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探讨旋转推进下三角瓣法对患侧鼻孔过宽、上唇高度过短及红唇缺少的单侧完全性唇裂整复的手术方法。方法:对36例此类单侧完全性唇裂患者用Millard法加小下三角瓣法进行修复。结果:Millard法可较好地矫正患侧鼻孔过宽、鼻小柱偏斜畸形,使患侧唇峰高点下降,附加小的下三角瓣设计不仅使唇峰高点充足下降恢复了患侧唇高,而且有效的减少了唇部组织丢失。结论:利用旋转推进下三角瓣法修复单侧完全性唇裂,使上唇的解剖外形及鼻翼、鼻小柱、鼻孔外形恢复良好,较好的克服了旋转推进法唇高恢复不足、上唇左右不对称,下三角瓣法的鼻小柱、鼻翼、鼻孔外形恢复不理想的缺点。是目前治疗单侧完全性唇裂的一种较好整复术式。  相似文献   

2.
改良三角瓣法修复单侧不完全性唇裂2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改良三角瓣法修复单侧不完全性唇裂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5例单侧不完全性唇裂患者采用改良三角瓣法修补术,手术定点参考健侧人中嵴,唇红缘上皮肤小三角瓣加唇上方弧形切口,分离鼻翼基底的肌肉,重建完整口轮匝肌肌环,并保持唇高一致。结果:鼻孔对称;瘢痕位于人中嵴处;唇弓形态自然;红唇饱满;25例手术效果均满意。结论:改良三角瓣法术后唇鼻部对称,外形自然,是修复单侧不完全性唇裂简单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3.
李红卫  杨圣能 《浙江医学》2006,28(2):139-140
常用的修复单侧唇裂经典方法有Tennison法(下三角瓣法)和Millard法(旋转推进瓣法),两种方法各有其优缺点,Millard法常用于治疗Ⅱ度、Ⅲ度唇裂,裂隙较宽,鼻小柱健偏,鼻翼塌陷明显,患侧鼻基底组织缺损较多的患者,但术后存在唇高不足、患侧丰满度不佳等缺点,应用改良Millard法可以很好地改善以上缺陷。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单侧唇裂整复的不同方法-旋转推进法和三角瓣法对唇及鼻畸形的改善的比较.方法 235例单侧唇裂修复术后患者为样本,其中行三角瓣法110例,旋转推进法125例,术后平均复诊时间5.1年.采用VLS分类评价于行单侧唇裂修复术后唇部外观及鼻畸形的情况.用SA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旋转推进法组和三角瓣组术后唇红部畸形、上唇疤痕及唇高方面无统计学差异,但三角瓣组术后有22.7%(25人)出现人中破坏,与旋转推进法组有统计学差异.运用旋转推进法鼻翼根部畸形能够得到较明显改善.三角瓣法对患侧鼻翼根部远中错位几乎无改善.结论 旋转推进法适用于鼻畸形程度较严重的单侧唇裂患者,三角瓣法适用鼻畸形程度较轻的单侧唇裂患者.  相似文献   

5.
常用两种单侧唇裂整复术对患者上唇和鼻部影响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讨论两种唇裂修复方法对各种单侧唇裂患者唇鼻畸形的影响。方法 选择符合遴选条件的单侧唇裂患者 (Ⅱ、Ⅲ度各 2 1人 ) ,精确测量患者手术前后唇鼻部健患侧的唇高度、唇高差、侧唇高、鼻孔宽度和高度、唇峰-口角距等项内容。测得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不论是Ⅲ度还是Ⅱ度单侧唇裂 ,Tennison法对患侧鼻孔高和唇高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②不论是Ⅲ度还是Ⅱ度单侧唇裂 ,Millard法对患侧鼻孔宽和高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但对健 -患侧唇高差则只对Ⅱ度唇裂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对于鼻畸形较重的Ⅱ度唇裂患者应尽量采用Millard法唇裂整复术 ;对于鼻畸形较轻的Ⅲ度唇裂患者应尽量采用Tenni son法唇裂整复术 ;而对于鼻唇畸形均严重的Ⅲ度唇裂患者可采用Tennison法唇裂整复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对偶三角瓣法在先天性单侧不完全唇裂修复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不同程度的先天性单侧不完全唇裂30例,采用对偶三角瓣法修复,并在患侧的唇部设计一个红唇三角瓣,插入健侧,修复和丰满红唇。结果: 30例术后均为Ⅰ期愈合,两侧鼻翼基本对称,白唇及红唇自然丰满,外形理想,瘢痕不明显。结论: 应用对偶三角瓣法修复先天性单侧不完全唇裂,方法简便,易于掌握,且设计合理,修复后的鼻部及红白唇外形自然丰满,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采用Millard法联合上唇下部对偶三角瓣法修复单侧完全性唇裂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Millard法结合上唇下部对偶三角瓣法修复单侧完全性唇裂45例.结果 全部患者均获随访,时间6个月~2年.45例患者手术全部成功.结论 采用Millard术式联合对偶三角法修复单侧完全性唇裂使上唇解剖形态恢复满意,上唇丰满,唇弓外形自然,患侧唇峰下降充足,鼻小柱居中,患侧鼻翼鼻孔外形恢复良好,鼻底丰满,唇裂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改进的鼻底三角瓣法修复单侧不完全性唇裂以获得更加良好的上唇外形。方法对单侧不完全性唇裂的首次手术,于患侧鼻底部设计三角皮瓣转移下降上唇,白唇部裂隙切口直线缝合。结果26例患者修复后上唇外形良好,双侧上唇高度对称,人中形状完整。结论鼻底三角瓣法适用于单侧不完全性唇裂的修复。  相似文献   

9.
修复单侧完全性唇裂,有许多有效而又实用的方法,但临床应用较广泛的是三角瓣法(Tenison法)和旋转推进法(Millard法)。两种手术方法各有优缺点,三角瓣法能增加患唇应有的高度,创口缝合后不呈一条直线,疤痕收缩影响不大,不过切除组织较多,有时导致上唇过长。旋转推进法损伤组织少,鼻底封闭好,形成近似正常的唇弓和患侧人中嵴,但变化较大。本文仅对我院住院病人两种手术方法修复的单侧完全性后裂作一术后比较。 材料和方法 取单侧完全性后裂住院患儿20例,分为A、B两组,每组10例。A组男性7例,女性3例,…  相似文献   

10.
高巩 《华夏医学》2000,13(2):153-154
Millard's唇裂整复术式即常用的"旋转推进法",适合单侧二度唇裂和仅有鼻孔底裂,没有牙槽嵴裂的较轻三度唇裂[1].但存在着术后患侧下降不充分、患唇唇高不足、患侧鼻底中常有凹陷或鼻孔变小及患侧人中嵴不明显等缺点[2].笔者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对此方法进行了改良,经对48例唇裂患儿施行新式改良手术,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修复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刘志寿  邢龙  王景晖  张军 《甘肃医药》2009,28(6):444-445
目的:探讨改良Millard法修复单侧完全性唇裂的效果。方法:在上唇下部和唇红缘下部各设计一小三角瓣对Millard法进行改良,修复23例单侧完全性唇裂。结果:23例创口Ⅰ期愈合,患侧唇高与健侧一致,鼻小柱形态好,患侧鼻底适中,红唇部形态自然、丰富、唇珠微突。结论:改良Millard法修复单侧完全性唇裂,定点明确、操作方便、术后能有良好的唇外形和功能。  相似文献   

12.
应用Millard法修复唇裂具有很多优点 ,但对于Ⅲ度唇裂有时尚嫌患侧唇高不足。我们在术中应用了延伸“C”瓣切口和唇峰上方小“Z”型瓣设计 ,使患侧唇高得到很好的恢复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运用旋转推进法加Z形瓣法修复单侧唇裂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00例单侧唇裂患者施行了旋转推进法加Z形瓣法修复。结果:此法对单侧唇裂唇高,唇弓及协调的上唇外型有较好的效果。结论:旋转推进法加Z形瓣法修复单侧唇裂较单一旋转推进法或Z形瓣法的设计更趋合理。  相似文献   

14.
谭小尧  张兴安  罗智宇  李果 《西部医学》2012,24(11):2165-2167
目的探讨应用长庚手术法功能性修复单侧唇裂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应用长庚手术法功能性修复60例单侧唇裂患者,通过对比健患侧测量数据,分析术后鼻唇部结构的对称性、主观评价患者上唇动静形态,评价手术效果。结果 60例患者,59例创口Ⅰ期愈合,1例患儿抓伤致创口Ⅱ期愈合。患侧唇的高度、长度、鼻底宽度与健侧较一致,鼻翼外脚、鼻堤形态自然,患侧人中嵴较明显,红唇部形态自然、丰满,唇珠微突,鼻小柱形态好。大部分患者术后健患侧各项测量指标对称率(即健侧/患侧的比值)位于0.91~1.10之间,接近正常人,各主观评价项平均得分均大于8分,整复效果令人满意。结论长庚手术法功能性修复单侧唇裂可获得良好的功能及形态效果。  相似文献   

15.
张国辉  王传合 《河北医学》2000,6(11):1022-1023
单侧唇裂是唇裂中最多见者 ,单侧唇裂的整复效果除与术者的技术娴熟程度有关外 ,手术方法的选择适当与否也是影响其整复效果的重要因素。关于单侧唇侧的分类 ,传统的方法是根据唇裂程度和部位不同分为单侧不完全唇裂 (一二度 ) ,完全唇裂 (三度 ) [1,2 ] 。单侧唇侧的整复方法也有很多 ,传统的方法有“三角瓣法”、“旋转推进法”等 ,至于单侧唇裂的整复效果究竟哪一种方法较好 ,文献中有各种评价 ,说法不一 ,各有褒贬 [3 ] 。作者认为这些评价有一定的片面性 ,现就单侧唇裂的定量分类 ,分类特点及三角瓣法互补原理浅谈三角瓣法的适应证选择…  相似文献   

16.
三角瓣定点法在单侧唇裂唇红及唇珠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唇裂修复术中 ,要达到较理想的唇部外形 ,除了恢复正常的唇高、人中嵴、唇弓曲度及丰满度外 ,红唇修整和唇珠再造的好坏也直接关系到唇裂修复手术的效果。唇红及唇珠修复国内有不少报道 [1~ 3 ] ,修复效果各有优劣。笔者从1996年开始应用三角瓣定点配合肌功能修整法修复 2 2例单侧唇裂的唇红及唇珠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2 2例单侧唇裂患者 ,其中左侧 15例 ,右侧 7例 ; 度唇裂 14例 , 度唇裂 8例 ;男 8例 ,女 14例 ;年龄4个月至 7岁。手术均在经口内气管插管全麻下进行 ,唇部定点均采用 Millard或 Millard 型定点…  相似文献   

17.
鉴于Ⅱ°及Ⅲ°唇裂应用于常规术式效果不够满意,本文介绍了延伸旋转推进改良法在修复先天性单侧唇裂,尤其是Ⅱ°及Ⅲ°唇裂中应用及改进,并进行了讨论,临床实践证明,作者改进的方法增加了两个三角瓣,并采用大尖端的“B”瓣和不反转的“C”瓣,治疗效果较好,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运用改良Millard术式整复单侧完全性唇裂同期鼻畸形矫正的临床效果.方法:运用改良的Millard术式整复142例单侧完全性唇裂患儿,6个月后测量比较健侧和患侧的唇高、唇长、鼻底宽度、鼻翼基底点到矢状面的距离差异.结果:5例病例伤口Ⅱ期愈合,余患儿伤口Ⅰ期愈合,82%人中嵴形态明显.术后健、患侧唇高、唇长、鼻底宽度、鼻翼基底点到矢状面的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Millard法整复单侧完全性唇裂可较好地修复唇部及鼻部畸形,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在Millard法设计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利用唇红瓣及口轮匝肌功能性修复,探讨唇红瓣及口轮匝肌功能性修复在先天性单侧唇裂整复中的应用。 方法 2010年9月-2015年12月,对76例先天性单侧唇裂患儿采用口轮匝肌脱套式解剖、功能性修复、鼻孔基底重建及唇红瓣修复唇的方法进行整复。在上唇组织上用Millard法设计,改变"4""7"定点方法,灵活运用,有效地下降患唇的高度,达到上唇组织的解剖性复位。红唇处修复引用Noordhooff的"红线"概念,用唇红瓣相嵌,使唇红整齐,外形饱满;功能上利用口轮匝肌脱套式解剖,重新构建鼻底及上唇口轮匝肌的连续性,以期达到功能性恢复。 结果 76例患儿均一期愈合。术后随访57例,随访时间3个月~2年6个月。54例患儿于静态时,上唇形态恢复满意,唇线对合整齐,两侧唇峰等高、对称,唇珠饱满,患侧人中嵴明显,且与健侧相对应,上唇疤痕不明显。动态时,无明显因肌肉运动而出现的上唇的牵拉、变形以及局部凹陷。3例出现上唇疤痕增生,局部皮肤稍红、硬,略凸出皮肤表面,患侧唇高略短于健侧,在动态时出现患侧红唇的轻度凹陷。 结论 改进的Millard法可有效地降低患唇,合并使用唇红瓣和口轮匝肌功能性修复,使先天性单侧唇裂的整复无论在解剖上还是功能上均达到满意效果,并且设计简单、灵活,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前,单侧唇裂修复常用的三角瓣法和旋转推进法(即 Millard 氏法),尚不能满意地恢复上唇唇峰线与鼻孔的大小,尤其对口轮匝肌的重建效果更不够理想。为使上唇手术后显出颤颤欲启的生动形态,合理的手术方法与熟练的技术操作都很重要。而在实际工作中,往往由于术者方法选择不当或技术不够熟练,以致修复后的上唇人中嵴不显或不对称、唇珠消失,唇活动时亦常出现明显的不对称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