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析了同一时间不同科室发生的输液反应22例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临床输液反应的原因,提出预防措施。方法查阅我院1999~2003年的护理部输液反应记录,按输液反应的类型及分布、使用的输液及其构成比、输液反应联合用药情况、输液中加用药物分为情况、输液中加用中成药制剂分类情况、药品、器具质量检查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热原反应、过敏反应及局部反应都有发生,以热原反应最为多见,输液反应所用的大输液多为5%葡萄糖注射液。联合用药以中成药制剂和抗菌素制剂发生输液反应最为多见。结论严格掌握输液治疗的适应症和禁忌症,提高药品质量,加强无菌操作,科学合理的联合用药是预防输液反应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输液反应在临床医疗、护理工作中较为常见,不仅给病人带来不应有的痛苦,而且还会加重病情,影响正常治疗,甚至发生生命危险。因此,我们医护人员要高度重视,预防和减少输液反应的发生,尤其要掌握其发生原因、预防措施,以及一旦发生输液反应时须及时采取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4.
我院自1989年6月至1992年6月发生输液反应44例,将其发生原因及预防分析如下资料:本组44例,男23例,女21例,年龄4岁—52岁。其中支气管肺炎16例,痢疾和肠炎各6例,胃大部切除术14例,胆道感染2例。应用葡萄糖及生理盐水补液18例,葡萄糖或盐水+抗菌素21例,葡萄糖+双黄连注射液5例,44例均在输入液体后20~40分钟出现反应,首先自觉寒战,相继高热体温达40.1℃。其中18例出现荨麻诊,22例伴有呼吸困难,4例有轻度喉头水肿。当出现反应立即停止输液,吸氧,肌注非那根50mg和静脉滴注氢化考  相似文献   

5.
临床输液反应的分析与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临床发生的输液反应进行分析,找出发生的原因,探讨预防措施。方法:对30例输液反应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以热原反应最为多见,占76.67%,而过敏反应,占16.67%,局部反应,占6.67%。结论:严格执行消毒制度,遵守无菌操作规程,把好药品和输液器具质量关,合理用药,注意配伍等是减少临床输液反应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输液疗法是当代临床医疗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然而,临床使用输液患者多数为危重病人,体质弱,耐受性差,在输液中若稍有疏忽,就会加重病情,影响治疗,甚至造成死亡。因此,对临床输液反应要有充分的认识。 一、引起输液反应的原因 1、由于液体本身含有热原引起。 热原(Pyrogen)是引起输液反应的主要因素。热原的实质是细菌内毒素,致热作用极强,含有热原的输液注入人体0.01ug/kg就能使人发热。当液体输入100ml(约0.5h)时,进入机体的热原浓度将达到高峰,病人就出现冷感、寒战、发热(有时体温升高至40℃左右),严重者有恶心、呕吐、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加强对临床输液反应的认识,掌握其发生的原因及特点,寻找积极的预防措施,预防和控制输液反应发生。方法对空军总医院2010~2013年临床科室送检的45例输液反应病例进行分析。结果从患者的个人情况、药物及液体情况、输液反应涉及科室及发生时间、输液环境因素等方面调查并分析引起输液反应的原因。结论采取预防措施,合理用药,规范静脉输液的监控和管理,改善临床输液调配环境等是减少输液反应、保证临床用药安全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22例输液反应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输液反应发生的原因,探讨预防措施。方法对22例输液反应病例进行分析、归纳。结果引起输液反应的因素与药品质量、输液操作、输液器具质量、药物配伍、患者个体差异及环境气候等有关。结论严格控制药品质量、合理用药、尽可能减少配伍种类与数量是减少输液反应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静脉输液是将大量药液直接滴入静脉,故医务人员必须高度重视静脉输液的质量。两年来,笔者共行8000例静脉输液,无1例发生输液发应,现将经验浅谈如下。1液体反应的常见原因1.1 输入致热源(死菌、游离的菌体蛋白、药物成分不纯、消毒保存不良等)所致发热反应。1.2 输液速度过快,或短时间内输入过多的液体所致心力衰竭、肺水肿。  相似文献   

10.
655例临床输液反应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输液反应的规律及预防对策。方法:根据文献报道的655例临床输液反应,考察细菌内毒素、不溶性微粒、配伍用药等引起输液反应的因素。结果:输液内毒素超标为1.05%(7/665),输液瓶松盖、漏液或出现裂纹5.28%(14/265),输液残液的细菌内毒素检查阳性反应率为15.55%(79/508),输液残液的不溶性微粒检查不合格率为45.17%(173/383),输液反应病人三联以上用药为55.21%(270/489),输液器具细菌内毒素检查阳性反应率6.73%(36/535)。结论:加强输液疗法操作化操作,减少联合用药种数是预防和减少输液反应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1.
输液被临床广泛用于调节电解质平衡、补充体液及将输液作为载体输入药物;然而输液反应的发生给患者整个治疗过程带来负面影响.现对本院3 年来送检的输液反应病例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2008 年1 月至2010 年12 月住院或门诊发生输液反应的患者共136 例,其中男73 例,女63 例;年龄3~86 岁.  相似文献   

12.
临床输液反应160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闫芳 《中国药事》2003,17(9):593-594
静脉输液给药可以保证药物吸收速度和程度 ,可以快速起效和长时间维持给药状态 ,现在临床输液给药越来越频繁 ,带来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输液反应也越来越多。本文分析了我院近年来发生输液反应的有关情况 ,并结合有关报道和著述 ,对引起输液反应的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并建议相关对策 ,为临床防治输液反应提供思路。1 材料与方法1 1 材料  1998年 1月~ 2 0 0 2年 6月 ,由临床科室报告或临床药师查阅病历获得的我院发生的输液反应 ,共 16 0例次 ,均为住院或观察室患者 ,年龄2~ 87岁 ;其中男性 78例 ,女性 82例。1 2 方法 从反应人群结构…  相似文献   

13.
输液反应是指临床采用输液疗法时出现的各种非治疗效应,最常见的是热原反应、过敏反应、细菌污染反应等,现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静脉输液为儿科常用的治疗手段。但是输液反应,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因此,我们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两院自1987—1991年间共救治了发生在院内外的输液反应43例,现总结如下: 一般资料性别:男25例,女18例,男女之比为1.3:1。年龄:—1岁2例,—3岁9例,—5岁13例,—  相似文献   

15.
输液是临床治疗疾病的常用手段之一 ,但在输液过程中 ,因种种原因 ,有时会导致输液反应的发生 ,使病人出现发热、寒颤、严重者会出现昏迷和虚脱 ,给患者造成极大痛苦。引起输液反应主要是热原污染所致。现将污染途径和预防措施归纳如下。1 输液质量  输液在生产过程中污染热原。因此 ,在生产过程中要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把好原辅料质量关 ,检验合格后方可用于临床。2 运输和贮存过程中破损污染热原  注射液在运输或从药库、药房发现时 ,液体之间发生碰撞、挤压 ,可能造成瓶子烈痕和瓶盖松动漏气而被热原污染。此外 ,由于贮存环境不当或…  相似文献   

16.
目的浅谈输液的常见反应、具体分析及有效预防。方法查阅我院2005~2013年的护理部输液反应记录,从中收集20例完整记录:男12例,女8例。按输液反应的类型及分布,使用的液体及其构成比,输液中加用药物分类情况进行有效分析并总结预防措施。结果输液反应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与药物、患者因素、输液器材质量、输液速度、输液环境有关,尤其是患者的体质及过敏禁忌有很大因素,必须做到谨慎仔细观察记录患者输液的症状。结论输液反应是有多种因素造成的,包括:热源反应、过敏反应、配液、输液器材质量,输液速度及患者年龄、个体差异等。对输液反应的预防措施包括:加强医护人员对药物及器具的卫生监测;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输液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加强巡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过多静脉输液和使用强力宁类药物能诱发肝性腹水的原因。方法 :对静脉输液和使用强力宁类药物后出现输液腹水综合征 2 2例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4例重度慢性乙型肝炎及 18例肝炎肝硬化患者经过多静脉输液和使用强力宁类药物后出现腹水。 7例B超检查显示门静脉增宽 4例 ,脾静脉增宽 6例。结论 :肝病尤其是肝硬化患者 ,过多静脉输液和 (或 )使用强力宁类药物可引起输液腹水综合征。该综合征的发生与过多补液体内水泛滥 ;强力宁类药物引起体内水钠潴留 ;肝内血液动力学障碍及肾脏功能性改变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过多静脉输液和使用强力宁类药物能诱发肝性腹水的原因,方法:对静脉输液和使用强力宁类药物后出现输液腹水综合征223例病例进行分析,结果:4例重度慢性乙型肝炎及18例肝炎肝硬化患者经过多静脉输液和使用强力宁类药物后出现腹水。7例B超检查显示门静脉增宽4例,脾静脉增宽6例,结论:肝病尤其是肝硬化患者,过多静脉输液和(或)使用强力宁药物可引起输液腹水综合征。该综合征的发生与过多补液体内水泛滥,强力宁类药物引起体内水钠潴留;肝内血液动力学障碍及肾脏功能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9.
临床输液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风秋  王黎  于清霞 《中国药业》2003,12(11):57-58
目的:探讨引发临床输液反应的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输液反应的发生。方法:结合实验室检测结果、参考有关报道加以分析。结果:引发输液反应的因素多与输液、药品质量及配伍,药物不良反应,输液器质量及患对热原敏感性的个体差异等有关。结论:严格控制购入药品、输液器质量,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合理用药并尽可能减少配伍药品的种类和数量,是减少输液反应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