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气钡双对比造影和螺旋CT对胃癌的诊断对比效果。方法对经组织病理确诊的40例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30例,无转移10例)的临床螺旋CT与气钡双对比造影诊断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气钡双对比造影的符合率达到了90.0%,其诊断阳性为36例;CT诊断阳性的符合率达到了95.0%,其诊断阳性为38例。虽然CT的诊断符合率高于消化道造影,但是他们之间的差异并没有显著性的意义(P>0.05)。气钡双对比造影的特异性和敏感度为96.6%和6.67%,而CT转移诊断的为81.8%和26.3%,CT转移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都比气钡双对比造影诊断要高得多,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结论由于气钡双对比造影在于对胃癌的诊断方面取得的诊断效果和螺旋CT取得的效果差不多,对晚期胃癌具有比较可靠的诊断方面的价值,所以,值得推广到临床方面。但对胃癌转移、胃壁浸润、腔外情况几乎没有什么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结肠气钡双对比造影对慢性阑尾炎的X线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慢性阑尾炎的结肠双对比造影X线表现.结果:阑尾不显影8例,阑尾充盈不全16例,阑尾粘连固定10例,盲肠阑尾根部炎性浸润或痉挛14例,检查过程中右下腹麦氏点压痛12例.结论:结肠气钡双对比造影在慢性阑尾炎诊断中,影像表现明确,具有一定特征性,特别是对临床表现不典型的慢性阑尾炎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结肠气钡双对比造影在慢性阑尾炎影像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慢性阑尾炎的患者,采用结肠气钡双对比造影技术诊断慢性阑尾炎,分析显像清晰度、分辨率及病变检出率.结果 阑尾未显影3例;17例有管腔粗细不均、边缘毛糙、分节样改变;13例有程度不等的充盈缺损;15例压痛点可随阑尾位置改变而变化,12例压痛点固定;9例阑尾呈形态扭曲;4例阑尾异位.结肠气钡双对比造影检查阑尾显影时间30 min~5.2 h,平均1.4 h.本组30例慢性阑尾炎影像学图像清晰,分辨率高,所有确诊病例后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慢性阑尾炎,检出率高.显著提高图像清晰度、分辨率、病变检出率,提高了工作效率.结论 结肠气钡双对比造影诊断慢性阑尾炎简单、方便、安全、可靠的方法之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食管气钡双对比造影加饮水冲洗法在食管细小异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总结了近几年来误食鱼刺患者178例的食管气钡双对比造影加饮水冲洗法的检查结果。结果食管气钡双对比造影发现异物45例,饮水冲洗后发现异物84例;未见异物的94例未作特殊处理,在回访1~7d后临床症状消失。结论食管气钡双对比造影加饮水冲洗法不仅能确定食管有无异物,并能明确食管异物的大小、位置及刺入方向,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是食管细小异物有效、安全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溃疡性结肠炎气钡双对比造影的X线检查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欣峰  王福海 《河北医药》2003,25(6):439-439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未明的结肠粘膜层及粘膜下层的非特异性炎症 ,发病年龄多在 2 0~ 40岁之间 ,约占 70 %左右 ,以女性稍多 ,但无统计学上的差异。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均有典型的临床症状 ,腹痛、腹泻、便血与便秘交替进行。病程均在半年以上 ,其中男 2 2例 ,女 2 8例 ;年龄 17~ 65岁 ,平均 3 6.5岁。1 2 造影方法 于造影前 1日早 8点嘱患者口服硫酸钡 3 0g ,并饮水约 10 0 0~ 15 0 0ml,晚 8点再次口服硫酸钡 3 0g ,饮水约10 0 0~ 15 0 0ml ,并口服果导片 4片 ,饮食以少渣食物为主 ,检查之日早晨食少量高热量无渣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分析气钡双重对比造影在小儿消化性溃疡的诊断应用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3年收治的56例小儿消化性溃疡的患者的资料,给予本组患者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检查。结果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检查结果与胃镜检查结果一致:胃溃疡11例,占19.64%,十二指肠溃疡45例,占80.36%。有47(83.92%)例出现龛影,为直接征象;间接征象:胃液增多、龛影部压痛、形态改变、黏膜纠集等。结论气钡双重对比造影对于小儿消化性溃疡的诊断准确,同时其操作简单,不给患者造成伤害,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结肠充气造影和螺旋CT对结肠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本院自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行手术治疗的64例结肠癌患者,术前都进行了数字胃肠造影检查以及螺旋CT扫描,术后经病理切片检查均证实诊断为结肠癌。分析所有患者影像学表现特征及诊断价值。结果对比结肠造影表现为:局限性不规则狭窄、肠壁僵硬、黏膜破坏及充盈缺损或龛影。术前正确诊断结肠癌61例(95.3%)。螺旋CT表现为肠腔内肿块,肠腔不规则狭窄,轻度不均强化;肠壁增厚,肿瘤向外发展则侵犯周围脏器。术前正确诊断结肠癌54例(84.4%)。根据检查结果分析,数字胃肠造影术前发现结肠癌周围浸润准确率低于螺旋CT扫描,数字胃肠造影术前诊断结肠癌准确率高于螺旋CT扫描。结论数字胃肠造影能够较准确的诊断结肠癌的局部病灶,而螺旋CT扫描能够很好的诊断结肠癌周围的浸润以及转移情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低张气钡双对比造影检查对早期贲门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本科2007年6月~2010年6月采用低张气钡双对比造影检查诊断出早期贲门癌的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与采取胃镜检查及病理检查做出的诊断进行比较。结果 28例患者中后经病理证实为早期贲门癌26例,其中隆起型12例,溃疡型8例,平坦型6例。误诊2例(1例为胃底静脉曲张,1例为炎性息肉)。结论低张气钡双对比造影检查因为经济、方便、无创,它是早期贲门癌最直接、有效的检查方法,如果结合胃镜检查及病理检查可以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9.
1939年,Gershon-Cohen首先介绍了小肠双对比造影。1967年,Bilbao与Dotter设计了带导丝的“B-D管”。1981年,吉冈宽康等提出钡气灌注后静脉注射副交感神经阻断剂行小肠双对比检查,获得满意效果。国内1983年张铁梁首次报告70例小肠双对比造影。1986年8月至1988年8月,我院运用国产导管  相似文献   

10.
尹哲生  庞金池 《河北医药》1991,13(4):242-243
本文报道我科2年来,对膀胱肿瘤32例,前列腺增生18例共50例,作改良气钡造影检查,并通过与膀胱镜检、CT检查、B超及手术病理检查比较,本法优于后几种检查方法,对诊断膀胱肿瘤及前列腺病变有独特的X线表现,膀胱肿瘤正确诊断率96.8%,前列腺增生88.6%,是一种简单、可靠的检查方法。临床资料本组50例,膀胱肿瘤32例;年龄37~72岁,平均年龄56.5岁,肿瘤最大约6.3×6.7cm最小约0.5×0.5cm。病理分类:良性乳头状瘤3例,平滑肌肉瘤1例,鳞状上皮癌1例,移行上皮癌25例,多发性复发的移行上皮癌2倒。前列腺增生18例,年龄57~74岁。本组病例均行气钡造影,CT、B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结肠充气检查结肠癌相对X线气钡造影的诊断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间来我院检测并经手术证实为结肠癌的患者65例的临床资料,其中35例采用64排螺旋CT结肠充气检查结肠癌,30例采用X线气钡造影进行检测,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检测准确率、漏诊率并分析64排螺旋CT结肠充气检查的优势。结果 CT结肠充气检查结肠癌准确率为91.4%,漏诊率为8.4%;X线气钡造影检查结肠癌准确率为96.7%,漏诊率为3.3%,两组检测准确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T检查能发现和显示病变,确定病变的侵犯范围及转移情况,是临床确定治疗方式及判定预后的主要检查方法。结论 64排螺旋CT结肠充气检查不但有助于对结肠癌的判断,而且能确定周围组织受肿瘤侵犯的范围,以及恶性肿瘤的转移情况,也是临床判断预后情况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2.
徐向红  庄一平  王海彦  顾慷 《江苏医药》2003,29(12):917-918
目的 探讨早期食管癌气钡双对比造影X线表现与病理所见对照观察,以提高对早期食管癌的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了5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早期食管癌的X线表现。结果 糜烂型、乳头型和斑块型早期食管癌的X线表现可见浅表充盈缺损及浅表溃疡龛影、钡斑以及粘膜皱襞增粗、紊乱、破坏等改变,检出率高。平坦型X线表现轻微,需仔细多轴位观察,一般结合食管镜能作出诊断。原位癌检出率低,易造成漏诊,粘膜癌及粘膜下层癌检出率高。结论 食管气钡双对比造影,多轴位、多角度观察可以发现早期浸润癌的局限性管壁浅凹、粘膜微细颗粒等轻微改变,是诊断早期食管癌有效而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结肠气钡双重造影检查,回顾性分析评价该检查方法对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45例溃疡性结肠炎应用日本岛津800mA数字胃肠X线诊断机进行了气钡肠道双重造影及肠镜检查术后病理证实。结果:溃疡性结肠炎的X线表现为病变白直肠逆行向上呈连续性发展,早期:结肠边缘见针刺状突出(或棘状突起)及正面的“靶样征”;急性期:出现“锯齿征”、“纽扣征”和“鹅卵石征”;慢性期:局部肠腔呈铅管样狭窄及假息肉形成。结论:结肠气钡双重造影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检出和早期诊断都有着重要意义,是结肠疾病的首选检查方法,根据病史、进展方式和典型X线征像,本病较易诊断,不难与其他炎性结肠病变鉴别。  相似文献   

14.
112例食管胃连接部癌气钡双对比检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管胃连接部是消化道癌肿好发部位。传统的充盈法检查时该区病变易被遮蔽,压迫法时又因其位于肋弓下不能施行,常导致漏诊误诊,所以一直被认为是X线检查的一个难点。现代的气钡双对比造影检查(DC,double contrast radiography)易显示胃底贲门和食管远端病变时出现的黏膜皱褶,小区和贲门区、腔壁线的异常变化。笔者收集近年来采用现代气钡双对比造影技术,发现食管胃连接部癌共112例,全部经胃镜或手术病理证实,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食管憩室的气钡双重造影X线表现与诊断。方法对我院22例食管憩室患者气钡双重造影X线片进行回顾性分析,均摄正侧位及双斜位片,其中男16例,女6例。结果咽食管憩室4例,食管中段憩室12例,膈上憩室6例。一般呈类圆形或乳头状钡影突出,边缘光滑整齐,黏膜像显示黏膜伸入其中。结论食管气钡双重造影X线检查是诊断食管憩室的重要方法,少部分患者可表现出突出的临床症状和严重的并发症如憩室穿孔,甚至癌变,故临床高度怀疑病例应尽早行气钡双重X线造影检查。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小儿上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检查,方法的改进,探讨其实用价值。方法从钡剂的调制到检查的每一个环节严格把关。钡剂调制成200%(W/V)浓度混悬液,用开水配制,连续搅拌5min以上。检查前口服产气粉一袋,用5ml温开水服送,以后前式站立位服下量好的30ml钡剂,立即将床放平后迅速左转成仰卧位点片,再向左转成后斜位点片,向右转成右斜位点片,爆光时嘱咐患儿深吸气后呼尽气闭住气。然后服完全部钡剂透视观察胃,十二指肠的充盈相。结果50例胃内产气充分,胃黏膜皱襞表层上钡剂涂布均匀,附着好;胃壁线、十二指肠球壁线,胃小区、胃小沟及病灶的对比相显示效果良好。仰卧位,左后斜位为避免十二指肠充盈的最佳体位;30ml钡剂是第一口服下的最适容量,即使钡剂在胃黏膜皱襞表层上涂布均匀,以能防止钡剂在胃窦部积滞。结论本方法对小儿上消化道钡双重造影检查具有可行性,实用性,双对比相显示效果良好及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18.
陈素明  祝勇 《江西医药》2008,43(1):46-47
目的探讨小肠插管气钡双重造影的科学性与临床实用性。方法对2005年我科采用小肠插管气钡双重造影检查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憩室3例,炎症7例,正常7例,阳性率61.1%;1例检查失败。结论此方法明显缩短检查时间至约半小时,更是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
韦凤娣 《淮海医药》2006,24(1):47-47
目的提高早期食管癌的诊断率.方法用双对比造影诊断早期食管癌28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早期平坦型的表现是结节、泡沫状影;早期凹陷型的表现是斑状龛影或管壁局限增厚凹陷;早期隆起型的表现是环状、半环状或半盘状隆起. 结论双对比造影是早期食管癌诊断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食管癌X线片与CT的对比研究,探讨诊断食管癌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食管癌50例,其中43例行X线气钡双重造影,39例行CT检查。结果食管癌的主要X线表现为管壁僵硬、充盈缺损、龛影及黏膜中断、破坏;主要CT表现为管壁增厚、软组织肿块、周围组织器官受累及淋巴结转移。结论 X线气钡双重造影是诊断食管癌的首选方法,CT检查可明确病变侵犯的程度、浸润的方式和部位及纵隔内淋巴结转移情况,对治疗方法的选择有重大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