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黄玉英  曾华 《广西医学》2005,27(7):1078-1079
不典型川崎病,临床早期容易造成误诊和漏诊。我院儿科于1994年1月至2004年11月收治川崎病55例,不典型川崎病13例(26%)。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典型川崎病的临床特征,早期诊断的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8月~2009年10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出院诊断为川崎病的149例患儿的临床资料,比较分析典型和不典型川崎病的临床特点。结果 149例病例中,108例(72.5%)为典型川崎病,41例(27.5%)为不典型川崎病。与典型川崎病相比,不典型川崎病的发热持续时间明显延长。不典型川崎病常见的症状依次为肛周脱皮(61.0%)、口腔黏膜的改变(61.0%)、双侧球结膜充血(56.1%)和皮疹(51.2%),颈部淋巴结肿大(12.2%)为少见症状。典型川崎病和不典型川崎病实验室检查结果和冠状动脉异常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患儿出现持续发热、口腔黏膜改变、双侧球结膜充血、皮疹和肛周脱皮时,应高度怀疑川崎病的可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川崎病的临床特点。方法观察60例不典型川崎病患儿和典型川崎病患儿症状体征、辅助检查等临床表现。结果不典型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异常发生率高于典型川崎病患儿。结论早期识别不典型川崎病减少冠状动脉病变发生。  相似文献   

4.
卢俞任 《中外医疗》2014,33(6):30-31
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临床对小儿不完全川崎病确诊率,避免延误治疗和不良事件的发生,探讨和分析小儿不完全川崎病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方法将2010年1月-2013年1月来该院就诊的350例小儿川崎病患儿作为科研对象,其中不完全川崎病86例和典型川崎病患儿264例,对比和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表现及超声心动图的不同点。结果经过对比分析发现,不完全川崎病患儿的临床症状明显低于典型川崎病患儿的,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典型川崎病患儿累及冠状动脉的几率显著低于不典型川崎病患儿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完全川崎病患儿临床症状不典型。冠状动脉受累的几率显著升高,要尽量做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5.
不典型川崎病(附3例报告)北京儿童医院内科(100045)梁翊常,王乃坤北京儿童医院病理科(100045)李佩娟,刘予川崎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血管炎。日本川崎病研究委员会1984年第4次修订的诊断标准对典型病例十分有价值,但对不典型病例则可延误诊断。现...  相似文献   

6.
江萍 《西部医学》2010,22(9):1645-1645,1647
目的了解不典型川崎病的诊断方法,提高对不典型川崎病的诊断水平,降低儿童后天性心脏病的发病率。方法对24例不典型川崎病患儿进行回顾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探讨不典型川畸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结果 24例川崎病均符合不典型川崎病的诊断标准。结论提高对不典型川崎病的诊断水平,可以降低儿童后天性心脏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7.
杨莉 《重庆医学》2002,31(4):312-313
目的:通过对不典型川崎病的临床分析而提高对不典型川崎病的认识。方法:采用临床病例回顾性分析。结果:28例不典型川崎病入院均未诊断明确。其中发热待查入院14例,急性扁桃体炎5例,支气管肺炎6例,尿路感染2例,药疹1例。结论:小儿不典型川崎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与许多疾病有相似之处,故易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8.
不完全性川崎病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总结不完全性川崎病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表现等临床特征,探讨此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通过分析弼例不完全性川崎病的临床特征,与30例典型川崎病进行比较,总结不典型川崎病的诊治方法。结果对两组病例临床实验室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两者无明显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完全性川崎病与典型川崎病具有相同实验室指标,进行相关化验检查,有助于诊断此病。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川崎病的临床症状与诊断方法。方法对本院2005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60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不典型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异常发生率为46.15%,相较于典型川崎病患儿的8.51%的发生率更高P0.05。结论早期识别不典型川崎病并治疗是预防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川崎病及不典型川崎病的早期诊断,治疗。方法:将我院收治川崎病及不典型川崎病的30例患儿进行早期诊断并给予丙球冲击治疗进行分析。结果:经丙球治疗30例患儿均治愈出院,有2例患冠状动脉扩张,口服阿司匹林半年后恢复正常。结论:川崎病及不典型川崎病早期经系统治疗后疗效较好,不留后遗症,减少了儿童心脏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不典型川崎病发病情况,总结不典型川崎病诊断和治疗及早期使用IVIG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分析总结市妇幼保健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28例不典型川崎病患儿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及心脏彩超对不典型川崎病的诊断价值。结果:(1)不典型川崎病不足典型川崎病6项临床表现中的5项,只有其中3~4项,除发热外,以口唇干红、双眼球结合膜充血较为常见,而颈淋巴结肿大及手足硬肿、指(趾)端脱皮出现率低。(2)早期应用静脉丙种球蛋白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低,预后好。结论:川崎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极大地减少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不典型川崎病是指未达到典型川崎病的诊断标准,但疾病的发展符合川崎病的特点,并且排除其他已知疾病或具有典型心血管并发症者[1].由于川崎病的诊断主要依赖临床特征,目前尚无实验室的特异性测试指标,且近年来,小儿不典型川崎病病例逐渐增多,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对于症状不典型但有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比较容易,而没有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比较困难,容易误诊或延误诊断,应引起儿科医师的重视.对我院1998~2009年收治的早期症状不典型,最后诊断为典型或不典型川崎病的25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超声心动图早期诊断不典型川崎病33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本文对33例婴幼儿不典型川崎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探讨其早期诊断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2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不典型川崎病33例临床资料及对超声心动图显示冠状动脉异常的分析.结果 不典型川崎病婴幼儿发病率>学龄前儿童;发病早期ESR、CRP、WBC均明显升高、血小板正常;63.6%的患儿有心肌损害.结论 婴幼儿不典型川崎病早期损害冠状动脉,最早发病3天可见冠状动脉扩张,超声心动图显示冠状动脉病变是早期诊断不典型川崎病的重要依据,也是最安全最准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川崎病的临床特点以及治疗。方法:回顾性我院2006年~2008年住院的30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30例表现均不典型,经过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痊愈28例,阿司匹林联合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痊愈2例。结论:川崎病以不典型表现多见,尽早进行综合分析、检查,按拟诊病例治疗,有助于提高对该病人认识能力和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56例不典型川崎病的临床病情,并对比典型川崎病,提高对本病的警惕和认识,以提高诊断率,避免误诊。 方法 选取我院自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的56例病例,通过病例分析回顾的方法,对其进行分析,并与同期典型川崎病进行对比。 结果 在56例病例中,本病多发生在年龄较小的婴幼儿,且发热的发生率最高,与典型川崎病比较,则临床表现较少,冠脉损害发生率高。结论 不典型川崎病临床症状不典型,存在诊断难度,应增加认识,提高诊断率,使患者得以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不典型川崎病的临床分析,以探讨其临床特点.方法对18例不典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8例不典型川崎病患儿入院均经动态观察、心脏彩超证实为不典型川崎病.结论不典型川崎病表现各异,加强对本病的认识,早诊断,早治疗,可减少儿童后天性心脏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不完全型川崎病小儿的临床特征,以期早期诊疗,改善预后。方法:分析从2009年1月-2012年4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不完全型川崎病及典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资料,比较其在人口学特征、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效果等方面的差异。结果:58例不完全型川崎病患儿与50例典型川崎病患儿相比,性别与年龄分布无明显差异。不完全型川崎病患儿诊断指标中的症状发生率如结膜充血、多形性皮疹、淋巴结肿大、手足肿胀、脱皮、唇干裂明显低于典型川崎病组患儿(P<0.01)。两组患儿疾病诊断时距起病的时间分别为(7.8±2.0)和(7.3±2.2)d(P=0.188)。实验室检查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白细胞、血小板、C反应蛋白和血沉等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脉扩张比例在不完全型川崎病组为34.5%,在典型川崎病组为22.0%(P=0.153)。丙种球蛋白治疗效果在两组中无明显差别(P=0.449)。结论:不完全型川崎病患儿主要症状发生率明显低于典型川崎病患儿,在冠脉损害以及丙种球蛋白治疗效果方面与典型川崎病患儿相比并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8.
张凝 《海南医学》2013,24(6):863-864
目的探讨不典型川崎病的早期临床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至2012年6月入住我院的26例不典型川崎病患者的临床表现、相关实验室检查和治疗效果。结果不典型川崎病的临床表现除发热时间>5d外,早期以口唇殷红及皲裂、杨梅舌、一过性皮疹,淋巴结肿大为主要表现,而肛周、(趾)端脱皮出现时间晚,早期临床症状不典型,易于误诊。结论不典型川崎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极大地减少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血清Nt-proBNP在小儿川崎病中的浓度变化。方法:选出32例典型川崎病患儿和32例不完全川崎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设为典型川崎病组和不完全川崎病组,另选出本院同时期32例不明原因发热患儿作为对照研究对象,设为对照组,运用酶联荧光分析技术检测三组患儿的血清Nt-proBNP水平,对比其检测结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典型川崎病组、不完全川崎病组的血清Nt-proBNP水平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完全川崎病组与典型川崎病组的血清Nt-proBNP水平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典型川崎病组患儿急性期的血清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恢复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类型小儿川崎病患儿的血清Nt-proBNP水平相当,典型川崎病组患儿急性期的血清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恢复期,临床诊断该病时可将该指标作为其中一项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30):48-50+53
目的总结并探讨川崎病(KD)住院患儿的临床特征,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2017年9月我院住院的269例川崎病患儿临床资料:(1)比较典型川崎病与不典型川崎病的临床特征;(2)以静脉用丙种球蛋白(IVIG)疗效为标准进行分组,探讨初始剂量静脉用丙种球蛋白治疗敏感性川崎病与无反应川崎病的临床特征。结果 (1)典型川崎病组各项临床症状的发生率均高于不典型川崎病组(P0.05)。不典型KD组冠状动脉损伤发生率高于典型KD组(P0.05);实验室检查中,除了CRP外(P0.05),两组其余实验室检查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以静脉用丙种球蛋白(IVIG)疗效为标准进行分组,除口唇、肛周改变外,IVIG敏感性川崎病其余临床症状发生率高于IVIG无反应性川崎病(P0.05)。除CRP、ALT、AST外,两组其余实验室检查结果及冠脉改变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川崎病患儿应强调早期评估临床参数,对高度怀疑为川崎病患儿应多次复检提高阳性率,尤其注意CRP的变化,对无反应川崎病注意肝功能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