS)病人手术治疗和高血压的关系。方法测定SOAS患者手术前后血压、血氧饱和度(SaO2)、24h尿中肾上腺素(E)和去甲肾上腺素(NE)。结果SOAS伴高血压病人手术后血压明显下降,而SaO2上升,两者存在负相关(手术前后收缩压和舒张压与SaO2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4和-0.78,P<0.01)。成人鼾症伴SOAS患者手术前24h尿中E和NE测定值分别为26.74±18.74μg,195.72±48.32μg,比正常值高,术后E和NE下降,并与SaO2上升存在负相关(手术前后E和NE与SaO2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0和-0.44,P<0.05)。结论SOAS和高血压有关,直接原因可能是SOAS患者睡眠期缺氧,刺激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释放增加,引起血压升高。治疗SOAS对某些伴SOAS高血压病人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对20例年龄在40~63岁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予以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PPP)治疗,连续观察手术前、后睡眠期血压及血气情况。结果:手术前20例患者皆合并有高血压及夜间低氧血症,术后得以纠正,手术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睡眠期打鼾及呼吸暂停也得以改善。提示:对由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引起的高血压患者,选择性的使用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我们观察了 6 0例经多导睡眠图确诊的不同程度的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OSAS)患者 ,经鼻持续气道内压通气 (nasalpositiveairwaypressure .nCPAP)治疗 ,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现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1998年 3月~ 1999年 6月我院睡眠呼吸障碍诊疗中心经整夜多导睡眠图 (PSG)监测、确诊的OSAS患者。诊断标准 :睡眠 4~ 7h呼吸暂停次数≥ 30次 /h(口鼻气流停止超过 10s为一次呼吸停 /低通气 (气流强度下降≥正常 50 %以上 ,并伴有 4 %以上的血氧饱和度下降 )指数 (AHI)≥ 5次 …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病情严重程度与夜间心律失常的关系,以及经鼻持续气道内正压(n-CPAP)通气治疗对心律失常的作用。方法:101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按呼吸紊乱指数分轻、中、重三组,观察夜间平均心率变化、最大心率变化、最慢心率、最快心率及心律失常累计时间,比较组间差异性,并对16例患进行了n-CPAP治疗前后各项参数的比较。结果:夜间心率变化和夜间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17.
为观察不同程度的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病人有关诊断指标与临床表现的相关关系。将多导脑电图仪改装成睡眠多导图监测仪。记录病人整夜睡眠时的脑电、眼动、肌电、心电、口鼻呼吸、胸腹呼吸、血压、脉搏及血氧饱和度(SaO2)等,并进行分析。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96例,根据程度将其分为轻、中、重3个组。其呼吸暂停指数(AHI)和SaO2的均值分别为12.77,78.5%;30.99,72.62%;73.93,56.88%;总共低通气时间均值为13.88分,34.93分,103.59分。说明随着AHI的增加,总共低通气时间越长,OSAS的病情越重。肥胖与OSAS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OSAS)患者往往同时存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或/及心脑血管疾病 ,临床表现多样 ,变化急骤 ,处理不当可发生呼吸衰竭而导致猝死[1]。如能及时处理 ,尤其是早期呼吸支持 ,则可防止死亡。现将我科两年来收治的4例OSAS所致呼吸衰竭作一分析 ,着重探讨其临床特点 ,以提高在重症抢救中对OSAS作为基础疾病的认识。1.一般资料 :本组男性3例 ,女性1例 ,均因昏睡收住入院 ,发作诱因均为上呼吸道感染。2例经双相气道持续正压通气 (BiPAP)治疗迅速好转改经鼻气道持续正气通气 (n-CPAP…  相似文献   

19.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OSA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观察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的疗效。方法:76例非选择性患者连续进行两夜多导睡眠图检查,第1夜进行诊断,第2夜同时应用SleepEasyⅢ或Remstar型CPAP机对患者进行整夜经鼻正压通气治疗,记录CPAP治疗前、后多导睡眠图参数及临床表现。结果:经CPAP治疗后患者夜间打鼾100%消失,65例白天困倦缓解,有效率为86%,多导睡眠图资料显示阻塞型呼吸暂停次数由193.5±166.3下降为24.8±25.9(P<0.01);呼吸低通气次数由145.1±97.1下降至36.1±38.5;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由40.8±18.2减至8.2±8.5(P<0.01);最低血氧饱和度从(74.8±11.4)%上升至(94.3±3.7)%,血氧饱和度低于90%的时间占总睡眠时间的百分比从(33.7±21.5)%降至(0.1±2.1)%;心律失常时间(79.5±82.7)min降至(6.6±13.3)min,差异显著(P<0.01)。结论:CPAP使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患者呼吸暂停和低通气消除、低氧血症缓解、心律失常得到纠正,是一安全、有效的治疗OSA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对62例拟诊为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患者进行初筛及正规多导睡眠图检查。共检出阻塞型SAS患者35例、混合型SAS患者4例,总检出率为62.9%。对部分SAS患者进行了多次小睡实验(MSLT),结果表明均有较为严重的白天嗜睡,平均睡眠潜伏期为5.3±1.7min。另对10例确诊为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患者采用经鼻面罩持续正压通气(nCPAP)治疗,发现nCPAP可显著减少患者的呼吸暂停及低通气次数、缩短呼吸暂停及低通气的持续时间,改善患者的睡眠期间低氧血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