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临床资料 我院儿科和皮肤科自1994年1月~1995年12月共收治小儿药疹98例。男56例,女42例,年龄1个月~14岁。潜伏期30min~10天。全部病例发疹前均有明确的用药史。致敏药物:抗生素48例(48.9%),主要有青霉素类、头孢菌素;解热镇痛药24例(24.4%),主要有扑热息痛、安乃近;磺胺类15例(14.2%);镇静及抗癫痫药5例(5.1%);中药制剂6例(6.1%),主要有复方丹参、柴胡;皮肤外用药4例(4.1%),有庆大霉素溶液、补骨脂酊。用药途径:静脉注射78例,肌肉注射11例,口服5例,皮肤外用药4例。药疹类型:荨麻疹型65例(66.3%),麻疹样或猩红热样红斑24例(24.5%),多…  相似文献   

2.
小儿药疹20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科自1989年以来共收治小儿药疹206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4.
小儿药疹23例临床分析陈艳华(武汉市儿童医院皮肤科)我院近2年来共收治23例药疹住院患儿,现简要分析如下:1.一般资料:男16例,女7例,年龄最小3月,最大14岁。其中3月至3岁7例,4岁至6岁10例,7岁至14岁6例。病程最短3小时,最长3年。2....  相似文献   

5.
<正>1资料和方法173例均为2009年7月-2011年6月我院诊断为小儿药疹的患者,有用药史,符合赵辨的《临床皮肤病学》诊断标准。男90例,女83例;年龄<1岁33例,1~6岁121例,6~16岁19例;潜伏期1.5h~25d。排除内科和皮肤科等其他发疹性疾病患者。皮疹分型同前,对患者的原发疾病、致敏药物、伴随症状、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及预后等进行回顾性分析。2结果2.1原发疾病发病前均有明确用药史。原发疾  相似文献   

6.
小儿药疹6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小儿药疹的临床特点,分析致敏药物,提高临床诊断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小儿药疹的临床资料。结果最常见的致敏药物为抗生素类,其次为解热镇痛药,而药疹类型以麻疹样型、荨麻疹型、猩红热样型多见。结论小儿药疹应停用致敏药物及与其结构相似的药物,并予抗过敏治疗,重症者宜早期足量短程使用激素,合并感染者根据病情选用有效抗生素。  相似文献   

7.
小儿药疹21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药物品种的不断增多,大量新药进入临床,小儿药疹的发生率也日渐增高。因此,我们对我院1998~2003年在儿科、皮肤科就诊的小儿药疹发病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探讨小儿药疹的临床特点,更好地指导小儿临床用药。方法:对我院123例住院小儿药疹患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小儿药疹年龄分布以6岁以内居多,占88.6%;致敏药物主要为抗生素类,占66.67%,其次为解热镇痛药,占24.47%;药敏类型以发疹型多见,占63.4%,其次为等麻疹型,占26.02%。结论:以青霉素、头抱菌素为主的抗生素及各类“抗感冒药”已成为小儿药疹的主要致敏药物。  相似文献   

9.
小儿药疹12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了解小儿药疹的临床特点,探讨防治方法。方法对本院儿科1992年1月~2007年7月129例住院的药疹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可明确为一种致敏药者103(79.84%)例。由抗菌素引起者70例,其中青霉素类45例(包括半合成青霉素38例),头孢菌素类25例。由抗癫痫药及解热镇痛药引起者分别为12例及11例。药疹类型以发疹型药疹最多见,占55.04%(71/129),其次为多形红斑型21.71%(28/129)及荨麻疹型17.05%(22/129)。结论青霉素、头孢类药物、抗癫痫药及解热镇痛类药物是引起小儿药疹常见药物。  相似文献   

10.
药疹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药物反应 ,为探讨近十年来我地区药疹患者的皮疹类型、年龄分布、致敏药物的变化及药疹的发病机理等。我们对 145例药疹病例做了回顾性分析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资料来源 病例资料来自我科 1988~1997年间的住院病例 ,共 145例 ,为同期住院人数的 2 4.5 % ,其中男 6 1例 ,女 84例 ,男女之比为 0 .73:1。1.2 病例分型及致敏药物分类 依据病史及临床症状确诊为药疹 ,按《临床皮肤病学》[1 ] 进行分型 ;致病药物根据《新编药物学》[2 ] 进行分类。2 结果2 .1 年龄分布  145例患者中 ,年龄最小者为 10岁 …  相似文献   

11.
128例小儿重症药疹的临床分析(摘要)张立新,赵佩云(首部医科大学北京儿童医院100045)儿科临床药疹发生率不低,重症药疹诊断不及时,治疗不当可危及性命。本文分析了我院皮肤科病房收治128例重症药疹,其中男:女为1.8:1,发病年龄最小为37天。分...  相似文献   

12.
重症药疹7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重症药症的预后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分析华山医院皮肤科1993~2002年间住院75例重症药症,春中TEN 23例,SJS 32例,ED 14例,均给予不同剂量的皮质类固醇激素加以治疗。结果:治愈61例,死亡8例。结论:对于重症药症极早识别诊断,早期使用足量皮质类固醇激素,加强支持疗法,防止控制并发症是稳定病情,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别嘌醇药疹13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药疹临床上多见,但是有一类临床上相对少见,称之为药物高敏综合征(drug hypersensitivity syndrome,DHS),临床表现为皮疹、发热、内脏多器官受损。引起DHS的药物主要为抗痛风类药物别嘌醇及抗惊厥药苯妥英。笔者所在科室近7年来收治了具有此特征的别嘌醇药疹13例,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药疹是药物通过注射、口服、吸入等途径进入人体后引起的皮肤、粘膜反应[1] 。近年来 ,随着大量新药进入临床 ,药疹发生率日渐增高。我院皮肤科 1999年 1月~ 1999年 9月共收住药疹 96例 ,占同期住院病人的 10 .9%。现就其病因、临床表现、预后和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和讨论。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资料为我院 1999年 1~ 9月份皮肤科住院病人 ,共 96例 ,其中男 34例 ,女 6 2例 ;年龄 4个月~ 83岁 ,平均 5 0 .8岁。其中轻型药疹 89例 ,重症药疹 7例。1.2 致敏药物与疹型 致敏药物 :青霉素类 31例 ,解热镇痛药类 2 0例 ,头孢菌素类 1…  相似文献   

15.
药疹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药物反应,近几年随着药物的广泛应用和新药的不断开发,药疹的发生率逐渐增高并出现新的特点,我们收集了1999年6月~2006年6月经我科诊治的药疹患者326例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药疹的致病因素和临床特点。方法对2004年3月~2010年3月132例药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高发年龄在40~49岁(18.94%),其次为20~29岁(14.39%)和50~59岁(13.64%)。既往有过敏史者占58.33%。皮疹类型以腥红热样、麻疹样发疹型(31.06%)最多见。在引起药疹的药物种类中,头孢类抗生素最多见(57.58%)。伴有肝肾功能损害者占13.64%。结论引起药疹最常见的药物为头孢类抗生素,肝脏损害是最常见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药疹15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药疹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防治策略。方法对本院2002年1月~2007年12月住院药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常见致敏药物中前四位为抗生素类占31.8%,解热镇痛药占20.5%,中药及中成药占9.3%,抗癫痫药占6.6%。主要的药疹类型为多形红斑型(35.1%)、荨麻疹型(23.8%)、麻疹样/猩红热样型(19.9%)。重症药疹29例,主要由解热镇痛药及抗癫痫药引起,分别为8例和6例,均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1例自动出院,其余痊愈。结论引起药疹的主要致敏药物是抗生素类及解热镇痛药。药疹类型以多形红斑型、荨麻疹型及麻疹样/猩红热样型最常见。及早足量应用糖皮质激素是重症药疹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168例药疹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药疹是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最常见的表现形式,病情危重者可危及生命。近年来,随着新药的不断研发和上市,引起药疹的药物亦不断增加,致敏药物也发生了变化。为了研究引起药疹的药物种类、临床特点及防治,笔者对1998--2007年我院收治的168例药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药疹9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药疹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之一。本文对我院2000—2004年间住院的96例药疹患者作一回顾性分析,旨在了解近年来药疹发病动态、发疹类型及致敏药物情况。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重症药疹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方法对本科2011年4月-2016年3月收治的112例重症药疹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相关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平均开始激素量为(1.97±2.35)mg/kg;在治疗过程中有17例(15.18%)患者糖皮质激素加量,比不加量组平均激素总量大、平均住院日长、皮损好转时间长;糖皮质激素联合大剂量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治疗患者23例(20.54%),与单独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组相比不能减少平均起始激素量和平均激素总量、不能缩短平均住院日及降低死亡率,但似乎可缩短皮损好转时间,预后好;经治疗痊愈51例(45.54%)、好转58例(51.79%)、死亡3例(2.68%)。结论重症药疹治疗要个体化,起始糖皮质激素用量应早期足量,早期联合大剂量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对危重患者的治疗似乎有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