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提高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成功率.方法 对使用静脉留置针的120例患儿,按需要留置的先后顺序随机分成传统组和改良组,每组60例.传统组采用传统的送管方法见回血后再进针2~3mm再送管方法,改良组采用见回血后单手退针再送管的方法.结果 传统组一次穿刺成功51例,成功率为85.3%,改良组一次穿刺成功有56例,成功率93.3%.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比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在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中,采用见回血后单手退针再送管的方法比传统的见回血后再进针2~3mm再送管的方法更能提高穿刺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改进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及固定方法,提高穿刺成功率及留置时间.减少患儿因反复穿刺造成的痛苦及恐惧,减轻家长因担心穿刺困难而产生的焦虑,提高治疗和抢救的效率.方法:将128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改进小儿静脉留置针血管选择、穿刺和方法,对采用不同穿刺和固定方法留置静脉套管针的患儿进行观察,比较两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留置天数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并对留置失败原因进行分析.结果:两组经过比较,改良组穿刺成功率及留置时间均优于传统组.结论:小儿不易合作、血管过细、固定不佳、穿刺部位选择不当、刺激性药物的使用是导致并发症出现留置失败的主要因素.改良组的操作及固定方法,提高了穿刺成功率及留置时间,有效地保护了患儿的血管,减少了反复穿刺造成的感染机会,也减轻了患儿及家长的痛苦和烦恼.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改进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患者满意率.利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小儿外周静脉留置针单手送管的经验。方法对200例患儿进行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时采用单手送管的方法。结果单手送管成功190例,失败10例,成功率95%。结论小儿外周静脉留置针单手送管可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患儿的痛苦,提高护理质量,增进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4.
苏瑜 《大家健康》2016,(4):195-196
目的:通过对比静脉留置针和头皮针在小儿门诊输液室的应用效果,分析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到2015年12月期间我院儿科门诊输液室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小儿患者采取头皮针进行输液,实验组小儿患者采取静脉留置针进行输液,对比两组小儿患者的一次穿刺成功率、总穿刺成功率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等,分析静脉留置针在儿科门诊输液室应用的可行性。结果:实验组小儿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5.0%,对照组小儿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3%,两组小儿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小儿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8.0%,总的穿刺成功高达100.0%;对照组小儿患者一次穿刺成功为81.3%,总的穿刺成功率为90.0%;两组小儿患者的一次穿刺成功率和总的穿刺成功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科门诊输液室使用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针对不同血管采用不同的送管方法 提高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的影响.方法 笔者根据本科小儿静脉留置针应用登记本,将改良前的200名患儿作为对照组,改良后200名患儿作为观察组.结果 观察组的患儿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成功率明显提高(P<0.01).结论 针对不同血管采用不同的送管方法 进行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静脉留置针在儿科的应用与护理。方法对本院儿科采用静脉留置针输液患儿共计1 675例进行分析。结果静脉留置成功1 589例,成功率为94.86%,失败86例,占5.14%,其中失败原因主要为:一是护士操作水平,二是患儿血管太细。结论小儿静脉留置针留置成功的关键在于穿刺部位及留置针的选择,及与家长的沟通,且静脉留置针能有效地保护了患儿的血管,降低了感染风险,提高了工作效率,改善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患者满意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大面积烧伤小儿病人更为有效的静脉输液方法,提高输液护理效果和抢救成功率.方法:对56例病例采用颈外静脉穿刺置入套管针进行输液.结果:穿刺置管一次成功53例(成功率94.6%),二次成功2例,未能成功1例;导管留置时间2~7天,平均5.4天;无1例出现并发症.结论:颈外静脉穿刺置管具有操作安全、创伤小、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可快速解决大面积烧伤小儿输液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音乐干预对小儿静脉穿刺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6个月~1.5岁的小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按常规方法进行静脉穿刺,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音乐干预,比较2组小儿一针穿刺成功率以及留置针的有效留置时间.结果 观察组静脉穿刺成功率及留置针留置时间均高于对照组.结论 音乐干预能提高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并延长留置时间,有利于减轻患儿痛苦,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患儿家长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小儿静脉留置针两种穿刺方法的比较,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患儿痛苦.方法 选取2010年6月-2011年5月出生1天-3岁的患儿341例,采取两种静脉穿刺方法,改进组采用单手操作,共171例.传统组采用双手操作,共170例.结果 改进组成功166例,失败5例,传统组成功154例,失败16例.改进组单手操作置管穿刺成功率明显优于传统组.结论 单手操作左手固定穿刺部位,进针角度大,右手带芯送管,穿刺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10.
罗桂莲 《当代医学》2016,(35):45-46
目的 分析在复发肿瘤患者PICC置管中应用直型留置针配合盲塞法(改良式塞丁格技术)的具体优势.方法 选取复发肿瘤患者须进行PICC置管术者33例,运用直型留置针配合改良式塞丁格技术进行PICC置管操作.结果 置管成功33例,其中1针成功28例,2针成功5例,无失败例数.结论 在复发肿瘤患者PICC置管中应用直型留置针配合盲塞法可有效提高穿刺一次成功率,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小儿浅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选定活动主题,在品管圈改进前对浅静脉留置针穿刺情况进行调查,从原因分析中找出整改措施并实施。[结果]改进后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改进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运用品管圈能较好提高小儿浅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成功率、护士的成就感和团队凝聚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儿静脉留置针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方法本文对394例患儿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分析和总结小儿静脉留置针临床使用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结果穿刺失败、套管针脱落、阻塞以及局部渗漏、肿胀甚至并发静脉炎等问题依然存在。结论对小儿静脉留置针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从而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和分析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穿刺技巧与相关护理的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1月收治的采用小儿静脉留置针技术进行输液治疗的300例患儿,其中男患儿176例、女患儿124例。结果进行穿刺的300例患儿中,一次穿刺成功的有281例,成功率高达93.7%。经过5天左右的留置时间发现,进行穿刺的患儿均未发生皮肤感染和相关的静脉炎。结论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能高效地保持静脉通畅,避免了反复穿刺,降低了患儿痛苦,阻止了静脉炎的发生,同时也提高了患儿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通过此技术能够提高医院的整体服务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喁喁头皮针进行小儿胸椎棘突骨髓穿刺。方法25例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营养不良等小儿行局部麻醉后,用6.5号头皮针进行胸椎穿刺。结论穿刺一次成功达到20例两次穿刺成功达3例,成功率为92%,应用头皮针进行小儿胸椎棘突骨髓穿刺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普外科年轻护士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技能中的作。方法:2015年3-10月,我科以"提高年轻护士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技能"为主题,开展为期8个月的品管圈活动,分析比较活动前后静脉留置针穿刺1次成功率,请儿科穿刺能手协助穿刺次数等5项指标。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静脉留置针穿刺1次成功率,请儿科穿刺能手协助穿刺次数等5项指标较实施前均有改善。比较差异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能提高普外科年轻护士的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技能,有利于小儿患者的临床用药、手术安全及紧急抢救,提高患儿家长满意度,同时提升了护士素质和业务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在小儿四肢静脉穿刺中两种不同方法送管的效果.方法选择新入院患儿120例,随机分二组,每组60例.常规组采用双手送管法进行留置针穿刺,改进组采用单手送管法进行留置针穿刺.结果改进组穿刺成功率高于常规组.结论单手送管法在婴幼儿留置针的穿刺中能提高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李霞 《中外医疗》2012,31(28):27-28
目的探讨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失败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对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失败的各种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留置针穿刺失败以护士不良心理因素、患儿血管情况较差、护士技术水平较低等为主要原因。结论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应提高护士心理素质、技术操作水平及合理选择血管,是预防小儿静脉穿刺失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小儿头皮静脉留针的穿刺技巧,增加穿刺精准度与留针时间.方法:将该院儿科2014年3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96例需进行头皮静脉留置针的患儿为本次临床观察的观察对象,并观察96例患儿的留针成功率及患儿家长满意度.结果:96例实施头皮静脉留针治疗的患儿,成功穿刺93例;穿刺成功率为96.87%,96例患儿家长满意91例,患儿家长的满意度为94.79%.结论: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穿刺操作难度较大,护理人员需要掌握为小儿头皮穿刺的技巧,能有效提升穿刺成功率,减少患儿二次穿刺的痛苦,同时也有效提升患儿家长的满意程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总结静脉留置针在儿科临床应用中的经验和影响因素,以提高留置针穿刺的成功率。方法:回顾探讨200例患儿临床资料,分析留置针留置失败的原因。结果:200例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的有186例,有2例患儿发生脱管,有1例患儿堵管,有1例患儿渗液,有3例患儿皮肤过敏,有2例患儿发生静脉炎,血管的选择、留置针的操作方法、固定方法、封管方法以及患儿、家长的配合度对于留置针是否能穿刺成功和留置时间的长短都有直接的关系。结论:静脉留置针可以有效减少穿刺对患儿的影响,降低患儿的痛苦,方便用药,提高了治疗效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讨论新生儿头皮静脉留置针穿刺技巧与护理。方法:2016年6月到2017年6月选取我院中进行头皮静脉留置针的新生儿120例,均使用穿刺技巧以及相应的护理。结果:选取新生儿中有112例新生儿一次穿刺成功,一次穿刺成功率达到93.33%。经过5天左右的留置时间后,没有发现穿刺的新生儿出现相关的静脉炎或者皮肤感染。结论:对新生儿实行头皮静脉留置针时,使用穿刺技巧以及相应的护理,可以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并防止新生儿出现皮肤感染以及静脉炎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