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了解江西省ICU专科护士核心能力的发挥情况,评价我省现行的专科护士培训模式,为进一步完善培训体系、提高培训效果、加强专科护士的使用与管理提供实践依据。方法参考国内外的经验、查阅相关文献及书籍、结合ICU护理专业的特点自行设计调查问卷,以邮件和电话的形式,对江西省获得中华护理学会或江西省卫计委认证的116名ICU专科护士的核心能力进行调查。结果培训后共计36名ICU专科护士担任了护士长和教学老师(31.03%)。114名ICU专科护士经培训后,专科理论水平和技能水平显著提高(98.28%)。102名ICU专科护士在专科领域的护理水平显著增强(87.93%),29名ICU专科护士参与课题的申报(25%),专科护士的科研能力较差。结论经专科培训后,我省ICU专科护士在临床护理岗位上发挥了更为重要的作用,极大地推动了我省ICU护理的专业化发展。但是,专科护士科研能力存在明显不足,在今后的专科护士培训中,在完善培训方案、加大培训力度的同时,专科护理人员需要通过实际有效的方式参与到护理科研工作中来。  相似文献   

2.
PBL教学法在ICU专科护士培训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吁英 《现代医院》2010,10(8):126-127
目的探讨PBL(以问题为本)的教学方法应用于ICU护士专科培训,对其可行性及效果进行分析,为在职护理人员继续教育提供一种可借鉴的方法。方法通过PBL教学方法,具体病例为先导,以问题的形式出现,教学目标被安排在问题中,2008年1月~2010年1月期间对我院40名ICU护士进行分层级专科培训。结果两年后,40名护士均可独立护理ICU病人,同时在各自不同的层级中起到重要作用,2名护士升为护士长,12名护士成为小组组长,18名护士为高级责任护士,8名初级责任护士,并在医院的各项考核中取得优良成绩。结论 PBL的教学方式可以应用于ICU护士的临床专科培训中,对ICU护士临床思维的建立起到关键作用,对促进ICU的专科发展可以起较大的推进作用,并可以提高ICU护士自我学习的能力;该学习方法如条件成熟可以推行到更大范围护理继续教育中。  相似文献   

3.
《临床医学工程》2017,(3):399-400
目的探讨层级培训在基层医院ICU护士能力培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10月期间进行在岗层级培训的28名护理人员,根据学历、专科工作年限划分为N0、N1、N2、N3四个层级进行培训。比较层级培训前后的效果,包括医生对ICU护士抢救配合满意度以及临床护理质量考核分数。结果培训后,医生对ICU护士抢救配合满意度为96.43%,显著高于培训前的6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的临床护理质量考核分数明显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层级培训应用于基层医院ICU护士能力培养中具有明显的效果,能够有效地提高ICU护士的专科理论水平和操作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我院护上对ICU护理技术、专科理论的掌握程度,以便更有针对性的培训护士的ICU知识.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我院的253名护士进行调查,完成了资料收集.结果:掌握ICU专科理论与技能与护理部有无经常组织ICU知识业务学习、ICU轮转学习、短期ICU专科护士培训、ICU专科进修有关.结论:培训方法要灵活多样并有针对性,培训内容要有系统性,培训目标要设ABC三级.  相似文献   

5.
我国专科护士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曹彩平 《现代医院》2009,9(6):130-132
目的描述我国专科护士发展的现状,为确立符合我国国情的专科护理发展领域提供依据,为我国专科护士建设的进一步发展与规范奠定基础。方法对专科护士的概念、作用、教育、培训、资格认证及我国专科护士面临的问题与展望作了介绍和分析。结果专科护士是护理领域具有高水平和专长的临床护理专家。专科护士在促进健康、提高护理质量、推动护理事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结论我国应加紧开展专科护士队伍建设,尽快建立和健全专科护士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办法,在发展专科护士过中要充分考虑管理、教育、培训与研究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核心能力培训在呼吸科专业护士在职培训中应用,提高呼吸科专业护士专科护理能力。方法: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确定呼吸科专业护士的核心能力培训需求,制定呼吸科专业护士核心能力培训模块,分层培训,比较培训前后护士的理论、技能成绩及患者、医生等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在呼吸科实施护士核心能力培训2年后,护士的理论、技能考核成绩明显提高,新护士的临床适应周期缩短,患者、医生、护士的满意度均提高。结论:呼吸科护士核心能力培训,有利于提高专科护理水平,为患者提供优质浦意的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7.
目的:针对肿瘤外科的专科特点,研究如何快速提高肿瘤外科护士护理技术的方法。方法:对提高胃肠肿瘤患者术前护理准备、对于胃肠肿瘤患者术后护理管理、术后恢复期的护理、肿瘤患者的化疗期间的护理、肿瘤患者的心理护理方法等5个方面进行系统的护理培训。结果:通过不断的探索,总结出了一套快速提高胃肠外科护士专业护理能力的方法,通过系统的培训,使护士的专科护理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结论:随着医院临床科室的专业细化,迫切需要护理学专业技术专业化,通过对与专业护理能力相关的影响因素进行系统的研究,提出了关于培养护士专业护理技术能力的方法并付诸于实践。通过培训,将肿瘤外科护士的护理专业水平提高到较高的层次,其培训理念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为了保证护理安全,传统的以老带新专科培训模式已不能满足临床需要,如何在目前情况下保证低年资护士岗前专科培训效果,使低年资护士尽快适应工作环境,培训后能够独立胜任临床护理工作,保证护理工作质量,护理部要求低年资护士必须轮转ICU病房,进行专科培训,本科ICU自2008年起由护理部设为低年资护士轮转专科培训基地,培训时间为3个月,通过考核合格结束培训,不合格者延期继续培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院内ICU进修模式在护士ICU进修教学中的效果,为医院培养更多合格的ICU临床护理人员。方法选取2009年6月-2012年6月期间在我院工作的年轻护士50名按计划轮流安排在 ICU进修,由 ICU资深护士进行一对一带教的方式培训,进修期为30 d,进修后由 ICU 的带教老师及护士长统一进行考核。进修期间内制定ICU专科培养方向,并有步骤地进行临床带教,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密切结合在一起,同时还要并根据护士的工作经验、培养方向以及学习能力的差别,采取个体化的教学模式。结果50名进修护士培训后,理论考核及操作考核成绩均取得了明显的提高,前后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问卷调查患者满意度,培训前后结果进行比较,培训后患者满意度由(80.8±4.7)分,提升至(98.8±1.2)分,差异显著提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明确的、个体化的进修计划与培养方向,能够让进修护士将ICU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对ICU工作有更加直观的认识,有利于掌握并提高护理工作水平,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ICU专科护士对资格再认证的认知、意愿,并提出相关建议,为制定科学、合理的ICU专科护士资格再认证制度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通过质性研究的现象学研究方法,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某三甲医院的12名ICU专科护士进行深入访谈.结果 经过对ICU护士访谈资料的整理归纳,得出5个主题:ICU专科护士对资格再认证存在误区;资格再认证可以提高自身素质、利于职业发展、脱离繁重临床工作;家庭因素、经济影响、医院对专科护士的管理欠妥、再认证的方式等影响ICU专科护士资格再认证的意愿;ICU专科护士在医患沟通和科研方面有强烈培训意愿;希望增加亲自实践的机会.结论 应增强ICU专科护士对资格再认证的认知,注重其成长需求,制定资格再认证方式时突破传统考核方式,尽快完善ICU专科护士资格再认证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1.
朱转娥 《现代医院》2014,(1):127-129
目的了解精神病医院新入职护士对精神病护理知识的认知状况,为精神科临床新入职护士的带教提供理论依据,进一步提高精神病医院的护理质量。方法自行设计问卷,对惠州地区三所精神病医院2013年新入职的71名护理人员进行调查。结果新入职护士对精神病护理知识认知存在偏差,其中,如何与精神病人接触与交谈及对精神病人意外事件的处理项目认知度较低。学历、社会环境因素与影响精神科护理识知的认知相关(p<0.01)。教学经历、实践经历是影响新入职护士对精神科护理知识认知的主要因素。结论学校有必要对护理专业学生加强对精神科知识的理论教学与实践培训;临床对新入职护士的带教中,应制订比较系统的专科培训计划,以全面提高精神病医院的临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采用互联网技术搭建ICU专业讯息交流平台,为护理管理者与护理人员之间的沟通交流提供便捷途径,提高护理管理效率。方法自2013年2月起在互联网中搭建一个ICU护理人员交流群,护理管理者将科室护士培训计划、人员排班信息、专业知识技能、质量督查反馈等定期在平台发布,经过为期3个月的运行后,采用自行设计的信息化护士交流平台使用满意度调查问卷对科室全体护士进行该平台应用效果的调研,了解护理人员对该平台应用的满意情况。结果97.7%的护士对信息化护士交流平台总体使用效果满意,其中交流效率高、互动性高、可及性强是排在前三位的优点。结论信息化护士交流平台是一个高效、便捷的管理手段,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ICU护士分层级护理核心能力训练效果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分层级护理核心能力训练在ICU推行的效果。方法将ICU护士按专业能力的不同分高年资护士组和低年资护士组,明确各岗位职责,进行分层级的临床教育训练和分层级管理使用。再通过护理部和护士长考核,将结果进行分析、反馈。结果实施分层级护理核心能力训练后患者满意度、操作的达标率,护士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显著增高,p<0.05。结论分层级护理核心能力训练有利于发挥各层级护士的作用,为护士的职业生涯提供可持续发展和进步的基础和阶梯,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吴娟  杨萍  招坤兰  谢月霞 《现代医院》2013,13(5):121-124
目的探讨手术室专业护士培训的方法及效果。方法自2011年起采取定计划、定导师、定时间参照《专业护士核心能力建设指南》以及《广东省护理管理规范》的手术室十大安全目标对本区护士进行分组个性化、全员化多种形式的有效培训及分组培训交叉考核,以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和手术配合质量。结果分组层级培训交叉考核使培训的周期缩短,护士们的手术配合能力、应急处理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均有明显的提高。护士的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自主学习氛围在逐步形成。手术科室医生对护士的满意度调查2012年比2011年满意度提高15%。结论分组层级培训的有效落实能有效提高专业护士的临床工作能力,在较短时间内使护士们的手术配合能力、应急处理能力、综合素质及手术医生满意度等方面均有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何兰萍  张倩  王琼莲 《现代保健》2009,(32):117-118
目的探讨专科护士的培养对提高护理质量的作用。方法采用护理质量检查及问卷调查的形式,对专科护士培养前后的危重患者护理质量合格率、患者及医生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专科护士培养后危重患者护理质量、患者及医生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培养高素质的专科护士并投身于护理实践,能在专业领域中发挥带头作用,进而提高医院整体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灰色系统构建延续护士职业能力评估体系。方法:利用层次分析法和灰色系统法,建立矩阵、确定评估指标的层级及其权重;分析指标间的关联性,构建延续护理人员职业能力评估指标体系。设置案例进行个体和群体的延续护理人员职业能力指标综合评估。结果:本研究在横纵两个维度上拓展延续护理职业能力评估体系的应用范围。应用灰色系统分析评估群体对象的职业能力等级评定,选定模拟行为测试及案例分析2种测评工具,测定全部样本的个体以及群体职业能力的等级与排序,获得延续护理职业能力评估体系的常模。结论:评估组织者能够通过职业能力评估报告得知延续护士群体是否胜任延续护理岗位;哪些个体需要特别关注、哪些职业能力需要专门集中培训,这些信息将为延续护士培训体系设计以及评估体系的动态调整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手术室护士专科培训需求,为合理设置手术室专科护士培训内容,探索培训模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拟问卷,对参加2013年黑龙江省手术室专科培训的学员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 18.0进行卡方检验和非参数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不同年龄以及不同职称的护士希望得到培训的内容有显著性差异(P<0.05),教学方式与考核方式趋于多样化,以临床实际操作为主,OSCE考核被青年护士所接受.在学员培训内容重要性认知评价的九个方面中手术室专科知识最为重要.结论 应重视和发展护士分层级核心能力,构建多样化的手术室专科护士培训模式,进一步提升专科护理培训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震后护理人员培训需求,为政策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调查问卷,对绵阳市4个极重灾区的护理人员进行调查。结果震后护理人员学历及职称结构欠合理;仍有无证护士上岗;护理人员培训需求强烈:领导对护士培训重视力度不够。结论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重视调整护理人员职称结构,积极创造条件向灾区输送有证护士,督促基层医院落实护士培训。  相似文献   

19.
窦金霞 《职业与健康》2012,28(11):1370-1371
目的了解某综合性医院临床科室护士心理压力情况,为帮助护士缓解工作压力,提高护士对压力的应对能力,改善护士身心状况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临床不同科室护士和非临床科室工作人员的心理压力进行问卷调查和分析。结果与非临床科室的工作人员比较,内科护士在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9个因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科护理人员在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偏执和精神病性6个因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精神科护士在人际关系敏感和偏执2个因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诊科护士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偏执和精神病性7个因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压力源量表显示,临床护士心理压力,特别是急诊科临床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非临床科室工作人员,要改善工作环境,做好护士培训,管理者应为其创造和谐温馨、团结进取的医疗环境和良好的学习氛围,合理地安排人力资源,合理安排班次,从而缓解临床护理人员的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