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1995年到2004年,应用自拟“金钱石苇汤”治疗输尿管结石36例,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小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36例患者,男性20例,女性16例;年龄最大54岁,最小17岁;病程最长2年,最短4小时;全部病例均经B超、尿检确诊。其中最大结石0.9×0.6cm,最小结石0.2×0.3cm;输尿管上段结石15例,中段结石12例,下段结石9例;伴轻度肾积水者15例,伴肾内结石者4例。2药方与用法基本方:金钱草30g,石苇15g,鸡内金20g,炒白芍30g,乌贼骨20g,竹叶10g,生甘草10g;每日1剂,水煎分3次温服。伴血尿者加小蓟15g,白茅根30g;小便涩痛不利加双花20g,扁蓄15g;痛剧加元胡2…  相似文献   

2.
例1:患者男性,46岁。平素嗜食肥甘,胆囊内结石2年余,胁痛时轻时重,多于饱食后加重,伴脘腹胀满、暖气吞酸、胃灼热感,舌淡紫,苔黄腻,脉沉弦。经X线及B超检查确诊为胆囊内结石(直径1.3cm)。中医诊断为胁痛,肝胆湿热型。拟清热利湿、利胆消坚为治则。中药方如下:龙胆草50g,金钱草50g,佛手20g,栀子20g,半夏20g,柴胡15g,枳壳20g,白芍25g,郁金20g,黄芩15g,丹参25g,莪术15g,三棱15g,甘草10g。水煎服。随症加减治疗3个月后胁痛明显减轻,腹胀及胃灼热感消失,B超示结石减小为直径0.8cm。再服3个月后,结石消失痊愈。  相似文献   

3.
<正> 笔者自1985年3月~1989年12月,采用自拟舒肝通胆汤治疗胆囊结石37例,取得了较好效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37例,男16例,女21例,年龄最小23岁,最大68岁,大多在35~65岁;病程最短1年,最长7年。B超示:最大结石1.1~1.9×0.6~1.2㎜10例,最小结石0.2~0.4×0.3~0.5㎜9例,一般大小0.5~0.9×0.6~1㎜18例。其中胆囊结石并慢性胆囊炎20例,合并急性胆囊炎6例,单纯性胆囊结石11例。按性状分类,胆囊多发性结石20例,胆囊泥砂样结石9例,胆囊单发性结石8例。诊断标准按1979年全国中西医结合治疗胆系疾患旅大会议统一标准,根据病史、症状、体征结合化验室、B超检查确诊为胆囊结石。治疗方法方药组成:柴胡10g,茵陈20g,大黄10g(后下),郁金30g,金钱草30g,鸡内金15g(冲),威灵仙30~60g,片姜黄12g,陈皮25g,  相似文献   

4.
验方三则     
一、遗尿症处方:桑螵蛸20克,破故纸20克,覆盆子20克,乌贼骨20克。水煎服。日2次。适应症:遗尿。例:李××,女,13岁,锦县新庄子公社曹家大队学生。该患已十多年,经常尿床,经治疗始终未愈,于1981年9月1日前来治疗,投予上方服至4剂,遗尿已停,为巩固疗效继服四剂,经随访从未复发。二、牙痛处方:葛根25克,生石膏20克,生地20克,薄荷15克,甘草15克。每付水煎三次,每次煎至100毫升,日二次口服。  相似文献   

5.
患者张××,因上山过劳后,突然出现眼睑及双下肢中度浮肿,伴脘腹胀满,尿少而黄,大便溏。尿化验:蛋白、红细胞(0—1)、白细胞(0—1),市医院诊为肾病综合征。辨证属脾虚湿困,水湿内停。治宜健脾利湿,利水消肿。方用中满分消汤化裁; 处方:党参30g、黄芪30g、白术15g、黄连15g、黄芩15g、干姜10g、茯苓20g、陈皮15g、猪芩15g、泽泻25g、姜黄15g、坤草30g、川朴20g、枳实15g、芡实30g、冬瓜皮30g  相似文献   

6.
林××男性教员住院号125391 于1985年4月8日住院。患者于8天前夜间突感腰痛剧烈,痛如刀割,疼痛难忍,展转不安,尿少而痛,伴恶心呕吐。少腹拘急,口干口苦,苔黄腻,脉滑数。X光腹部平片;肾盂及输尿管膀胱未见阳性结石。尿常规化验:蛋白微量,红细胞5~8个。肾图检查:左肾分泌排泄功能正常,右肾分泌延缓未见排泄,呈梗阻图型。B超检查:左肾形态正常,右肾9.3×5.2×4.9cm,肾盂可见不规则无回声区,最大直径1.4cm,提示右肾盂积水。西医诊断:肾绞痛,右肾盂积水。证属膀胱湿热,气化不利。治法:清利湿热,利尿通淋。方药:篇蓄15克瞿麦15克六一散20克乌药6克郁金15克金钱草30克海金砂20克鸡内金15克鱼枕骨15克枳壳10克。上方服五剂后,从尿中排出结石两块,一块如豌  相似文献   

7.
几年来,我中医病房利用溶激、总攻法治疗55例胆石症,疗效显著,兹介绍如下。(一)一般资料:男14例,女41例,最小年龄20岁,最大年龄70岁,好发年龄均在25~45岁之间,女多于男。结石大小2×2cm 5人,1.5×1.5cm 9人,1×1cm 16人;其余25人皆是泥沙性结石。(二)治疗方法:共分2组,较大的结石  相似文献   

8.
不寐案     
以舒肝理气、利胆化石法治疗慢性胆石症25例,效果满意,小结如下。一、临床资料男14例,女11例;30~40岁最多。病程皆在7年以内。结石位于胆总管者2例、胆管3例、胆囊20例。结石在0.2×0.2厘米(造影)1例,0.3×0.3以上8例,0.5×  相似文献   

9.
嗜睡治验     
刘××,男,25岁。1986年7月25日就诊。患者2年前夏季在田间劳作时,汗出湿衣,又被雨淋,继贪食生冷,病发热身痛,腹泻呕吐。经当地乡卫生院治疗1周后上述证愈,便留有嗜睡神疲肢倦证久不能愈,秋末后逐渐减轻,到来年夏季又复如故,已历3个夏天,屡服中西药未效。初诊时证见嗜睡,精神不振,四肢倦怠,不耐劳作,头昏沉,胸闷脘痞,口腻口甘,大便软溏,舌质红润,苔白厚腻,脉缓。辨证为湿浊中阻。脾阳困遏。治宜燥湿理气运脾,升清降浊。药用苍术18g,石菖蒲、半夏各12g,茯苓20g,鲜荷叶15g(后下),枳壳、桔梗各9g。日1剂。服6剂后上述证明显缓解,继服20余剂,诸证消失。1988年冬因他病就诊时告谓,嗜睡肢倦证未复发。  相似文献   

10.
1 临床资料本组共 5 2例 ,其中男 32例 ,女 2 0例 ;年龄 2 8~ 5 4岁 ,平均 38 5岁 ;病史最长者 3年 ,最短者 2个月 ,平均 1 2年。均经B超检查或摄腹部X线平片证实输尿管结石 4 0例 ,肾盂结石 12例 ,结石最大者为 1 2cm× 4 6cm ,最小者 0 8cm× 2 0cm。2 治疗方法2 1 中医治疗 采用自拟壮肾排石饮治疗。方药 :生地 30g,补骨脂 2 0g ,鹿角霜 2 0g ,牛膝 15g ,金钱草 10 0g,鸡内金 15g,石苇 30g,瞿麦 30g ,威灵仙 2 0g ,芒硝 6g,火硝 6g,王不留行 15g,丹参 2 0g,当归 15g ,葶苈子 2 0g ,胡桃仁 5 0g(嚼服 )。高热者去鹿角霜、补骨脂…  相似文献   

11.
重用白花蛇舌草抗菌消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帮义 《中医杂志》2007,48(4):341-342
笔在临床中,将重剂白花蛇舌草入伍于方中,治疗某些炎症性疾病,获得较好疗效。 1扁桃体炎 李某,男,27岁,因发热恶寒,咽喉肿痛2日就诊。症见:发热恶寒,咽喉充血,双侧扁桃体Ⅱ度肿大,吞咽不利,口渴欲饮,舌红苔黄,脉浮数。体温:38.5℃。白细胞13.5×10^9/L,中性0.78。诊断:急性扁桃体炎。处方:白花蛇舌草60g,重楼15g,板蓝根20g,金银花20g,连翘15g,蒲公英15g,山豆根6g,桔梗12g,天花粉20g,射干12g,甘草6g。水煎服,日1剂。服1剂后,发热恶寒消失,咽喉肿痛亦明显好转。继服2剂,复查白细胞7.2×10^9/L,中性0.6。诸症告愈。[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知柏地黄丸治疗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资料颜某,女性,37岁,已婚,2000年4月25日就诊。3月前因情志过极而发头晕,心烦易怒,月经提前、量多,经血暗红不尽,鼻衄,齿龈溢血,皮下、四肢出现大小不等深紫色瘀斑,尤以下肢为甚,夜寐不安、多梦,舌红绛少苔,脉细弦。血RBC3.52×1012/L,WBC5.2×109/L,PLT31×109/L,Hb105g/L。骨髓穿刺检查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骨髓象。中医辨证为肝肾阴虚,血热妄行。治以滋阴清热、凉血止血。方用知柏地黄丸加减:生、熟地各15g,山茱萸肉30g,山药30g,泽泻20g,丹皮20g,白茯苓20g,知母10g,黄柏10g,旱莲草20g,丹参20g,白芍20g,当归15g,补骨脂10g,仙鹤草30g,…  相似文献   

13.
<正> 方药组成:陈曲15g,麦芽30g,茯苓12g,半夏12g,陈皮12g,炒菜菔子30g,枳实2g,竹茹10g,黄芩12g,黄连10g,香橼12g,佛手10g,牡蛎30g,木香10g,三棱10g,莪术10g,鸡内金10g,旋复花12g(包煎),赭石30g。大便秘结者加大黄15g(后下),芒硝12g(分冲);脾虚表现者加白术12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治疗效果:本组20例,均经上消化道钡餐透视并结合近期有进食柿子或山楂史确诊。结石最大8cm×7cm,最小5cm×4cm。结果20例 全部治愈,服药最多15剂,最少3剂,平均治愈时间6.3天。  相似文献   

14.
王××、男、53岁、干部1977年4月16日初诊。自述二年前发现右胸胁下胀痛,胃脘痞闷不舒食欲不振,经××医院诊断为早期肝硬化。住院治疗,效果不大。患者求愈心切,找中医求治,检查:胸胁胀痛,肝大三横指,中等硬,胃脘痞闷,气逆不舒,食欲不振,倦怠无力,舌质淡红苔薄白,脉象沉弦。诊断:肝郁脾虚症。治则:疏郁活血,散结通络,平肝健脾。处方:郁金15克香附15克丹参25克元胡15克当归25克白芍15克白术15克内金15克莪术15克山甲15克牡蛎15克甘草15克水煎服六付。  相似文献   

15.
水蛭三金汤治疗尿路结石34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笔者以水蛭为主 ,自拟水蛭三金汤治疗尿路结石 34例 ,取得较好临床疗效 ,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34例中 ,肾结石 12例 ,输尿管结石 18例 ,膀胱结石 4例 ;其中男性 2 1例 ,女性 13例 ;以上病例均经 X线摄片和 B超确诊 ,其中结石最大者 2 0× 35 m m2 ,最小者 12×10 m m2。2 治疗方法以活血化瘀 ,消石通淋为法。基本方 :水蛭 15~ 2 0 g 金钱草 2 5 g 海金沙 15 g 鸡内金 12 g 淮牛膝 12 g 泽泻 12 g 瞿麦 10 g 猪苓 2 0 g 大黄 10 g 黑丑 10 g。气虚者加黄芪15 g、党参 12 g;痛剧者加三棱 10 g、莪术 10 g;有血尿者加白茅…  相似文献   

16.
急症三则     
一、血淋病情急,大剂症立已 冯××,女,34岁,教师。1982年5月9日诊。患者上午尿血,在本厂职工医院西医治疗无效,是晚九时延余中医治疗。刻诊:急性痛苦面容,尿血鲜红,每半小时一次,小腹疼痛拘急。溺时热涩刺痛难忍,舌红苔薄黄,脉弦数有力。辨为热迫膀胱,脉络受损,血从下溢之血淋急症,法宜清热凉血通淋,处方:生地50g、栀子、白芍各20g,小蓟、滑石各30g,甘草5g,丹皮、牛膝各10g,淡竹叶、藕节各15g。二剂,水煎分成四服,每四小时一服。翌日患者告曰:药进二服尿血即大减,待四服尽后,诸证豁解。后随访,摄片检查泌尿系统未见阳性结石影,血尿也未复发。 按:患者素体壮实,此患血淋症急病重,只辨证准确并立法精当,但循常法服药,症重药轻,杯水车薪,定难奏效。而用大剂清热凉血通淋且每四小时一服,斩关夺隘,血淋急症立获愈。  相似文献   

17.
[子宫脱垂案]徐××,女,36岁。1988年10月15日诊。自述:足月顺产二胎,现二子均身体健康,三年前因孕三胎六月后而到×××保健所引产,此后始患子宫脱垂。初患时,子宫仅脱至阴道口,晚上躺下睡后,子宫尚能收回,故未介意。但由于长期从事田间劳作,致病增剧,自两年前之夏天开始,子宫即有部份脱出阴道口外。现症:患者体素瘦弱,面色萎黄,纳差,二便自调,常感胸闷不舒,气短不足以息,须用力呼吸后方快。查舌质淡,苔薄白而滑,舌边有青紫瘀点,脉象沉迟而弱。乃以益气升陷兼以祛瘀解郁为法,方用张锡纯所著《医学衷中参西录》中理郁升陷汤化裁治之。处方:黄芪30g,党参20g,升麻、桔梗各6g,柴胡、川芎、当归、白术、制乳、没各10g,丹参15g,枳壳25g,炙甘草5g。每日一剂,水煎服。上方连进35剂,历时逾两月,而病获痊愈,两年后随访,病未再发。  相似文献   

18.
血精治验     
例1.张××,男,35岁。1983年3月25日诊。近三月来,发现排血性精液,伴见腰部酸软疼痛,少腹拘急阵痛,尿频而少,甚至排尿困难。检查精液:发现白细胞,红细胞,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经抗感染治疗无效。诊为湿热内扰,邪入精室,追血外出。治用清热利湿,育阴止血。方处石苇散加味:石苇15克、冬葵子15克、瞿麦20克、车前子15克、滑石15克、地榆炭30克、粉丹15克、知母12克。服10剂后,诸症悉除。例2.李××,男,40岁。1983年4月8  相似文献   

19.
皮××,男,52岁。1986年9月30日诊。突起小腹弦急,小便中断,血尿3天。尿路平片示右侧输尿管底端有一蚕豆大结石。刻诊:小腹拘急,持续痛胀,按之痛不减,动则痛剧,不敢行走。小便常中断,色红。手足厥冷,多衣着。舌青紫,苔薄白,脉沉细弦。诊为石淋。证属寒凝石结,脉络瘀阻。法宜温经散寒,通络排石。方选当归四逆汤加味:归尾20克、桂枝15克、赤芍15克、细辛6克、木通20克、金钱草40克、海金沙15克、川牛膝15克、生姜5克、大枣8枚、炙甘草3克。服至6剂排出结石,诸恙随之冰释。  相似文献   

20.
从1980年始,笔者用活络效灵丹随证加减,治疗痹证72例,疗程短者5天、长者20天,结果全部治愈。现择验案一则如下: 黄××,女,43岁。1982年12月6日初诊。1981年秋,突觉两膝关节疼痛,逐渐延及全身大关节肿痛,经诊查为风湿性关节炎,治疗月余无效。转求中医治疗。诊见:家人挽扶来诊,关节疼痛有凉麻感,得热稍缓,下肢尤甚,舌苔薄白,脉弦紧。诊为痛痹。处方:当归25克丹参25克乳香25克没药25克附子20克川乌15克羌活15克白术15克甘草15克,水煎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