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老年腔隙性脑梗塞血清脂质,脂蛋白及载脂蛋白水平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晨晖  徐仲邦 《江苏医药》1996,22(11):759-760
对35例老年腔隙性脑梗塞患者及25例老年非腔隙性脑梗塞患者血清脂质、脂蛋白及载脂蛋白水平进行了对照观察。结果:1.腔隙性脑梗塞组血清LP(a)、Apo-B100、TG值较对照组长比明显升高(P值分别为<0.01、<0.01、<0.05)。2.Apo-AI、HDL-C则对照组高于腔隙性脑梗塞组(P<0.05、P<0.01)。3.Apo-A1/Apo-B100比值,对照组大于腔隙性脑梗塞组;TC/HDL-C比值,腔隙性脑梗塞组大于对照组。4腔隙性脑梗塞组高血压者21/35(60%);对照组14/25(56%),无明显差异。提示,腔隙性脑梗塞与高血压无明显关系,与脂质代谢异常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患者 ,男性 ,6 2岁 ,因反复咳嗽 ,咳痰 2 0余年 ,加重伴右上肢肿痛一周入院。 2 0余年前起 ,患者反复出现咳嗽 ,咳痰 ,多于受凉感冒后加重 ,在当地医院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 ,肺气肿”。一周前 ,患者受凉后咳嗽、咳痰加重 ,伴明显心累 ,气紧 ,右上肢肿痛 ,嗜睡。既往有高血压、冠心病史 3年。查体 :T36 5℃ ,R2 4次 /分 ,BP14 0 /80mmHg。肥胖体型 ,神清 ,嗜睡 ,面部及唇甲明显发绀 ,球结膜充血 ,水肿 ,右颈部及右上肢明显肿胀。桶状胸 ,双肺呼呼音低 ,双肺中、下可闻及较多细湿罗音。心率 10 0次 /分 ,可闻及早搏 4— 5次 /分。P…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 MRI 及 CT 广泛应用,对于腔隙性脑梗塞的诊断,已无困难。但治疗方法,目前仍各家说法不一,自96年6月—97年6月,我们用云南兴中制品厂产血塞通注射液加胞二磷胆碱治疗腔隙性脑梗塞并与传统低分子右旋糖苷加丹参注射液对照观察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腔隙性脑梗塞亦称微梗塞或腔隙性脑卒中,是指位于大脑半球深部白质和脑干的小软化灶,直径为3~4mm,最大直径可达20mm。腔隙性脑梗塞首先由Fisher于1956年提出,并报告了20余种不同的腔隙综合征,还对其临床表现做了详尽的描述。腔隙性脑梗塞与临床上经常遇到的脑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栓形成两者在病因、病理及临床表现等方面均有不同,在CT问世以前只是病理诊断,我们常将此病诊断为脑血栓形成或脑供血不足。CT的应用使绝大多数腔隙性脑梗塞患者得到及时确诊与治疗。我科自1986~  相似文献   

5.
喜炎平注射液致过敏死亡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患者男,60岁,因不慎右足烫伤后感染,于2002年12月31日来医院治疗,给予喜炎平注射液6支(每支50mg)静滴,每日一次治疗。当日静滴后,患者出现右上肢肿胀疼痛,活动困难,未予注意。次日仍继续静滴喜炎平注射液治疗。静滴时,患者右上肢肿胀加重,约3h后,患者出现呼吸困难,且伴有晕厥,意识丧失约2~3min,二便失禁,无头痛、呕吐及抽搐。查体:T36.0℃,BP80/50mmHg(1mmHg=0.133kPa),呼吸急促,神志清楚,精神不振,面颊潮热,呈弥漫性肿胀,右眼睑浮肿明显,启目困难,右上肢肿胀疼痛,肘窝处皮肤可见4cm×4cm破损,上臂尺侧散在出血性疱疹,双肺未闻及干湿音,…  相似文献   

6.
陈华玲  郑萍 《海峡药学》2022,34(1):162-165
目前对于机械瓣术后合并急性腔隙性脑梗塞患者未有统一抗栓治疗标准,本文主要通过探讨1例腔隙性脑梗塞患者的病因,机械辦术后合并腔隙性脑梗塞患者抗血小板方案、抗凝方案(抗凝启动时机、脑出血转化、桥接方案),以及临床药师在整个治疗过程中的作用,为机械瓣术后合并急性腔隙性脑梗塞患者抗栓治疗提供临床思路.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性,54岁,以突发四肢无力20h为主诉于1996年7月12日入院。既往无药物过敏史。查体:体温36.5℃,鼻唇沟对称,伸舌稍偏右。右肢体面部感觉较左侧减弱。辅助检查:活动平板前后周围血管检查提示:双下肢动脉硬化狭窄。μRI示腔隙性脑梗塞。脑CT未见明显异常。入院诊断:腔隙性脑梗塞。入院后给予低右加丹参静滴5d后病情较定,自觉双上肢灵活。右上下肢力仍Ⅳ级,左上下肢肌力Ⅴ级。于d6改用丽珠赛乐,用法:5%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丽珠赛乐30ml静滴,20滴/min。患者在丽珠赛乐液体刚输入20ml诉畏冷,随即出现寒战,四肢抽动。查…  相似文献   

8.
测定31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23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腔隙性脑梗塞及23例健康老年人血中血栓素B2(TXB2),血6-酮前列腺素F1a(6-k-PGF1a)的浓度。结果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及伴腔隙性脑梗塞组血TXB2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显著增高,而6-K-PGF1a无显著差异;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无腔隙性脑梗塞组血TXB2较伴腔隙性脑梗塞组为低,但无显著差异。说明高血压病无论是否合并腔隙性脑梗塞,均存在血小板激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45岁,于半年前感右上肢、肩膀及腋下酸胀,在当地考虑以"肩周炎"治疗。3 d前发现右上肢疼痛、逐渐肿胀伴酸胀、紧张感、沉重感,活动后症状加剧,卧床抬高肢体可缓解。于2011年6月12日入院,体检:T 36.5℃,P 78次/min,R 18次/min,BP 135/72 mmHg,既往无药物  相似文献   

10.
高血压是腔隙性脑梗塞的常见原因。文献报道 33%~90 %高血压患者有腔隙性脑梗塞 [1 ] ,随着 CT及 MRI临床应用增多 ,发现腔隙性脑梗塞在高血压患者中不断增多。为探讨腔隙性脑梗塞在高血压患者中影响预后的因素及危险度 ,本文就福建省立医院 1996年 1月~ 1999年 12月住院的高血压患者 36 2例中对伴有腔隙性脑梗塞 2 6 2例作一分析。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2 6 2例中 ,男 14 5例 ,女 117例 ;年龄男 5 5~84岁 ,平均 6 5 .2岁 ;女 6 0~ 89岁 ,平均 6 7.4岁。1.2 病史 :高血压病程最长 4 1年 ,最短 2天 ,平均 10 .2年。高血压伴腔隙…  相似文献   

11.
吴正礼  杜俊章 《河北医药》1990,12(6):366-367
脑血管病后遗症,目前尚无特效疗法,现将我们于1987年1月~1989年12月间用喜德镇(Hy-dergine,简称 HDG)的疗效结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病例选择:1.选择对象条件:高血压脑出血后3个月以上;(2)脑血栓、脑栓塞、腔隙性脑梗塞后3个月以上;(3)无明显发病时间CT 证实为多发性或单发性脑梗塞者。2.诊断标准:(1)脑出血、脑血栓、脑栓塞、腔隙性脑梗塞、暂时性缺血发作按全国第二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第三次修订的诊断要点;(2)脑动脉硬化症按全国第二届神经精神科学术会议标准。全部病人用改  相似文献   

12.
萨仁  张玉良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2014,35(2):96-96,I0001,I0002
目的评估主动脉内膜厚度与腔隙性脑梗塞和非腔隙性脑梗塞的关系。方法选取59例缺血性卒中患者,使用食道超声心动图(TEE)这一技术检测梗塞面积的大小。结果主动脉弓内膜厚度与缺血性卒中的种类有关,腔隙性脑梗塞主动脉弓粥样硬化的发生率是46.7%,非腔隙性脑梗塞主动脉弓粥样硬化的发病率为88.6%。结论TEE检查可以清晰的看见主动脉弓内膜厚度及斑块形成情况,对于缺血性卒中病人的病因的诊断可能衍生出新的临床证据,并对未来治疗提供最佳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3.
我院于1992年2月—1995年12月收治120例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两组:治疗组、对照组各60例,两组常规药物治疗相同,治疗组加高压氧治疗.收到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①一般情况:治疗组60例,年龄39—69岁,平均61.4岁。对照组年龄60例41—75岁,平均62.1岁,所有病人发病例到治疗时间3—7天.CT所见:治疗组,大脑梗塞10例,基底节区梗塞30例,脑干梗塞2例,多发性脑梗塞8例,腔隙性脑梗塞10例。对照组,大脑梗塞8例,基底节区梗塞31例,腔隙性脑梗塞13例,多发性脑梗塞8例。②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内科常规治疗药物,口服舒脑、尼莫地平、维生素E、C、B阿斯匹林.静脉清注脉络宁.治疗组在应用常规治疗基础上,行高压氧治疗,在2个大气压下稳压时面罩吸纯氧1h,第天1次,7天为1疗程。③疗效标准:治愈,自觉症状和神经系统体征基本消失。显效,自觉症状明显好转,神经系统体征完全恢复,肌力提高Ⅱ级以上,生活能自理。有效,即部分症状和体征有明显减轻.无效,症状无改善。  相似文献   

14.
由于腔隙性脑梗塞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都有其特殊性,1986年全国第二届脑血管病会议修订的《脑血管病分类》已将腔隙性脑梗塞做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独立的一类,现就我们临床所见25例探讨其 CT 表现。一、临床资料:25例均经 CT 扫描确诊(平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39岁,农民。被他人以治疗腹泻补液为名,从右前臂头静脉输入硫酸液体约500ml。输液中,自觉疼痛,并呈条索状发红,继尔肿胀、苍白、变硬并逐渐加重,恶心呕吐,烧伤后36小时收入我院。检查:患者神志清楚,精神状态差,面色苍白。体温37.5℃,心率88次/分,呼吸21次/分,血压18/13kPa。心肺检查无异常发现。右上肢自腕部沿头静脉及其交通支走行至三角肌胸大肌沟处,皮肤呈灰白色广泛坏死,以前臂为重,坏死周围呈红、肿、热反应。右上肢张力增大,弥漫性肿胀,手部血运差,呈紫红色,压之回血慢,桡动脉搏动尚可。实验室检查:白细胞31.7×10~9/L,中性粒细胞0.89,BUN32mmol/L,ALT65U。尿蛋白(+),RBC1~4/HP,潜血(+)。入院后经补液、抗炎、保护肝肾功能。于入院后第3天行右上肢减张、肌肉探查术。术后见右上肢浅静脉及入深静脉处广泛栓塞,腔内充满煤渣样栓子,坏死静脉周围约1cm的浅层肌肉呈鱼肉样改变,周围有间生态组织,腕部屈肌腱部分、肌  相似文献   

16.
《青岛医药卫生》2014,(4):319-320
1病情简介 患者于2010年9月5日晨6:30被人发现摔倒在卫生间,头胸部有外伤痕,呕吐1次。由120急救车送达某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查体:神志清楚,言语不清,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光反应灵敏,左侧鼻唇沟浅,心率90次/分,心律不齐。左侧肢体肌力 II 级,左侧病理征(+)。头颅 CT 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给予吸氧,20%甘露醇静点,以“脑栓塞”收入保健科后给予降颅压、利尿、抗凝等支持对症治疗。入院后家属反复强调患者有外伤史,曾呕吐,未引起重视。当晚患者出现头痛、体温升高,给予物理及药物降温。2010年9月6日出现高热(39.5℃),剧烈头痛,继续对症治疗。当晚病情进一步加重,家属强烈要求行头颅 CT 检查,21:00头颅 CT 检查报告“脑挫裂伤(右额叶)、蛛网膜下腔出血、腔隙性脑梗塞、右颞硬膜外血肿”,随给予止血、抗炎、降颅压等治疗。2010年9月7日8:00转入青岛市某医院。入院时查体:浅昏迷、GCS 评分9分,头颅 CT 检查发现“脑挫裂伤、脑内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急性闭合性颅脑损伤,脑挫裂、脑内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硬膜下血肿、小脑幕切迹疝,”收入重症监护室。于2010年9月7日12:00行开颅去骨瓣减压术,术中发现硬膜张力高、蛛网膜下腔出血、右颞叶4cm ×4cm×4cm 陈旧性血肿、广泛脑挫裂伤,清除血肿后见脑组织多处渗血,止血后硬脑膜减张缝合。术后病人入 NICU,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抗感染、支持对症治疗。2010年9月8日14:30出现右侧瞳孔散大至0.5cm,光反应消失,左侧瞳孔2mm,光反应迟钝,再次行内减压术。术中见脑组织肿胀明显、广泛蛛网膜下腔渗血,切除右侧颞极、颞中回、颞下回彻底止血后关颅。手术顺利,术后呼吸未恢复,给予呼吸机控制呼吸、促醒、脑保护剂及支持对症治疗。患者持续昏迷伴高热,于2010年9月17日9:40  相似文献   

17.
1 病例资料 例1,女,72岁。头晕,伴右侧肢体麻木,活动不灵1天。脑CT示:左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死。确诊腔隙性脑梗死入院。既往患高血压病23年,冠心病15年。查体:体温37℃。呼吸18次/分,脉搏80次/分,血压20/12kPa。神志清,颈软,心肺听诊无异常,右侧上下肢肌力均为Ⅰ级。入院后给予静脉滴注脉络宁和脑活素等综合治疗。两周后病情好转,头晕  相似文献   

18.
老年人无定位体征腔隙性脑梗塞64例的临床与CT高堂忠,郭治和(中国人民解放军一五五医院开封475003)现将我院1990年8月~1992年12月经CT检查证实的215例腔隙性脑梗塞其中资料完整的无定位体征64例分析如下:一般资料一、性别与年龄:男57...  相似文献   

19.
颈椎病是中老年常见病之一,我们分析256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表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1.男性178例,女性78例,年龄34—73岁,平均53岁。 2.伴有高血压病史67例,腔隙性脑梗塞54例,脑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塞23例,椎—基底动脉供血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62岁。于2011年初无明显诱因下渐出现右手无力,日常生活如"穿衣吃饭"稍有影响,同时短程行走即有胸闷气短。起初未正规检查治疗,上述症状渐加重。至2012年初渐出现左上肢及双下肢无力,伴有四肢肉跳感,自觉"舌头僵硬吐字不清晰"。在当地医院检查诊断:脑梗塞,给予相应治疗未见改善。渐感双手及双大腿肌肉不如以前饱满,并出现进食饮水呛咳情况。于2012年10月在市级医院检查:头颅CT示左基底节腔隙性梗塞。肌电图示神经源性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