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为减轻胃肠术后病人身心痛苦,提高护理工作效率以及正确掌握拔除鼻胃管的时机,探讨胃肠术后检测胃液胆汁返流对判断拔除鼻胃管时机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普外科行胃大部切除(10例)、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各5例)并顺利在术后第3天拔除鼻胃管的20例住院病人,术后每日定时检测胃液常规胆红素水平、胃液量及pH值,分析每日胃液胆汁返流与胃液量以及随时间改变的关系.结果除手术当日胃液胆汁返流与胃液量不相关外,术后3天两者均呈显著性相关;胃液pH值术后改变不显著;每日胃胆汁返流及胃液量随时间呈类似曲线变化.结论利用胃液常规检测胆红素水平能够判断胆汁返流情况,胃肠手术病人术后每日胃胆汁返流同胃液量一样随时间呈类似曲线变化,当现察到术后每日胃液胆汁返流呈曲线变化接近术前水平或为阴性时提示为鼻胃管拔除时机,该法可以单独应用指导判断拔管时机. 相似文献
2.
目的准确判断病人的胃肠道功能恢复状况 ,选择最佳的拔除胃管时机 ,提高拔管成功率。方法选择我院普通外科住院的粘连性肠梗阻、腹腔炎症所致的肠梗阻、肠道肿瘤所致的肠梗阻病人以及行胃肠手术而留置胃管的病人 1 0 0例 ,进行随机分组 ,5 0例为对照组 ,采用传统方法 ;5 0例为实验组 ,通过监测胃液常规的胆红素水平 ,了解胃液中胆汁返流的情况 ,来判断病人胃肠道功能的恢复情况 ,以决定拔除胃管的时机。结果实验组 :采用监测胃液中胆红素水平指标判断拔管时机 ,拔管成功率为 94 % ;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 ,拔管成功率为 80 %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胃液胆红素水平表达了胃肠功能的恢复状态 ,应用胃液常规检测病人胃液中胆红素水平 ,可以准确地判断肠梗阻病人和胃肠手术病人胃肠道通畅程度及功能恢复状况 ,确定拔管的最佳时机 ,提高拔管成功率 ,减轻病人的痛苦 ,降低治疗费用 ,提高护理质量 ,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机械通气病人鼻胃管对胃液返流和误吸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目的探讨鼻胃管是否增加机械通气病人胃内容物的返流和误吸。方法采用随机自身前后对照试验 ,对机械通气可望 >96h的 2 6例患者在带或不带胃管时胃食管返流和误吸情况进行研究。结果鼻胃管存在时返流次数 (88.3%VS77.3% ,P =0 .0 34)和吸入次数 (2 7.5 %VS2 1 .8% ,P =0 .31 9)比没有鼻胃管时高 ;口咽部分泌物 (5 2 86± 2 5 35VS 35 75± 2 1 91 ,P =0 .0 2 2 )和支气管吸出物 (5 36± 2 73VS 4 32± 2 5 8,P =0 .1 6 9)的放射水平也较没有鼻胃管时高。结论鼻胃管的存在是胃内容物返流的潜在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Zhang Jing Ding Xueqing Ma Xiaohua Wu Meizhen Chang Jinzhen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to Jinan University Guangdong 《现代护理》2002,8(7):493-497
Untilnow ,puttingnasal stomachtubeisstillthemostbasicnursingoperationconcerninggastrointesti naloperationingeneralsurgery .Thoughnasal stom achtubecanhelp patientsovercome gastrointestinaldysfunction ,theprocessofputtingandusingnasal stomachtubeoftencause… 相似文献
5.
6.
洪新田 《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5,11(10):1365-1366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残胃胃液PH值及胆汁返流的关系。方法:对98例胃部份切除术后的残胃进行胃镜检查,同时检测残胃液PH值、幽门螺杆菌感染及观察胆汁返流。结果:HP阳性率为46.9%;BillmthI式组HP阳性率为64.3%,Billroth Ⅱ式组HP阳性率为33.4%,二者有显著差异性(P〈0.05);胆汁返流组中HP阳性检出率为34.9%,无胆汁返流组HP阳性检出率为68.6%,二者有显著性差异;残胃液PH值〈4共38例,其中近胃切除组7例,Billroth Ⅰ式组组23例,Billroth Ⅱ式组8例;HP阳性者有18例胃液PH值〈4,占39.1%,52例HP阴性者有20例PH值〈4。占38.5%;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胆汁返流63例,其中Billroth Ⅱ式组为82.3%(51/61),分别显著高于Billroth Ⅰ式组及近胃切除组;。结论:残胃胆汁返流与HP感染与呈负相关性,HP感染对残胃PH值无明确相关性,胆汁反流与残胃液PH值呈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胆汁返流(简称返流)与胃十二指肠病变的发病关系已引起临床注意。本文分析我院经胃纤镜证实有返流的病人105例。并探讨返流与胃炎、胃溃疡及十二指肠病变的关系。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男68例,女37例;20岁以下28例(26.7%),30~49岁60例(57.1%),50岁以上17例(16.2%)。以30~49岁多见。 相似文献
8.
我科自 1999- 0 9~ 2 0 0 0 - 0 9共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术后伴胆汁返流 9例 ,占同期收治重型颅脑损伤 10 1例手术中的 8.9% ,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8例 ,女 1例 ,年龄 31~ 5 2岁 ,平均 38.6岁 ,其中颅脑外伤 6例 ,高血压脑出血 3例。胆汁返流出现时间 7~ 32 d,平均 16 .5 d。本组均伴有不同程度的昏迷及上消化道出血症状。经胃肠减压、胃肠动力药物及补液等治疗 ,均全部治愈。2 讨论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可出现肺部感染、上消化道出血等多种并发症 ,其中出现术后胆汁返流的原因可以从以下方面考虑。2 .1 与胃泌素等因素有关 颅脑损伤… 相似文献
9.
胃大部切除术后的胆汁返流及残胃粘膜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观察了44例消化性溃疡患者手术前后空腹胃液胆酸浓度变化,对术后1年的33例行胃镜及罗粘膜组织学检查。发现B-Ⅱ式组和B-Ⅰ式组术后胃液胆酸浓度显著高于PAFPG组;胃镜所见肠胃返流及胃炎表现亦较PAFPG组严重(P<0.01);胃粘膜组织学异常改变的程度重于PAFPG组(P<0.05)。结果表明:不同胃切除术式所引起的胆汁返流及残胃粘膜病变程度各异,PAFPG能较有效地减少肠胃返流,使办骨环境 相似文献
10.
鼻胃管和螺旋型鼻肠管在重症颅脑疾病患者中引起返流误吸风险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的肠内营养方法对重症颅脑疾病患者发生返流误吸风险的差异。方法将84例需行肠内营养的ICU重症颅脑疾病患者随机分成鼻胃管组和鼻肠管组,每组各42例。两组均以鼻饲泵持续泵入肠内营养液进行营养,两组喂养72h内采集气管插管气囊上分泌物,检测胃蛋白酶含量,判断返流误吸风险。结果鼻胃管组返流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鼻肠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肠管鼻饲能有效减少因胃内容物返流误吸风险。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早期使用螺旋型鼻肠管,对重症颅脑疾病患者的预后及康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高原地区移居汉族之胆汁返流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移居拉萨地区的汉族因上消化道症状行胃镜检查,胆汁返流检出率为42.2%,显著高于世居的藏族患者的25.5%及内地汉族的9.03%,22.7%(P〈0.01)。分析表明本组汉族胆汁返流者较非胆汁返流的进藏后慢性浅表性,萎缩性胃炎及胃溃疡发病时间明显提前(P〈0.05,P〈0.01);其浅表性,萎缩性胃炎炎症程度随着胆汁返流程度加重,时间延长而加重(P〈0.05,P〈0.01)。提示胆汁返流高原地区移 相似文献
12.
胆汁返流性胃炎是胃大部切除术后的常见并发症。胆囊切除后是否也会并发胆汁返流性胃炎,值得引起注意。作者选取81例经胃镜证实无胆汁返流、无胃十二指肠疾患,且近期需外科切除胆囊的患者,进行术前术后连续跟踪观察,跟踪时间不少于3a,完成全部检查65例,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14.
鼻胃管两种固定方法效果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留置鼻胃管是临床常用的诊治方法。经鼻留置胃管可为昏迷或不能由口进食的病人提供营养、热量及药物,还可了解胃液的性质和量。因此,鼻胃管在临床应用广泛,若不能妥善固定,易造成鼻胃管移位、滑脱,则达不到治疗效果,甚至因胃液反流造成窒息等严重后果。2003年6月-2004年12月应用一次性鼻巾进行鼻胃管固定,获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鼻胃管两种固定方法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留置鼻胃管若不能妥善固定则容易造成雷管移位、滑脱,达不到治疗效果,甚至因胃液反流造成窒息等严重后果。我科应用绷带代替胶布固定胃管,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1994年 3月~ 2 0 0 0年 5月 ,我院行胃镜检查的残胃患者共 186例 ,对有关检查结果进行了分析 ,以探讨胃切除术式、胆汁返流与幽门螺杆菌 (HP)感染的相互关系。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均有上消化道症状而行胃镜检查的残胃患者 ,共 186例。男 15 0例 ,女 36例 ,男女之比为 4.16∶ 1;年龄18~ 6 9岁 ,平均 5 3.3岁。其中因消化性溃疡行胃部分切除148例 ,因胃癌行胃部分切除 30例 ,因重度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行胃部分切除 8例。术后至胃镜检查时间 2月~ 2 7年 ,平均 6 .5年。1.2 方法 全部病例均经胃镜检查 ,术中注意观察胆汁返流… 相似文献
17.
两种判断拔除胃管时机的方法用于肠梗阻病人的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减轻肠梗阻病人的身心痛苦 ,提高一次拔除胃管成功率。方法 :将 40例肠梗阻病人随机分为胃液量组 (GV)和胆汁反流组 (BR) ,每组 2 0例。GV组按常规在每日胃液量 <40 0ml时拔除胃管 ;BR组监测胃液中胆红素水平 ,当其 <+时拔管。比较两组置管天数和一次拔管成功率。结果 :两组胃管放置天数未见差异 ,BR组一次拔管成功率明显高于GV组 (χ2 =5 .6 2 5 ,P <0 .0 5 )。结论 :利用胃液常规监测肠梗阻病人胃液中胆红素水平、判断拔管时机的办法简便可靠 ,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寻找脑卒中留置鼻胃管患者拔管的有效时机,以早期、及时拔除导管,缩短留置管路时间,减轻卒中患者带管的痛苦。方法应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量表(GCS评分)与洼田饮水试验,进行先后评估,当患者病情趋于稳定、生命体征平稳且GCS评分≥12分时对患者进行洼田饮水试验的评估。结果200例鼻胃管留置患者住院期间予以拔管64人,出院带管97人,由于病情变化死亡39人。64例拔除鼻胃管患者置管前GCS评分为(10.58±0.26)分,与拔管时(14.34±0.19)分相比,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拔管时洼田饮水试验分级为1~2级(1.30±0.06)级,疗效判断为治愈或有效,给予拔管;带管出院患者,GCS评分在置管前(9.56±0.36)与出院时(10.98±0.38),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出院时洼田饮水试验仍为3—5级(3.90±0.08)或不配合吞咽功能检查,疗效判断为无效,不能经口进食。结论GCS≥12分时,洼田饮水试验的结果为1—2级,可以作为鼻胃管拔除的评估时机。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切除后有效预防胆肠返流的胆道重建手术方法。方法:胆总管囊肿切除之后,行Roux-errY胆肠吻合,胆道支与近端空肠支吻合前制作双重全层U形瓣,宽度与长度为肠管周径的1/2,瓣膜基底部在上,两瓣浆膜层相对边缘间断缝合,然后将近端空肠与远端空肠端侧吻合。将胆道支空肠于U形瓣基底部上方横行浆肌层缝合使肠管缩窄1/3,缩窄长度为5cm。再将远近空肠浆肌层并行缝合5cm以上使之形成Y形。结果:临床应用于11例病人,术后随访0.5~6年,均未出现胆系感染表现,钡餐检查各种体位并加压时均无返流。结论:胆总管囊肿切除后行Roux-errY胆道重建时加做胆道支空肠缩窄及双重U形瓣的防返流术效果可靠,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