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卡介苗(BCG)的有效接种对预防和减少儿童结核病,尤其是对预防结核性脑膜炎和粟粒型肺结核具有一定效果,是结核病控制措施之一。BCG的接种对象是新生儿,PPD试验是考核卡介苗接种质量的惟一方法。为了解柳州市区新生儿BCG接种状况,为BCG接种工作提供依据,笔者对柳州市区2007-2011年新生儿BCG接种的卡痕率和阳转率进行了分析,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2.
结核病是目前全球死亡率最高的单一感染性疾病。卡介苗(bacille Calmette-Guérin,BCG)作为唯一的预防性疫苗,在包括中国在内的结核病高危地区的新生儿出生时即被接种,在结核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近年来的研究结果显示,BCG的保护力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尤其在成年人中保护力明显减弱。因此,如何改造BCG以增强其抗结核免疫保护作用将成为结核病疫苗研发和结核病防控的重点研究方向之一。作者复习相关文献,从BCG的改造和接种两方面论述BCG的研究现状和未来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3.
卡介苗(BCG)接种可以预防结核病.作者综合70~80年代在BCG 接种的同期,还观察到儿童期白血病及其它恶性肿瘤发病率下降,因而进行了有关研究和验证.BCG 用于预防结核病已超过半个世纪,而作为免疫刺激剂治疗癌症则始于1935年,当时发现接种BCG 后儿童的白血病发病率随之下降,并于1970年由Davignon 等所证实。据加拿大魁北克调查15岁以下接种BCG 儿童白血病的死亡率时,实际上有半数患者没有接种.斯堪的纳维亚3个国家的白血病最低死亡率与给予BCG 的年龄相符.英格兰的Hems 和Stuart 声称,白血病死亡率在本世纪前50年间不断  相似文献   

4.
卡介苗接种的预防效果及投入/产出的效益虽然存在着争议,但在结核病疫情较重的地区,新生儿卡介苗接种仍是预防儿童结核病特别是结核性脑膜炎的重要措施之一。而卡介苗的接种质量直接影响着它的预防效果,低质量的卡介苗接种,不但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相反会造成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因此,对卡介苗接种工作进行连续的、系统的质量监测,发现问题、提高接种质量是非常重要的。大庆市辖区于1976年逐步开展卡介苗接种工作,1980年形成预防接种网络,1983年建立了卡介苗接种常规报告制度,1986年开始探索卡介苗接种的质量监测,1991年得以完善,1998年建立了卡介苗接种强反应监测体系。本文是对1991—2000年10年大庆市辖区新生儿卡介苗接种工作进行监测分析。资料与方法1.收集1991—2000年大庆市各年新生儿卡介苗接种工作报表、质量监测表、强反应记录和结核病人登记本、结核病统计年报表及《大庆市统计年鉴》。以此为基础,统计新生儿卡介苗接种率、接种后12周阳转调查率、阳转率、结素反应平均直径、卡痕率、卡痕平均直径等6项指标以及0~14岁儿童的结脑、肺结核及肺外结核登记新发情况。2.卡介苗为冻干卡介苗,12周阳转调查采用BCG...  相似文献   

5.
国际上大量的回顾性研究显示,卡介苗(BCG)是最安全的菌苗之一。目前,每年约有1亿多儿童接受BCG接种。但凡疫苗都存在安全性问题,BCG接种后偶会有一些严重异常反应,如不及时处理,后果严重[1]。本例为BCG接种后出现全身播散性皮肤结核病,经病理证实,给予一、二线抗结核药联合治疗,临床治愈出院。  相似文献   

6.
卡介苗接种是预防和控制结核病的有效措施之一.尤其是对严重威胁儿童生命的血行性结核病和结核性脑膜炎高度有效.为探讨PPD试验与接种卡介苗产生的卡痕大小之间的关系,我们对全区3年(2000-2002年)间接种的13076名新生儿中做过十二周阳转试验的11201名新生儿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作者报导一所中学由异烟肼耐药结核杆菌引起的一次结核病小流行,观察比较了接种卡介苗(BCG)对儿童的保护作用。对象和方法该校位于爱尔兰西北部,共有学生1138名,年龄12~18岁。对所有学生、教师和职工进行筛选检查,包括记录 BCG 接种史,是否有接种后瘢痕,结核病的个人史及家族史,并行结核菌素皮肤(Heaf)试验和 X 线胸片  相似文献   

8.
1.辽宁省撫順市于1963年7月20日召开了新生儿卡介苗工作会議,总結了该市几年来新生儿卡介苗接种情况,規定了接种工作的组织領导,负责接种的单位。(賀法智) 2.山东省聊城结核病防治所为了扩大預防,便利群众,于今年7月在聊城县設立一处卡介苗接种站,定期为儿童进行预防接种,(曹广福)  相似文献   

9.
卡介苗接种是预防结核病的重要部分,积极推行和高质量做好卡介苗接种工作是十分必要的。根据1978年全国结核病会议修定卡介苗接种方案规定在三个月内初种,由于计划生育的推行新生儿数量减少,为避免生物制品的浪费,并非均能按期接种。为观察不同日期接种是否影响接种后效价,我们进行了1,373例新生儿出生后不同日期皮内卡介苗接种12周效价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由于结核菌素试验敏感性低,在营养不良,结核性脑膜炎、粟粒性结核和免疫抑制患者尤其如此,因而其对结核病的诊断价值尚有争论。自1964年WHO专家委员会关于结核病报告公布之后,卡介苗(BCG)对结核病的诊断价值受到广泛研究。本文作者探讨了BCG皮试对儿童结核病的诊断价值。 材料和方法 50例患病和20例健康儿童,年龄80天至15岁,均无BCG接种疤痕及BCG接种史,共分4组,第1组为胃内容物结核菌培养阳性20例;第2  相似文献   

11.
对结核病的诊断目前主要依据细菌学检查与PPD,而以抗原抗体为基础的便捷的血清学方法目前尚不成熟.常用的以PPD为抗原的ELISA检测法不够简便、快速,灵敏性和特异性也较差,且卡介苗(BCG)接种后,可使个体PPD反应呈阳性,从而削弱其诊断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卡介苗对预防结核病有重要意义,我国实行新生儿出生时即接种卡介苗的策略。作者从国内外卡介苗的质量标准概况、我国卡介苗菌种概况、我国卡介苗接种后诱导免疫反应及不良反应等方面进行论述,为了解中国卡介苗提供基本素材。  相似文献   

13.
据Medscape.com10月25日报道(原载Nat Med 2004),该结核病亚单位疫苗Ⅰ期试验结果表明,在成年人中,无论有无卡介苗(BCG)接种史,均能引起很强的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14.
卡介苗(BCG)接种是我国儿童扩大计划免疫规划中第1个接种的菌苗,常于产后24h在产科完成。为考核西城区各产科卡介苗接种质量,并探索卡痕与结核菌素(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PD)之间的关系,本文针对此进行分析。1资料和方法1.1对象2009年西城区出生3~4月龄的新生儿。1.2资料来源...  相似文献   

15.
卡介苗免疫接种程序 1977年卡介苗纳入WHO扩大免疫规划(EPI)。在结核感染危险性高的国家和地区,为防止儿童结核病的发生及减少死亡,对新生儿早期接种卡介苗可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卡介苗接种预防儿童重症结核病的效果确实无疑?在结核感染危险高的国家和地区,为防止儿童结核病的发生及减少结核病的死亡,早期卡介苗接种可起到很大作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我国将继续对新生儿普种卡介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ESAT-6/CFP-10融合蛋白刺激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释放IFN-γ反应及其对结核性感染和结核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健康对照组(34例),密切接触组(19例)和结核病组(39例)3组对象,按其有无卡介苗(BCG)接种各分成两个2组共6小组:健康对照组BCG未接种者(15例)、健康对照组BCG接种者(19例)、密切接触组BCG未接种者(6例)、密切接触组BCG接种者(13例)、结核病组BCG未接种者(7例)和结核病组BCG接种者(32例)。分离PBMC并分别与PPD和ESAT-6/CFP-10融合蛋白共同培养5d,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培养上清液中IFN-γ,观察6组对象IFN-γ释放反应。结果:PPD刺激后,健康对照组BCG未接种者与密切接触组BCG未接种者结果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3组BCG接种者之间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SAT-6/CFP-10融合蛋白刺激后,健康对照组、密切接触组、和结核病组3组总阳性率分别为0%,21.1%,87.2%,阳性率明显增加。健康对照组BCG未接种者与密切接触组BCG未接种者结果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对照组BCG接种者与密切接触组BCG接种者结果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ESAT-6/CFP10融合蛋白为结核杆菌特异性抗原,能够区分BCG接种和结核病,在结核性感染和结核病的诊断中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15112名医院新生儿卡介苗接种质量的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医院出生新生儿卡介苗的接种率、卡介苗免疫成功率及接种副反应。方法对2001~2008年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出生的15112名新生儿进行卡介苗接种率、卡介苗纯蛋白衍生物(BCG-PPD)试验阳转率及卡介苗接种副反应的监测。结果新生儿卡介苗接种率平均为90.62%,BCG-PPD试验阳转率平均为90.36%,5例发生卡介苗接种反应。结论医院出生新生儿卡介苗各年份接种率变化不大,平均为90.62%,达到了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新生儿卡介苗接种率〉90%的标准。卡介苗阳转率逐年提高,接种质量有所提高,卡介苗接种反应率低,疫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前卡介苗(BCG)作为临床上惟一使用的预防结核病的疫苗,效果并不稳定.同时BCG的接种会使结核菌素试验阳性,对结核病的诊断产生干扰,延误治疗时间,因此研制新疫苗成为当前结核病防治的首要任务.我们将结核分枝杆菌Ag85A和HSP70编码基因,以PCI-neo为载体,连接构建了PCI-Ag85A/HSP70 DAN疫苗,观察其免疫效应,以期用于结核病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20.
背景:香港对结核菌素阴性的在校儿童进行卡介苗复种成为常规。 目的:应用结核菌素皮试评定卡介苗复种的效果。 方法:通过发生活动性结核病的登记报告随访一钮在出生时接种卡介苗的303692名儿童。以香港卫生局的接种统计,评估小学参加卡介苗复种规程的队列百分比。通过接种卡和门诊记录来确定儿童的卡介苗复种史。 结果:队列中参加卡介苗复种规程的有85.2%;参与者中的79.7%结核菌素阴性并复种;343人在11岁后发展为结核病;参与者除41人离开外,其余302人均在规程中。参与者和未参与者的结核病发病率分别为16.5和12.9每100000人年(RR 1.28,95%CI 0.92-1.77)。在参与者中,结核菌素阴性/卡介苗复种组和结核菌素阳性/未复种组的结核病发病率分别是12.5和32.0每100000人年(RR 0.39,95%CI 0.31-0.49)。 结论:本研究未能证明学校卡介苗复种规程的参与者与未参与者间在结核病发病率上有显著性差异。结核菌素阳性组结核病危险的增加不支持使用结核菌素试验来检测新生儿卡介苗接种产生的免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